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养殖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259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鸡养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火鸡养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火鸡养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火鸡养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火鸡养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鸡养殖技术.docx

《火鸡养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鸡养殖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鸡养殖技术.docx

火鸡养殖技术

火鸡养殖技术

火鸡品种介绍

火鸡的品种和变种很多,青铜火鸡、荷兰白火鸡、波朋火鸡、那拉根塞火鸡、黑火鸡、石板青火鸡、贝兹维尔火鸡等品种都是在纯种登记簿上登记的标准品种,是重要的育种材料,是培育火鸡合成品系的重要种源。

工厂化火鸡业饲养的品种都是一些大公司利用标准品种培育出的杂交种,也叫商业品种。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火鸡商用品种有尼古拉火鸡、巴特火鸡、贝蒂纳火鸡、海布里德白钻石火鸡。

火鸡养殖参考

(一)青铜火鸡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品种。

公火鸡颈部、喉部、胸部、翅膀基部、腹下部羽毛红绿色并发青铜光泽。

翅膀及翼绒下部及副翼羽有白边。

母火鸡两侧、翼、尾及腹上部有明显的白条纹。

喙端部为深黄色,基部为灰色。

成年火鸡体重16千克,母火鸡9千克。

年产蛋50—60枚,蛋重75—80克,蛋壳浅褐色带深褐色斑点。

刚孵出的雏火鸡头顶上有3条互相平行的黑色条纹。

雏火鸡胫为黑色,成年后为灰色。

青铜火鸡性情活泼,成长迅速,体质强壮,体形肥满。

  

(二)荷兰白火鸡原产于荷兰,全身羽毛白色,因而得名荷兰白火鸡。

体形与加拿大海布里德中型品系相似,喙、胫、趾为淡红色,皮肤为纯白色或淡黄色。

成年公火鸡体重15千克,母火鸡8千克。

雏火鸡毛色为黄色;公火鸡前胸有一束黑毛。

  (三)波朋火鸡波朋火鸡是肯塔基州对当地的塔斯卡惠雷红火鸡选育而成的。

也可用青铜火鸡、浅黄色火鸡与荷兰白火鸡杂交选育出波朋火鸡。

波朋火鸡羽毛为深红色,公火鸡羽毛边缘略呈黑色,母火鸡羽毛边缘为白色条纹。

小火鸡喙、胫、趾为红色,成年后呈浅玫瑰色。

成年公火鸡平均体重15千克左右,母火鸡约8千克。

  (四)黑火鸡原产英国诺福克,又名诺福克火鸡。

全身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

雏火鸡羽毛为黑色,翼部带有浅黄点,有时腹部绒毛也有浅黄点。

胫和趾在成年火鸡为浅红色,年幼火鸡为深灰色。

喙、眼为深灰色,胸前须毛束为黑色。

成年公火鸡体重15千克,母火鸡8千克左右。

  (五)石板青火鸡石板青火鸡是个比较老的火鸡品种,可能是由野生火鸡不断选择而成。

羽毛为灰色,喙为浅灰色,胫、趾为淡红色,雏火鸡绒毛淡黄,背部有灰色条纹。

成年公火鸡体重15千克,母火鸡8千克左右。

  (六)贝兹维尔火鸡该品种身体细长,步伐轻快,体态健美。

胫和趾为粉红色,冠及肉髯呈红色。

具有早熟,饲料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肉质鲜美、产蛋多等优点。

成年公火鸡体重10千克,母火鸡5千克以上。

平均产蛋率可达60%,平均蛋重76克。

该品种商品火鸡14—16周龄上市,平均体重3.5—4.5千克。

  (七)尼古拉火鸡尼古拉火鸡是美国尼古拉火鸡育种公司培育出的商业品种。

属重型品种,成年公火鸡体重22千克,母火鸡10千克左右。

29—31周龄开产,22周产蛋量79—92枚,蛋重85—90克,受精率90%以上,孵化率70%—80%,商品代火鸡24周龄体重公火鸡为14千克,母火鸡为8千克。

  (八)巴特火鸡巴特火鸡是英国巴特联合火鸡育种公司培育的品种。

有巴特小、巴特中、巴特重三个类型。

全是白羽品种。

其中巴特-6重型成年公火鸡体重最高可达37千克,是目前世界上重型品种中最大的品种。

  (九)贝蒂纳火鸡贝蒂纳火鸡是由法国贝蒂纳火鸡育种公司培育成的。

有小型和重中型两种,小型品种适合于粗放饲养,重中型品种适合于工厂化饲养。

贝蒂纳小型火鸡有白羽和黑羽2种,成年公火鸡体重9千克,母火鸡5千克左右。

可自然交配,受精率高,25周平均产蛋93.69枚。

  商品代火鸡20周龄上市,公火鸡体重可达6.5千克,母火鸡体重4.5千克。

该品种肉质优良,味道比较好。

重中型火鸡成年体重公母火鸡分别为21千克和7.5千克。

24周平均产蛋97.3枚,每羽母火鸡可提供56羽雏火鸡。

商品代14—16周龄上市。

  (十)海布里德白钻石火鸡该品种由加拿大海布里德火鸡育种公司培育而成。

有重型、重中型、中型和小型四种类型。

中型和重中型是主要类型。

32周龄开产,产蛋期24周,不同类型产蛋量有差别,由84—96枚不等。

平均每羽母火鸡可提供商品代火鸡50—55羽。

商品代火鸡的生产性能:

小型火鸡公母混养的,12—14周龄屠宰体重4—4.9千克,中型公火鸡16—18周龄屠宰,体重7.4—8.5千克,母火鸡12—13周龄屠宰,体重3.9—4.4千克;重型和重中型火鸡,公火鸡16—24周龄屠宰,体重分别为10.1—13.5千克,8.3—10.1千克,母火鸡16—20周龄屠宰,体重分别为6.7—8.3千克和4.4—5.2千克。

火鸡饲料来源:

  玉米、小麦、大麦、豆饼、鱼粉、苜蓿草粉、麸皮、碎米、矿物质元素。

火鸡场的建筑和设备:

  场地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或稍有坡度的背风向阳处。

  火鸡舍可采用开放式简易棚子或半开放式鸡舍。

在冬季,应考虑采用全封闭式鸡舍,能保证温度调节、光照控制和通风换气等实施,也要本着经济实用,利于卫生消毒的原则。

全封闭式鸡舍的建造要请专业人员设计。

  设备火鸡场的设备主要包括供暖设备、给料设备、通风设备以及各生长阶段所需的特殊设备。

火鸡的饲养

火鸡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

(一)营养需要同其他畜禽一样,火鸡的营养需要也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五大类。

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火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差异很大。

为了提高火鸡生产效益,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很有必要。

比如肉用火鸡必须高能量催肥上市,后备母火鸡则要限制过肥,以免影响产蛋。

  1.雏火鸡的营养需要雏火鸡消化功能尚不健全,生长发育又特别迅速。

因此,要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

一般0—4周龄,每千克饲料代谢能应达到11.72兆焦,粗蛋白质28%,粗纤维3%—4%。

5—8周龄,每千克饲料代谢能12.13兆焦,粗蛋白质26%,粗纤维4%—5%。

  2.生长火鸡的营养需要生长阶段的火鸡,采食量很大,增重很快。

这一阶段每千克饲料代谢能应为12.55—13.39兆焦,粗蛋白质22%—16%,粗纤维4%—8%。

  3.限制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为了使火鸡在产蛋期间发挥最佳生产性能,保持种用价值,应喂给低能量、低蛋白、高纤维的饲料。

代谢能12.97—12.13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2%—15%,粗纤维6%—10%。

  4.种母火鸡的营养需要为维持母火鸡良好的体况和最佳产蛋性能,必须提供平衡的营养成分。

营养水平低,火鸡体况变差,产蛋减少。

营养水平过高,可能短时间内产蛋会有所增加,但数周后,母火鸡因肥胖或其他代谢障碍也会出现产蛋下降。

一般的标准为,代谢能11.72—12.13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4%—15%,粗纤维5%左右。

另外,应特别注意钙、磷的平衡问题,否则会造成蛋壳质量问题。

一般标准为钙含量2.5%左右,有效磷0.7%左右。

  5.种公火鸡的营养需要一般种公火鸡饲料,其代谢能11.72—12.13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6%,粗纤维6%左右。

钙1.5%,磷0.8%。

  6.火鸡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维生素可以简单的定义为维持生命活动的要素。

尽管火鸡对维生素的要求量很少,但任何一种维生素缺乏都会影响火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直接造成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A能促进火鸡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和繁殖能力,缺乏时,火鸡易患眼病和呼吸道疾病。

维生素B族缺乏,造成雏火鸡生长发育不良,腿不能直立,趾弯曲变形。

种火鸡缺乏维生素B族,则种蛋孵化中期死胚胎增多。

维生素D与体内钙、磷及锰的代谢有关,缺乏维生素D,雏火鸡出现软脚、瘫痪,种火鸡蛋壳质量下降,也有瘫痪发生。

维生素E与生殖有关,充足的维生素E能保证种蛋有较高的孵化率,又能弥补饲料硒的不足。

火鸡在繁殖期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高于其他家禽。

(一)雏火鸡的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火鸡育雏方式有网上和地面垫料平养两种方式。

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一致,饲养密度略有不同。

雏火鸡适宜的饲养密度如表6—5。

表6-5雏火鸡适宜的饲养密度

2.温度10日龄以前的火鸡,体温较低,绒毛稀短。

因此,育雏舍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育雏器内或热源附近的温度应达到35—38℃。

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下调温度。

表6-6可作为温度调节的参考。

在实际生产中,要记录育雏舍内不同部位的温度,观察火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并根据气候、昼夜及火鸡群情况及时调整。

温度适宜时,火鸡精神和食欲良好,活泼好动,分布均匀,睡眠安静。

火鸡扎堆,紧靠热源,行动迟缓,睡眠不安以及阴雨天、夜间应调高温度。

火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增加,以及天气晴朗,光照充足适当调低温度。

表6-6育雏火鸡的适宜温度(℃)

3.湿度为便于雏火鸡的生长,应把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以下范围:

2周龄内60%—65%,2周龄以上55%—60%。

舍内过于潮湿,就要采取更换垫料、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以防感冒、球虫病及霉菌病的发生;舍内过于干燥可能引起雏火鸡的呼吸道疾病,也会因饮水增加而下痢,此时应采用舍内洒水或利用炉子蒸发水来增加湿度。

 4.通风换气育雏开始几天,只需要在中午天气晴朗时稍稍打开一下门窗即可。

以后随着雏火鸡呼吸量加大,排粪量增加,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大大提高。

此时,应开启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新鲜。

通风时应注意防止出现贼风,避免冷风直吹造成的雏火鸡感冒。

5.饮水和饲喂根据所饲养的火鸡品种及其饲养管理要求配备足够的饮水和饲喂器具。

育雏期,每只火鸡需要5厘米左右的采食宽度和2厘米左右饮水宽度。

水、饲具应放在热源或光源附近并适时调整保持水、饲具的高度与鸡背平齐或稍高些。

雏火鸡进舍前即加好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以及抗生素的温水,让雏火鸡一进入舍内就能喝水。

过2小时左右,差不多所有火鸡都喝过水后,再开始加料。

每4小时应更换饮水1次,同时刷洗饮水器具,喂料要做到少喂勤添,每2小时加料1次,每天应清理饲盘1次。

6.光照雏火鸡视力弱,为提高雏火鸡生活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应在育雏开始的几天使用强光照和长光照。

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表6—7)。

表6—7育雏火鸡光照控制

7.其他管理

  

(1)断喙、去肉赘及趾为防止火鸡间的相互伤害和减少饲料浪费,于10日龄前完成摘除肉赘,去趾和切断喙工作。

  

(2)分群育雏期要及时分群。

公母分群、强弱分群,利于雏火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

  (3)垫料要选用松软的木屑、刨花、切短的稻草等作为垫料。

育雏开始的几天要避免火鸡与垫料直接接触,以免火鸡吃垫料或垫料刺伤小火鸡。

随着雏火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加厚垫料、并经常翻晒或更换。

  (4)防疫灭病育雏舍应严格隔离,进入舍内的人员、物品经过洗淋、喷洒或紫外线灯消毒,育雏舍内外每周消毒2—3次。

雏火鸡在3周龄时需要接种鸡痘和新城疫疫苗,并检查免疫效果是否确实有效,必要时进行再次免疫。

为了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育雏期可以适当进行2—3次抗生素的投放。

(二)育成火鸡的饲养管理育成火鸡的饲养方法主要有舍饲和放牧饲养2种。

随着火鸡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放牧饲养已越来越少。

为促进火鸡的生长发育,减少胸部囊肿,脚垫、趾瘤的发生,育成火鸡的饲养多采用舍内地面垫料平养方法。

根据育成期火鸡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需要,可把育成期分为生长阶段(9—18周龄)和限制生长阶段(19—28周龄)。

商品肉用火鸡完成生长阶段的饲养即可上市。

1.生长阶段育成火鸡的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舍内地面垫料平养一般每平方米可养大型火鸡3只,中型火鸡3.5只,小型火鸡4只。

  

(2)温、湿度及通风换气其管理与雏火鸡基本一致,特别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的管理。

  (3)饮水和饲喂每只火鸡对采食宽度的要求为7.5厘米左右,对饮水宽度的要求为2.5厘米左右。

采用机械喂料时,可一次给足饲料。

采用料槽人工加料时,应少喂勤添。

随着火鸡的生长,调整饲、水槽的高度也很重要,调整的原则是使火鸡背与饲、水槽相齐或稍低。

  (4)光照商品肉用火鸡应采用低光照,以使火鸡减少活动,利于育肥。

也可以采用间断性光照,即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控光方法。

种用火鸡在生长阶段,采用14小时的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为15—20勒克斯。

  (5)其他管理每周抽取全群5%—10%(根据火鸡群的大小)的火鸡称量体重,计算平均体重和均匀度。

根据计算情况和标准调整饲养管理方法。

  采取驱赶、引诱等方法加强火鸡的活动,达到增强体质,利于种火鸡阶段生产的目的。

  育成期火鸡有啄羽习性,此时应检查是否饲养密度过大或饲、水槽不能满足需要。

也可采取一些机械的办法,如在料槽内,距槽底4厘米处拉一根铁丝,让火鸡髓时能在铁丝上擦啄。

在舍内放置干草包等让火鸡啄,也是减少啄羽的一个措施。

  (6)选择育成火鸡的生长阶段就要完成挑选留种的工作。

不适合种用的作为肉用火鸡饲养,促使生长,早日上市。

留做种用的进入下一饲养阶段。

  选择标准:

羽毛整齐,毛色符合品系特征。

体重大,站立时,身体平稳,行动灵活敏捷。

眼圆有神,喙短稍弯曲。

背部宽平,胸部与背部平行,龙骨直。

脚要健壮,长短适中,具有品种特征。

2.限制生长阶段育成火鸡的饲养管理

  

(1)光照公火鸡的光照时间为12小时连续光照,强度为15勒克斯左右。

母火鸡对光照的刺激非常敏感。

如果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逐渐加强,会造成性早熟,提前开产,产蛋数少,蛋重小,并早衰。

因此,必须控制好母火鸡的光照,连续光照时间由生长阶段的14小时连续光照改为6—8小时,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

为保证光照控制的效果,火鸡舍的门、窗通气孔都应用挡板或其他遮挡物遮住,不让自然光透入。

母火鸡从第二十二周龄起用7小时光照,从第二十五周龄到第二十九周龄延长光照之前,采用6小时光照。

如果火鸡舍不是密闭舍,自然光不好控制,则从进入控制生长阶段起就采用6小时光照,不必采用逐步缩短光照时间的方法。

  

(2)限制饲喂限制饲喂是限制生长阶段火鸡饲养的主要工作。

限制饲喂并不是盲目的控制生长而是适应火鸡的生理特点,为种鸡阶段的生产打基础。

如果火鸡的实际体重达不到标准体重,就应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促使火鸡多采食。

如果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就要限制饲喂。

超重越多,限制的强度越大。

限制饲喂的方法,一是限制饲料营养水平,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增加粗饲料的比例;二是限制饲粮的数量,生产上多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生长发育情况确定每天的饲喂量,把2天的定量1天中1次喂给,另外1天停喂,但饮水不断。

限制饲喂时要注意,料槽要有足够的位置供所有火鸡同时采食,防止出现饥饱不均的现象。

(三)种火鸡的饲养管理种火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舍内笼养和舍内平养两种。

笼养时每平方米可养3只,平养时每平方米仅可养1—1.5只。

2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饲养管理要求差别不大。

(一)支原体病火鸡支原体病又被称为“1日龄型气囊炎”、“气囊炎缺陷症候群”或“火鸡症候群-65”。

本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各种日龄火鸡均可发生的传染性疾病。

既可经种蛋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异性交配、空气、人员、设备等一些直接和间接接触而水平传播。

1.病原火鸡支原体肉汤培养物经姬姆萨染色表现为球状体,可单在、成双或成小丛。

不同株支原体抗原性稍有差异,其致病力也各不相同。

  2.症状成年火鸡往往是带菌鸡群,感染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其生长速度、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比支原体阳性率较低或无支原体的火鸡群低。

当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变劣以及有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时,会出现生产性能的进一步下降和精神委顿、采食下降等一般症状。

大多数疾病症状出现在6周龄以下的雏火鸡,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矮小,增重速度降低。

出现气囊炎的一些症状。

颈椎变形,歪脖。

腿部出现症状,跗跖骨弯曲、扭转、变短,跗关节肿大。

  3.病变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的火鸡群其所产种蛋多在孵化后期出现死亡,死胚及出壳火鸡胸气囊可见浑浊和纤维素性斑点。

6周龄以下的发病雏火鸡胸、腹气囊均严重浑浊,有炎症表现,气囊壁增厚,并有黄色纤维样或干酪样物。

成年鸡往往见不到干酪样病变。

  4.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确诊本病必须采气管、鼻窦或气囊的渗出液,鼻甲骨或肺的悬浮液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血清学诊断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用已知抗原与待检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根据凝集程度做出判断。

  5.防治建立无支原体的种火鸡群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各级种火鸡场都要杜绝引进带有有支原体的火鸡,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兽医防疫工作,定期对火鸡群进行监测,发现阳性立即淘汰处理。

为了减少下一代火鸡支原体发生,也可将种蛋进行一些抗生素药液浸泡处理。

火鸡支原体症的治疗可选用泰乐菌素(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氯霉素(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庆大霉素、林肯霉素、壮观霉素、金霉素及链霉素等。

有条件时最好分离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效果最佳的药物。

应当注意,使用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消除火鸡的带菌现象。

(二)出血性肠炎出血性肠炎是火鸡的常见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所有火鸡群在饲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都要受到感染。

主要发生在6—14周龄的火鸡,以7—9周龄最为常见,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1.病原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Ⅱ群。

该病毒无囊膜,呈20面体立体对称,内部核酸为DNA。

其毒株有很多种,毒力各不相同,某种毒株导致死亡的能力也相对稳定,但各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2.症状火鸡出血性肠炎常因病毒毒株的不同而在临床表现上有较大差别,死亡率也从1%—60%不等。

一般毒力的毒株感染,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少数火鸡突然死亡,而大群火鸡基本无症状表现。

中等毒力或强毒株感染,引起火鸡急性发病,出现血便。

发病的雏火鸡往往在几小时内突然死亡或完全康复。

肛门周围常附着黑红色到深褐色血液。

在腹部稍用力挤压,可以从肛门挤出血液。

  3.病变肠道广泛性出血和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肠道扩张,肠壁中度充血,呈黑红色,肠道内充满红色到褐色血液。

脾脏肿大,颜色发暗,质脆易碎,呈大理石状或斑驳样。

也可看到内脏器官苍白,肺充血,肝脏肿大和各种组织的血斑。

  4.诊断根据肠道和脾脏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则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学实验。

病毒的分离鉴定,可用血性肠内容物,经口腔或泄殖腔接种易感小火鸡。

还可用从马立克氏肿瘤培育出的B淋巴细胞分离和增殖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

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采集脾脏和肠道样品。

血清学诊断可通过琼脂凝胶沉淀实验检查火鸡血清中的抗体,也可以用阳性血清在脾脏提取液中检查抗原,通过ELISA检测病毒抗体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5.防治火鸡肠炎病毒经粪便排出,粪便被吞食或通过垫料、饲料、饮水以及其他途径传染给另外的火鸡,造成本病的迅速蔓延和扩散。

因此,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做好隔离和消毒,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手段。

已有一些国家对种火鸡群除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消毒外,采用组织培养苗或细胞培养苗免疫接种。

对发病火鸡,可注射健康鸡群的阳性抗血清,每只火鸡0.5—1毫升。

  (三)冠状病毒性肠炎火鸡冠状病毒性肠炎又称蓝冠病、传染性肠炎、泥淖热等。

本病侵害各种日龄的火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1.病原火鸡冠状病毒有囊膜,纤突呈日冕状。

内部核酸为RNA。

能在15日龄以上的火鸡胚和16日龄以上的鸡胚中培养。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抵抗力较弱。

  2.症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火鸡突然出现食欲降低,饮水减少,精神委顿,生产性能下降。

雏火鸡不停地尖叫,声音虚弱无力,挤缩在一起,靠近热源。

粪便较稀,呈泡沫状,淡绿色或淡褐色。

发病率常达100%,死亡率5%—25%不定。

  3.病变尸体极度消瘦,脱水。

肠道病变比较明显,肠呈黄褐色,肠内充满气体和水分。

肠黏膜可见小的出血性斑点。

肝脏颜色变深。

胰腺外观呈白垩样,并有许多白色病灶。

脾脏较正常时小。

  4.诊断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通过接种火鸡胚或1—4日龄雏火鸡,检查其感染性。

采用免疫电镜,病毒中和实验,直接荧光抗体,ELISA等方法进行确诊。

  5.防治火鸡冠状病毒抵抗力弱。

因此,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便可杜绝该病的流行。

在发病鸡群的饮水中加入百分之一的新霉素或链霉素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使用肠道抗体也可以控制继发性的细菌性肠炎。

  (四)鼻气管炎火鸡鼻气管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呈不断流行和发展趋势。

任何日龄的火鸡都可感染,该病以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和种火鸡产蛋下降为特征。

  1.病原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多呈椭圆形,也可见圆形或长丝状粒子。

该病毒无血凝和神经氨酸酶特性。

  2.症状成年种火鸡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采食量的减少和产蛋量下降,而且蛋的质量下降。

畸形蛋增多,蛋壳变薄、砂壳蛋增多,蛋壳颜色变白。

雏火鸡发病经常出现鼻炎和气管炎的症状,咳嗽、湿啰音、气喘或张口呼吸,鼻窦肿胀,泡沫性的结膜炎或眼睑炎,颌下或头面部水肿,有的颈上部和肉髯出现水肿。

并可见共济失调和角弓反张等现象。

死亡率差异很大,从个别死亡到50%不等。

  3.病变主要病变在呼吸道,气管内黏液增多,甚至有坏死组织在气管形成干酪样栓塞,引起肺水肿、肺充血和肺炎。

鼻窦炎症也比较明显。

也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等病变。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通过实验手段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6—7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发病火鸡血清抗体检查等。

  5.防治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

加强通风换气、温度调控、垫料管理以及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鸡鼻气管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

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使用活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在防止种火鸡发病和保护下一代雏火鸡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发病火鸡使用抗生素也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和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

  (五)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鸭和鹅外,大多数禽类都会受到感染而发生新城疫。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

各种年龄的火鸡都会发病,引起的损失较大。

  1.病原病原为新城疫病毒,属于一种副黏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依病毒毒力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弱毒型三种。

  2.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发病突然,病程较短,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

病火鸡咳嗽,流黏液样鼻涕。

呼吸困难,昏睡。

翅膀下垂,转圈,神经紊乱,临时性体温下降。

口腔内有暗灰色酸臭液体。

  亚急性型:

病火鸡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死亡率较低。

  慢性型:

往往表现为散发个别死亡。

  3.病变病变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消化道可见出血、坏死等病变。

鼻腔、喉头、气管都可见炎症表现。

  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初步诊断。

分离病毒或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

  5.防治采取综合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对杜绝该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用鸡新城疫Ⅱ、Ⅳ系疫苗免疫火鸡,可有效地预防火鸡新城疫的发生。

有条件时应测定火鸡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抗体高低确定免疫时机。

无条件监测抗体时,可于雏火鸡7—10日龄第一次免疫,5周龄第二次免疫,9周龄第三次免疫,以后每3个月

(六)自发性心肌炎火鸡自发性心肌炎是火鸡生产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2%—22%,主要引起雏火鸡死亡和体重下降。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与遗传、缺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有关。

  1.症状患病雏火鸡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仅表现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精神萎顿等一般性症状。

  2.病变左右心室均明显扩张,心脏占据了胸腔的大部分,发生右心室衰竭时,出现肝脏病变和腹水。

日龄较大的火鸡,左心室扩张,并有心内膜纤维蛋白化。

肺脏一般淤血和水肿,肝脏稍肿,边缘变圆。

  3.诊断根据心脏的特征性病变即可做出诊断。

应注意与呋喃唑酮(已被列为渔业禁用药物)引起的心肌炎综合症进行区分。

  4.防治为防止火鸡自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从种蛋孵化过程中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