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24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docx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

【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

作者:

李济石

近百年以来,由于我们主动地弃典忘祖、全盘西化,致使我国现代的哲学思想大都源自于西方,而且我们的哲学思想完全是罢黜百家。

老子的哲学思想早已经弃之如敝履,我们要想重新承认和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得需要有一个过程。

需要展开我们的思维,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循着东西文化相融会贯通的脉络,一方面,得分析西方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优劣;另一方面,还得根据东方文化的社会基础特征,来分析老子哲学思想的特征。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解析和掌握老子丰富的哲学思想,从而也可以避免各种已经在百年潜移默化中全盘西化、非中非西思想者的诘难。

老子的道学,是横贯中西圆融世界的哲学。

我曾经编绘了一幅《老子哲学西域游记图》,将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大陆,对欧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脉络用一个半圆,根据编年史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应用的道学哲学的内容,一个个地串起来。

这样一组成图表以后,看着这张图,自己也经常会心微笑。

笑什么?

笑老子哲学思想的伟大,笑道学无比强大的能量,笑老子的学说不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谁能揭示其中的精髓,应用她,谁就能成为历史的巨人,成为学说的巨匠,成为科学的先驱。

同时我也感叹,西方人要想真正全面地掌握老子的思想,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还有两个大的障碍有待他们逾越。

短期内,他们只宜其本身具有的智慧为基础,实用性地、局部性地采撷其中的精华,升华其本来已经存在的智慧,从而为己所用。

历史上曾经有老子西出涵谷关化胡,不知所终的记载,对于这个历史记载我们暂且不去考证。

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西游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和作用力。

这一点,如果能够突破并且形成共识,当我们发现原来西方哲学中的精华都得益于《老子-德道经》的滋养而形成时,就如同著名哲学家尼采说: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那么,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就必然将会重新建立起来,从此再也不必仰人鼻息地对待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宝库,数典忘祖的咄咄怪事也就会远离新的时代。

德国称得上是西方哲学的摇篮,它诞生出许多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老子与德国有着不解之缘,这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都与老子的学说相关。

老子哲学的西出化胡现象是极为有趣的现象,而且重点就在德国。

老子哲学思想的西游记,同时又揭示出老子哲学思想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苦涩幽默,从而令炎黄子孙汗颜和羞愧。

我奉劝那些热爱中国文化、但又怀着深刻自卑感的知识分子们,不要仅仅局限于引证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奇迹的发现,在其中发出无力的赞叹,并且在其中孤独地自乐,以求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而是要窥破其中发生奇迹的根本所在,从而树立起弘扬道德、我当其责的信念,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书写出我们民族新的奇迹。

当我们循着老子哲学思想的西游路线深入探索之时,我们也就不难发出:

东方西方,唯道独尊的自豪而又自信的心灵呐喊。

振兴中华,唯我道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心声也就必然会成为全民族知识分子的共识。

从而运用《德道经》,实践《德道经》,应用《德道经》,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

老子道学的哲学思想西游记,可以远溯到16-17世纪。

当时,由于欧洲传教士进入中国,扩大了欧亚文化交流的渠道,这些一批又一批的传教士,一方面将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另一方面又将东方文化和科技带回到了欧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那时曾经出版过大量这些传教士带回欧洲、并且编译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藉,老子、孔子的思想和学说都在其中。

整个欧洲,曾经一度出现过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

通过对欧洲现存的16-17世纪中西交流文献的研究考证,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现象。

1658年,在慕尼黑出版了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MartinMartini,1614-1661)的《中国上古史》(Sinichistoridecasprima)。

1660年,在荷兰莱顿出版了斯比塞尔(GottliedSpizel,1639-1691)所编著的《中国文史评析》(DeReLitterariaSinensiumCommentarius),此书现存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图书馆中。

1671年,出版了法国来华传教士聂仲迁(AdrienGreslon,1614-1695)的《鞑靼统治时代之中国历史》(HistoiredelaChinesousladominationdesTartares)一书。

1687年,在巴黎出版比利时来华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Couplet,1623-1693)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Sinarumphilosophus)。

以上这些早期传入欧洲的汉学书中,其道学的内容,最常见的是中国宋朝时期周敦颐秉承道家陈抟老祖刻在华山石壁上的《无极图》,所著书立说的一本《太极图说》。

因为,他把文字的太极两仪、阴阳四象、八八六十四卦等学说,都用图解的方法表现了出来。

这些图解,最直观地介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

传教士们在他们的介绍汉学著作中,普遍都收录了这部《太极图说》。

这些现在可以查阅到的早期书籍,使东方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正式地在欧洲广泛地传播,从而对17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和学术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文化系统论的角度而言,这也就是老子哲学思想西游记的发端,只不过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还只是片断性而并非整部《道德经》翻译性的介绍。

这其中老子的学生孔子和徒孙们的学说思想和哲学成果,都作为先锋一起登陆于欧洲的大地上,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

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和科学传到欧洲大地以后,第一个受惠最大也最著名的是德国的莱布尼茨。

他是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德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

莱布尼茨在与牛顿并列为微积分的发明者之后,他曾经一度变得非常自负,瞧不起任何人。

谁知他的自负终于有一天被来自中国的哲学思想所击溃。

这位智冠当时的学者莱布尼茨,第一次看到简单的太极阴阳八卦图《河图洛书》的拉丁文译本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激动之下,将自己的微积分的书扔进了字纸篓,众人不解,他便提笔疾书:

这是一个宇宙最高奥秘!

连连称赞中国人太伟大了。

大叹自己虽然了不起,却比不过中国人的智慧。

从此,他如痴如醉地研读中国文化和哲学著作,这位数学泰斗是德国柏林科学院的创办人和第一任院士,他还曾致信给清朝的康熙皇帝,提议在北京也创立一家科学院。

甚至曾经托朋友向康熙皇帝申请加入中国籍,只是自恃国势强盛的大清皇帝康熙,并不肯屈尊降贵地接纳这个化外之邦的蛮夷,因而也就没有遂其意愿。

他,是欧洲第一位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个西洋名字叫辩证法的人。

以后他又著书专门叙述,并且系统性地阐发二进位制,因而名声大振成为数学泰斗,四海皆知。

这段神奇的故事,至今保存在德国翰诺岱图书馆内。

莱布尼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他曾经想自己翻译老子道德经。

他对中国文化曾经发表过大量中肯的评价,他在《中国近况》一书的绪论中说: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过。

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

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

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1716年,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承认二进制是中国人的发明。

他说:

因为问题在于证实古代中国人的学说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人远远胜于近代人。

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主要是单子论、前定和谐论及自然哲学理论。

他以单子论的实体学说而名扬一时。

他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古典辩证法的直接思想先驱,其学说与其弟子沃尔夫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影响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他开创的德国自然哲学,经过沃尔夫、康德、歌德到黑格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辩证思维系统的建立,更是与莱布尼茨的思想贡献密不可分。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

莱布尼茨,是近代西方第一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莱布尼茨不仅阐发了二进制,而且赋予了它宗教的内涵。

他在写给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耶稣士会牧师布维(JoachimBouvet,1662-1732)的信中说:

第一天的伊始是1,也就是上帝。

第二天的伊始是二,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

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

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

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而且不包含0。

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第七天才最完美,为什么7是神圣的数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第七天)的特征(写作二进制的111)与三位一体的关联。

他还曾经说过,0是自然,一是上帝。

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了。

在这里,我们不难产生一个重大的发现:

在老子哲学思想体系之中,一是德,而不是上帝,一是能量,一是气。

一,是唯物性的物质,与道○一样都是唯物性的物质。

即使上帝是客观存在,那么也得请他坐在○中,而不是呆在一上。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从以上莱布尼茨所阐发他对○和一的宗教认识中,从他错误地将东方道学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混为一谈的误判中,我们不难发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

这一明显的泾渭分明的差别,就是东西方文化在哲学理论基础中长期被混淆、而又长期困惑中国哲学界未能破谜守正的症结所在。

西方哲人的这一误判,责任并不在他们本身,但是却祸害中国文化长达百年之久。

中国的学者必须清醒冷静地看清楚:

在整个西方文化发展史的基础土壤中,只有宗教思想,而道学思想却数千年地处在缺如状态中。

他们在接受我们中国哲学思想的早期,未能及时认清道学思想,被他们自己的客观文化基础环境所左右而误判,这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现象。

由于他们自己的哲学长期没有道学思想的引领,从而在哲学界陷入持久的唯心和唯物、有神和无神的纷争之中,也就是必然。

然而,将这一切强加给中国哲学思想,强迫中国哲学思想削足适履,而我国学者也长期昏头昏脑地在其中推波助澜,拿着高中的教材否定大学的教材,欲置老子哲学思想于死地而后快。

这,就是莫大的悲哀和民族的伤痛!

我们抓住西方哲学界早期非常普遍的这一对东方哲学的思想误区,就足以厘正理清东方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异同,还我老子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唯德辩证法思想的本来面貌!

西方哲学界长期深陷在阴阳的二数之中不能自拔,不明三生万物德最奇之理,不知三中的这个一的本来面貌。

不识德一的唯物性,长期将老子的德一哲学观套用于西方的狭隘哲学观之中,将这个一视为唯心论而喋喋不休。

德国著名哲学家奥尔格?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虽然曾经接近过这个三,但还是因为道学基础底蕴的缺如,未能识破其中一的真面貌,只能实用性地运用三。

尽管如此,由于他接近并且运用了三生万物之理,从而创造了他哲学上的辉煌,成为近代哲学史上的巨人。

黑格尔并不通晓汉语,但是他从法国汉学家雷缪萨(Rémusat)的著作中,间接地了解到老子的思想,同时也接受了雷缪萨本人关于老子和道家的一些观点。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

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易经》,--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却很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1770年出生的黑格尔,是西欧现代哲学的顶峰人物。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

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

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成三个步骤来解明。

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法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

真正用老子的道学来解析西方哲学史,我们就不难明白几百年来为什么西方哲人都难以真正全面解读老子学说的两个重大因素之一,这个重要因素,就是民族的道学文化底蕴西方世界并不具备。

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子的道德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社会实践和自我心身实践不可须臾相离。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而且,是以在自己的心中和身内进行实践为基础、为主导的一门哲学,没有亲身在自己的身国内真实地实践这个德和道,也就无法真正地解读老子的思想和学说。

这一点,中国人自己从元明时期开始,在文化界就逐步丢失了,自从国民初年五四时期,蔡元培将经典诵读这一简单而又宝贵的方法废除以后,中国人连最后一点能够真正读懂《老子-德道经》的实践方法也彻底抛弃了。

百年以来的现代人,也就更难以出现能解读老子的学者。

不论中外,如果能够实践老子的圣人之治方法,修之于身。

同时掌握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唯德主义哲学观,运用三生万物的解析法,用德一驾驭阴阳二来解析世界万事万物,那么哲学也就必然会如日中天,也就会自然地冲出唯物与唯心、有神与无神的枯井。

如果人类能够真正认识老子德一思想的能量物质性和品格性,执一以为天下牧。

那么,整个哲学界的一切争论和疑云,都将会烟消云散,冰雪消融。

世界各学派的哲学,必将都会自然地升华为道学,从而引领人类和世界健康地向德治世界的方向发展。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开西方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欧洲发展史上,凡是有成就的、有创造的、著名的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几乎都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和神学之缘。

比如,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但是却被定性为唯心论哲学家。

而且,还根据唯心与唯物的界定,又将唯心分为多种派别。

例如:

莱布尼茨、黑格尔,算是客观唯心论哲学家;培根、洛克、休谟等哲学家,被归入主观唯心论哲学家;康德,则被划定为意志唯心论哲学家;而詹姆士,又被归入经验唯心论哲学家;柏格森,则算是直觉唯心论哲学家;罗素,却被定性为存疑唯心论哲学家。

真可谓名目繁多,帽儿各色。

学术界对沾一丁点儿唯心边的哲学家,都进行详尽的分类,无非是想将唯物论哲学思想进行鹤立鸡群式地凸显起来,因而将唯物论哲学家弄得既苍白而又纯粹。

两者界线分明醒目,以免被判定为是不彻底的、不纯粹的唯物主义者。

如此这般,深陷于阴阳这个二之中长期对立,争论不休,缺乏中气以为和的调谐,不能统一升华。

这对于老子道学思想者而言,是不难理解的必然现象。

发生在西方哲学界的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却难以发现和找到这么多名目繁杂的、对号入座的哲学家们。

我国学者在自己丢掉本土文化的宗根,全面学习了西方的哲学以后,费了很大的努力,才从南朝齐梁时期找出了一位书写《神灭论》的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将他树立为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代表。

然后,再又寻章摘句地、强行地将中国历代哲学家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在此基础上展开化妆技术,将相同的面具套在不同的哲学家脸上,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几乎都成了可以任人摆弄的木乃伊。

大家的学术任务,好像只要能够将中国的哲学与西方的哲学分类接轨就行了。

这可真是为难了那些老祖宗们,戴上那些本不应该是他们所戴的帽儿。

我们既然有时间、有精力去玩这些文字游戏,却又为何不去探根寻祖地研究一下东方和西方哲学诞生的土壤和环境呢?

为什么不深入西方本土中亲自考察体会一下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异同的气息呢?

没有慧性而过早地将自己当成圣人,不出于户坐在书斋之中寻章摘句,想达到以知天下,如此这般地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岂有不骗自己、误民族、害国家之理!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中国文化的模式,按照老子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和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之路去实践一下?

特别是在修之身和修身上面下点真功夫,明明德以后,再来以天下观天下呢?

我们常说人心不古。

这个不古,其实就是我们丢掉了修之身,明明德,才使我们的民族从16世纪以前的强盛时期衰落下来的。

我国从元明两朝开始,就逐步严重地丢弃了道学和儒学实践明明德的方法。

连西方人都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个转折时期,而我们自己却还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所在。

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于西方,曾经引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惊奇。

他曾经说过: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两大法宝,一是以欧几米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一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

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贤哲显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都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我国古代高度重视以老子的《德道经》思想作为教育基础。

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

将人的一生,自觉地规范在道德教化的全程之中。

对童蒙和少年的经典诵读教育不离《德道经》、《易经》和《大学》这三部最重要的、既能够培养和开启儿童智慧心灵,又能使孩子们长大以后能够自然地学以致用的经典。

古代科学家们,正是自幼开始这种诵读教育学习,从而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所以,中国古代科学家才能够更早更快地破译许多宇宙之谜。

这就是古代将道和易组合起来进行诵读教育,既能为学日益(觉悟),又能学以致用(用易),相得益彰。

这种教育方法的成功,才诞生出大量当时远超于西方的科学成就。

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出现汉朝和唐朝的辉煌时期,这种教育方法发挥了根本性的奠基作用,功不可没!

同时也证明了:

《德道经》和《易经》的诵读教育方法是科学的,历史的经验无情地证明了这一真理。

遗憾的是,在宋朝时期,由于朱熹完全弃道从儒,全面改革儒学,并且将儒学与道学对立起来而分庭抗礼,完全排斥道学,在教育结构上彻底独尊儒术。

当时,曾经有一个偶中尔的故事,说的是朱熹与道学名家白玉蟾同时在一座山上各开一个学馆,分别授业教育学生道和儒。

从修于朱熹的学生和从修于白玉蟾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白玉蟾的学生谈到自己的老师在教学中的许多奇迹。

朱熹的学生回学馆以后,就问朱熹:

某某事情,白老师为何能分析的那么准确呢?

朱熹回答自己的学生说:

偶中尔。

问的次数和问的学生多了,朱熹都一概以偶中尔来回答自己的学生。

这偶中尔三个字,也就传到了白玉蟾的耳朵里,白玉蟾也未做出任何反应。

有一天,两个学馆恰巧同时游山踏青,不料途中大雨滂沱,朱熹和两个学馆的学生们都纷纷跑到大树下避雨。

唯独白玉蟾坦然自若,不避不躲地在风雨中的山路上,踱步从容而行。

不久雨过天晴,大家纷纷从避雨处走出来聚到一处,但还是都已经基本淋湿透了。

此时,朱熹却发现白玉蟾虽然在雨中行走半天,全身却找不到一处湿痕,也就颇为奇怪地问:

你怎么一点也没有淋湿呢,真奇怪?

白玉蟾却笑了笑,答:

偶中尔。

引得在场的学生们都朗声大笑起来,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故事中所揭示的是什么?

值得我们深思。

这个故事深刻说明:

离开道学,只讲理学,不将象数理气整体地把握住,并且真实地进行体之于身、修之于身的实践,也就丢失了道和儒的根本。

重理不重实践,也就僵化了道儒的思想和实证方法。

可惜的是,我国自古流传而下的同步开启人类智识和慧识、双向同步开发的教育方法,自朱熹之始,就被无情地阉割在历史的进程之中。

中华民族的智慧,从此失去在世界上领先数千年的地位。

到了明朝,朱元璋因为朱熹的名声响亮,意欲仿效唐朝尊老子李耳为祖的故事,想尊崇朱熹为朱家的老祖,来振兴国运与唐朝相媲美。

虽然,他垂询于本族之尊长未获同意,(为什么不被同意呢?

因为在朱姓的辈谱上,朱熹根本排不上老祖的位置,朱元璋也就只好作罢了)。

但是,这位朱皇帝并未死心,在国家文化和教育上仍然全力推行朱熹改良的儒家学说思想,定八股为制,将童蒙少年教育中自汉唐时代以来早已深入百姓家的诵读《德道经》的内容,彻底地废除,只诵读朱熹编辑的四书,以八股文取士,因而祸害民族八百年。

使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水平,智慧开发能力全面迅速下降,哲学和科学人才再也未能走到西方世界的前面。

为什么抛弃童蒙《德道经》诵读教育以后,会使整个民族的智慧素质急骤地下降,产生如此深重的民族灾难,我们将在以后的专篇中分析论述,这次课程中就暂不展开这些内容了。

(三)、中西宗教特点的异同:

西方的哲学界和科学界,也可以说在社会各界各领域,都与他们自己的宗教,与他们的神学有着扯不清理还乱的瓜葛。

有神与无神、唯心与唯物的唇舌之战和笔墨之争至今仍然烽烟不熄。

在17世纪之前,一直都是有神派和唯心派的天堂;到了18、19世纪,就是无神派与唯物派逐步进入强盛时期的时代;进入20世纪以后,有神派与唯心派又逐步地强盛起来。

近代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阿瑟?

柯斯特拉博士,在他的一本畅销书《守护神的总结》中曾经下结论说唯物主义已经没有资格自称是科学的哲学了。

本书认为十九世纪的科学家们因为视野狭窄,试验条件有限,获得一些个别的知识便急忙下结论,例如进化论,而这些片面的理论被社会学家和政治家所利用,达到奴役人民的目的。

但是科学是认真的﹑无情的,要以事实的根据说话,20世纪的研究否定了19世纪唯物主义的许多基本设想,使唯物主义从理论上彻底崩溃。

这一观点,就代表着现代西方唯心有神派的主流观点。

然而,唯物与无神派则推出了《人们为什么相信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WhyPeopleBelieveWeirdThings,美国MichaelShermer2001年著)书中对许多神秘现象和人们热衷的奥秘作出了分析批判。

本书出版后,上了《时代》等杂志的畅销书排行榜。

可见,两派仍然还可以唇枪舌箭继续交锋下去。

在西方著名的科学家中,即使在为科学奠基的初期,对于有关天地的造化和主宰是造物主的这一权威之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同时相信神学宗教。

盖洛普氏曾对过去300年间300位著名科学家的信仰进行调查,其中除38人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20人,占总数的8%;信神者则有242人,占92%。

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擘,如:

法拉第、伏特、欧姆、安培、麦克斯威尔、孟德尔、巴斯德等;也包括天才发明家爱迪生、化学家波义耳、栾琴及现代原子能专家普莱特、康普敦、弗米等。

他们都从自己来源不明的灵感思维中认定:

宇宙间的权威应当属于上帝,宇宙间的一切规律和法则都是来自于上帝的意欲。

有人对《1901-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全》一书,进行分类分析发现:

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计161人。

其中有明确宗教信仰者116人,占72%;极可能或可能有宗教信仰者20人,占12.4%;本人信仰不明,但承认有宗教背景者8人,占5%;无神论或无宗教信仰者12人,占7.5%;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3.1%。

1901-200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得主共计172人。

其中有明确宗教者129人,占75%;极可能有宗教者10人,占5.8%;本人宗教不明,但有宗教背景者9人,占5.2%;无神论和无宗教者19人,占11%;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2.9%。

牛顿,是近代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几乎所有近代科学都是在牛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大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一只苹果砸中脑袋就悟出地心引力的科学天才,居然会将自己后半生的宝贵时间全部花费在研究神学上,全力研究《圣经密码》去了。

牛顿将毕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神学的探讨,视科学研究为余事,据说是要证明神造物之功的伟大而已。

他在临终前,面对人们对他的伟大科学成就的称颂,却谦虚地说,他的工作与神的伟大创造相比,不过如一个小孩子在大海边偶然拣得一两片美丽的贝壳而已。

在牛顿之后因创立相对论而对现代物理学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爱因斯坦,也相信神的存在。

他说:

无限高超的神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琐细小事上显示他的存在,我对之心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