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67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

B.其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C.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只能由生物体腺细胞内产生

2.甲、乙、丙三支分别装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1mL淀粉酶制剂、麦芽糖酶制剂和新鲜唾液,摇匀后将试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碘液,摇匀.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A.甲试管B.乙试管C.丙试管D.甲和丙试管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

B.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ATP中的“A”是指腺嘌呤

D.ATP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

5.变式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加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

这说明(  )

A.葡萄糖是能源物质B.ATP是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活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不受温度影响

7.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过程c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此阶段不合成ATP

C.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D.过程b生成CO2的反应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8.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没有产生酒精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妨碍马铃薯细胞的呼吸作用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9.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比有氧呼吸的多4倍

C.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10.图中①~⑤表示植物体叶肉细胞中与[H]的来源和去向相关的生理过程,依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中的是(  )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1.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E点与D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

C.降、升、升、升D.升、降、降、降

12.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13.图中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

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B.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5含量较高

C.在y点时,降低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D.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E.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1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调节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15.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

30℃

30℃

15℃

一定强度的光照10h

黑暗下5h

黑暗5h

CO2减少880mg

O2减少160mg

O2减少80mg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2h环境下,预测该植物1天24h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

A.315mgB.480mgC.765mgD.540mg

16.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黑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不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3mg/h

17.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十一所示实验。

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2y-z-x)/6[g/(cm2·h)](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

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18.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19.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是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是白花

20.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杂交、自交和测交B.自交、杂交和测交

C.杂交、测交和自交D.测交、自交和杂交

21.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A.是否是纯合子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

22.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见图)。

约翰是平发际,它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

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A.1/4B.1/2C.1/16D.1/8

23.等位基因A与a最本质的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D.A对a起显性作用

24.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25.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

高茎豌豆间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A.3∶1B.5∶1C.9∶6D.1∶1

2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27.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

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

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是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

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

28.食物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B.

C.

D.

29.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30.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

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B.50%C.67%D.100%

31.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0B.1/4C.1/8D.1/16

32.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大花瓣与小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33.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3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个体杂交(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D.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16

35.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B

36.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

A.MmNnUuVvB.MmNNUuvv

C.mmnnUuVVD.mmNnUuVv

37.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D.AABB和aabb

38.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39.某植物体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它们独立遗传并共同决定此植物的高度。

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2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

现在让AABBCC(14cm)×aabbcc(2cm)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高度为8cm的基因型有多少种?

()

A.3B.4C.6D.7

4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1/2B.1/4C.5/8D.3/4

二、实验题

41.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如表所示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注:

“+”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

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酶无法合成ATP。

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三、综合题

42.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a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b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

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

43.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

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

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枚)

109

58

1050

918

1648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________现象,比例都接近________。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________,该杂交称为__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__。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____________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______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定律。

4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右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作用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酶的特性有专一性和高效性等。

【详解】

A、酶本身具有多样性、其催化特性表现为专一性、高效性,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B错误;

C、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均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

D、酶是生物体活细胞内产生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2.B

【分析】

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详解】

甲中的淀粉滴入淀粉酶会水解成麦芽糖,乙中的淀粉加入麦芽糖酶制剂不水解,依然还是淀粉,丙中的淀粉加入新鲜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会水解成麦芽糖,所以只有乙中会变蓝,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3.C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能量。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详解】

A、人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一般与体温相符,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故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37℃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A错误;

B、多酶片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食物的消化,B错误;

C、酶具有高效性,新鲜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强,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C正确;

D、在pH为2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已经丧失活性,且不可恢复,将溶液pH由2提升到6的过程,该酶的活性将不变,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A代表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储存着大量的能量;ATP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详解】

A、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A正确;

B、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断裂后形成的AMP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可以作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ATP中的“A”是指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C错误;

D、ATP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

题意分析,葡萄糖虽然是主要能源物质,但是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必须通过氧化分解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生命活动,因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

题意分析,“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说明ATP是直接能量物质,即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但是与ADP之间可以迅速转化;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

A、活细胞中不停地进行代谢,所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正确;

B、ATP与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错误;

C、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之所以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是因为ATP和ADP不断地相互转化,C错误;

D、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ATP与ADP的相互转化,D错误。

故选A。

7.D

【分析】

题图分析,a是葡萄糖酵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场所在真核细胞中,b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c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

A、过程a是葡萄糖酵解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B、c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但此阶段不合成ATP,B正确;

C、酶1是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酶2是催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酶;酶3是催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酶。

因此酶1、酶2、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C正确;

D、b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D错误。

故选C。

【点睛】

8.C

【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是对无氧呼吸产物的探究实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二氧化碳可以使水溶液溴麝香草粉蓝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溴麝香草粉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判断无氧呼吸方式。

【详解】

A、向锥形瓶中充入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