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72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docx

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案刘越强

标题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1、知识与技能

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要点、实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教学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1)课时

教学过程

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导学设计意图

1、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分子目对课文内容进行导学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知道学生认识社会主义,与我国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

导入新课:

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导入新课的学习。

简介单元内容,

板书课题:

俄国向何处去二、布置学生自学,了解大意三、导学课文

(一)“二月革命”

1、革命前的形势分析革命前俄国的形式

2、二月革命什么是二月革命?

3、二月革命后的形势是怎样的?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十月革命的经过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世界历史进程、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

1、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评价?

2、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回顾加速一战束的事件,

进入新课的学习初读课文,弄清本科的主要内容。

弄清二月革命的具体情况: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回答:

二月革命后,在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一个是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占领了战略要点,攻克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认真看书,根据教材提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依据小字注解讨论、回答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回答。

谈谈学习后的感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向前发展是必然的。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但学生对――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不太好理解。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1、知识与技能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2、过程与方法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重点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导学设计意图

1、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4、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5、指导学生结合本国的国情谈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具准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斯大林照片;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图片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一、

导入新课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板书课题:

苏联的崛起

二、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一)理想与成就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苏联主要制定了哪些政策?

2、请同学们读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同时,苏联还形成了什么体制?

2、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格式怎样的?

有什么特点?

3、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作为难点知道学生理解分析)

四、拓展训练: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影响?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回顾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看教材回答: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

看图,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教材回答: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学生看教材回答表现,并分析出特点:

高度集中。

在老师指导下,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回答。

中国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打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烙印。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好的一面:

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存在问题:

“通过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有点难理解。

 

标题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1、知识与技能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

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教学重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导学设计意图

1、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指导理解记忆《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具准备世界地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板书设计

(一)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简介会议召开前的状况。

2、《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时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28日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

强调:

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简介背景

2、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上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依据小字内容,说出各国的参会目的学生阅读、讨论教材内容,然后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看书,弄清什么是凡尔赛体系。

了解背景,记住时间、地点和操纵国。

正确理解《九国公约》的内容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由于这一体系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

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教学反思

预习不到位,自主学习效率低。

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还有差距,原以为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经过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事实上学生对教材中很浅显的知识都难以回答,课堂气氛沉闷。

究其原因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以后要将自主课堂的突破口放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标题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的尖锐化。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大危机”

导学设计意图

1、由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3、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它的特点,认识它的影响。

4、客观公正的评价罗斯福和他的新政。

教具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由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安排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新课

(一)《美国的悲剧》如何理解《美国的悲剧》这部作品?

(强调作品的作者和地位。

(二)“黑色星期四”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2、这次危机从哪个国家开始?

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3、这次危机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三)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

2、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其内容有几个方面?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四、拓展训练:

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罗斯福新政?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听老师介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知道的同学自己说说情况,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结合第一目的内容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

指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公正的评价罗斯福新政。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问题设计还有缺陷,未顾及后进生。

讨论的问题应源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延伸课本,内容应具有历史性,既要涵盖所讲的知识和理论,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有应用性,有讨论、辩论的意义、价值,问题还应具有开放性,尽可能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扩散性思维,但问题也不能过于复杂,应面向全体学生。

而在本课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对于后进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标题第六课、邪恶的轴心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暴行,认识什么叫邪恶的轴心。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迫害犹太人的情况;了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入侵埃的态度;了解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外因的相互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注意世界历史的前后联系及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培养学生纵向和横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埃塞俄比亚、中国、朝鲜和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国家的斗争体现了它们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这些斗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侵略推行的绥靖政策,使学生认识:

这一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教学重点

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难点绥靖政策。

教学难点

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难点绥靖政策。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六课、邪恶的轴心

导学设计意图

1、由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法西斯的暴行。

3、结合法西斯的暴行看大国的绥靖政策。

4、指导学生分析绥靖政策可能会引发的后果。

教具准备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新课

(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1、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标志和影响。

3、德国法西斯专政实行了哪些内外政策?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1、这是意大利第二次侵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为何总和埃塞俄比亚过不去?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何在?

3、究竟什么是“绥靖政策”?

主要推行者是谁?

如何推行的?

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三)愤怒的“格尔尼卡”

1、西班牙内战是怎样发生的?

结果怎样?

2、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是什么?

3、当德、意法西斯侵入西班牙后,西班牙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对待德、意法西斯人侵西班牙的问题上,英、法等西方大国吃怎样的态度?

5、《格尔尼卡》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四)“死亡工厂”

1、指导学生回忆日本的侵华暴行。

2、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提示:

1936年和1937年;两个协定:

德意协定和《**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回顾美国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快速阅读教材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看图,结合老师的点拨,认识埃塞俄比亚在地理上的重要。

分组讨论这一问题,然后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注释和小字部分了解回答。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阅读小字、插图,感受德意法西斯造成的痛苦和灾难,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回忆看过的影片、图书,控诉日本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谈谈感想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好的一面:

 帮助学生归纳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从中认识法西斯的残暴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

不足之处:

 对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点不理解。

 

标题第七课、疯狂的战车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一步一步扩大的过程。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教学重点

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

教学难点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七课、疯狂的战车

 

导学设计意图

1、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分析大战爆发的原因,看清大国自保的丑恶嘴脸。

4、弄清大战逐步扩大的过程。

教具准备影片《珍珠港》片段,相关的图片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一)和平到来了吗?

1、简介德国违背规定的一系列做法和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

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二)突袭波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英法宣而不战的奇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二战全面爆发后西欧的战争状况是怎样的?

3、法国投降和英国遭受沉重打击说明什么问题?

(三)“巴巴罗萨”计划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虎!

虎!

虎!

1、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二战扩大到什么程度?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回顾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对暴行的态度,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结合老师的介绍,阅读第一目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细读课文,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结合地图,简述战争初期西欧的战况。

结合所学知识认识绥靖政策的害人害己的结局。

看教材,说说当时的情况和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看片段,了解轰炸的情况。

思考并回答。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好的一面:

学生对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了解的很好。

不足之处:

但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不太懂,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节节失利的原因。

有待提高的地方:

让学生多多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标题第八课、正义的胜利

主备教师:

刘越强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德国投降;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与新课改

课时设计

 1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八课、正义的胜利

导学设计意图

1、由二战的逐步扩大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解合作在重大事件上的重要作用。

4、掌握有转折意义的几次重大的战役,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

5、了解几次会议和各个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史实。

6对学生进行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

教具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由二战一步一步扩大的史实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2、该组织的建立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大战的转折

1、哪些战役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

2、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给学生分析斯大林格勒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