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009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docx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doc

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

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

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

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就要应用归纳法。

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看到,50年代前、中期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60年代前期我们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又开始恢复并健康向前发展。

从而我们得出,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结论。

演绎与归纳相反,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

比如,我们用理论指导调查研究,以至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例如:

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开头先提出问题,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辨敌、我、友问题;中间,逐个分析组成中国社会整体的各个阶级;结尾,综合以上分折,解决问题,回答开头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

逻辑思维方法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

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采取此种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

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

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

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专着和教科书中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

毕业论文运用逻辑思维方法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地加以运用。

一、论文与逻辑

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

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逻辑持色的毕业论文来。

因此,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

第二,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

第三,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又专门学过形式逻辑,基本上掌握了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谈谈论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一类的逻辑问题。

在毕业论文的逻辑中,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是作者思维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又是作者所论述的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

它对增强论文的逻辑效果和说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

论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亦即论文所反映的事物和事理的整体及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基本上表现为纵向逻辑联系和横向逻辑联系,而两者又总是交织在一起,它们表现在论文的逻辑结构上就是:

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合式结构三种形式。

1.纵式结构。

所谓纵向逻辑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的逻辑顺序。

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开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

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17页)只有恰当处理论文内容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一篇论文为了阐述总论点,要列出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扩展为一个部分,各个分论点之间,各个部分之间,应有内在联系。

每个分论点又分为几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扩展为一段,各个小论点之间,各个段之间,也应有内在联系。

这样,全篇论文的纵向逻辑联系便体现出来了,并且相应地形成了论文的完整体系和严谨结构。

2.横式结构。

所谓横向逻辑联系,是指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

论文内容之间的横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论文的横式结构。

在一篇论文中只有总论点才单纯地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而分论点和小论点却有双重身分,或者作为论点或观点存在,或者作为论据和材料存在。

至于用来说明小论点的材料,则只能有材料或论据一重身份了。

论文要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富有逻辑力量最重要的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必然联系。

首先,只有把总论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还要处理好分论点和材料的关系,以至小论点和材料的关系,这不仅能直接证明分论点或小论点,而且能间接地为突出总论点服务。

3.合式结构。

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纵向、横向穿插进行,交织在一起的。

具体表现为论文的纵、横式结构,简称合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论文,有的以纵向展开为主,有的以横向展开为主。

三、运用逻辑方法

要正确处理毕业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增强论文的逻辑力量,必须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包括:

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逻辑思维方法不仅是论文写作中内容安排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1.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由若干个别事例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或用若干个别的判断作论据来证明一个论点或论题。

要从事实材料中找到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就要应用归纳法。

它是我们写论文时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看到,50年代前、中期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60年代前期我们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又开始恢复并健康向前发展。

从而我们得出,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结论。

演绎与归纳相反,

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明一个个别性的论点。

比如,我们用理论指导调查研究,以至用经典作家的一句话来论证一个观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2.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对它们分别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属性、部分和方面再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维方法。

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无论研究和表述论点,还是研究和表述分论点,都时常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例如:

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开头先提出问题,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辨敌、我、友问题;中间,逐个分析组成中国社会整体的各个阶级;结尾,综合以上分折,解决问题,回答开头提出的中国革命的敌、我、友问题。

3.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表象出发,经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畴的思维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按照从抽象范畴到具体范畴的顺序,把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从理论上具体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总体上说,也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即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论文的体系,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论文写出来。

当然有的论文也不一定采取此种方法。

4.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逻辑的方法。

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表述的方法。

逻辑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在理论上的再现。

不过,一篇论文从总体上运用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是不多见的,而在经济学专着和教科书中往往在总体上运用这种方法。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逻辑方法,都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穗体竞〔2012〕10号

 

关于举办2012年广州市三棋中小学生锦标赛

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体育行政部门、教育局,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市教育局属各中小学: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校棋类活动,为我市棋类活动发展打下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定于2012年4月21日至29日在广州棋院,举办2012年广州市三棋中、小学校际锦标赛。

请相关学校认真做好组队参赛工作。

附件:

1.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竞赛规程

2.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竞赛规程

3.2012年广州市“一中杯”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竞赛规程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联系人:

王超武市体育局培竞处,电话:

李建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电话:

    陈志良广州棋院(围棋),手机:

   关志良广州棋院(象棋),手机:

邝辛姬广州棋院(国际象棋),手机:

电话:

传真:

(本通知和附件已在市体育局网站公告公示栏目以及广州市学校体育网资讯中心栏目发布,附件不再印发,请学校上网查看或下载。

 

附件1

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

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教育局。

二、承办单位:

广州棋院、广州市围棋协会。

三、竞赛项目:

设中学初、高中组团体赛,男女子初、高中组个人赛;小学甲、乙、丙、丁组团体赛;男女子甲、乙、丙、丁组个人赛。

四、竞赛日期和时间: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8:

30-11:

30时,

下午1:

00-5:

30时;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上午8:

30-11:

30时。

五、竞赛地点:

广州棋院(越秀区横枝岗路289号)

六、报名及参加办法:

1.各参加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在广州市学校体育网(网址:

)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必须上传运动员的数码照片,规格为大一寸(33x48毫米)正面免冠彩色近照,分辨率为96dpi,图片大小130x180像素。

2.各参赛单位网上报名后,在报名平台将报名表打印1份,由领队和医生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及医务专用章。

3.各参赛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将报名表传真或送至广州棋院(越秀区横枝岗路289号)。

4.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设初、高中组,不得越组参赛,每校人数不限,取各组最好成绩的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5.小学以学校为单位,设甲、乙、丙、丁组,甲组年龄不限;乙组为2001年至2002年出生;丙组为2003年出生,丁组为2004年或以后出生。

每学校各组别限报人数为2男1女(市传统项目学校每组别可报4男2女)。

各组别运动员允许以较小年龄向上越组参加比赛,但男女不得调整。

各组别最好成绩的运动员(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6.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广州市在校学生,文化学习成绩总评合格以上,身体健康。

七、竞赛办法:

1.各组别均采用积分编排制比赛7轮。

2.采用由中国围棋协会审定的2002年围棋竞赛规则。

3.每轮比赛时间80分钟。

八、领队会日期:

4月17日(星期二)上午9:

00时在广州棋院召开,不另行通知。

九、奖励办法:

高中组、初中组、小学各组团体均奖励前六名,个人前八名。

十、其它:

1.各参赛运动员须随时向主办单位提供有效的学籍或出生年龄证明,以作查证。

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在本年内不得代表其他城市参加各种比赛,凡发现违反比赛有关规定的,一律取消比赛资格和成绩。

2.各参赛单位的参赛费用自理,并负责为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各队交通自理,赛场不提供停车位。

十一、未尽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附件2

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

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教育局。

二、承办单位:

广州棋院、广州市国际象棋协会。

三、协办单位:

海珠区海联路小学

四、竞赛项目:

国际象棋,设中学初、高中组团体赛,男女子初、高中组个人赛;小学甲、乙、丙、丁组团体赛;男女子甲、乙、丙、丁组个人赛。

五、竞赛日期和时间: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8:

30-11:

30时,

下午1:

00-5:

30时;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上午8:

30-11:

30时。

六、竞赛地点:

海珠区海联路小学(海珠区建基路77号)

七、报名及参加办法:

1.各参加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在广州市学校体育网(网址:

)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必须上传运动员的数码照片,规格为大一寸(33x48毫米)正面免冠彩色近照,分辨率为96dpi,图片大小130x180像素。

操作方法详见网站首页《学校报名操作指引》。

2.各参赛单位网上报名后,在报名平台将报名表打印1份,由领队和医生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及医务专用章。

3.各参赛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将报名表传真或送至广州棋院(越秀区横枝岗路289号)。

4.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设初、高中组,不得越组参赛,每校人数不限,取各组最好成绩的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5.小学以学校为单位,设甲、乙、丙、丁组,甲组年龄不限;乙组为2001年至2002年出生;丙组为2003年出生,丁组为2004年或以后出生。

每学校各组别限报人数为2男1女(市传统项目学校每组别可报4男2女)。

各组别运动员允许以较小年龄向上越组参加比赛,但男女不得调整。

各组别最好成绩的运动员(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6.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广州市在校学生,文化学习成绩总评合格以上,身体健康。

八、竞赛办法:

1.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国际象棋规则。

2.各组别均采用积分编排制比赛7轮。

3.每轮比赛时间90分钟。

九、领队会日期:

4月17日(星期二)上午9:

00时在广州棋院召开,不另行通知。

十、奖励办法:

高中组、初中组、小学各组团体均奖励前六名,个人前八名。

十一、其它:

1.各参赛运动员须随时向主办单位提供有效的学籍或出生年龄证明,以作查证。

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在本年内不得代表其他城市参加各种比赛,凡发现违反比赛有关规定的,一律取消比赛资格和成绩。

2.各参赛单位的参赛费用自理,并负责为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各队交通自理,赛场不提供停车位。

十二、未尽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十三、联系人:

 

附件3

2012年广州市“一中杯”中小学象棋锦标赛

竞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

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教育局。

二、承办单位:

广州棋院、广州市象棋协会。

三、协办单位:

广州市第一中学。

四、竞赛项目:

象棋,设中学初、高中组团体赛,男女子初、高中组个人赛;小学甲、乙、丙、丁组团体赛;男女子甲、乙、丙、丁组个人赛。

五、竞赛日期和时间: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8:

30-11:

30时,

下午1:

00-5:

30时;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上午8:

30-11:

30时。

六、竞赛地点: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荔湾区大坦头岛育贤路30号)

七、报名及参加办法:

1.各参加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在广州市学校体育网(网址:

)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必须上传运动员的数码照片,规格为大一寸(33x48毫米)正面免冠彩色近照,分辨率为96dpi,图片大小130x180像素。

2.各参赛单位网上报名后,在报名平台将报名表打印1份,由领队和医生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及医务专用章。

3.各参赛单位必须在4月16日前将报名表传真或送至广州棋院。

4.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设初、高中组,不得越组参赛,每校人数不限,取各组最好成绩的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5.小学以学校为单位,设甲、乙、丙、丁组,甲组年龄不限;乙组为2001年至2002年出生;丙组为2003年出生,丁组为2004年或以后出生。

每学校各组别限报人数为2男1女(市传统项目学校每组别可报4男2女)。

各组别运动员允许以较小年龄向上越组参加比赛,但男女不得调整。

各组别最好成绩的运动员(2男1女)计算团体成绩,其余的只算个人成绩。

6.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广州市在校学生,文化学习成绩总评合格以上,身体健康。

八、竞赛办法:

1.各组别均采用积分编排制比赛7轮。

2.采用2011年版《象棋竞赛规则》(试行)。

3.每轮比赛时间80分钟。

九、领队会日期:

4月17日(星期二)上午9:

00时在广州棋院召开,不另行通知。

十、奖励办法:

高中组、初中组、小学各组团体均奖励前六名,个人前八名。

十一、其它:

1.各参赛运动员须随时向主办单位提供有效的学籍或出生年龄证明,以作查证。

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在本年内不得代表其他城市参加各种比赛,凡发现违反比赛有关规定的,一律取消比赛资格和成绩。

2.各参赛单位的参赛费用自理,并负责为运动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各队交通自理,赛场不提供停车位。

十二、未尽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

 

 

(公开属性:

主动公开)

主题词:

体育比赛通知

广州市体育局办公室2012年3月19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