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50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docx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简介

二、项目概述1

三、项目优势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环保建设6

二、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必要性7

三、提高、改善人民饮食质量的必要性8

四、有助于推动农民增产、增收9

第三章市场分析9

一、蚯蚓粪肥的运用与性能分析9

二、产品市场分析16

第四章蚯蚓生态养殖加工与措施19

一、分期饲养19

二、薄饲勤除19

三、轮换更新19

四、养殖管理20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20

六、蚯蚓的加工技术21

21

22

23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第六章投资概算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济效益分析23

二、社会效益分析24

第八章可行性研究结论25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蚯蚓生态养殖与加工

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地点

4、项目协作单位

某某省农科院某某农业大学

5、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6、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100亩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在全国、全省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提倡环境保护,大力支持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而省内,尤其是某某地区缺少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手段,缺乏绿色有机生态农业领军企业的环境下提出的。

其项目核心内容在于建立一个技术水平领先、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生态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蓝本。

“蚯蚓生态养殖加工示范基地”的运作框架是一个以蚯蚓养殖加工为先导、以生态立体种养为核心、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动力、以高效的集中管理为基础、以多种项目协同运作为支撑的经营结构。

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负担的城市生活垃圾养殖蚯蚓,蚓粪用以蔬菜种植的有机肥料、蚯蚓用作养殖的高蛋白饲料。

再结合先进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配以合理的农作物套种及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形成一个成本低、效益高、品质优的农业生产模式。

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又保证了这一生产模式的有效实施及产品品种的优良与高效。

同时高效的集中管理手段

又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宗旨在于建立起一个蚯蚓生态养殖与加工及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示范平台,带动一批我省,尤其是某某周边地区的中小型绿色、有机农业企业,带领农民建设以环保、绿色、有机为标准,以品牌战略为起点,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环保农业体系,最终达到促进环保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及农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丰富人

民群众的餐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饮食质量,带领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项目优势

1、地理优势

本项目建设地某某县自古就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道。

105、316、320三条国道、温厚高速以及规划中的京福高速交汇某某县,京九、浙赣、向乐、皖赣等铁路穿越县境,处在京福、赣粤和九景、沪瑞高速公路"天"字型构架的核心部位。

境内有全国第二、江南第一的向塘铁路货运编组站;穿县而过的赣江是某某连接黄金水道--长江的重要航道;距昌北国际机场仅30公里。

某某市每天均产生数以千吨计的生活垃圾亟待处理,以往一直采用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造成污染,急需开辟一种新的处理方法以有效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紧靠某某,项目的建设为某某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平台。

与此同时,交通便捷,运输成本低廉,近边无工业污染源。

环境质量优良、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水资源充足、有良好的排灌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绿色、环保,有机食品生产的理想地域。

2、项目选项优势蚯蚓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高产土块。

这样,就可以免耕或少耕,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节省劳力,节约能源和增加产量。

蚯蚓喂养的猪、鸡、鸭和鱼,长得快,味道又鲜美,主要原因是蚯蚓蛋白质多,而且容易被畜、禽和鱼消化与吸收,很合他们的口味。

畜禽和鱼均喜欢吃混有新鲜蚯蚓的饲料,混合的用量要根据畜、禽和鱼的种类以及个体的大小而定,以占饲料总重量的5%左右较好,但有时可多达40--50%。

用这种混合饲料喂养幼小的畜、禽或鱼苗,效果特别好,它们吃了蚯蚓以后生长快,色泽光洁,发育健壮,不生病或少生病,还减少死亡。

蚯蚓在处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方面,也能起很大的作用,例如加拿大在1970年建立了一个蚯蚓养殖厂,至今已十多年,目前每星期可以处理约75吨的垃圾。

北美也有一个蚯蚓养殖厂,可以处理100万人口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

用蚯蚓处理垃圾,不仅可以节约由于烧毁垃圾所要耗费的能源,而且经过蚯蚓处理过的垃圾还可以作为农田的肥料,用来增产农作物。

而且,蚯蚓蛋白的游离氨基酸在食品工业中用途也很大。

3、技术、管理优势

本项目除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之外,在技术保障上同样具有十分完备的支持体系。

公司先后与某某农业大学、某某农科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戈峰合作,争取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服务者,金地农业一直想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做点什么。

金地农业最大

愿忘就是让“蚯蚓”进军奥运会。

与此同时公司十分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引进。

重金礼聘了一批国内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组建公司技术指导团,负责环保生态有机农业的技术指导与攻关,并主持新

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另一方面公司还在已经具备了一支中级技术队伍的情况下,

注重对普通工作人员及农业工人的技术培训。

定期与不定期的请

专家现场授课,对蚯蚓生产加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病虫害

的防治、合理施肥、及日照、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和现场指导。

所有员工必须经专业技能测试。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如今公司通过培训,已拥有一批会管理,懂经营、有技术专长的综合型人才。

建立起了一支,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主导,以中级技术人员为骨干,以一般技术人员为基础的科研生产技术队伍。

为项目的成功运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为今后在全省及

至全国范围内推广本项目的科学经营模式储备人才。

公司总经理应文波先生有着多年成功经营企业的经历,为公

司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机制构架。

在这套管理机制的构架内,是一批年轻的高学历、有经验的中级管理人员,为公司提供承上启下的管理服务。

在他们当中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企业管理经验。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资企业管理人员。

他们的文化素质与企业管理经验保证了公司管理构架的顺利执行。

使公司的管理形成一个以制度管理为主体,以人性化管理为辅助,与外企管理经验相结合

的经营管理体系。

为项目的实施与运作提供了严谨、可靠的管理

保障。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环保建设

蚯蚓的生态养殖加工对于城市及乡村的环境保护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在我国,由于保护土地意识谈溥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沙漠化及盐碱化,化学肥料用量连年增加而产量却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生活

垃圾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本项目以蚯蚓养殖加工为先导,利用城市垃圾养殖蚯蚓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以生态立体种养为

核心,利用养殖蚯蚓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

从而有效地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蚯蚓可大量吞食垃圾中的有机物,如饭菜、纸张等。

一个3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成年蚯蚓可将其全部“消耗”。

蚯蚓吃垃圾的同时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多功能生物肥料。

蚓肥用于花卉,可明显延长花期,使花更鲜艳;用于果蔬生产,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可提高品质和贮藏时间。

这并非突发奇想,澳大利亚人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160万条蚯蚓曾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

悉尼还动用数千万条蚯蚓清除全城垃圾,再将垃圾转化为高质量的肥料。

戈峰博士说,美国1982年建立的

一个蚯蚓养殖厂,可处理10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生活垃圾;加

拿大1985年建立的一个蚯蚓饲养厂,每周可处理75万吨城市垃圾;日本的许多家庭都利用蚯蚓来消灭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

在国内,对适宜处理生活垃圾的蚯蚓种“太平2号”的全面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对其生态习性、养殖技术、综合利用积累了大量资料。

同时至少有三家部级直属研究单位,对蚯蚓处理生活垃圾进行过系统研究,一些成果已经经过国家鉴定验收。

壤中保留短暂,许多都会随着土壤中的水份流失,真正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化肥长期使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遏制了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和细菌活动。

同时,这些合成的化学物质或多或少地被土壤中的植物所吸收。

化肥和在农场和花园中使用的杀虫剂成为了我们当今农业中造成水污染的首要大敌。

而大量有益的细菌和微生物通过蚯蚓正常的消化过程被大量地吸附在蚓粪上。

这些微生物和细菌帮助营养元素同植物根系的健康结合并为它们提供最适合生长的氧份。

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

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

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二、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

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

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三、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四、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

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

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

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

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

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

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

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

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

1:

2:

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六、蚯蚓的加工技术

将蚯蚓加工成蚯蚓干、蚯蚓粉或膨化蚯蚓。

前两种制品主要供药用(地龙)和饲用,而膨化蚯蚓质地疏松、体积大,主要供出口或作饵料使用。

一、蚯蚓干:

把收获的成蚓分散在干净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脱水晒干,即制成蚯蚓干(含水量20%以下)。

因蚯蚓在适温、适水条件下有尸解现象,必须快速致死晒干,否则会减少重量而受损失。

二、蚯蚓粉:

将蚯蚓干用粉碎机,加80目的筛网,粉碎即成。

三、膨化蚯蚓:

冬季利用严寒气温,夏季可用冰箱,把蚯蚓冰冻(利用结冰水体增大原理,蚯蚓体腔已达膨胀目的),之后速晒干或烘干,即成膨大、疏松的蚯蚓干。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首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养殖蚯蚓加工生产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再将养殖蚯蚓生产的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用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和猪、鸡、鸭及水产的养殖。

养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一方面可用于生产沼气和水产养殖的水质调节,另一方面可用于调节蚯蚓饲料的酸碱度提高蚯蚓的产量与质量。

沼气可以为鸡、猪等养殖提供所需能源。

而沼渣则是蔬菜种植的绝好有机肥料。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分三个阶段建设实施,第一阶段为2006年10月至2007

年6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区内的蚯蚓养殖加工场地改造15

亩、蔬菜种植园田化改造30亩。

二期工程自2007年6月投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垃圾处理场土地改造10亩、蔬菜种植大棚10

亩,鱼塘建设改造及鸭棚1个,建设期六个月。

项目第三期自2007年12月投入建设,。

建设内容主要为鸡、鸭、猪养殖设施。

至2008年6月项目建设全面竣工。

项目实施甘特图

蚯蚓养殖场15亩、蔬菜种植基地20亩

蚯蚓养殖场10亩、蔬菜种植大棚5亩、

水产基地5亩、鸭棚1个、鸡舍一栋

猪舍及其它附属设施

2006年10月2007年6月2007年12月2008年6月

第六章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投资95.63万元,建设期1年8个月。

2006年10月~2007年6月投入30.75万元,2007年6月~2007年12月投入24.65万元,2007年12月~2008年6月投入40.23万元。

详见28页投资概算表

第七章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成本预测

种植成本:

8万元

饲养成本:

41.30万元(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人员工资:

14.4万元(15名员工)

管理成本:

3.60万元(包括水、电、交通、通讯费用)

销售成本:

3.37万元(按3%计算)

药品费用:

3.25万元(包括防疫及治疗药品)

资产折旧:

9.563万元(包括当年土地租赁费)

生产成本合计:

83.48万元

销售收入预测

按项目建设规模测算,每年将生产

蚯蚓销售收入:

15万元(以亩产3吨2000元/吨计)

 

蚓粪加工销售收入:

15万元(以亩产40吨150元/吨计)

蔬菜销售收入:

18万元(以平均亩产3吨2400元/吨计)

生猪销售收入:

44.16万元(以120斤出栏4.6元/斤计)

肉鸡销售收入:

10.125万元(以10元/羽计)

肉鸭销售收入:

4万元(以10元/羽计)

水产销售收入:

6万元(以均价4元/斤计计)

销售收入合计:

112.285万元

 

利润预测

销售收入(112.28万元)

—生产成本(83.48万元)二利润(28.80万元)

这其中尚不包括利用种植业下脚料作为饲料及使用自产有机肥所节约的饲养成本和利用养殖粪便生产沼气、沼液、沼渣的产值。

由此可见,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为3.4年。

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

二、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将高效蚯蚓养殖加工与当地农业资源紧密结合,通过项目的辐射作用引导周边地区,并逐步带动全省从原有的农业方式中过渡到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中来。

从而能够带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并为我省人民提供充足的优质农产品、改向我省人民的饮食状况。

本项目不仅能够消耗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而且种植、养殖加工项目相互协调,构成公司生态立体种、养业中的重要一环。

使整个生产过程形成一个种植为养殖提供补充饲料,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源的良性循环,能够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使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立体生态系统,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投入,良好地保护了环境。

第八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立项依据充分蚯蚓能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和农副产品下脚料为食,不与其它动物争饲料,可改良土壤、改土造肥、处理垃圾、净化城市、改善卫生。

蚯蚓还是猪、鸡、鱼以及各种动物和名贵珍稀水产品的最佳蛋白饲料来源。

其开发利用有多方面的优势:

1)、利用蚯蚓制成中医药产品。

2)、利用蚯蚓制成强身壮体的保健食品、药酒、药膳、口服液。

3)、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产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4)、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净化市容。

5)、蚯蚓是高蛋白软体动物,是黄鳝、泥鳅、鳗鱼、甲鱼、蛙、龟及鸡、鸭、猪、兔等动物的最佳饲料。

6)、蚯蚓粪产品开发价值大,以蚓粪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料是园林绿化、养花种草的高级肥料,在国内每吨蚓粪价格1000元左右。

蚯蚓的养殖、利用、开发价值是极其显著的,蚯蚓以牛、猪、羊、马、鸡粪,烂水果、皮核、树叶、食品、农副产品下脚料为食物,

不与其它动物争饲料。

蚯蚓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饲养简单、

投资小。

见效快、效益高,40〜60天为一个周期,每年可养殖6〜9个周期,若饲养管理好时每亩可产鲜蚓2〜3吨或者5吨,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亩地效益在2〜3万元,每亩地可获利8000〜10000元左右。

每年国际市场上干、鲜蚯蚓贸易、交易额可在3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可以说蚯蚓的广泛应用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

发展蚯蚓养殖加工是大有可为的。

2、项目建设必要:

蚯蚓的养殖与加工对于城市及乡村的环境保护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在我国,由于保护土地意识谈溥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沙漠化及盐碱化,化学肥料用量连年增加而产量却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项目的实施可以引导一大批农民自觉地投入到这种十分利于环保的生产模式中来,从而为减少城市及农村的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3、设计方案可行:

建设任务规模恰当,规划合理、建设内容明确、设计标准较高、建设进度较快。

按照设计方案完全可以实现规划的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同时有较高的科技手段支撑,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

会生态效益比较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