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426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品3套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题2分,第8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绝巘yǎn藻荇xìng倍穹qióng燕山yān

B.飞漱shù沃日wò雾淞sōng荒秽hè

D.素湍绿潭cuān僦赁lìn沆砀háng长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沿着良多趣味:

很,实在

晓雾将歇:

消失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B.怀民亦未寝:

睡觉但少闲人:

但是

沃日:

用水淋洗余拿一小船:

拿着

C.衣物皆倍穹常时:

高珠翠罗绮溢目:

满眼

披发文身:

画着文彩一舸无迹:

D.长河落日圆:

长长的河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四时俱备:

四季夕日欲颓:

坠落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而旗尾略不沾湿。

C.溯迎而上。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

B.《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称“大苏”的苏轼苏东坡。

D.《答谢中书书》作者为南朝梁的陶弘景。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炼生动。

C.《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

D.《观潮》一文只有两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盛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7.名句默写。

①晨兴理荒秽,

②,长河落日圆。

③山随平野尽,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8.简答题。

②《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飞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对偶句,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猿鸟”与“沉鳞”不对,假设要改“猿鸟”,怎样改呢?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

或王命息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

(3分)

10.“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

(2分)

11.第一段中的两个“自”的意思一样吗?

(3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竣的句子是(3分)

14.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从而印证了

前一句。

(2分)

15.说说前一段写山与第二段写水的联系。

(3分)

(二)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知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6.解释加点词。

(3分)

①自既望至十八日为最盛:

②方其远出海门: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18.这段文字是从到描写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的。

(2分)

19: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分)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0.杨诚斋即南宋的诗人杨万里,你能歌写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

(3分)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基础知识。

(20分)

1.读拼音,写汉字.(7分)

(1)两岸连山,略无quē_________处

(2)不见xī_________月

(3)绝yǎn_________多生怪柏

(4)水中zǎo_________、xìng_________交通

(5)méng_________chōng_________数百

(6)一gē_________无迹

(7)大声如雷tíng_________

(8)雾凇hàng_________dàng_________

(9)拥cuì_________衣炉火

(10)sù_________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加点字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钦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天空)B.念无与为乐着(念叨)

C.但少闲人(转折连词)D.属引凄异(连续)

3.依照课文填空并解释所填之词.(4分)

(1)悬泉瀑布,_________其间

(2)夕日欲_________,沉_________竞跃

(3)乘骑_________旗_________枪舞刀

(4)吞天_________,势极雄豪.

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巴山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忽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赌.

D.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处。

5按要求默写.(5分)

(1)《三峡》中描写夏日江水暴涨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

(4)《游西山村》一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诗句是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一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成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险,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趁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3分)

或王命急宜属引凄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哀转久绝

2.第一段写出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3分)

3.第二段描写夏季江水水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写出夏日江水水流之速的句子。

(3分)

5.作者写三峡夏日奔腾的江水时速之快,运用了一个与之相比较的句子,那就是:

(3分)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7分)

  

1、给下面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2分)

  不见曦()月沿溯()阻绝飞漱()其间

  乘骑()弄旗是日更()定

  

2、下面的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下面写景的句子运用了修辞物法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选出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毫无骚人墨客离家时的悲愁,诗人坐船沿途观望三峡的崇山峻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B、颔联展现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

一望无际的平野,眼界是那么开阔;滔滔奔涌的大江,气势是多么雄壮。

  C、颈联的景象既新奇又美丽:

夜晚江面平静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像天上飞下的明镜,

  白昼辽阔平原上雾霭在日光下结成海市蜃楼的奇观。

  D、结联陡上惆怅之情,既有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又有对自己飘泊在外的感叹。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1)绝:

来此绝境()

  沿溯阻绝()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3)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引凄异()

  (4)寻:

寻张怀民()

  寻病终()

  

6、用课文原句填写。

(5分)

  

(1),带月荷锄归。

  

(2)月下飞天镜,。

  (3)《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的雄伟竣拔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来突出夏季水瀑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4)《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二.创新能力运用(63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不见曦月曦:

  

(2)沿溯阻绝溯:

  (3)飞漱其间漱:

  (4)林寒涧肃肃:

  

8、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四段文字的大意。

(2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0、用文中的语句填写:

(3分)

  

(1)写水流之急的语句是:

  

(2)第三段是通过视觉写的,其中仰视的是,俯视的是。

  (3)第三段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

  (4)第四段中从视觉写的是,从听觉写的是。

  

11、第一段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八个字描绘出了什么景色?

(3分)

  

  

1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3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

  

13、第三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3分)

  

  

14、作者描写峡谷是紧扣哪两个特征来写的?

试简要概述。

(3分)

  

  

15、文章引用渔歌作结,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分)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字,号。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其父、弟都列入“唐宋八大家”。

(3分)

  

1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相与:

(2)空明:

(3)盖:

(4)闲人:

  

18、写出文中写月光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句子:

  翻译:

  

19、作者是如何用高度传神之笔来写月光的?

(2分)

  

  

20、写出“记”的四要素;(2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1、“欣然起行”中“欣然”是什么意思?

写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3分)

  

  

2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分)

  

  

23、文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句话?

(2分)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4、甲文选自课文《》,作者,文章通过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在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理。

(2分)

  

25、甲文可分为三层,划分层次写出层意。

(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二层:

  

26、“月色入户”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

  

27、“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作“访”好不好?

用“寻”有何好处?

(2分)

  

  

28、甲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是:

(2分)

  

  

29、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素湍:

②属引:

  

30、乙文可分两层,用“||”标出并归纳层意(2分)

  第一层:

  第二层:

  

3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是从觉进行描写。

从景写,以传情。

“空谷”、“久绝”回应《三峡》一文中的“”。

(2分)

  

32、甲文中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精练得无以复加。

(2分)

  

33、“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曵的

之美,两句之间,既有描写,又有描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从中映照出作者的襟情。

(2分)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前9题,每题2分,第10题8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

     C.涧肃(jiàn)   夕日欲颓(tuí) 一舸(gě)

     D.素湍(tuān)   藻荇(xìng)   罗绮(qǐ)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是相公者。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粼竞跃。

     D.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

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

农历十六)

   4.下列力一去滴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粤时俱备。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干水面者。

   5.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9.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南朝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10.默写。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

   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                 。

   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⑤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⑥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⑦山重水复         ,              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⑧高峰入云,         。

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21分)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ù(   )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   )其间,清荣jùn(   )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   )裳。

   1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疾:

           ⑤湍:

               ⑥良:

          

   1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2分

   1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

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

(2分)

   答:

特点:

                       ;感受:

                          。

   1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3分)

   答:

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

   1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分)

   1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分)

   18.翻译下面两句话。

(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④念无与为乐者                    ②怀民亦未寝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但少闲人                    

   20.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

   21.这段文字叙事、描景、抒情集为一体:

             (事),这是事之雅者

             (景),这是景之美者;                    (情),这是情之深者。

(3分)

   22.文中“闲人”指谁,该如何理解?

(2分)

   23.整段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