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案例第三单元学习设计.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案例第三单元学习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案例第三单元学习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案例第三单元学习设计
精要提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选取了从魏晋到明中期的六篇经典散文,体裁不一,基本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这些“至情至性”之文既充溢着古代散文的语言文字之美,也体现出不同作者的个性气质与丰富情思,同时蕴涵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设计立足于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相融合的理念,旨在通过单篇精读、比较阅读和专题研习等方式来探讨中国古代散文如何实现“修辞立其诚,文言传其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文化之美中徜徉,最终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说真话,述真知,抒真情,传文脉,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设计依据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文言单元,综合选取了从魏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体式变化多样,分属“表”
“志”“序”“辞”“传”“记”六种,略有“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模样。
首先,文言是古人用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的书面语言。
相较于现代汉语,文言简洁凝练,灵动含蓄,承载了文化的积淀,有其独特的魅力。
另外,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单元人文主题为“至情至性”,选取的散文或抒写性情,感人肺腑;或理趣盎然,发人深思;或深蕴文化,沁人心脾。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习任务群8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解释是: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亦论及“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这要求我们从文本中去探究“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
其次,单元学习任务中特别强调文言语言的涵泳和品味、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章法和细节的审美鉴赏。
故而,本单元课文在文言、文学与文化之美上的教学价值丰富且意义重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的理念,本设计的学习定位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内容的基本定位。
我们认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更多地侧重于或仅局限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基础性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于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一些内容无法贯彻落实。
当然,这样亦能在某种程度上落实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
但是如此近乎功利性的学习也仅仅是落实了“积累文言阅读经验”这一要求,对于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民族审美趣味”“传统文化的理解”“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与文化价值”等内容落实极不到位。
学生对于文本中所涉及到
的文化、审美等关键要素模糊不清,我们的教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偏
离了课本设计的初衷。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的任务明确的要求:
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
小组讨论,研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因此,让学生“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不仅是单元的核心要求,更是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求。
除此之外,我们不可忽视学习方法的基本定位。
温儒敏教授在谈及选择性必修任务群学习时如是说:
高二则集中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安排在先秦诸子、史传史论、古典诗词、古代散文这4个单元。
高二的“专题研习”更突出探究性,“学习”与“研习”一字之差,梯度上去了,要求不同了。
同时,他强调“以'初步认识传统文化之根’去引导研习,这种教学就比以往上了一个台阶,专题性、探究性凸显出来了。
”所以,我们以群文学习的方式选取了“散文中的自然与生命意识”这一话题,一是落实学习核心任务,二是符合选择性必修的“专题性研习”的基本学习要求(在此之前,我们应当是完成了单篇的教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文言阅读的障碍)。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创新教学,突破文本局限,打通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以“散文”这一文体为横轴,主线为本单元的六篇古代散文,辅之以古今散文的纵轴,对古今散文的文体特点、艺术手法和文化脉络做系统化、全面化、细致化的探究,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
具体而言,在单元课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细致赏读课文和群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文章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理解古人是怎样“修辞立诚”。
通过深入研读课文,学生可探究六篇古代散文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涵养文化自信。
在单元写作任务教学中,紧贴单元目标和生活实际,既有文学短评的微写作,也有书信创作,在实战演练中学会鉴赏至情之文并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任务
1.初步阅读课文,师生共读,涵泳诵读,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选文的体裁和章法特点,整体了解中国古代散文范式。
3.细致赏读课文,讨论交流文章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
4.深入研读课文,结合相关补充资料,探究中国古代散文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5.提炼课文写法,掌握情感表达真挚的基本技法,学会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策略
1.情境教学法:
巧设情境,给学生以真实的情境体验;情境化设问,激发学生内心的真诚情感;情境化写作。
2.合作探究法:
以生为本,布置研习任务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课程安排
围绕着“修辞立其诚,文言传其脉”的中心议题,将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结合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散文如何做到说真话,述真知,抒真情,传文脉。
单篇学习
(一)用文人笔法书写家园记忆一一《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2、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项脊轩志》孝长思亲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人生俯仰,笃行当下一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疏通文本,熟读成诵。
掌握重点实词“次”“或”“趣”的意思。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作者由乐转痛再到悲的情感变化,培养
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珍惜时光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群文学习
(一)散文中的自然与生命意识一一一种打通学习任务群的积极尝试
学习任务:
1.知人论世,了解《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我与地坛》作者与基本创作背景
2.梳理各篇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自然之景及其特点,探寻自然与生命意识的关联;
3.整合探究,体悟古今散文家在自然中寄寓的生命意识的异同,进一步思考这些意识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单元整合研习任务:
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的文言、文学、文化之美
学习任务:
1.初步阅读课文,准确把握选文的体裁和章法特点,整体了解中国古代散文范式。
2.细致赏读课文,讨论交流文章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
3.深入研读课文,结合相关补充资料,探究六篇古代散文承载的
深厚文化内涵。
4时安排:
2课时
写作学习
做真情人,写真情文一一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1.见贤思齐,总结本单元6篇经典文本表达情感的优秀做法。
2.实战演练掌握情感表达真挚的基本技法,学会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3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样例
用文人笔法书写家园记忆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体会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教材分析
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学情分析
学生已进行过一课时的文言现象探究,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自主梳理出本课文言现象,已经具备进一步研讨作品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审美追求与写作技法的基础。
课时安排
4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项脊轩志》孝长思亲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重难点分析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每一种文化都指望建筑能够承载并且延续信息,以及作为生命的纽带存在。
”百年老屋项脊轩也衔接着归有光的精神纽带,今天我们就走进“项脊轩”这座建筑,从《项脊轩志》中,我们能读出归有光什么样的家园记忆呢?
2.任务设置
主问题:
项脊轩对归有光来说是怎样的一座建筑?
3.学生活动
活动一、自主梳理
1.这是怎样的一间书斋?
修葺前后有何变化?
2.归氏一族发生了什么变故?
呈现出什么样的败落之相?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杂乱、无序、隔膜)
“吾家读书久不效”(衰微)
3.归有光笔下三位亲人是怎样的形象?
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根据文本完成表格梳理。
活动二、讨论分享
讨论问题:
从写书斋到写家族,再到写亲人,散文的不同部分中,项脊轩对作者来说有怎样不同的意义?
学习支架1:
观察文中所写项脊轩中陈设,你能感觉到主人归有光的哪些人格特征?
明确: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此句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写书房外部环境,更写出轩中幽静气氛。
写出了作者的读书之乐,项脊轩象征着士大夫的学识与操守。
学习支架2:
蒲松龄:
聊斋一一摆茶水请路人讲故事;纪晓岚:
阅微草堂一一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梁启超:
饮冰室一一《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作者的远祖(归道隆)宋朝时住在太仓县的项脊泾,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题名为“项脊轩”,表示不忘所宗。
归氏在昆山是百年望族,洪武年间,归氏家族六世之坟墓在焉,甚至有县官印不如归家信之说。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明确:
项脊轩是百年老屋,曾是归氏家族聚居之地,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家门衰微,人心离散。
项脊轩的凋败象征着归氏家族的衰微。
学习支架3:
项脊生日:
“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人知之者,
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原文删去部分,位于“殆有神护者”后的
结尾;自此以上内容写于作者十九岁)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写于作者三十一岁,此时归有光经六次考试终于中举)
明确:
作者人生阅历发生了变化,表达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十九岁时尚能效仿太史公,于文后剖白少年的豪情壮志,年过三十屡遭失亲之痛,文末言已尽意却未了。
从“说”到“不说”,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也是生命流转的结果。
问题讨论小结:
从写书斋到写家族,再到写亲人,散文的不同部分中,项脊轩对作者来说既是代表文人理想情志的书斋、见证家族衰微的百年老屋,更是承载思亲之痛的旧日家园。
活动三、探究研习
探究问题:
《项脊轩志》以“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写景抒情“妙笔人人所无”,结合文本分析妙处何在。
1.写景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明确:
如庭阶之寂与小鸟之动、墙之静与影之动、墙之坚实与风、影之轻柔、月之明与影之暗形成对比。
动静明暗、有声与无声巧妙结合。
2.写人
(1)细节描写
娘以指叩门扉日
比去,以手阖门
或凭几学书。
明确:
文章注意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细节,形、声兼备,亲切可感。
(2)母亲的事情都来自转述
明确:
转述的运用,更好地写出幼年丧母的作者只能从他人的言谈中增加对母亲有限的了解,而聆听的同时又更让他意识到与母亲接触的短暂、母爱的失落、以及母亲生命历程的转瞬即逝及死亡对每个人的潜在威胁。
所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也就自然而然了。
(3)祖母的三次言语描写,每一次的言语包含的情感、所显示的心理动机也不相同。
明确: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体现的主要是欣赏与疼爱;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写内心的期待;
“此吾祖太常公宜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则充满信任与激励。
妻子转述娘家诸小妹的好奇问话,对于这些言语可能引起的情绪反应作者也是或写或不写,用笔极富变化。
4、归纳总结
(二)项脊轩承载的家园记忆
8岁的归有光面临着家族的败落和母亲的早逝,并没有衰颓,他修缮百年旧屋,使其从破旧昏暗变得明亮雅致,少年的归有光志向远大,品味高洁。
31岁的归有光:
卧病已久,家道衰颓,亲者长逝,一颗心历经岁月风尘依旧坚韧,守住家族,铭记温暖,明亮清幽的精神家园从未消逝。
孝长思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命题,壮志得酬、家族兴旺也是每一个儒士放不下的人生理想。
(三)《项脊轩志》的文人笔法
写景:
动静明暗、有声与无声巧妙结合。
写人:
文章注意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细节,形、声兼备,亲切可感。
用笔极富变化。
风格:
以“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
5、微写作
(一)结合《项脊轩志》思考归有光的人生悲剧根源,写一篇文学短评。
优秀作业展示:
《项脊轩志》用平静的笔墨将家族现状展现出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悲凉与无奈。
作者极不愿意见到这种离心离德的现象发生,这很自然,但从中也透露出执着以至偏执。
其实,由疏到亲,由亲转疏,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事实,归有光也许只体会到了主观愿望无法实现的悲哀,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生存选择的必然性。
事实上,归有光自己对于家族成员的感情也有亲疏之分,不可能真正做到无所私其妻、子。
中国是一个宗法观念很强的国家,所以渴望家族、家庭团圆和睦,是一种普遍的情感,然而,生存事实却往往与这种愿望相违背,因此,拥有家族、家庭离析悲剧性体验的人相当多。
但是,归有光少年聪颖,被寄予厚望,却在漫长的人生中于科举屡屡碰壁,无法借科举实现家族的复兴成为了多年隐痛。
但数百年后的我们能够看到,即使屡试不第,他作为文人的成就并不令人沮丧,直至今日,《项脊轩志》还在持续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孝长思亲之心。
(二)年初西安疫情,一个房东免费给81位房客做饭吃。
怕他们吃垃圾食品不健康,房东就萌生了想给学生们做饭的心思。
视频中房东给房客做的饭还挺丰盛,烙了几十张饼,炒了几盆菜,甜大米粥、咸疙瘩汤、炒米。
厨房里三个人都在忙活,一个炒菜、一个卷饼、一个煮粥带打饭,热火朝天地忙着!
房东说,西安疫情让81位房客被困,他们一家人尽最大所能帮助81位孩子,一直会坚持到小区解封的那一天。
黄宗羲评《项脊轩志》时谈到,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从以上文本中选出最能触动你的“细事”,写几句时事评论。
优秀作业展示:
难忘西安疫情,翻炒在爱心房东油盐酱醋之间的青与白、红与黄不仅仅是食材,更是一种质朴的情感,在封闭的空间之中,它如同一首灵动的诗,化成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充实在每一位房客的胃里和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