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77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

《虽有嘉肴》

一、文学常识。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人名)编纂的。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划分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四、重点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

虽:

虽然;嘉:

好、美;肴:

鱼、肉之类的熟食。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

不;食:

吃;旨:

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最好的道理;善:

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

所以;困:

困惑。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反思;自强:

勉励自己。

6.教学相长也。

长:

推动、促进;

7.《兑命》曰:

“学学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后一个“学”,学习。

8.其此之谓乎其:

表示推测的语气词;之: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谓:

说的。

五、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1)不能知其旨也古义:

味美;今义:

意义。

(2)虽有至道古义:

最好的;今义:

到。

(3)教然后知困古义:

困惑;今义:

困难。

(4)教学相长也。

古义:

推动、促进;今义:

增长。

3.一词多义

(1)其

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②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2)之

①其此之谓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六、重点句子翻译。

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

教学相长也。

译文: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译文:

《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七、文本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

类比论证。

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答:

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5.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

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还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八、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

(2)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故曰:

教学相长也。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中心意思,这个成语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

(1)味美

(2)促进

2.

(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

(2)所以说: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相辅相成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

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多次。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__(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

7.【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

(1)味美。

(2)勉励。

(3)停止。

(4)所以,因此。

6.

(1)《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7.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8.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

 

《大道之行也》

一、文学常识。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

施行。

(2)天下为公为:

是。

(3)选贤与能贤:

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能出众。

与,同“举”。

(4)讲信修睦修:

培养。

(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所以。

独:

只。

(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

以……为亲,意动用法;亲②:

指父母。

(7)不独子①其子②:

子①:

以……为子,意动用法;子②:

指子女。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

同“鳏”,老而无妻。

寡:

老而无夫。

孤:

幼而无父。

独:

老而无子。

者:

……的人

(9)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财物。

恶:

厌恶,憎恶。

  

(10)男有分分:

职分,职守。

(11)女有归归:

女子出嫁。

(12)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作乱,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

(13)外户而不闭外户:

从外面把门带上。

外:

从外面,这里方位名词活用做状语;户:

关门。

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

闭:

用门闩插上。

四、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古义: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

大路。

(2)讲信修睦(古义:

培养;今义:

修理。

(3)女有归(古义:

女子出嫁;今义:

回家,回来。

(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

害人;今义:

小偷。

(三)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四)重要虚词

1.之

(1)其此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其

(1)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2)其此之谓也(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3)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

(4)货恶其弃于地也(代词,财货)

五、重要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

译文: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

(人们)厌恶财物被扔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6.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六、成语积累。

1.天下为公:

原意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老有所终:

年老者能有终老的保障。

3.矜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4.夜不闭户:

指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七、内容探究。

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

(1)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

2.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

行大道。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男有分,女有归。

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礼记》中拿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以鼓舞人心(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语句是: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7.“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请举例说明。

 

答:

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8.读了《大道之行也》,请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答: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

选贤任能,诚信和睦;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社会风气好(杜绝奸邪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八、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

颁布,公布。

②於:

同“于”。

③卒:

终于。

④嗣:

继承。

⑤刑:

处罚。

⑥傅:

老师。

⑦黥:

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选贤与能与:

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

____________

(3)女有归归:

____________(4)秦民大说  说:

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同“举”,推举。

(2)以……为子(3)女子出嫁(4)通“悦”,愉快。

2.A

3.

(1)译文: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

示例1: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2: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

曰: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

困境。

②分:

区分、辨别。

③屈:

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3)故制礼义以分之_________________(4)以养人之欲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译文: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2分)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是。

(2)幼而无父。

(3)所以。

(4)来。

2.

(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

回答说:

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3题。

(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

“韩休知否?

”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

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

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

符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译文: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以……为亲。

(2)面对。

2.

(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提示:

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

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

“韩休知道不知道?

”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

“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唐玄宗叹息说:

“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

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

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