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06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必修3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1必修3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1必修3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1必修3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1必修3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必修3总结.docx

《1必修3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必修3总结.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必修3总结.docx

1必修3总结

必修三区域地理

目录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1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5

第二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8

考点一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8

考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数字地球13

考点三 “3S”图像的判读16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9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9

考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19

考点二 荒漠化防治措施23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7

考点一 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27

考点二 热带雨林环境效应、开发与保护30

第三讲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3

考点一 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33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37

第三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43

第一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3

考点一 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43

考点二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48

第二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4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54

考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57

考点三流域开发与整治问题的分析模式60

第四单元区域经济建设64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4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64

考点二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67

考点三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71

第五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76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76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76

考点二 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80

第二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86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86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89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

A.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B.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

区域

生产方式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发达

落后

工业

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深度思考]

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自然环境要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差异

人类活动

具体表现

差异成因

农业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工业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人口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城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交通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高考探究]

1.(2014·北京文综,9~10)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

(1)~

(2)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2.[2013·北京文综,36(3),12分]读图,完成下题。

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12分)

 

3.[2012·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图文资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题。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分)

1.根据农作物分布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2.联系实际生活,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区域为背景,考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整合]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深度思考]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高考探究]

1.(2014·安徽文综,23~24)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

完成

(1)~

(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2.[2014·浙江文综,36(3)(4),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

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6分)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4分)

 

1.以区域开发为背景,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的变化及影响

2.以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为载体,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及人地关系

 

第二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考点一 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知识整合]

1.遥感(RS)

(1)概念:

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

不同的地物电磁波特性不同。

(3)工作流程:

目标物

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特点:

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巧学易记】 顾名思义法记忆遥感的概念

“遥感”概念中的关键词一是“远距离”,即不直接接触地物;二是“感知”,即要用一定的装备和技术获得地物的信息。

遥感记录的是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传感器是直接获得目标物信息的光学或电子光学仪器。

2.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简要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4)应用

【特别提醒】 GIS具有地图所不具备的优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深度思考]

1.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

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规划和管理

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基础设施管理

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与管理

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

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生态环境管理

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方法技巧】“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高考探究]                   

1.(2014·广东文综,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2.(2012·山东文综,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014·福建文综,1)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3.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014·重庆文综,11)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

m2;高度单位:

m)。

读图,完成下题。

4.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3·福建文综,5)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5.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

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B.总部调控生产

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D.研发中心创意

1.根据遥感技术的特点,考查遥感图像的判读及应用

2.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以具体的城市道路分布为背景,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考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数字地球 

[知识整合]

1.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

①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②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③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功能: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4)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5)应用:

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6)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地理信息技术:

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数字地球:

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深度思考]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关联图示法理解“3S”技术的相互关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高考探究]

(2014·山东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下题。

1.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2013·江苏地理,3)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完成下题。

                   

2.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2012·江苏地理,27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2012·北京文综,40(3),1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

据图,完成下题。

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

(10分)

1.以热点事件为背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2.根据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3.以新技术、新地图为背景,考查数字地球的特点及利用

 

考点三 “3S”图像的判读 

 “3S”图像的判读,其考查点主要是立足于“3S”技术的应用,图像是载体。

在遥感图像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及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进一步分析其应用;GPS多以材料作为背景,图像考查并不多,一般仅是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进行基础应用或原理的考查,但与RS及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呈现方式。

如下图图示:

【读图技巧】这类图像在判读时,一定要利用题干和图中信息,结合“3S”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出所属的图像类型,再进一步分析其基础应用或原理。

1.遥感影像的判读

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

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个别时候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

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

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

常为均匀的深色调

城市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很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

道路

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

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

农业用地

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

林地

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

2.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判读较多的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

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

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

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深埋垃圾场选址

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滑坡易发区

3.全球定位系统的图像判读

(1)手持机界面图:

主要是根据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

(2)综合图:

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制作。

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

                   

【典例剖析】(2011·北京文综,10)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高考探究]

(2014·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 

[知识整合]

1.认识荒漠化

(1)含义: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成因: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荒漠

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年降水量

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

土地生产能力

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古代:

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2)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

(3)现代:

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

[深度思考]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2.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3.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次生盐渍化

【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