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7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docx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海洋气象服务现状思考建议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20XX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市进行了学习调研。

调研组利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气象局,对**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

**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

**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

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

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类生产区。

**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

20XX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8.16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8.68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

**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

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深变化很大。

港口主要围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生产服务,常年在**港固定作业的船舶有50余艘,主要以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为主;船舶种类主要是拖轮、交通艇和货船;围绕油田海洋生产服务的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程短,一般不超过20海里。

自2000年以来,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为88188艘次,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情况。

**辖区内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胜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在**市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

如胜利油田海洋安全作业区内(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f、38°08′20″,118°45′15″),分布各类平台98座(见附图),其中综合固定平台2座、移动平台3座、其余为固定采油平台。

固定平台之间通过输油管线和海底电缆相连接,分布密度大,成树枝状分布。

所有单井平台所生产的原油大部分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汇集到综合平台,经初步油气处理,再通过管线汇总到岸上集输站。

部分单井没有铺设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运输船舶运送至**港原油码头。

(五)通航水域发生交通事故情况。

自2000年以来,**辖区内共发生各类事故38起,其中:

碰撞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6%;搁浅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8%;触礁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触损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3%;火灾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风灾18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7%;自沉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

二、**市海洋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新体制。

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市气象台与各县区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政府办公网等手段传到各级政府、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决策职能部门,各决策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能将灾害性天气信息通过各自的发布系统逐级传给渔民、海洋作业人员及沿海周围的作业人员,收到灾害信息的人员按要求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低灾害损失和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部门内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

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与捕捞、石油开采、石油运输、海洋货运和客运、沿海旅游等生产活动日益加剧,海洋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实际,为了保障海洋生产安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基本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每天发布海洋天气预报,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海洋灾害性天

 

 

气预报(大风警报、风暴潮预报、大雾预报、台风预报等)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预报产品。

这些预报产品通过不同服务方式(传真、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电话“12121”等)进行发布。

(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得到及时传播。

第一种:

逐级下发的方式。

将气象信息向下级单位逐级下发。

如:

市海洋部门—县区海洋部门—海防站(船监站等)--渔村—渔船队—渔民。

第二种:

短信群发方式。

通过短信群发软件发到各条渔船。

第三种:

电话方式。

渔业局收到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信息时,通过手机联系的方式,及时将天气信息传达到到各个滩涂承包大户。

第四种:

大喇叭广播方式。

在各个港口通过大喇叭向港口停靠般只进行广播。

第五种:

对讲机方式(甚高频电话)。

每个渔般队,都能够通过对讲机的方式互通气象信息。

第六种:

定位手机方式。

**市海洋渔业部门按照省海洋渔业局的要求,在各级船监站均建立了“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

各渔船用户配备了具有“sos”求救功能和卫星定位功能的cdma手机(目前辖区内1200多艘渔船,已有1178艘渔船配备,价格800-3000元不等),能够通过“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及时得到天气信息,同时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可通过“sos”求救功能报警。

各级部门的“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能够准确的实现各渔船的卫星定位,以确定其是否按照要求返航或采取避险行动,为实施海洋救援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三、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

(一)部门联动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

虽然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部门间也相互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确实落到实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资料的实时共享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的资料未与我部门实时共享,海洋渔业部门对渔船的实时监控数据和滩涂养殖的相关资料也未与我部门共享等。

(二)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问题。

虽然网络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需要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在海洋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目前**市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有效距离仅在50公里以内,即使通过船用对讲机相互转播也在100公里左右。

目前海事卫星电话可解决瓶颈问题,但成本过大且不易普及。

(三)海洋气象观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气象部门在**市沿海仅建设了8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风能观测塔,加上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相对于满足**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的海洋气象观测就显得捉襟见肘,既不能完全得到**市海洋实况气象资料。

也不能准确描述**市海洋区域内天气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更不能对海洋天气预报进行订正检验。

(四)海洋天气预报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部门所做的海洋天气预报,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海上运输、海上捕捞、石油生产和滩涂养殖等特殊需求制作个性预报,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打造**特色海洋气象服务品牌的建议

我省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滩涂面积32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岛299个,多种海洋空间资源、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

丰富的海洋资源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台风、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了解**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根据需求建设**海洋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提供针对性的海洋天气预警预报服务,减少海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海洋气象服务品牌。

(一)进一步了解**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不同部门对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海洋区域内的近海海上运输和海上捕捞,对海上短期临近的大风预报非常关心、也非常重视,但对温度、湿度的预报和中长期预报却要求较低;而海上石油生产却非常重视短时临近预报(近海油运)和3-5天的中期预报(安排调度生产,特别是海底电缆铺设),关注的预报要素是大风及其产生的涌浪,原先我们认为其肯定关注海雾情况,但因其船舶均有导航设备,有无海雾对其生产影响不大,所以必须认真细致的了解**海洋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对我们提出的新需求,以需求为牵引,带动和促进海洋气象服务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

根据**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和制作精细化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以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环渤海及其临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和省政府安排的烟大航线自动气象观测建设项目为基础,科学规划地面近海岸和海岛自动气象站、气象浮标站、验潮站、地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移动气象观测站等观测项目的建设,构成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

同时建立安全、快捷的观测信息采集、处理及传输系统。

为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

充分发挥已建海洋气象台的科技带头作用,通过发展海洋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完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海雾中尺度模式,利用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获取的观测事实,探索近海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机制和天气系统演变的精细化过程,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适合发展要求的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

(四)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市各海洋管理部门的海上通讯能力较弱,远远满足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加强与**海事局的合作,全面推广应用石岛海洋天气警报系统,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共同搭建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为海上航运、渔业生产安全提供优质、便捷的气象服务。

(五)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做好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工作。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将此项工作抓好、抓实,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决策职能和部门的管理职能,动员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及时快速的传播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资源、减少和降低灾害损失,促进我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市气象局工作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市气象局的各项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尤其是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名(其中7年列第一名)和业务知识竞赛连续5年获得团体第一名十分不易,在本次调研中除全省共性的做法外,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在探测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统一。

(二)一流台站建设起步早、标准高,目前全部基本达到一流台站标准,且无任何欠账。

(三)学习型部门建设成效突出,带动了人员队伍素质提高、基础业务的稳定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初步建立了装备保障制度,特别是广饶县气象局每月两次对区域自动站实施定期维护、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