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114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docx

县级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古代抒情散文。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课题本身的意义来讲,《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

作技巧。

3、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的主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庄子的“逍遥之游”的主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

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

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

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合作探讨法(以小组为单位):

以“笑”为线索,概括文中“逍遥”的四种层次境界。

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语:

人类没有翅膀,无法飞翔。

但人类对飞翔的渴望,不是从飞机的发明才开始。

从西方神话里的天使长着翅膀的形象,到中国的嫦娥奔月、精卫化鸟,无不包含着人类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庄子的《逍遥游》,也包含了2300年以前的中国先民翱翔于无穷境界的渴望。

而对庄子,对他的思想,任何的讲解似乎都是苍白的,只有彻底的投入在其文中,也许可窥其一二。

二、【庄子及《庄子》介绍】

庄子:

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

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

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却‘鼓盆而歌’。

第五,他为人旷达,看破生死。

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因为唐玄宗天宝元年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奉诏称为《南华真经》)一书,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马叙伦曾说过:

“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逍遥游》,大家跟着它一起逍遥游哈。

三、【课文分析】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榆枋(fānɡ)斥鴳(yàn)舂(chōnɡ)米晦朔(shuó)

泠(línɡ)然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知(zhì)效一官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ó)然蟪(huì)蜩(tiáo)

2、疏通课文意思

(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

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

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1-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

“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

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五万物都有所待。

(1-3):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一来罢了。

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1-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

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

•理解:

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1-4):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如?

•翻译:

蝉和学鸠嘲笑鹏说:

“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

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理解:

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

“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

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

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

必须凭借强大风力。

水雾尘埃:

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大舟无力:

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杯水胶地:

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

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

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归纳首段段意: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2-1):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

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

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

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

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有要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

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2-2):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大小之辩也。

•翻译:

汤问政于棘也是这种情况。

不生长草木的荒远之北……将要到南海去。

斥鴳嘲笑它说:

“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理解:

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

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归纳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3-1):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位,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即使这样,还是没有树立起来的最高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轻巧,十五日后返回。

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

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

……所以说:

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名声。

归纳第三段段意: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都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

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由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整体阅读小结:

第1段:

大小物皆有运徙之待——自身所限没有绝对的自由;

第2段:

大小物还有大小之辨——造化所限没有绝对的自由;

第3段:

逍遥者自可一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绝对自由。

3、文言现象整理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

“楚王愿意拿国家麻烦您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

“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

“你们走吧!

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

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3)一词多义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动词,休息)《孔雀东南飞》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动,止息,停止)《归去来兮辞》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动词,增长)《庄子•秋水》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名词,子女,特称儿子)《陈情表》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孔雀东南飞》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口技》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义)《赤壁之战》

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与“达”相对)《孟子》尽心篇(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困难)《滕王阁序》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桃花源记》

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摆、设)《记王忠肃公翱事》

(夫人在一天晚上摆上酒席,跪着(把话)告诉王翱)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

(宾语前置)

固定句式

(1)奚以……为?

(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

(2)其……?

其……?

(表示选择,译为“是……呢?

还是……呢?

”)

第二课时

导语:

我们学过裴多菲的一首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自由有人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可以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可以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可以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庄子也是。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逍遥游》的解读,知道庄子所谓的“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具体表现为: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束缚,达到恬淡自然的境界

无功:

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

忘怀荣辱得失,淡泊名利

拓展阅读:

初中的时候我们还学了一篇有关庄子的课文《惠子相梁》,一起来回忆一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一样,贪图高位,却不知道庄子清高自负,视爵禄如“腐鼠”,避之不及。

接着我们再来看段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

“楚王愿意拿国家麻烦您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

“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

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

“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

“你们走吧!

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庄子运用“神龟”的形象比喻,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位所累,逍遥无为的处世态度。

想一想: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也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二十首•其五》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思想感情。

苏 轼: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老 子: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命运得失是有时间定数的,随顺这个自然规律,自然就不会患得患失。

得到了也不会欢喜;失去了也不会哀伤。

因为得与失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不对,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极其喜悦的心情和豪迈自得的心,《南陵别儿童入京》)

王维:

中岁①颇好(hào)道②,晚家③南山④陲⑤。

兴来每独往,胜事⑥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⑦林叟⑧,谈笑无还期⑨。

(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十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愤懑之余写出《自谴》,虽然罗隐写这首诗是表现了他政治失意的牢骚,但在我辈看来,从这首诗里得出一个结论:

人,就是要活出真性情来。

与此同时,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他们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等等

合作探究:

结合实际,请谈谈你对庄子的这种“逍遥”的精神境界的看法。

作业:

有人认为庄子的这种“逍遥游”是消极避世的、追求无目的的精神自由,你怎么看待这种和我们所熟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信”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选,题目自定,不得抄袭,下周一交。

板书设计: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束缚,达到恬淡自然的境界

逍遥无功:

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名:

忘怀荣辱得失,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反思:

本课教学中能立足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

亮点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接收得比较好。

同时在于把庄子的写作背景与文章能有机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庄子“逍遥游”思想有了直接生动的感受和理解。

并且用新时代的眼光解读了庄子,探寻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指导价值。

教学达到了预期目的。

学生很好的理解了“逍遥游”的境界,落实了课文一二节重点文言知识,并对庄子有了新的认识。

既增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该保证更多一些课堂交流时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寻,努力实践,避免再出现以上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