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209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docx

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73乙醇与乙酸达标作业解析版

7.3乙醇与乙酸

达标作业(解析版)

1.下列有水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HNO3

C.

  

D.

2.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B.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生成乙酸乙酯

C.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D.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邻二溴苯只有一种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B.沸点由高到低:

己烷>异丁烷>正丁烷

C.制取一氯乙烷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乙烷与氯气反应获得

D.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水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3:

1

4.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已知: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5.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A.乙酸B.乙酸甲酯C.油酸甘油酯D.苯甲酸

6.下列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甲酸、乙酸、乙醇、乙醛四种无色溶液的是()

A.新制Cu(OH)2悬浊液B.溴水

C.酸性KMnO4溶液D.FeCl3溶液

7.在3支试管中分别放有①1mL乙酸乙酯和3mL水②1mL溴苯和3mL水③1mL乙酸和3mL水。

下图中3支试管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为()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8.下列有机物中,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消失的是(  )

A.乙酸

B.乙酸乙酯

C.甲苯

D.汽油

9.青菜含有维生素C和植物纤维,有助于清除人体吸入的粉尘颗粒。

已知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中含有4种官能团

B.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10O6

C.维生素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10.酒精和醋酸是生活里的常用品,下列方法不能将二者鉴别开的是: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分别滴加NaOH溶液

D.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11.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等有机物,这些反应的有机反应类型是___。

(2)CH2=CH2能够使溴水褪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将足量CH2=CH2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现象是___。

(3)用苯提取碘水中碘单质所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

(4)写出乙酸所含官能团的名称___。

(5)写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12.有机物A~F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D能发生银镜反应,F是难溶于水且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

(1)A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A和E一定条件下也可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和B都能使酸性KMnO4褪色

B.D和E能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C.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C、E和F混合物中的C、E

D.推测有机物F可能易溶于乙醇

13.苯甲酸具有弱酸性,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

苯甲酸乙酯(密度1.05g•cm-3)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于食品以及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制备苯甲酸乙酯的过程如下:

I.制备粗产品:

如图所示装置中,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g苯甲酸(Mr=122)、20ml乙醇(Mr=46,密度0.79g•cm-3)、15ml环己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

在分水器中加水,接通冷凝水,水浴回流约2h,反应基本完成。

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环己烷和醇(从分水器中放出)。

粗产品纯化:

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HCO3,分液,然后水层用20ml石油醚分两次萃取。

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

回收石油醚,加热精馏,收集210~213℃馏分。

相关数据如下:

沸点(℃,1atm)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石油醚

乙醇

环己烷

共沸物环己烷

乙醇

249

212.6

40~80

100

78.3

80.75

62.6

根据以上信息和装置图回答下述实验室制备有关问题:

(1)写出制备苯甲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冷凝水的进水口为______(填a或b)。

(2)在本实验中可以提高苯甲酸乙酯产率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入环已烷形成水

乙醇

环已烷三元共沸物分离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

B.加过量的乙醇

C.使用分水器及时分离出生成的水

(3)如何利用实验现象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体NaHCO3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固体NaHCO3后实验操作分液所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收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

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的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

2mL乙醇、2mL乙酸、1mL18mol·L-1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mL乙醇、2mL乙酸

0.1

C

3mL乙醇、2mL乙酸、6mL3mol·L-1硫酸

1.2

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

1.2

(1)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

(2)分析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

加成反应,故A选;

B.

为苯的取代反应,故B不选;

C.

,为取代反应,故C不选;

D.

,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2.A

【解析】

【详解】

A.乙烯和水在催化剂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A符合题意;

B.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光照条件下氯气和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乙烷和HCl,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A

【解析】

【详解】

A.若苯环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则邻二溴苯有两种,邻二溴苯只有一种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正确;

B.烷烃的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由高到低:

己烷>正丁烷>异丁烷,故B错误;

C.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产物复杂,为链锁反应,应利用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制备氯乙烷,故C错误;

D.乙醇、N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Na+2H2O=2NaOH+H2↑,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水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要注意烷烃取代反应的复杂性。

4.A

【解析】

【详解】

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20N4O6,故A错误;

B、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碳酸即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B正确;

C、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氨气生成,故C正确;

D、因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分析】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酯键或羧基。

以此答题。

【详解】

A.乙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

B.乙酸甲酯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油酸甘油酯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C正确;

D.苯甲酸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A

【解析】

【分析】

甲酸、乙酸、乙醇、乙醛都易溶于水,其中乙醛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甲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据此选择。

【详解】

A.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乙醇不反应,乙醛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Cu(OH)2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甲酸能溶解Cu(OH)2悬浊液,同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现象不同,可用于鉴别,A项正确;

B.溴水不能鉴别乙酸、乙醇,也不能同时鉴别甲酸、乙醛,B项错误;

C.高锰酸钾不能鉴别甲酸、乙醇、乙醛,均能使其褪色,C项错误;

D.FeCl3溶液与四种物质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项错误;

答案选A。

7.D

【解析】

【详解】

几种液体的密度:

ρ(溴苯)>ρ(水)>ρ(乙酸乙酯),溴苯和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乙酸与水混溶,则3支试管从左到右的顺序为②③①,答案选D。

8.B

【解析】

【详解】

A.乙酸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乙酸、乙酸钠易溶于水,所以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也不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用水浴加热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乙酸钠、乙醇易溶于水,分层现象逐渐消失,故B符合题意;

C.甲苯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滴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时分层现象不会消失,故C不符合题意;

D.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不会消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物刚开始滴入NaOH溶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说明该有机物不溶于水、冷的NaOH溶液;用水浴加热后分层现象逐渐消失,说明该有机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物质。

9.C

【解析】

【详解】

A.维生素C中含有羟基、酯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A错误;

B.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故B错误;

C.维生素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故C正确;

D.维生素C中含有酯基,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不能稳定存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C

【解析】

【详解】

A.酒精和乙醇气味不同,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A不选;

B.水垢的成分是CaCO3和Mg(OH)2,溶于醋酸但不与酒精反应,可鉴别,B不选;

C.酒精和NaOH溶液不反应,醋酸和NaOH溶液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选C;

D.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酒精不能,可鉴别,D不选。

11.取代反应CH2=CH2+Br2→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液羧基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解析】

【分析】

(1)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是氯原子代替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

(2)CH2=CH2与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H2=CH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3)用苯提取碘水中碘单质,苯难溶于水,液体分层;

(4)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

(5)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详解】

(1)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是氯原子代替了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CH2=CH2与溴水反应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方程式是CH2=CH2+Br2→

;CH2=CH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将足量CH2=CH2通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现象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用苯提取碘水中碘单质,苯难溶于水,液体分层,分离方法是分液;

(4)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5)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12.碳碳双键氧化反应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B、C、D

【解析】

【分析】

D能发生银镜反应,F是难溶于水且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可知C为醇,E为羧酸,结合F的分子式为C4H8O2可知C为CH3CH2OH、D为CH3CHO、E为CH3COOH、F为CH3COOCH2CH3;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则A的摩尔质量为1.25g•L—1×22.4L/mol=28g/mol,可知A为CH2=CH2,B为CH3CH2Cl,B→C发生的是卤代烃的碱性水解,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D能发生银镜反应,F是难溶于水且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可知C为醇,E为羧酸,结合F的分子式为C4H8O2可知C为CH3CH2OH、D为CH3CHO、E为CH3COOH、F为CH3COOCH2CH3;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则A的摩尔质量为1.25g•L—1×22.4L/mol=28g/mol,可知A为CH2=CH2,B为CH3CH2Cl,B→C发生的是卤代烃的碱性水解;

(1)A为CH2=CH2,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

(2)CH3CH2OH→CH3CHO发生的是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3)CH2=CH2和CH3COOH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CH3COOCH2C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4)A.A为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褪色,而B为氯乙烷,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KMnO4褪色,故A错误;

B.D为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而E为乙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得到澄清的溶液,能鉴别,故B正确;

C.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可以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上层为乙酸乙酯,故C正确;

D.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点睛】

常见的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有:

①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②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③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④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⑤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⑥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⑦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

(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⑧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⑨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13.

+CH3CH2OH

+

(球形)冷凝管bABC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分液漏斗

【解析】

【分析】

(1)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的名称,冷凝水进出水方向为“下进上出”;

(2)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可确定提高苯甲酸乙酯产率的方法;

(3)根据分水器中水位判断反应是否基本完成;

(4)NaHCO3能和酸反应,加入固体NaHCO3后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知,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

+

,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为使冷凝效果最好进水口为b;

(2)苯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加过量的乙醇、使用分液器及时分离子出生成的水,加入过量的乙醇、使用分液器及时分离子出生成的水等能提高苯甲酸乙酯产率,故ABC正确;

(3)甲酸和乙醇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和水,分水器中可收集到水,所以判断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方法是:

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

(4)碳酸氢钠具有碱性,能和硫酸和苯甲酸反应生成盐,所以加入碳酸氢钠的目的是中和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加人固体NaHCO3后分液,所以要用分液漏斗。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理清物质制备实验题解题思维模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反应原理——理解仪器的作用——解决制备中的问题。

物质制备实验常考查的内容:

(1)制备原理的科学性;

(2)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5)仪器的用途;(6)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7)实验安全等。

14.66A、B浓硫酸可以吸收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有大量乙酸和乙醇被蒸出;温度过高而发生其他反应

【解析】

【分析】

对比实验关键是要采用控制变量,即控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不变,所以可以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来分析解答;根据实验A和实验B的数据进行解答;水在酯化反应中为生成物,从生成物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角度分析;乙酸和乙醇容易挥发,且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副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1)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为3mol·L-1硫酸,实验D为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

3mL乙醇、2mL乙酸、3mol·L-1硫酸,实验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1;

(2)对照实验A和B可知:

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比实验B多1mL18mol•L-1浓硫酸,但是试管Ⅱ中试剂中测得有机层乙酸乙酯的厚度,实验A为5.0cm,而实验B只有0.1cm,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收酯化反应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是由于乙酸、乙醇都易挥发,使产率降低,或因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如乙醇在140℃,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