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腐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33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防腐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食品防腐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食品防腐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食品防腐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食品防腐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防腐技术.docx

《食品防腐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防腐技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防腐技术.docx

食品防腐技术

食品防腐技术综述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食品中的酶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或氧化而引起的。

因此,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就是要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杀死腐败微生物或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1 食品的防腐保藏

食品保藏是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重要环节,如果保藏不当就会腐败变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另外也是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以及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食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食品保藏的原理就是围绕着防止微生物污染、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延缓食品自身组织酶的分解作用,采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使食品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其原有的营养价值、色、香、味及良好的感官性状。

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就需要对食品进行必要的包装,使食品与外界环境隔绝,并在贮藏中始终保持其完整和密封性.因此食品的保藏与食品的包装也是紧密联系的。

1.1食品防腐保藏技术

⑴ 食品的低温保藏

食品在低温下,本身酶活性及化学反应得到延缓,食品中残存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大大降低或完全被抑制,因此食品的低温保藏可以防止或减缓食品的变质,在一定的期限内,可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品质.

目前在食品制造、贮藏和运输系统中,都普遍采用人工制冷的方式来保持食品的质量。

使食品原料或制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这种保持低温的方式或工具称为冷链。

其中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或冷冻系统、冷库、冷藏车船以及冷冻销售系统等.

另外,冷却和冷冻不仅可以延长食品货架期,也和某些食品的制造过程结合起来,达到改变食品性能和功能的目的.例如,冷饮、冰淇淋制品、冻结浓缩、冻结干燥、冻结粉碎等,都已普遍得到应用.近年来,在我国方便食品体系中,冷冻方便食品也日渐普及。

低温保藏一般可分为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

前者无冻结过程,新鲜果蔬类和短期贮藏的食品常用此法。

后者要将保藏物降温到冰点以下,使水部分或全部呈冻结状态,动物性食品常用此法。

① 食品的冷藏

一般的冷藏是指在不冻结状态下的低温贮藏。

病原菌和腐败菌大多为中温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在10℃以下大多数微生物便难于生长繁殖;-10℃以下仅有少数嗜冷性微生物还能活动;-18℃以下几乎所有的微生物不再发育。

因此,低温保藏只有在—18℃以下才是较为安全的.低温下食品内原有的酶的活性大大降低,大多数酶的适宜活动温度为30℃~40℃,温度维持在10℃以下,酶的活性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冷藏可延缓食品的变质.冷藏的温度一般设定在—1℃~10℃范围内,冷藏也只能是食品贮藏的短期行为(一般为数天或数周)。

另外,在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生长非常缓慢,但它们仍在进行生命活动。

如霉菌中的侧孢霉属(Sportrichum)、枝孢属(Cladosporium)在-6。

7℃还能生长;青霉属和丛梗孢霉属的最低生长温度为4℃;细菌中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微球菌属等在—4℃~7.5℃下生长;酵母菌中,一种红色酵母在–34℃冰冻温度时仍能缓慢发育。

对于动物性食品,冷藏温度越低越好,但对新鲜的蔬菜水果来讲,如温度过低,则将引起果蔬的生理机能障碍而受到冷害(冻伤)。

因此应按其特性采用适当的低温,并且还应结合环境的湿度和空气成分进行调节(见后面的——食品的气调保藏法).水果、蔬菜收获后,仍保持着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不断地产生热量,并伴随着水分的蒸发散失,从而引起新鲜度的降低,因此在不致造成细胞冷害的范围内,也应尽可能降低其贮藏温度。

湿度高虽可抑制水分的散失,但高湿度也容易引起微生物的繁殖,故湿度一般保持在85%—95%为宜.还应说明的是食品的具体的贮存期限,还与食品的卫生状况、果蔬的种类、受损程度以及保存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表9-5列举了部分食品的低温贮藏条件和贮存期限.

② 食品的冷冻保藏 

食品在冰点以上时,只能做较短期的保藏,较长期保藏需在-18℃以下冷冻贮藏。

当食品中的微生物处于冰冻时,细胞内游离水形成冰晶体,失去了可利用的水分,水分活性Aw值降低,渗透压提高,细胞内细胞质因浓缩而增大粘性,引起pH值和胶体状态的改变,从而使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微生物细胞内的水结为冰晶,冰晶体对细胞也有机械性损伤作用,也直接导致部分微生物的裂解死亡.

食品在冻结过程中,不仅损伤微生物细胞,鲜肉类、果蔬等生鲜食品的细胞也同样受到损伤,致使其品质下降.食品冻结后,其质量是否优良,受冻结时生成冰晶的形状、大小与分布状态的影响很大.如肉类在缓慢冻结中,冰晶先在溶液浓度较低的肌细胞外生成,结晶核数量少,冰晶生长大,损伤细胞膜,使细胞破裂,解冻时细胞质液外流而形成渗出液,导致肉类营养、水分和鲜味流失,口感降低。

同时肌细胞的水分透过细胞膜形成冰晶,肌细胞脱水萎缩,解冻时细胞不可能完全恢复原状.果蔬等植物食品因含水分较高,结冰率更大,更易受物理损伤而使风味受到损失.

冻结时冰晶的大小与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有关。

肉、鱼等食品通常在—1℃至-5℃的温度范围为其最大冰晶生成带。

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晶核多,冰晶越小,且均匀分布于细胞内,不致损伤细胞组织,解冻后复原情况也较好。

因此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的品质.

所谓快速冻结即速冻,不同的书籍中其说法不一,并无严格的定义。

通常指的是食品在30分钟内冻结到所设定的温度(-20℃);或以30分钟左右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5℃~-1℃)为准.如以生成冰晶的大小为准,生成的冰晶大小在70um以下者称为速冻。

不过因食品种类不同,受冰晶的影响也不同,故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肉的冻结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肉体由表面伸展向内部的冻结速度(即结冰层厚度,以厘米表示)。

一般可分为:

冻结速度为0。

1~1cm/hr,称为缓慢冻结;冻结速度为1~5 cm/hr,称为中速冻结;冻结速度为5~20cm/hr,称为快速冻结.实践证明对中度厚度的半片猪肉在20小时内由0℃~4℃冻结到—18℃,冻结质量是好的。

对大多数食品来说,冻结速度在2~5 cm/hr即可避免质量的下降。

肉类中的蛋白质在冻结时会引起酶活性、溶解性、粘度、凝胶形成力、起泡性等一系列变化。

一般来说,冻结速度越慢,冻结的最终温度越低,蛋白质变性的程度也越大。

防止动物性蛋白质的冻结变性,对于食品的价值及原料品质的保持有重要的意义,

低温对果蔬中的脂氧合酶和儿茶酚氧化酶等氧化还原活性较难抑制,这也是绿色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

解冻后,冷冻对组织的损伤使氧化还原酶活性提高,更易发生褐变现象。

因此若对水果、蔬菜冷冻,在冻结处理前往往要先行杀酶.通常用热水或蒸汽作短时间的热烫处理,即可使酶失活。

表列举了部分食品的低温冻藏条件和贮存期限。

 各种食品的冻藏条件及贮存期限

品 名 结冰温度 ℃ 冻藏温度 ℃ 相对湿度 % 保藏期限

奶 油 —2。

2 —23~—29 80~85 1 年

加糖奶酪 — —26 — 数 月

冰 淇 淋 — —26 — 数 月

脱 脂 乳 — -26 — 短 期

冻结鸡蛋 -0.45~-0.6 -18~-23 90~95 1年以上

冻 结 鱼 —1.0 —18~-23 90~95 8~10月

猪 油 — —18 90~95 12~14月

冻结牛肉 —1。

7 -18~—23 90~95 9~18月

冻结猪肉 -1.7 -18~—23 90~95 4~12月

冻结羊肉 -1.7 —18~—23 90~95 8~10月

冻结兔肉 — —18~—23 - 6月以内

冻结果实 — —18~-23 — 6~12月

冻结蔬菜 — —18~-23 — 2~6 月

三 明 治 — -15~-18 95~100 5~6 月

③ 解冻 

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

通常是冻品表面先升温解冻,并与冻品中心保持一定的温度梯度。

由于各种原因,解冻后的食品并不一定能恢复到冻结前的状态.

冻结食品解冻时,冰晶升温而溶解,食品物料因冰晶溶解而软化,微生物和酶开始活跃。

因此解冻过程的设计要尽可能避免因解冻而可能遭受损失。

对不同的食品,应采取不同的解冻方式。

通常是在流动的冷空气、水、盐水、水冰混合物等作为解冻媒体进行解冻,温度控制在0℃~10℃为好,可防止食品在过高温度下造成微生物和酶的活动,防止水分的蒸发。

对于即食食品的解冻,可以用高温快速加热。

用微波解冻是较好的解冻方法,能量在冻品内外同时发生,解冻时间短,渗出液少,可以保持解冻品的优良品质。

冻结状态良好的肉类,在缓慢解冻时,融解的水分再度被肉质所吸收,滴落液较少,肉质可基本恢复至原来的状态。

对于冻结状态较差的肉类,在解冻时产生的滴落液较多,肉的重量损失较多,肉中部分可溶性物质也随之损失,肉的质量降低。

⑵ 食品的气调保藏 (CA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ing)

气调保藏是指用阻气性材料将食品密封于一个改变了气体的环境中,从而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化活性,达到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目的。

① 气调保藏的原理

果蔬的变质主要是由于果蔬的呼吸和蒸发、微生物生长、食品成分的氧化或褐变等作用,而这些作用与食品贮藏的环境气体有密切的关系,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分和温度等.如果能控制食品贮藏环境气体的组成,如增加环境气体中CO2 、N2比例,降低O2比例,控制食品变质的因素,可达到延长食品保鲜或保藏期的目的.

气调保藏可以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降低果蔬对乙烯作用的敏感性;延长叶绿素的寿命;减慢果胶的变化;减轻果蔬组织在冷害温度下积累乙醛、醇等有毒物质,从而减轻冷害;抑制食品微生物的活动;防止虫害;抑制或延缓其它不良变化。

因此,气调保藏特别适合于鲜肉、果蔬的保鲜,另外还可用于谷物、鸡蛋、肉类、鱼产品等的保鲜或保藏。

一般来说,果蔬在贮藏中希望尽可能降低气体成分中的氧气分压,但是如果氧气浓度降得过低,体内有机物就不能形成好气性分解,从而会引起有害于品质的厌氧性发酵。

所以,当降低氧气的浓度时,应以不致造成厌氧性呼吸障碍为度。

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降低果蔬成熟反应(蛋白质、色素的合成)的速度,抑制微生物和某些酶(如琥珀酸脱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动,抑制叶绿素的分解,改变各种糖的比例,从而良好地保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品质。

但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将造成正常呼吸的生理障碍,反而缩短贮藏时间。

各种蔬菜水果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均有所差别,一般水果为2%—3%,蔬菜为2。

5%~5.5%,同时也都受到氧气浓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氧浓度过低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都可能会引起果蔬的异常代谢,从而使组织受到伤害。

表9—6列出了各种蔬菜、水果气调贮藏的工艺条件。

② 气调保藏的方法

根据气体调节原理可将气调贮藏分为MA(Modified atmosphere)和CA(Controlled atmosphere)两种。

前者指用改良的气体建立气调系统,在以后贮藏期间不再调整;后者指在贮藏期间,气体的浓度一直控制在某一恒定的值或范围内,这种方法效果更为确切.要想控制食品的贮藏气体环境,则必须将食品封闭在一定的容器或包装内。

如气调库、气调车、气调垛、气调袋(即CAP,或MAP)、涂膜保鲜、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等。

各种蔬菜、水果气调贮藏的工艺条件

品 名 气 体 成 分 温度 ℃ 品 名 气 体 成 分 温度 ℃

氧 % 二氧化碳 % 氧 % 二氧化碳 % 

苹 果 3 2~8 0~8 桔 3~5 2~4 6。

5

洋 葱 2~3 0~2 12~14 番 茄 3~10 5~10 9。

0

香 蕉 5~10 5~10 0 黄 瓜 3~16 5 13

草 莓 3~5 5~10 0 莴 苣 3~5 2~3 0~1

桃 子 2 4~5 0 蘑 菇 3~5 3~10 0~1

葡 萄 0.5~1 1~2 12~14 花 菜 15 5 0~1

柠 檬 5~10 5~10 4~6 梨 4~5 3~4 0

气调的方法较多,主要有自然气调法、置换气调法(即氮气、二氧化碳置换包装)、氧气吸收剂封入包装、涂膜气调法、减压(真空)保藏和充气包装等。

但总的来说,其原理都是基于降低含氧量,提高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浓度并根据各贮藏物的不同要求,使气体成分保持在所希望的状况。

 

⑶ 加热杀菌保藏 

① 微生物的耐热性及影响加热杀菌的因素

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细菌的营养细胞及酵母菌的耐热性,因菌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病原菌(梭状芽孢杆菌属除外)的耐热性差,通过低温杀菌(例如63℃,经30分钟)就可以将其杀死。

细菌的芽孢一般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食品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非酸性罐头的主要杀菌目标,该菌孢子的耐热性较强,必须特别注意。

一般霉菌及其孢子在有水分的状态下,加热至60℃,保持5~10分钟即可以被杀死,但在干燥状态下,其孢子的耐热性非常强。

然而许多因素影响微生物的加热杀菌效果。

首先食品中的微生物密度(原始带菌量)与抗热力有明显关系。

带菌量愈多,则抗热力愈强。

因为菌体细胞能分泌对菌体有保护作用的蛋白类物质,故菌体细胞增多,这种保护性物质的量也就增加。

其次,微生物的抗热力随水分的减少而增大,即使是同一种微生物,它们在干热环境中的抗热性最大.此外,基质向酸性或碱性变化,杀菌效果则显著增大.

基质中的脂肪、蛋白质、糖及其它胶体物质,对细菌、酵母、霉菌及其孢子起着显著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是细胞质的部分脱水作用,阻止蛋白质凝固的缘故.因此对高脂肪及高蛋白食品的加热杀菌需加以注意.多数香辛料,如芥子、丁香、洋葱、胡椒、蒜、香精等,对微生物孢子的耐热性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② 加热杀菌的方法

食品的腐败常常是由于微生物和酶所致.食品通过加热杀菌和使酶失活,可久贮不坏,但必须不重复染菌,因此要在装罐装瓶密封以后灭菌,或者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充填装罐。

食品加热杀菌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等。

常压杀菌:

 常压杀菌即100℃以下的杀菌操作。

巴氏消毒法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病原菌),但不能完全灭菌。

现在的常压杀菌更多采用水浴、蒸汽或热水喷淋式连续杀菌。

具体方法前面已有描述.

加压杀菌:

 常用于肉类制品、中酸性、低酸性罐头食品的杀菌.通常的温度为100℃~121℃(绝对压力为0。

2MPa),当然杀菌温度和时间随罐内物料、形态、罐形大小、灭菌要求和贮藏时间而异。

在罐头行业中,常用D值和F值来表示杀菌温度和时间。

D(DRT)值: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细菌死亡90%(即活菌数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分钟).121。

1℃(250℉)的D(DRT)值常写作Dr。

例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Dr = 4。

0~4.5分钟;A、B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Dr = 0.1~0.2 分钟。

F值:

是指在一定基质中,在121.1℃下加热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分钟).在罐头特别是肉罐头中常用。

由于罐头种类、包装规格大小及配方的不同,F值也就不同,故生产上每种罐头都要预先进行F值测定.

对于液体或固体混合的罐装食品,可以采用旋转式或摇动式杀菌装置。

玻璃瓶罐虽然也能耐高温,但是不太适宜于压力釜高温杀菌,必须用热水浸泡蒸煮.复合薄膜包装的软罐头通常采用高压水煮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

 根据温度对细菌及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规律,热处理敏感的食品,可考虑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法,即UHTST(ultra high temperature for short times)杀菌,简称UHT。

该杀菌法既可达到一定的杀菌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品质。

牛乳在高温下保持较长时间,则易发生一些不良的化学反应.如蛋白质和乳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乳产生褐变现象;蛋白质分解而产生H2S的不良气味;糖类焦糖化而产生异味;乳清蛋白质变性、沉淀等。

若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既能方便工艺条件,满足灭菌要求,又能减少对牛乳品质的损害。

微波杀菌:

 微波(超高频),一般是指频率在300-300000MHz的电磁波。

目前915 MHz和2450 MHz两个频率已广泛地应用于微波加热。

915MHz,可以获得较大穿透厚度,适用于加热含水量高、厚度或体积较大的食品;对含水量低的食品宜选用2450MHz.

微波杀菌的机理是基于热效应和非热生化效应两部分。

①热效应:

微波作用于食品,食品表里同时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

污染的微生物细胞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分子被极化并作高频振荡,产生热效应,温度的快速升高使其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菌体死亡。

②非热生化效应:

微波使微生物生命化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子、离子,使微生物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化;电场也使细胞膜附近的电荷分布改变,导致膜功能障碍,使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停止生长或死亡。

另外,微波还可以导致细胞DNA和RNA分子结构中的氢键松弛、断裂和重新组合,诱发基因突变。

微波杀菌保藏食品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对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小的特点.因此,能保留更多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适用于人参、香菇、猴头菌、花粉、天麻以及中药、中成药的干燥和灭菌。

微波还可应用于肉及其制品、禽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罐头、谷物,布丁和面包等一系列产品的杀菌、灭酶保鲜和消毒,延长货架期。

此外,微波应用于食品的烹调,冻鱼、冻肉的解冻,食品的脱水干燥、漂烫、焙烤以及食品的膨化等领域。

目前国外已出现微波牛奶消毒器,采用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在2450MHz的频率下,升至200℃,维持0。

13秒,消毒奶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指标达到消毒奶要求,而且牛奶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瑞士卡洛里公司研制的面包微波杀菌装置(2450MHz,80KW),辐照1~2分钟,温度由室温升至80℃,面包片的保鲜期由原来的3天延长至30~40天而无霉菌生长.

远红外线加热杀菌: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为2。

5–1000um的电磁波。

食品的很多成分对3~10um的远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因此食品往往选择这一波段的远红外线加热。

远红外线加热具有热辐射率高;热损失少;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食品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加热过度或夹生现象;食物营养成分损失少等特点。

远红外的杀菌、灭酶效果是明显的.日本的山野藤吾曾将细菌、酵母、霉菌悬浮液装入塑料袋中,进行远红外线杀菌试验,远红外照射的功率分别为6KW、8KW、10KW、12KW,试验结果表明,照射10分钟,能使不耐热细菌全部杀死,使耐热细菌数量降低105~108个数量级。

照射强度越大,残活菌越少,但要达到食品保藏要求,照射功率要在12KW以上或延长照射时间。

远红外加热杀菌不需经过热媒,照射到待杀菌的物品上,加热直接由表面渗透到内部,因此远红外加热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烘烤、干燥、解冻,以及坚果类、粉状、块状、袋装食品的杀菌和灭酶。

欧姆杀菌:

 这是一种新型的热杀菌方法。

欧姆加热是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本身介电性质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直接杀菌的目的。

一般所使用的电流是50~60Hz的低频交流电。

欧姆杀菌与传统罐装食品的杀菌相比具有不需要传热面,热量在固体产品内部产生,适合于处理含大颗粒固体产品和高粘度的物料;系统操作连续、平稳,易于自动化控制;维护费用、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对于带颗粒(粒径小于15mm)的食品,采用欧姆加热,可使颗粒的加热速率接近液体的加热速率,获得比常规方法更快的颗粒加热速率(约1~2℃/s),缩短了加工时间,使产品品质在微生物安全性、蒸煮效果及营养成分(如维生素)保持等方面得到改善,因此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类含颗粒食品杀菌,如生产新鲜、味美的大颗粒产品,处理高颗粒密度、高粘度食品物料。

欧姆杀菌装置系统主要有泵、柱式欧姆加热器、保温管、控制仪表等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柱式欧姆加热器,是由4个以上电极室组成。

物料通过欧姆加热组件时逐渐加热至所需的杀菌温度,然后依次进入保温管、冷却管(片式换热器)和贮罐,最后无菌充填包装。

英国APV Baker公司已制造出工业化规模的欧姆加热设备,可使高温瞬时技术推广应用于含颗粒(粒径高达25mm)食品的加工。

近年来英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已将该技术及设备应用于低酸性食品或高酸性食品的杀菌.

⑷ 非加热杀菌保藏 

所谓非加热杀菌(冷杀菌)是相对于加热杀菌而言,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它灭菌机理杀灭微生物,因而避免了食品成分因热而被破坏.冷杀菌方法有多种,如放射线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放电杀菌、高压杀菌、紫外线杀菌、磁场杀菌、臭氧杀菌等。

1)辐照杀菌

食品的辐照保藏是指用放射线辐照食品,借以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技术。

对辐射保藏的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辐射线主要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其中紫外线穿透力弱,只有表面杀菌作用,而X射线和γ射线(比紫外线波长更短)是高能电磁波,能激发被辐照物质的分子,使之引起电离作用,进而影响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① 辐照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受电离放射线的辐照,细胞膜、细胞质分子引起电离,进而引起各种化学变化,使细胞直接死亡;在放射线高能量的作用下,水电离为OH—和H+,从而也间接引起微生物细胞的致死作用;微生物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对放射线的作用尤为敏感,放射线的高能量导致DNA的较大损伤和突变,直接影响着细胞的遗传和蛋白质的合成。

不同微生物对放射线的抵抗性不同,表9-7列出了不同微生物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一般来说耐热性大的微生物,对放射线的抵抗力也往往比较大。

三大类微生物中细菌芽孢大于酵母,酵母大于霉菌和细菌营养体,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辐射较强。

另外,食品的状态、营养成分、环境温度、氧气存在与否,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都影响着辐照杀菌的效果.此外,照射剂量影响微生物的存活,通常微生物随着被照射剂量的增加,其活菌的残存率逐渐下降.

杀灭食品中活菌数的90%(即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吸收的射线剂量称为“D”值,其单位为“戈瑞”(Gy,即1kg被辐照物质吸收1焦耳的能量为1戈瑞),常用千戈瑞(kGy)表示.若按罐藏食品的杀菌要求,必须完全杀灭肉毒芽孢杆菌A、B型菌的芽孢,多数研究者认为需要的剂量为40-60kGy,根据12D的杀菌要求,破坏E型肉毒杆菌芽孢的D值为21 kGy。

② 环境条件对辐照杀菌的影响 氧气的有无对杀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放射线杀菌的效果更好,但厌氧时对食品成分破坏不及有氧时的1/10,故实际运用放射线对食品杀菌时,多在厌气状态下进行;其次温度高,破坏性大;此外半胱氨酸、谷胱甘肽、氨基酸、葡萄糖等化合物对微生物体有保护作用。

但放射线辐照对于食品中原有毒素的破坏几乎是无效的。

因此在辐照时,应尽量采用低温、缺氧,以减轻对食品的副作用,提高辐照杀菌的效果。

 微生物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菌 种 基 质 D值(KGy) 菌 种 基 质 D值(KGy)

A型肉毒梭菌 食 品 4.0 假单孢杆菌 缓冲液、有氧 0.04

B型肉毒梭菌 缓 冲 液 3。

3 枯草杆菌 缓 冲 液 2.0~2.5

E型肉毒梭菌 肉 汤 2。

0 粪链球菌 肉 汁 0。

5

产气荚膜杆菌 肉 2.1~2。

4 米 曲 霉 缓 冲 液 0。

43

鼠伤寒沙门氏菌 缓冲液、有氧 0。

2 产黄青霉 缓 冲 液 2.4

鼠伤寒沙门氏菌 冰 冻 蛋 0。

7 啤酒酵母 缓 冲 液 2.0~2.5

大 肠 杆 菌 肉 汤 0。

2 短小芽孢杆菌 缓冲液、有氧 1。

7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缓 冲 液 1.0 耐辐照小球菌 牛 肉 2.5

③ 辐照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放射线辐照由于其具有节约能源(节约约70~97%能源)、杀菌效果好、可改善某些食品品质、便于连续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目前已有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