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66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威海市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6年威海市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第I卷(共36分)

一、(15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寨沟的湖泊独具特色。

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表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

雄浑的,碧波噌吰;平静的,水波澹澹。

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

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规律)的几何图形,__________。

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

有的湖泊,微波细浪,璀璨成花,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姣龙游动。

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暇接。

九寨沟也是瀑布王国。

所有的瀑布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在山岩上腾跃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声若滚雷,似一群银龙竞跃,________,化作迷茫的水雾。

朝阳照射,出现奇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留恋/流连)忘返。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澄(chéng)澈姣龙游动B.澹澹(chán)变幻无穷

C.礁堤(tī)银龙竟跃D.跌宕(dàng)目不暇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规则留恋B.呈现规律流连

C.呈现规则流连D.表现规律留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互浸染,斑驳陆离无数小水珠被激溅起来

B.斑驳陆离,相互浸染激溅起无数小水珠

C.斑驳陆离,相互浸染无数小水珠被激溅起来

D.相互浸染,斑驳陆离激溅起无数小水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妈妈好,还是爸爸好?

”这种排斥性选择往往会误导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大人心理,养成随机应变的性格。

B.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C.NBA总决赛结束,金州勇士队以总比分4:

2击败了骑士队,历经40载终于旗开得胜,再次夺取总冠军。

D.90后女孩小姬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培育出一朵百日菊,成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花,其颜色外形与地球上的差异不大,但花瓣无法形成优美的弧度。

B.从上周开始,福州警方开始为期3个月的交通违法

整治行动,首次对3名闯红灯的行人和骑车人进行了处罚。

C.《疯狂动物城》是迪士尼的又一力作,影片借助动物形象,全面地表达了有梦想的孩子在执着坚定的信心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D.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子对美与真和美与善的问题的看法。

老子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第八十—章)在这里,老子认为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善于词令辩说的,善于词令辩说的人是没有道德的。

这就是说,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

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看法?

如果只从现象上看问题,就会简单地断言老子反对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进而又可以作出结论说,老子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云云。

实际上,老子的这种思想的提出是立足于他对文明社会的批判这个根本立场之上的。

只要看一看老子生活的那个社会,以及后来的—切阶级社会,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难道不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历史事实吗?

就拿《老子》书中所说到的那种“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第五十三章)的人物来说,他们的服饰和生活中的一切享受是再美不过了,然而他们是一些什

么样的人呢?

老子称之为“盗夸”之徒,也就是一些非常阔气有排场的强盗头子。

他们说得上有什么真,有什么善吗?

这个“盗夸”之徒,就是文明所产生出来的那些不择手段残酷压迫人民的剥削者的代表,在他们身上美与真、美与善是处处尖锐地对立着的。

此外,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产生了老子所说的“慧智出,有大伪”的现象,在最美丽动听的言词后面隐藏着最虚伪丑恶的思想,这不也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事实吗?

老子指出了美与真、美与善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并不一致,这是否意味着他认为真、善、美根本不能统一?

不是。

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是:

在他所批判的文明社会中,真善美是无法统一的,这正是文明的一大弊端,但在他理想中的那个没有“盗夸”之徒的社会里,真善美却是完全统一的。

老子以及后来的庄子所说的“道”是真,是善,也是美,完全没有分化,三位—体。

在老子看来,如果“美言”所讲的是“道”,而不是老子所反对的那些虚伪的仁义道德,那么“美言”与“信言”是完全能够统一,而且应该统一的。

与孔子处处都在正面地积极地主张和维护真善美的统一所不同的是,老子虽然在根本上并未否定真善美能够统一,但他却处处都在揭露实际生活中美与真、美与善是互不相容地对立着的。

他站在文明社会的批

判者的立场来看问题,击中了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真善美恰好互相敌对、无法相容这个历史事实,显示了老子所特有的那种洞察文明社会的内幕和黑暗的批判精神。

(选自李泽厚《老子的美学思想》,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提出反对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的看法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B.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产生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尖

锐对立。

C.老子认为当美与道统一时,真善美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D.老子站在文明社会的批判者的立场看问题显示其特有的洞察力。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仅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语句就断言老子反对美与真的统一,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判断。

B.在老子生活的社会以及后来的阶级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发展,但美与真、美与善却难以做到完全统一。

C.老子击中了文明社会的弊病,认为在没有“盗夸”之徒的理想社会里,才能实现真善美的完全统一。

D.孔子对真善美的统一持积极肯定的看法,而老子处处否定真善美统一的言论也并非纯粹消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并非完全对立,比如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也能印证老子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B.当今出现了诸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代表真善美统一

的典范,这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说明老子的观点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C.《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她贪污受贿,间接害死两条人命,体现了老子所说的“盗夸”之徒的一些行为特征。

D.在老子看来,虚伪的仁义道德是文明社会的产物,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如《祝福》《巴黎圣母院》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点苍山游记

杨慎(明)

自余为谬人①,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

及至叶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比入龙黾关,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

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照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

二月辛酉,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

两山千仞,中虚—峡,如排闼然。

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底。

中溪与予各赋—诗。

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

壬戌,复入关,至鹤顶寺,松林荫轩,洱波在席,相与趺坐酌酒,时夕阳已沉西,山缺处犹露日影,红黄一线,本细末宽,自山而下,直射洱波。

僧曰:

“此即鸳浦夕阳也。

余波皆碧,独此处日光涌金,有鸳鸯群浴。

今则网罟②大密,此景不常然也。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

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

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

闻北冈有元翻耳驻跸台,后人屋之。

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

予月:

“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曰:

“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已,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

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己亥,至金榜寺,有崖飞出水面,曰维舟山。

徒步而升,见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

予曰:

“此非点苍真面目乎?

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相与订约结社。

僮仆于灌莽中得一石洞,檐牙户牖,大类人居,中可容瑚,喜不自胜,曰:

“此可免结屋之劳矣。

”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枨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渔家妇子居焉。

生事萧条,身无完衣。

问其男子何在,言“欠课,为宦家所系”。

其情可悲也。

又南至赤文岛,暝色欲来,辞舟登阁。

(有删节)

【注】①谬(1ù)人:

有罪之人。

⑦网罟(gǔ):

渔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排闼然排闼:

推开门

B.松林荫轩荫:

树影

C.轩窗洞豁洞:

明亮

D.遵崖壁而南遵:

沿着

10.下列各组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则网罟大密②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B.①因以木击之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①徒步而升②吾尝践而望矣

D.①有渔家妇子居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B.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C.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D.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旁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则波纹纭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总写点苍山胜景,作者从自己遍游名山胜水的经历写起,意在衬托点苍山独特之美。

B.第二段记述了我与李中溪先生同游点苍山的经历,两人一天之间游历了“龙关晓月”“鸳浦夕阳”二景。

C.第三段描写浮图塔、汝南王碑、晴川秧雨三景,作者或考订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

D.第四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点苍山胜景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石窟中渔家妇子的悲悯之情。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

(4分)

(2)此非点苍真面目乎?

微公,几失此奇观矣。

(3分)

(3)问其男子何在,言“欠课,为官家所系”。

(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春寄西山陈陶

贯休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姜。

春光已满目,君在西山西。

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

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

春日许征君见访

贯休

龙钟多病后,日望遇升平。

远念穿嵩雪,前林啭早莺。

厨香烹瓠叶,道友扣门声。

还似青溪上,微吟踏叶行。

(1)第一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春光图”?

请简要分析。

(4分)

(2)贯休诗中常用动物意象,请比较分析两首诗中“黄鸟”和“早莺”意象的不同作用。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孔子认为“恕”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准则,他对“恕”的解读是“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绘了人们无忧无虑、纯洁美好的山居生活图景。

(3)《赤壁赋》苏子劝客一席话中,作者用“______

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五、(12分)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

(3分)

①葳蕤茂盛的野花覆盖了整个草原

②涉过浓密的江离,看见小溪里隐约有片白色的东西漂浮——是谁不小心落了一件白衬衫?

③走过一条小溪沟,溪边繁星万点

④这野花不就是《诗经》里的“蘼芜”,《楚辞》里的“江离”?

⑤走近看,那白衬衫竟是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脖子蜷在自己的鹅绒被上,旁

边一只小鸭独自在玩水的影子

17.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4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①。

可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②,从而达到最高活动效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答。

(5分)

我家附近一家餐馆开业,我约几位朋友来尝鲜。

一位朋友问我吃什么,我说:

“麻辣小龙虾!

”他说:

“我从来不吃这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我顿时语塞。

他妻子解围说:

他就是这样,一辈子不会说话!

他却不以为然:

“我心直口快,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还用管那么多?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他”的说法?

请简要阐述理由。

80字左右。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爱的交错

简·吉尔伯逊(法国)

他们几乎是同时出现在查尔斯的面前:

白色的小鸟盘旋在公园的树林间;女孩坐着轮椅从人行道驶来。

小鸟落在了草坪上;女孩驾着轮椅走在洒满阳光、树影斑驳的人行道上。

她的轮椅行驶得十分平稳,想必是安装了马达。

她停下来看了一会儿池塘中戏水的鸭子,然后又开动了轮椅。

查尔斯一边跑着跳过草坪,一边喊道:

“我可以推着你走吗?

这时,白色鸟儿飞上了树梢。

他向她询问腿是怎么受的伤,其实并不十分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想让谈话能继续下去。

“我12岁时遭遇了车祸,”艾莉说,“当时我正坐在车后座给弟弟读故事,突然间妈妈尖叫起来,极力想躲过停在前面的卡车。

当我醒来时,已经是在医院里。

“你跟谁—起住?

”第二天他再次见到她时,问道。

“我自己住。

”她回答。

他心头一沉。

他开始喜欢轮椅上的白色扶手,喜欢走在两个白色金属轮子之间,他对她脑后一绺鬈发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对她的眼睛和嘴的熟悉,他喜欢只要一点儿力气就能使轮椅平稳滑动的感觉。

有一次,他对着那一绺鬈发说:

“我希望是你生命中惟一的推车人。

”她只

是微微一笑。

他抬头看时,一只白鸟儿正在他们后面,从—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

六月的一天,她为他做晚饭。

她坐在轮椅上有能力做好所有的事情,他期望她会因此而引以为豪。

谁曾想,她根本没当回事儿,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此,他隐约有点儿失望。

他看着自己把盛盐的瓶子放到了橱柜的最高层,然后等着她向他说出请求帮助的话,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过了一会儿,她的眼神却表明她已明白了一切。

他心头一震,觉得自己好像在玩扑克,一不留神把底牌亮给了对手。

为了让她

忘记他刚才所做的事,他给她讲公园里的那只白鸟儿。

“我看到它了,”她说,“我读过一首诗:

一只白鸟儿落在一个女人的窗台上,女人开始给它喂食。

不久女人就陷入了一种错位的爱中。

后来,小白鸟儿再没出现,女人却日复一日地坚持把面包屑放在窗台上,任由风儿把它们吹走。

七月,他经常带她上船出海。

她做午饭,他驾驶船。

她觉得最尴尬的,就是上下船时被搬上搬下的那种无助。

查尔斯却乐在其中。

她被抱出轮椅,放在船上,一动也不能动。

她想,要是船翻了,自己不会游泳……而查尔斯对自己的船长角色很满意。

八月的一天,他把一顶新的船长帽歪戴在头上,再一次邀她出海,这一次,她拒绝了。

她说想跟他一起去散步,用她自己的力量开动轮椅,他可以走在她旁边。

他最后还是同意了,但每走一步心里都不那么高兴。

“你为什么不歇一会儿,让我来推你呢?

“不。

他们继续向

前,最后他再也忍不住了:

“艾莉,我想让你依靠我,让你依靠我!

”为了强调他的这一愿望,他抓住熟悉的白色把手,将轮椅飞快地推起来,她的手不得不离开轮椅,放在腿上。

她脑后的鬈发表现不出她眼中的愤怒,他也理解不了她的愤怒。

第二天,她不再接他的电话了。

下午时他收到了她的—封信,里面只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如果你渴望得到,你必须让它自由飞翔。

他冲出房间,不相信她会离开。

他又想:

她是我的,不能让她走,不能让她认为她不需要我!

她需要我,天啊,我要得到她!

然而她的房间里没有人,看来半夜她自己收拾好东西走了。

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他倒在地上哭起来。

八月底,还没有得到艾莉的消息。

他经常躺在床上,把她的那封信放在胸前,数着屋顶上的裂缝消磨时间。

他也经常去公园,却小心地避开白鸟儿。

九月底,他收到了她的信。

邮戳是几英里以外的一个城市的。

他一阵激动,撕开信封——一根白色羽毛从信封里掉出来。

他的脑海里出现了白鸟飞起时,翅膀抖落—根羽毛的情景,如果不是白鸟决定离开时抖掉这根羽毛,没人会知道白鸟儿曾经到过哪里。

他知道艾莉不会回来了。

很长时间后,羽毛才从他手里无声地滑落。

(有删改)

1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白鸟儿”有什么作用?

(4分)

20.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分)

21.小说的结局在文中有多处暗示,请选择两处简要分析。

(4分)

22.小说中“爱”为什么会交错?

其实这种交错的爱有时不仅限于爱情。

请联系文本

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机械制茶逐渐盛行的当下,有些茶农仍沿用着古老的手工制茶方式:

将一颗颗嫩芽经过杀青、揉搓,然后凭双手在火锅中反复、来回轻搓,搓成一枚枚“银针”。

整个过程对人工和气候等都有着苛刻的要求,这样精心加工的干茶数量少而品质高。

但这些坚持做手工茶的茶农,每天仅靠加工少量的高品质茶,养家糊口都是问题。

使用机械制茶则能实现大批量生产,获取高利润,而茶叶品质往往受到质疑。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