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73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简答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1)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1)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3.1)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1)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6.1)。

  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

  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1)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8.1)

  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

  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

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9.1)

  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10.1)

  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11.1)

  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1)

  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13,1)

  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

  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

  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

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

  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

  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

  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

  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

  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

  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

  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

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

(14.1)

  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

  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

  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

  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

  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

  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15.1)

  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简答题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