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979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docx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

(2009—2015年)

旅游和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核心,为人们提供各种旅游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与文化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云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二次创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进一步结合,促进云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特制定《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发展情况

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成长,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而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旅游经济增加值以年均4.1%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5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5.9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将突破7万亿美元;全球文化产业以年均6.7%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6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1.5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1.7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2万亿美元。

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有增长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和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占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旅游产业看,2008年世界主要旅游发达国家,如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10%,有的国家高达20%;从文化产业看,世界主要文化产业强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也都在1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达到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

而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刚刚超过了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旅游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具有真正现代旅游意义的旅游才发展起来,自从1978年以后,国家尤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从最初的旅游事业转变成经济产业,自1992年以来我国不断推出以中国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主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劲,迅速成为新兴产业。

2008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3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400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增长,总产值突破20000亿元,增加值大约7600亿元。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与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地理、气候和区位条件,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近期又将文化产业作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坚持把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弘扬文化,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使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在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和产业互动中实现了协同发展。

2008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663.3亿元,同比增长18.6%,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GDP的5.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不仅世界经济走向衰退,而且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影响。

其中,全球国际入境旅游大幅度下滑,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增长率与上年相比也出现下降,2008年全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9.24亿人次,增长率仅达到1.8%,增幅比上年的6.9%下降了5.1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达到58,900亿美元,增长率为3.0%,增幅比上年的4.5%下降了1.5个百分点。

我国入境旅游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游外汇收入400亿美元,下降约5%。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率将低于3%;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低于5.6%。

全球文化产业也受到打击,许多国家文化产业增幅出现下降,我国文化产业由于还是有限开放的产业,与国际市场关联度不高,因此总体发展态势平稳,基本保持了以往3年的增长速度。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中国也已经和正在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尤其是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国家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扩大内需的系列政策给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优势产业,也将获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和改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并带动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

随着一批重大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项目的陆续建设,将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文化需求的增长。

同时,国家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的推行将对我省旅游文化产业产生积极地作用。

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制定并实施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多渠道筹措旅游文化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旅游文化胜地。

展望未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深化和扩大,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扩展影响,使世界经济将进一步衰退,并持续影响到今后世界旅游文化产业的增长与发展。

但与此同时,世界金融危机也推动全球旅游文化产业格局变化,使全球旅游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特别是随着我国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大,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带来良好的消费环境和黄金发展时期。

(三)发展的制约因素

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制约,既有外部大环境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内部条件的制约。

总体来看,制约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云南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国际和地区航线以及航空运力仍然不足,铁路、公路结构和布局不够完善,通讯、信息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

二是经济优势还不明显,云南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和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交通成本较高,旅游文化精品名牌产品还较少,旅游文化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不多,对游客招徕和相关行业带动发展还比较薄弱。

三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产业协同互动不足,特别是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各部门在制订规划、策划项目、宣传促销时,基本上是各定各的调,条块分割、地区割据和行业壁垒,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发展,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形成整体效益。

四是旅游文化人才匮乏,人才要素市场不健全,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领衔主演、导演、编剧、音乐创作、舞台艺术等文艺人才以及旅游文化项目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本土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的有效引进机制不够顺畅等,已成为制约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是旅游文化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文化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旅游文化行业的服务标准体系,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较低,违规违法经营和不按服务规定提供服务的行为经常发生,旅游文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还需加强。

(四)加快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不断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

因此,必须把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加快发展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1.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

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国内扩大内需的系列政策,国家推进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等出台,将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因此,抓住机遇,加大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协同互动发展,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有利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深入开展,全省旅游业努力克服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旅游业的平稳增长。

文化产业也已经成为云南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因此,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深入开展旅游业“二次创业”,加快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3.有利于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通过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它发掘出来并展示给广大的中外游客,不仅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也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

因此,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充分利用云南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提升云南旅游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4.有利于加大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增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因此,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文化产品供给,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由于各种历史、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

因此,通过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对民族文化起到保护、提炼和交流的积极作用,而且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门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

特别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对其文化形式和内涵中的真、善、美的发掘和利用,可以令旅游者赏心悦目,并在潜移默化中满足审美心理需求,净化心灵,从而有利于抵制不健康的、低级庸俗的娱乐方式,创造一种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打造文化产业,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旅游文化产业集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把云南建成国家旅游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需求与扩大内需相结合。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

2.坚持突出特色,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云南旅游文化精品名牌,发挥品牌优势和品牌效应,深度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优势,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把推进改革试点与带动全面发展相结合。

加快旅游改革发展试点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对外对内区域旅游文化合作,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培育旅游文化企业集团,以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4.坚持创新发展,把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培育旅游文化市场、壮大旅游文化企业、推进产业集聚扩张,广泛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5.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正确处理好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关系,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开发的基础上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保护。

(三)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每年15%的增长率,到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160.1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677.9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7.1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528.3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6%;按照每年18%的增长率,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2112.9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34.6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8.2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962.3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42%。

2.产业建设目标

在继续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基础上,着力建设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10个旅游文化名城,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60个旅游小镇,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文化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构建6大旅游文化走廊,形成4大国际国内旅游圈,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的迈进。

3.产业投资目标

至2012年,全省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000亿元;至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000亿元。

4.文化发展目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建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85%以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抢救性维护,50%以上重点博物馆和有文物但无库房文管所的保管条件达到规范要求。

力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86处以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320处,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2000处,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

创建民族文化保护区16个,特色文化保护区9个,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0个,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100个。

5.社会就业目标

加强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发挥旅游文化“形象大使”和桥梁的特殊作用,推动和促进云南的对外开放;促进城乡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城镇文化旅游、都市文化旅游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到2012年,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10%;到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4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12%。

6.生态环境目标

发挥旅游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实施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云南生态环境和城乡社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各民族生活条件和城乡统筹协调基础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

进一步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6大旅游区、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6大旅游文化走廊和4个旅游圈建设和发展。

1.加快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

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完善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积极开发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

努力把六大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产品互补、互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2.加快推进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突出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

具体包括昆明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旅游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怒江世界遗产与民族文化旅游区、腾冲—瑞丽温泉度假与边地文化旅游区、建水—石屏—元阳历史文化旅游区、抚仙湖——星云湖古滇文化旅游区、石林—普者黑—罗平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楚雄古文化与彝族文化旅游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茶文化旅游区、威信—镇雄—彝良红色旅游文化区、滇南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区。

3.着力构建6大旅游文化走廊。

依托6大旅游区和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昆明—滇西北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并通往西藏、四川的“滇西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瑞丽高速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并通往南亚国家的“滇西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并通往东南亚国家的“滇西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蒙自—河口(和昆明—邱北—文山—麻栗坡)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红河—文山,并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滇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曲靖—昭通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会泽—昭阳—盐津—水富,并通往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滇东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石林—陆良—罗平高等级公路为轴心,连接昆明—玉溪—曲靖,并通往贵州、广西的“滇东旅游文化走廊”。

4.努力形成4大国际国内旅游圈。

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依托6大旅游区、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和6大旅游文化走廊,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南亚经济区、西南六省市七方和泛珠江流域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和形成面向东南亚的中国——东盟国际旅游圈,面向南亚的中国——南亚国际旅游圈,连接四川、贵州和广西的大西南旅游圈和泛珠江流域旅游圈,共谋互动发展。

(二)推进旅游文化产业集聚

依托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旅游发达的县区,大力推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1.以昆明、大理、丽江、景洪、建水、瑞丽、巍山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为依托,推进10大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2.以石林、玉龙、香格里拉、腾冲、罗平、巍山、邱北、会泽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丰富的县为依托,推进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

3.在巩固提升大研古镇、和顺古镇、黑井古镇、豆沙古镇等旅游文化名镇的基础上,推进60个旅游小镇建设。

4.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推进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

(三)完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完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着力培育10大重点旅游文化产品。

1.着力培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众多高原湖泊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加快云南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着力培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古生物、古人类遗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发建设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3.着力培育民族文化体验产品。

依托云南25个少数民族绚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民俗体验型和文化主题型旅游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着力培育健康旅游产品。

发挥我省自然生态、地质地貌和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的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云南——绿色健康旅游天堂”新品牌。

5.着力培育乡村旅游文化产品。

策划高水平的规划和项目,开发具有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产品。

6.着力培育文化演艺娱乐产品。

培植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娱乐团体和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品牌,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演艺和娱乐产品体系。

7.着力培育民族餐饮文化产品。

培育民族餐饮文化龙头企业和形成品牌化经营,建立民族餐饮文化培训基地,开展民族餐饮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举办民族餐饮文化节,促使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产品由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由饮食型向欣赏型发展,由物质型向文化型发展,由辅助型向主题型发展,促进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产品体系的培育和建设。

8.着力培育购物旅游文化产品。

要在传统旅游商品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商品和包装设计、创意、工艺制作改进等,积极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珠宝玉石、观赏石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并努力从普通的旅游商品转化为精品旅游商品。

9.着力培育跨境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加快沿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旅游文化合作,简化跨境旅游手续,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并向纵深推进,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功能,把跨境旅游产品打造成云南最有影响力旅游产品之一。

以昆明、大理、玉溪、曲靖等重点城市为依托,加快会展和商务设施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商务旅游目的地。

10.着力培育特种旅游文化产品。

发挥云南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古生物、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科考科普型旅游产品。

积极引导开发登山、攀岩、漂流、野生动物追踪探寻等一批安全性高、吸引力强的探险旅游产品。

加大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积极开发和推出自行车、徒步、野营等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消费的自助旅游产品。

(四)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和产品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和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推动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

1.建设一批国家公园,逐步形成国家公园体系。

在总结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进迪庆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大理苍山等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形成国家公园体系,把云南建成全国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省份。

2.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借鉴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建设经验,建设昆明环滇池、澄江抚仙湖——星云湖、大理洱海、丽江等一批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构建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原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3.建设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科普科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摄制基地、艺术创作培训基地、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基地及文化演出剧院和场所等。

4.建设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

依托全省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借鉴发达省市成功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摸索新路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打造以昆明、大理、玉溪、曲靖等城市为中心的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会展商务圈,发展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基地。

5.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营销基地。

依托云南的珠宝玉石建设珠宝玉石生产营销基地,依托独有的药材建设药材商品购物基地,依托民族工艺品建设特色民族工艺品生产营销基地,依托云南的普洱茶建设普洱茶生产营销基地。

进行规范化管理,向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

(五)培育旅游文化主导产业

1.休闲度假业要大力开发科普型、休闲型、娱乐型和户外运动型的旅游项目和游客参与性强的专项产品,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2.住宿餐饮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特餐饮品牌和餐饮名店,合理布局旅游餐饮设施,并配套休憩和娱乐功能,住宿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酒店结构和布局,根据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扶持和规范特色客栈及民居旅馆等。

3.文化娱乐业要重点完善旅游酒店、旅游城市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形成参与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