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498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风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风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风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风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机施工方案.docx

《风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机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机施工方案.docx

风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由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华能沁北电厂一期《送风机基础及钢烟道支架图》、《引风机基础及检修支架》及《图纸会审纪要》。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机组7#标投标书》及《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2×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7#标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锅炉地下设施中的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和上部结构为钢筋砼结构。

1#、2#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和上部结构在集控楼两侧成顺序布置。

抗震等级Ⅲ级,抗震烈度为6度。

送风机、一次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底标高为-4.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80.5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4.10m(相当于绝对标高180.40m),其支架结构顶标高为16.85m。

送风机、一次风机、及其检修支架基础采用C25砼,上部结构柱梁采用C35砼。

为便于安装单位对锅炉炉架的施工,送风机检修支架基础暂时施工至-1.50m处,其间的送风机、一次风机基础仅施工-2.00m以下的垫层,待锅炉炉架安装完毕后,再施工送风机、一次风机的设备基础及其上部结构。

引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底标高为-3.50m(相当于绝对标高181.0m),基底开挖至-3.60m(相当于绝对标高180.90m),其支架结构顶标高为16.50m。

引风机大块式基础采用C25砼,上部结构柱梁砼标号C30,柱子截面均为600×800。

12.00米层设一道单轨吊车梁,单轨吊连接螺栓按10t选取,单轨吊两端设置车挡。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图纸会审后,施工人员应认真熟悉图纸及施工方案,掌握工程特点,明确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要求,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作业班组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测量人员应认真检测测量仪器及工具,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然后在技术部门的配合下准备对基坑进行准确定位;施工上部结构时应在柱基部固定物上弹出柱子中心线和50线。

2、现场准备

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经结束,各种施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场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

3、物资准备

物资及设备供应部门应提前联系好反铲挖掘机(1台),自卸汽车(2辆)及压路机(1台)等机具设备,并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确定各种机械设备的准确进场日期;所有进场机械设备、车辆均需经过检修、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场施工。

主要工程材料已采购,周转工具已准备。

4、劳动力准备

施工队伍已进场。

四、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及基底地基处理

1.1、根据厂区座标及高程控制点对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四周轴线进行准确定位及高程引测,并定出轴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桩,撒出基坑开挖边线,经公司自检合格并报请监理、业主工程处等验线合格后,即可进行基坑开挖。

1.2、基坑开挖放坡取1:

0.33,基坑四周留出1500mm宽模板支撑加固工作面,如需整体超挖换土,则放坡尺寸随开挖深度及时进行调整。

1.3、基坑开挖从里向外逐步推进,机械开挖底标高控制在距设计基底标高15cm处,留下15cm采用人工开挖并清理基底,严禁超挖及挠动基底。

1.4、送风机、一次风机基础及其检修支架基础分别坐落在回填土和天然地基上。

基础坐落在天然地基上,持力层设计为①号卵石层,若遇其它土层应清除干净,用砂砾土(含泥量不大于5%)分层夯至设计标高,砂砾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基础坐落在回填土上,应从基坑177.50m标高采用砂砾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

引风机基础持力层为①号卵石层(地基承载力>300Kpa),基底应清理其它杂填土,超挖部分采用C10素混凝土或砂砾石分层夯实至设计标高,砂砾石及基坑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2、脚手架工程

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上部支架结构支撑采用双排脚手架。

脚手架立杆应垂直,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mm(梁底加密),第一步水平杆距离地面为1500mm,以方便模板倒运,其它水平杆步距不大于1200mm。

梁底立杆间距不大于500mm,在梁中间1/3跨范围内立杆间距还应适当加密。

脚手架钢管不得锈蚀、弯曲、端部不平、压扁或有裂纹;扣件不得脆裂、变形、滑丝;木脚手架板应为不短于50cm的松木或杉木,宽以20~30cm为宜,且不得腐朽、扭曲、斜纹、破裂和大横透节,架板的两端8cm处应用镀锌铁丝箍绕2~3圈。

搭设前由测量工弹出脚手架杆的位置线。

2.1、按照已弹好的脚手架立杆的位置线先支设立杆,要求立杆下部直接立在砼基础面上,若为回填土则必须夯实平整,然后在立杆下平铺厚度δ≥50mm的通长木架板,并设置纵横通长扫地杆。

2.2、立杆支设时必须离开柱、梁外边线至少300~500mm宽的距离,以方便模板的支设和加固。

2.3、外围大小横杆和立杆交接处及剪刀撑的端部,扣件外侧必须留出不小于20cm的长度,并且要求立杆、横杆接头均应错开一个步距以上。

2.4、立杆和立杆连接应用对接扣件,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应用直角扣件,剪刀撑、斜撑与立杆、大横杆连接应采用旋转扣件,扣件的螺栓要拧紧。

2.5、在脚手架外围沿长度方向每6~7m设立剪刀撑和支杆,与地面成450~600斜角。

剪刀撑杆件不准使用对接扣件连接。

2.6、送风机、一次风机支架结构脚手架支撑可一次搭设到5.2m层梁底,引风机支架结构脚手架支撑可一次搭设到6.0m,当框架柱施工完毕后应沿高度方向每隔3m设置拉杆与每根柱子拉牢,拉杆可用短钢管与整体支撑系统连接。

拉杆与柱砼表面之间须增加垫片(如皮垫、方木等),以防划伤或损坏柱身。

2.7、为方便人员上下,还应在框架结构两端或中部适当位置搭设带有扶手和挡脚板的简易上下爬梯,坡度不大于600;两侧用密目网封闭,并按规定专门制作防滑踏脚板,防滑板间距不大于300mm。

2.8、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支架结构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架板,通长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架板对头接时应设双排横杆,间距以200为宜。

整个支撑系统的外围必须全部用密目网封闭,并逐点用铅丝与钢管绑牢,不得遗漏。

2.9、根据试验室提供的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的结果,梁、板砼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下部支撑系统。

拆除时统一指挥、依次进行,严禁乱扔乱放。

2.10、脚手架搭设必须做到横平竖直、扣件紧固、基底密实,垂直度最大允许偏差(每层)不大于H/200。

2.11、地面应有统一排水坡度,确保雨天不积水。

3、模板工程

3.1、垫层模板

送风机、引风机检修支架基础垫层模板采用50×100方木。

垫层支模前,首先由专业测量人员定位出垫层中心线,再用白灰撒出垫层模板边线,并保证其位置正确,用φ18钢筋头(长300mm)地锚固定模板。

安装完毕后,测量人员要复测模板基底标高。

垫层内超高部位要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3.2、基础模板

为加快施工进度,经设计单位同意,将送风机、引风机检修支架基础底下两阶台阶统一为一阶,即长宽尺寸同第一阶基础,基础总高度不变。

检修支架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其它设备基础及其-4.00m~-2.00m垫层模板均采用15mm覆合胶合板外贴PVC板。

模板安装前应先在垫层上弹出基础轴线及模板边线,复核无误后方可支设模板。

根据模板规格及基础设计尺寸,进行模板拼装。

3.2.1、钢模板的拼装

模板安装一般自下而上顺序进行,要求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拼缝严密。

模板拼接采用12×35螺栓连接。

模板之间的拼缝,用双面海绵胶粘贴。

模板加固完毕并经调整后,用抛光机将模板面进行抛光处理,特别是拼缝不齐处、凸凹不平处要进行打磨抛光,直至抛出光亮为止。

确实存在模板缝或模板凹陷的部位,用腻子补平并抹光。

模板与垫层间的缝隙要用1:

1水泥砂浆从里向外封补,用工具捣实并且把立面抹平、磨光,使其与模板在同一垂直面上。

以上所有工序完成后,在浇筑砼之前,用棉纱将模板擦洗干净,并用浸泡过机油的棉纱(以手紧握不出油为宜)将模板擦拭一遍。

严禁机油滴在钢筋和垫层上,切忌早涂,以免模板沾灰。

3.2.2、设备基础木模板的制安

为了确保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砼质量达到清水砼标准,模板材料采用15厚胶合板,内贴PVC板的整体材料,大块模板的接缝先用腻子批平,然后粘贴胶带纸。

胶带纸粘贴要平整、顺直、无褶皱,胶带纸宜选用3cm宽的胶带纸。

胶合板背面用50×100方木做背棱,过大压刨,将方木压成四边顺直、尺寸准确统一,背棱间净距以200为宜,背棱要立着用,以加大刚度。

所采用的大模板应进行配模设计,分成若干大块,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模板拼装详图,并注明使用部位、尺寸、标高及模板的拼接方法等,同时编制模板明细表,以便按照明细表逐块加工制作和现场拼装就位,确保模板的施工质量及几何尺寸准确。

设备基础模板支设完毕后,在其角部安装木线条,用钉子固定,然后沿木线条方向通长粘贴胶带纸,使之与模板结合良好以防漏浆。

粘贴胶带纸时必须小心谨慎,不得起皱。

模板的加固支撑:

模板采用现场拼装,具体操作时应使模板下端放平,用水平钢管顶紧模板的方木(竖向),钢管与方木之间不应有间隙,并加以固定。

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模板支撑沿横向两外侧采用四排钢管脚手架,竖向钢管间距1000×1000mm,并通过在地面上打入粗钢筋地锚加固,锚入地面不小于500mm。

沿纵向两外侧采用三排钢管脚手架,竖向钢管间距1000×1000mm,通过原砼基础支撑。

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置水平杆及斜撑,斜撑与地面的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度。

脚手架设置扫地杆,距地面150mm。

3.2.3、柱模板的制安

柱头模板均采用胶合板内贴PVC板加方木背楞(50×100mm)(方木间距150mm)的清水砼木模结构体系。

柱头模板四角加木线条饰角。

选择的方木及十八厘板、PVC板规格应一致,在比较平整的场地制作模板。

首先将十八厘板钉方木上,注意方木上下口必须与十八厘板上下口平齐,侧面应平直,无毛刺,否则应用木刨刨光。

模板组合好后,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缝隙处用腻子抹平,再满涂稀释后的胶,待涂胶呈干膜状态,将裁切好的PVC板由一边向另一边赶贴,并用2kg力滚压2~3次,以便粘贴牢固,不留气体使粘合面充分吻合。

粘贴后用专用刀片沿模板四周将板边划齐。

PVC板的接缝宽度应介于1mm~2mm之间,在不影响下道工序之前,不准将PVC外层保护纸提前揭掉。

模板安装前,把柱基底的砼面凿毛,并用水清洗干净,在基底上弹线放出柱轴线和边线。

然后检查基底是否平整,否则用水泥砂浆找平,并调整好柱模安装底面的标高。

模板四角处在粘贴PVC板时,靠近角部预留5mm的宽度不粘贴,防止钉木线条时将PVC板钉裂。

柱头模板四角应贴木线条,先用海绵双面胶将木线条粘贴在柱子模板的角部,然后用3cm圆钉钉牢,再用腻子将钉帽孔批平,在木线条另一侧贴上双面胶带,最后用8cm宽的胶带纸将木线条面层贴满,要保证胶带无褶皱、无气泡,与木线条面层接缝严密、牢固。

预埋件固定:

柱子预埋件较多,保证预埋件与砼面平整一致和位置准确,是检验清水砼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固定方法为:

安装时,先在已粘贴PVC板的模板上标出预埋件位置,再用手枪钻在预埋件和模板相同位置钻孔,沿铁件四边通长粘贴2mm厚海绵胶带。

然后用φ4螺栓将预埋件固定在模板表面。

螺栓固定时,螺帽固定在模板内侧,拆模时拧掉螺丝杆还可回收利用。

预埋件制作安装应由专业班组负责,预埋件制作要求表面平整、无毛刺和翘曲变形。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止倾覆的临时设施。

模板安装前均应涂刷隔离剂,隔离剂品种应不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色泽。

加固柱头模板的钢管,四角处加双扣件加固,以防漏浆、涨模。

基础模板加固支撑系统主要采用Ф48钢管架和地锚加斜撑的方法进行加固。

基础的第二阶模板,模板四角底要用φ25钢筋支撑,下部可直接支撑在垫层上。

其它辅助加固钢管,扣件一定要拧紧扣牢,不可松动,在浇砼时拆除。

砼浇筑过程中,要派木工进行看护,随时检查和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为保证柱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柱头模板采用φ48钢管间距500mm加固,

3.2.4、梁模板制安

梁模制拼:

梁底模、侧模均采用2440mm长定尺材竹胶板纵向制拼,竹胶板背面用50×100mm方木纵向加固,间距200mm。

梁侧、底模板可以一次拼成,也可分两段制作现场组合拼装。

梁底模方木背楞下铺设钢管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

梁侧模方木背楞外侧用短钢管立杆加固,间距不大于300mm,然后用短钢管与之顶紧并与外部整体架连接牢固。

梁底横杆搭设及梁模支设时应注意起拱,框架梁起拱方法为:

梁两端梁底降低1cm,梁中间梁底起拱1cm。

为保证梁侧模与板底模板拼装严密,在制作梁侧模时,应考虑梁底起拱因素,将梁侧模下部制作成斜面,保证梁侧模上口平直;也可采用在梁侧模底部加垫木板条的方法,以保证梁侧模上平一致。

PVC板粘贴:

梁模PVC粘贴应注意避开竹胶板接缝,严禁两缝重合,施工工艺及其它注意事项同柱模相关内容。

梁角木线条:

梁模板除需隐蔽处及梁角有埋件时不倒圆,其余处梁角均用木线条倒圆。

木线条大样及安装要求同柱角木线条。

柱、梁木线条交叉部位锯450斜角连接。

梁底模安装后,要挂中线进行检查,校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并校核梁底标高。

砼梁采用φ14@500的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对拉螺栓部位应在模板拼装前由内向外用电钻打眼,构件内部的对拉螺栓需穿PVC套管,并且在对拉螺栓表面涂上黄油,以方便模板拆除后对拉螺栓容易抽出。

梁底、梁侧预埋件安装同柱侧预埋件。

3.2.4、模板的拆除与维护

基础侧模的拆除要以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

拆除模板时,应轻拆轻放,杜绝硬撬、猛砸及抛扔;模板拆下来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刷油、分规格堆放整齐,个别损坏的应及时维修。

模板堆放的地面应平整、坚实、排水畅通。

底部垫高200mm以上。

3.3、模板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mm

≤5

经纬仪或拉线尺量

2

标高偏差

mm

+5

水准仪或尺量

3

截面尺寸偏差

mm

+10

尺量

4

垂直偏差

mm

≤10

吊线或尺量

5

表面平整度

mm

≤5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4、钢筋工程

4.1、钢筋工艺流程

钢筋进场→钢筋复验(不合格退货)→钢筋加工成型→半成品检查、验收(不合格重新加工至符合要求)→绑扎→自检(不合格的调整)→质检科验收(不合格的返工)→钢筋隐蔽经监理验收后签发砼浇筑许可证→浇筑砼。

4.2、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加工操作人员要进行培训,钢筋成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成型钢筋的尺寸、弯折位置、弯折角度、平直长度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成型钢筋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和弯曲,并不得碰撞。

4.3、钢筋连接、绑扎

钢筋竖向连接采用同主厂房的机械连接。

钢筋绑扎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确定绑扎先后次序。

绑扎时应确认构件的中心线、边线位置,钢筋绑扎应排列均匀,横平竖直,钢筋规格、位置、间距准确。

独立基础钢筋网片绑扎,顺序是弹线→摆筋→绑扎。

弹线时,应注意基础的轴线和中心线。

弹线应按钢筋间距从中间向两边分弹,把线弹在垫层上。

要看清那一种钢筋放在下面,钢筋的弯钩要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网片所有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

柱子钢筋的绑扎:

柱插筋的下端900弯钩须绑扎在基础网片上,插筋位置须准确并固定。

柱筋底部弯钩方向:

角部钢筋与模板成450角,中间部分的弯钩与模板面垂直,箍筋接口朝向要相互错开,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均用8字扣绑扎丝绑扎牢固。

柱子主筋间距的控制:

在胶合板上按钢筋直径间距开槽,安装在基础上表面200mm高处,其上部再绑扎两道箍筋,以确保钢筋间距的准确性。

梁钢筋绑扎:

按图纸设计依次穿插放置梁纵向主筋及箍筋,在梁主筋上按图纸要求画好箍筋间距,然后将钢筋依次绑扎就位。

在柱梁交叉处,梁纵向主筋应避开柱外侧钢筋置于柱筋内侧。

在主次梁交接处,次梁的主筋必须放在主梁的主筋上。

梁双层钢筋的支设:

梁下部双层钢筋采用φ32@2000(长度为梁宽-50)的钢筋头垫于其中;位于梁上部的双层钢筋,在其双层筋的中间增设φ32@2000(长度为梁宽-50)的钢筋头并用铅丝与上下层筋绑扎牢固。

框架梁内拉钩应挂住箍筋,拉钩两端可加工成一端90°,一端135°。

保护层垫块按绑扎的规划位置与主筋绑扎牢固,垫块的厚度和强度必须符合要求。

钢筋绑扎完毕,要及时清理留下的多余垫块、绑扎丝等垃圾杂物。

4.4钢筋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1

骨架及受力筋长度偏差

mm

+10

尺量

2

骨架宽度和高度偏差

mm

+5

3

受力筋的间距偏差

mm

+10

尺量一端及中间主筋位置,取较大值

4

钢筋网片长、宽偏差

mm

+10

尺量

5

钢筋网片对角线偏差

mm

≤10

6

钢筋网眼几何尺寸偏差

mm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7

箍筋和副筋的间距偏差

mm

+20

8

主筋保护层偏差

mm

+10

尺量

5、砼工程

5.1、砼工程材料严格按照试验室配合比用料,由于一次风机、送风机、引风机基础为大块式基础,施工时需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优先选用矿渣水泥,以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而产生裂缝。

5.2、砼的运输、浇筑

砼浇筑前质检员要检查模板轴线、标高及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设是否牢固;模板内是否清理干净等,一切符合要求后方可签发砼浇筑许可证。

砼在搅拌站集中搅拌,用砼运输车运送到现场,然后用砼输送泵进行浇筑。

在砼的搅拌中严格控制砼的用水量、坍落度。

由试验人员在现场不定时抽检,搅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砼退回砼搅拌站,重新搅拌。

砼在浇筑台阶式基础时,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待底层台阶砼初凝后,再浇筑第二台阶的砼。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均匀振捣,顺序进行。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振动棒不得触及钢筋、模板。

振动砼要求以表面泛浮浆,不冒气泡,砼面不再下沉为准。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500mm。

柱子混凝土浇筑时,不能一次性浇筑到顶,应定同列两棵柱子为一组,循环浇筑,直至两棵柱子浇筑完毕。

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停歇1~1.5小时后,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上部梁板。

柱、梁混凝土振捣应做为振捣重点,不能漏振,施工时,工长和质检员应旁站监督,混凝土振捣使用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并且呈梅花形,做到均匀实振。

浇筑主次梁时应沿次梁方向,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筑,用“赶浆法”由梁一端向另一端作台阶形向前推进,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梁底充分振后再下第二层料,梁底与梁帮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柱梁交叉处,一般钢筋较密集,浇筑混凝土时宜用小直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振捣,必要时,可辅以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用人工配合振捣。

确保该部位砼浇捣密实。

在砼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看护模板、支架、钢筋,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复完好。

砼振捣结束后应及时用木抹子搓平,清除多余的浮浆并复核砼面标高,防止砼面层出现裂缝,浮浆过多部位可适当撒一层清洗过的碎石。

抹面人员掌握好收面时间,压面不得少于三道,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养护。

柱段部分待其承台模板拆除后,二次浇至-0.50m处。

采用输送泵输送砼时,应有远而近浇筑。

砼浇筑完毕12h以内,及时在砼表面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包裹两层3cm海绵或棉被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后,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5.3、大体积砼的测温

(1)根据砼配合比进行温控计算,详见《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温控计算书》。

由于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工程属于大体积砼,必须按规定进行测温,以掌握其内外温度变化,根据温差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2)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送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基础砼测温采用预埋热敏电阻测温导线的方式,露出插头与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连接读数,直接测出底板砼的表、中、底温度。

以0.5m、2m、3m三种规格的测温线为一组,每个基础中心布设一组。

在砼浇筑前逐个埋设测温探头,埋设时要求留在砼外面的导线长度不小于20cm,预埋时可用钢筋作支撑物,将测温线绑在钢筋上,测温线端部的探头处于测温点位置,但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可用垫块等绝缘材料将其隔离开。

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住,避免粘灰受潮。

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小心振捣,避免捣到探头。

测温时要待主机屏幕上的读数稳定后,方可记录。

读数结束,将插头重新用塑料纸包好。

(3)测温工作由项目部安排专人负责,测温从砼终凝后开始,第1~5天每2小时测一次,第6~10天每4小时测一次,第11~15天每6小时测一次,同时应测相应的大气温度,直至砼表面温度与砼内部温度差、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均小于25℃为止。

根据测温记录绘制有代表性点位的温升曲线。

5.4、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mm

≤10

经纬仪或拉线、尺量

2

标高偏差

mm

+10

水准仪

3

截面尺寸偏差

mm

+8~-5

尺量

4

表面平整度偏差

mm

≤8

2m靠尺和楔形塞尺

4、成品保护

4.1、半成品钢筋运至现场后,按型号和规格分类堆放,下垫方木或砖垛,以防钢筋污染和锈蚀。

4.2、模板支设完毕后,应保持模内清洁,并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以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4.3、对已绑扎好的钢筋不要乱踩乱拆,严禁刷模板机油时沾污钢筋。

4.4、已浇筑的砼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上行走和进行上部施工。

4.5、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砼表面或棱角。

5、常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5.1钢筋加工

5.1.1箍筋不规方

a、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度,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b、原因分析

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c、预防措施

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5.1.2成型尺寸不准

a、现象

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

b、原因分析

下料不准确,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c、预防措施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为保证弯曲角度,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5.2砼表面损伤

5.2.1麻面

a、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b、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2)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砼时缝隙漏浆,砼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3)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c、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

(2)模板缝拼接严密,缝隙处粘贴胶带或海绵条。

(3)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2.2露筋

a、现象

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砼包裹而外露。

b、原因分析

(1)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3)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4)拆模过早,拆摸时缺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