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788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docx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20项目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2020-2022年)

 

单位(公章):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020年9月30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根据市、区教委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软硬件环境,特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2020-2022)》。

一、管理机构

(一)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

姓名

职务

小组

联系电话

校长

组长CIO

副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

副组长

副书记

副组长

副校长

副组长

信息处主任

成员

教务处主任

成员

教科室主任

成员

督导室主任

成员

(二)主管处室

姓名

职务

处室

联系电话

信息处主任

信息处

指导团队组长

信息处

信息教研组长

信息处

教务处主任

教务处

教务处副主任

教务处

指导团队成员

教务处

教科室主任

教科室

二、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25年,历经沧桑巨变,现为本区教委直属高完中学校。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统领全局,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我校在彰显体艺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发展成为一所学子向往的现代学校。

(二)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目前,我校所有教室配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功能室配有多媒体,学校有录播教室、会议室、报告厅、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办公设备等信息化设施设备齐全,建成了标准化考场、新的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较高标准的信息化条件。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提高网速带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学校把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和智慧校园纳入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正在积极构建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希望大幅增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们正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育,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快乐学习的教育,更加重视智慧教育。

(三)教师及信息化教学应用现状

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快捷互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最终目标。

疫情期间,老师们人人开展在线教学,使用微课辅助教学,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经验。

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化设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少教师停留在把电子白板作为屏幕投放PPT课件,其内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交互功能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学校信息化办公、管理等平台的功能发挥还不够,学科教学资源更新不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还缺少引领,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作用发挥不够。

我校教师中老年教师居多,能在短期内快速成长的年轻教师还不多。

学校按30项微能力要求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呈现报告。

姓名

学历

年龄

教龄

任教年级

学科

微能力点

(四)问题与对策

我们根据30项微能力的调查问卷,列出存在问题,并逐一拟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难点

虽然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滞后性:

一方面是学校网络建设亟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学校空间设置不够合理。

虽然大多数教室均已接入互联网,但是网络带宽难以满足师生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实际需求。

另外,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学校未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无法顺利开展。

在校园空间设置方面,存在空间尺度不协调、空间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导致数字校园在建设中面临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而空间多功能化将成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路径。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主要问题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认识、教育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科学引导,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工作思路

(1)加强宣传引领。

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我国在历史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员培训提升。

根据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现状,从多媒体教学、混合式学习、智慧学习等方面为切入点,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推动整校改进,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

三、发展目标

学校目标:

在培训管理实践中锻炼强化两支队伍;在“整校推进”培训管理与指导实践中,锻炼强化培训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两支队伍,生成可推广、借鉴的培训管理、指导经验;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整校推进机制下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常态,建立以校为本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

生成一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本土资源;生成一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本土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方法,建立精品资源库,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创新。

通过模式打造促进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培训模式打造、培训成果提炼、交流经验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分批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总目标:

培训总体目标概括为:

“三提升两建构一全面”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建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建构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学员目标:

1.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

2.每位教师均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50学时以上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培训学习;

3.每位管理人员及教师掌握3项以上能力点,并会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4.每位教师结合“亲证”学习范式研究进行融合创新实践,并收集相关印证资料;

5.每位教师有一项以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应用教学设计、论文、课题、课堂实录、……)

四、实施规划方案

(一)学校推进举措

1.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及培训(主要举措及工作安排等)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管理、总体协调;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对参培教师的组织、管理及后勤保障;信息处主任主要负责信息化设备管理及信息技术支持。

2.学校培训团队建设及培训(成员遴选标准、管理机制及工作安排等)

培训团队学科负责人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担任,主要负责各学科的组织管理、协调、落实、检测、资料收集等;学科培训组长由各学科种子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本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培训,培训调研、痛点解决、工作坊研讨等;信息技术保障员由信息技术教师(按学科落实)担任,负责对信息技术硬件及软件的维修,辅助种子教师解决各学科的软件学习、使用等,提供软件工具的推荐及工具学习方法的指导。

具体管理机制:

(1)培训团队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总体管理,教科室、信息处具体安排工作任务并进行专项考核。

(2)培训方式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线上专家课程推送、线下集中讲授、实际操作练习,教研组内研讨、教师相互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

(3)考核方式采取阶段性培训效果监测和终结性培训效果监测进行,培训考核结果与教师资格证重新认定、教师绩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工作安排:

(1)组建学校培训团队。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学校培训团队。

(2)开展校本培训:

设置政策理论、信息素养、培训能力、应用测评等课程模块。

采取专家引领、经验分享、主题研讨、任务驱动和实践锻炼五位一体培训方式,重点提升其培训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能力。

3.整校推进安排(按学期拟定)

学校的整体推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本着“立足应用、目标学习、全员参与”的原则,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实施本校应用考核。

实施时间:

2020年9月-2022年6月

培训人数:

共计174人,推进学科占比100%,培训教师占比100%。

2020年1-7月(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1.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前的教师调查;

2.拟定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

3.组建学校信息化团队;

4.遴选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团队;

5.启动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团队、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培训;

6.启动学科教师培训(政策、形势、实施方案、明确培训主要内容)。

2020年7-12月(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总结前期试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提炼成果,在不同学科内开展经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

2021年1-12月:

开展校内各组的赛课、分工作坊研究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2022年1-12月:

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的融合实践,同时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总结提炼。

4.学校推进与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展示、教学比赛、教研活动、特色发展、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等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拟定。

(1)在线培训内容

我校以混合学习环境和教师应用需要为依据,基于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在项目专家指导下选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范围,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教师基于诊断测评结论,在学校所选范围内确定4个微能力点,覆盖“四学维度”,展开研修,完成线下5天+线上25学时的混合研修任务,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2)专家进校指导培训内容

培训设计两次进校指导,分别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校本研修实践应用开展现场诊断示范与针对性指导,确保培训实效。

(3)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活动安排

①以活动促应用:

本次培训采用坊校联合的形式,以“整校推进”研修为主,以区域学科工作坊研修为辅,结合项目的整体规划,预设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学员实践应用。

②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定位。

(4)预期成果

A.微能力点实证材料。

B.一份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资源包,要求:

a.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资源包,含①教学设计、②教学课件/微课、③课堂实录、④微能力使用说明等内容;

b.研磨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需至少含2个教师所选信息技术微能力的使用。

(5)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听评课活动

①教研组内循环听课。

②以竞赛促应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成果的集成与推广。

(6)工作坊研修活动安排

本次培训采用坊校结合的形式,以“整校推进”研修为主,以学科工作坊研修为辅,工作坊研修活动配合“整校推进”培训的实施,旨在突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发挥学科研修的专业优势,创新工作坊研修应用性成果的打磨、生成和分享机制,建立竞争学习机制,促进学员深度研修。

(二)校本应用考核

(校本应用考核的内容方式、开展计划、结果应用。

1.根据培训内容,教师提供课堂设计文稿,教学用的课件、微课(微视频)、家校合作案例以及跨学科活动案例等,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全员参赛的方式进行,组内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上一级参加比赛。

2.全体参培教师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3.根据教育部三十个微能力点的检测标准及其它相关文件,制定适合本校的考评细则,以个人自评、教研组组评、学校核查的方式完成全体教师的合格性评测;在评测过程中,发现优秀教师的优秀案例,收集整理推广。

(三)支持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信息化2.0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CIO),全面负责本轮培训的统筹与管理工作,并结合我校发展规划,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指导团队,负责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规划、实施、调整、推进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发展性建议。

学校信息组担任技术支持。

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工作坊主和主力,领导建立教师引领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学科和年级为单位,加强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应用指导。

2.制度建设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情况纳入过程性绩效考核;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和骨干教师考核内容;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对优秀个人和优秀教研组、年级组进行表彰。

3.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契机,教学副校长统筹规划,教务处组织实施,建设学校课程资源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