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504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2.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 甲                                        

B. 乙                                        

C. 树                                        

D. 路面

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

C. 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 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4.以下选项中是晶体的是〔  〕

A. 蜡                                       

B. 沥青                                       

C. 冰                                       

D. 玻璃

5.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C. 用铁水浇铸工件                                                  

D. 冬天,洗热水澡时室内玻璃面变模糊

6.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用人作参照物,那么船和树分别是 〔   〕

A. 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                                    

B. 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

C. 船和树都是运动的                                              

D. 船和树都是静止的

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假设他的实际体温是36.6℃,那么测出来的体温是〔  〕

A. 36.6℃                                 

B. 39.6℃                                 

C. 37℃                                 

D. 76.2℃

8.以下成语描述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杯弓蛇影                           

B. 凿壁借光                           

C. 一叶障目                           

D. 立竿见影

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10.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下列图是平面镜中的像,那么〔  〕

A.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 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D. 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二、填空题

11.“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1   特征来区分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   2   大.

12.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________;电影院里的幕布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这样做是利用光的_______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13.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4.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那么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_______m,像的高度为_______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_______m.

15.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发动位置的示意图如下列图

〔1〕两运发动中,_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________较大。

〔2〕乙运发动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6.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深是多少?

17.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响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汽车才停止下来,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大小;

〔2〕.这段时间内该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四、作图题

18.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以下作图: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19.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

五、实验题

20.小刚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

〔1〕.在此过程中,小刚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   1   〔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当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杯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   1   〔填“汽化〞或“液化〞〕形成的;

〔3〕.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1   〔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4〕.如表是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1   ℃;

〔5〕.由数据记录可知,在8min到10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1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50

57

64

71

78

85

91

96

98

98

98

21.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根据图象特征答复以下问题:

〔1〕用试管装加热物质放在装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好处是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_℃;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________〔填“固〞或“液〞〕态;

〔4〕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5〕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min。

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列图,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

〔2〕假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3.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此实验应在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

〔2〕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6〕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那么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7〕假设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A不符合题意;

B.体温计分度值是0.1℃,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左右,那么体温是36.8℃属于正常体温,C符合题意;

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此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摄氏温度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

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两个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应选A.

【分析】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否那么是静止的.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A符合题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即使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C不符合题意;

D、“震耳欲章〞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音调:

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物体无规那么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4.【答案】C

【解析】【解答】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等。

故答案为:

C。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金属、冰、海波、糖等。

5.【答案】B

【解析】A、湿衣服上含有很多的水分,变干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B、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D、洗澡间室内玻璃面变模糊是因为玻璃面上有一些小水滴,是由洗澡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应选B.

6.【答案】B

【解析】【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人作参照物,船和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那么船是静止的;而以人作参照物,树在岸上,树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是运动的。

应选B。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答案】B

【解析】【解答】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假设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假设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

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

故答案为:

B。

【分析】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遇到高温会上升。

8.【答案】A

【解析】【解答】A.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似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凿壁借光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立竿见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凿壁借光、一叶障目、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杯弓蛇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9.【答案】B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45°。

应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

镜面直立放置,钟表的像与钟表是左右对称的,所以把12点和6点连一条线,做出表针关于这条线的轴对称图形,读出对称图形的时刻,即为9:

00.

故答案为:

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二、填空题

11.【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解答】不同的人说话主要依据音色来判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的意思,生活中人们把上下和大小说混了,所以这里是指响度大.

故答案为:

音色;响度.

【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2.【答案】直线传播;漫反射

【解析】【解答】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要使放映厅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必须使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所以电影院放映厅里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

【分析】射击瞄准时运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粗糙的物体使光线发生漫反射。

13.【答案】凝华;液化

【解析】【解答】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是在0℃以下时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是因为冰棒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气体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14.【答案】4;168;2

【解析】【解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2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2m,那么他的像距他本人4m,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68cm,那么像的高度为168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2s后,他移动了1m,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1m,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1m,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2m.

答案为4,168,2.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15.【答案】〔1〕乙;路程

〔2〕10

【解析】【解答】

(1)在相等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远谁的速度越快,观察题中图可知,乙运发动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较远,所以乙的速度也就较快。

(2)乙运发动的成绩是10s,百米赛跑,即t=10s,s=100m,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v=

=

=10m/s

【分析】〔1〕根据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大,速度越大;〔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三、计算题

16.【答案】解:

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4s/2=2s,

由v=s/t得此处海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解析】【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17.【答案】〔1〕解:

因为v=

,所以反响路程:

s反=v反t反=25m/s×0.5s=12.5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路程为:

s=s反+s制=12.5m+60m=72.5m

答: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72.5m

〔2〕解: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时间:

t=t反+t制=0.5s+4.5s=5s,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平均速度:

v=

=

=14.5m/s

答: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4.5m/s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根据反响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计算总距离;

〔2〕根据总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四、作图题

18.【答案】解:

如下列图:

【解析】【解答】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那么入射角为90°﹣40°=50°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50°;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如下列图:

 。

【分析】根据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图。

19.【答案】解:

如下列图:

【解析】【解答】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对称点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以下列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五、实验题

20.【答案】〔1〕甲

〔2〕液化

〔3〕水银

〔4〕98

〔5〕吸热

【解析】【解答】

(1)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

(2)沸腾时水中冒出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3)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4)由图象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水的沸点为98℃。

(5)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在8min到10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

【分析】〔1〕水在沸腾时,水底的气泡上升变大;〔2〕“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温度计中液体的沸点要高于所测量的温度;〔4〕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沸点;〔5〕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1.【答案】〔1〕受热均匀

〔2〕晶体;48

〔3〕固

〔4〕吸热但温度不变

〔5〕6

【解析】【解答】

(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48℃。

(3)该物质温度为30℃时还没有到达熔点,为固态。

(4)由图可知,物质从第6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2分钟结束,过程中仅吸热但温度不变。

(5)观察BC段对应的横轴可看出,物质从第6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2分钟结束,共持续6分钟。

【分析】〔1〕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2〕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3〕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是固体状态;〔4〕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晶体熔化时间,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

22.【答案】〔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屡次实验

〔2〕OA;可逆

〔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解答】〔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屡次实验;

〔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

〔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屡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分析】〔1〕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

〔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3.【答案】〔1〕较暗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未点燃

〔4〕不变

〔5〕虚

〔6〕不变

〔7〕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解析】【解答】

(1)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比照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此实验应在较暗环境进行。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并且能够成像,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5)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7)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那么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成像清晰;〔2〕使用透明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后的蜡烛不需点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