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8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docx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

第十三讲中考冲刺一

一、基础题

声和光

1.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

A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的像

A.变小B.不变C.变大D.先变大再变小

B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中,入射角为30°,反射角可能为

A.0°B.20°C.30°D.40°

C

4.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5)。

如图17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置于光具座的C点处,将蜡烛置于A点,应在(6)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AB”、“BC”、“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清晰为止。

(5)使像成在光屏中央;(6)DE;

 

物理量

分类理由

速度、功率、电功率

都与快慢有关

质量、电阻

都与物体本身有关

密度、比热容

都与物质本身有关

5.某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质量、速度、密度、功率、比热容、电阻和电功率等物理量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得出了右表,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A.类比法B.控

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D.理想模型法

A

力和运动

6.如图4(a)、(b)所示是体育比赛运动情景,主要反映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4)[选填“(a)”或“(b)”];图4(a)中弓被拉开,此时弓具有(5)能(选填“动”或“势”)。

图4(c)所示现象能说明(6)的存在。

当苹果下落到地面并静止时,苹果所受的重力和(12)力是一对平衡力。

图4

 

(b)势大气压地面支持

7.P、Q两地相距4.8米,智能机器人甲从P地、乙地从Q地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s-t图像分别如图1所示。

乙比甲晚出发2秒钟,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A.相遇时甲运动28秒B.相遇时乙运动28秒

C.相遇时乙运动30秒D.相遇时甲距离Q点12米

B

8.用一个力F竖直向上提升重为G的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为f。

则在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的重力和F的合力的大小为

A.fB.GC.G+fD.G-f

A

热和能

9.如图1所示,分别相同的力F匀速提起不同物体。

若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则三个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A.G1=G2=G3B.G1=G2>G3C.G1=G2<G3D.G1<G2<G3

A

 

C

10.用轻质杠杆OA匀速提升重为30牛的物体,OA=1.2米,OB=0.4米。

在图4所示位置平衡时,力F的大小为?

F1L1=F2L2

F1L1=F2G(强调F2=G)

11.上海地区5月份白天的日平均气温约为

A.5℃B.15℃C.25℃D.35℃

C

12.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D

13.质量、温度都相同的两块不同金属,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A.比热容较小的金属块温度高B.比热容较大的金属块温度高

C.两金属块温度相等D.无法比较两金属块温度的高低

A

14.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从100℃降低到50℃,求水放出的热量Q吸。

[c水=4.2×103焦/(千克·℃)]

Q放=cm△t=2×(100-50)×4.2×103

压力压强+电

15.如图5所示,将体积为5×10-4米3、重为6牛的实心物体A用线吊着浸没在水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剪断绳子瞬间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牛;剪断细线后物体A下沉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91.1变大

16.下列微粒中不带电的是

A.原子B.质子C.原子核D.电子

A

17.楼道中声控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

A.1.5伏B.6伏C.24伏D.220伏

D

图5

18.如图5所示,重为9.8牛的木块静止在水面上,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7)牛,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8)米3。

若将木块往下压,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增加了0.1米,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9)帕。

11.9.8;10-3;980。

19马路路灯之间是

(1)(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的。

某款移动电源上标有“20000mAh”的字样,其中“mAh”是物理量(3)的单位。

并联电荷量

20.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有几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

闭合电键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示数不变。

21.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连接两根导线,使电流表只测量灯L1的电流。

二、专题

1.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表面中央,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p甲,将甲叠放在乙的上表面中央,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p乙,则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以上都有可能

C

2.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不变的是:

①电流表A的示数;②电压表V的示数;③电流表A与A1示数的差值;④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A.只有①B.只有②C.②③D.②③④

7.C

3.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1、S2均闭合。

当电键S2由闭合到断开时

A.电压表V

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B.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变小

C.电压表V示

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变大

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变小

A

4.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V无示数,已知电阻R1、R2中出现了故障。

①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②现用一个完好的灯泡去替换电阻R2,则小灯

(选填“一定发光”、“一定不发光”或“可能发光”)。

答案:

R1短路或R2断路或R1短路且R2断路或R1断路且R2断路;可能发光

5.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闭合电键S,发现两电表指针的位置均不变,已知电路发生断路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压表的示数及相应的故障。

①如果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则可以确定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0;R1断路或R1、R2均断

②U;R2断路

6.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

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0所示,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他们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α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β

15.2°

30.9°

48.6°

74.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①分析上表中的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可知:

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20),当入射角≥(21)时,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请猜想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22)(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理由是(23)。

16.(20)反射能量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1)41.8°。

(22)不能(23)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7.初中物理中已经学过许多复合单位,其物理意义同学们还会说吗?

例如:

在力学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速度”这个物理量表示,它的主单位是“米/秒”,如果物体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该物体每1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而“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密度”表示,水的密度是(21)克/厘米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厘米3水的质量是(22)”。

在电学中,“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用“电流”这个物理量表示,若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5安,其物理意义是“每秒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23)”。

请根据已学的知识,请你推断:

如果“单位时间通过某水管横截面的水的体积”用“水流量”表示,那么某水管的水流量是500米3/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24)”。

16.1;1克;0.5库仑;每秒通过该水管横截面的水的体积是500米3。

8.如图15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实心圆柱体乙置于水平桌面上。

甲容器高为3h,底面积为2S,内盛有深为2h的水;圆柱体乙高为4h,底面积为3S。

①若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4×10-3米3,求水的质量m水。

②若h等于0.1米,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沿竖直方向在圆柱体乙上切去底面积为S的部分,此时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容与切去后的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乙′之比为5:

8。

求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

(1)m水=ρ水V=1×103千克/米3×4×10-3米3

=4千克3分

(2)p水=ρ水gh水=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0.1米

=1.96×103帕3分

(3)0.8×103kg/m3

 

9.如图8所示,水平放置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内装有重为9.8牛的水,现将体积为2×10-3米3、重为12牛物体A用细线拴着一半浸在水中。

①求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F浮。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③现将绳子剪断,求绳子剪断前后水对容器压强的变化量Δp。

1V排=V物

F浮=ρ水V排g=1.0×103千克/米3×1×10-3米3×9.8牛/千克=9.8牛

=2.2/2×10-2米2

=1.1×102帕

10.在图14(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Α”字样。

闭合电键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求:

①若电流表示数为0.1A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电流表A最大示数I。

③当电压表V的示数如图14(b)所示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2。

 

(a)

图14

 

1)U1=I1R1=0.1安×5欧=0.5伏3分

(2)2A

(3)(a)若电压表示数为3伏,

1欧;舍去

(b)25欧姆

1分

11.如图8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2标有“10Ω2A”字样。

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到某位置时,通过滑动变阻器R2的电流为1.4安。

求:

①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3

现用定值电阻R0替换电阻R1,闭合电键,移动滑片P,并保证电路能够正常工作,通过a处的电流最小值为I2min;通过b处的电流最大值为Imax,且2I2min=Imax。

求电阻R0的阻值。

 

1U=U1=U2

2分

2I=I1+I2=0.6安+1.4安=2安

P=UI=12伏×2安=24瓦3分

3

R0=30欧

 

12.小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电源由几节新干电池组成,且电压保持不变。

他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并将滑片放置于变阻器的一端,然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示数如图18(a)、(b)所示。

接着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经过思考,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操作步骤正确。

闭合电键后,两电表指针所在位置仍与图18(a)、(b)一致。

他记下此时的电压、电流值作为实验中的第一组测量数据。

小李由于记录不规范,他将正确测得的另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在草稿纸上,如图19所示。

 

①调整电路后,图18(a)中电流表的示数为(9)安,本实验所用的电源电压为(10)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1)欧

②根据记录的数据信息,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平均值是(12)欧。

(精确到0.1欧)

③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将滑动变阻器烧坏,若没有可替换的其他滑动变阻器,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他们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13)。

(9)0.2;(10)6;(11)25;(12)5.2欧;(13)通过增减串联电池的节数的方法,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三、课后作业

1.某小组同学通过如图15所示电路实验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他们将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以及R1、R2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并改

变电源电压和R1、R2的阻值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记录的

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源电压U(V)

R1的阻值

(Ω)

电路中的电流I(A)

R1两端电压U1(V)

R2两端电压U2(V)

1

6

5

1

5

1

2

6

5

0.5

2.5

3.5

3

6

5

0.2

1

5

4

12

10

1

10

2

5

12

10

0.5

5

7

6

12

10

0.2

2

10

7

18

6

1

6

12

8

18

6

0.5

3

15

9

18

6

1.5

 

(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中电路中的电流I与R1两端电压U1的倍数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3)。

(2)分析实验数据中每一行的电源电压U及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4)。

(3)根据

(1)、

(2)得出的规律,实验序号9中U1和U2的数值应该分别是(15)V、(16)V。

(4)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中第二、三、五、六列数据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

当电源电压以及定值电阻R1的阻值恒定时,(17)。

 

(1)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同一串联电路中,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3)9;(17)9;

(4)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量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