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67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三级试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正误判断:

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希腊智者学派诞生的根本原因是古代希腊城邦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制的发展

(  )。

2.“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理性主义

(  )。

3.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  )。

4.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发源地是因为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  )。

5.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则是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  )。

6.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

(  )。

7.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口号,其作用是打击了罗马天主教的势力

(  )。

8.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孟德斯鸠

(  )。

9.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  )。

10.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其中“解放”是指促成人身的解放和思想的解放

(  )。

答案 

1.√ 

2.× 正确答案:

“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人文主义

3.√ 4.√

5.×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则是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6.√ 7.√ 8.√ 9.√ 10.√

错误追踪:

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普罗泰格拉的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句名言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莎士比亚成为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他善于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什么?

答案 亚里士多德敢于挑战权威。

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与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什么地方?

答案 复兴传统文化思想。

5.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6.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案 把人从人文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7.《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什么?

答案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8.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宗教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从对君权作用的角度来看,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相比,二者的关系如何?

答案 正好相反。

10.恩格斯说:

“18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

”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11.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

12.“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角度否定这一观点的理论是什么?

答案 社会契约。

①错误:

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

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错误,改正为: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②6.错误,改正为:

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1.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答案 墨家学派的诉求、智者学派的主张

2.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答案 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3.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答案 推崇人性

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答案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答案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6.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答案 社会契约的理念

(学以致用:

请独自完成2题与4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

1.人文精神兴起于希腊的原因

(1)经济上:

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荣的城邦经济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上:

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力和责任感。

(3)文化上:

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造就开拓、冒险、平等、诚信的品质。

(5)个人作用:

思想家的努力。

2.史料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解读 

3.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4.史料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解读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3)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禁欲主义。

6.史料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1506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30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日心说。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

解读 该史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7.史料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路德选集》

解读 史料表明马丁·路德否定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8.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

(1)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2)启蒙运动根植于科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3)启蒙运动具有广泛性、强大的社会政治基础。

(4)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提出了资本主义观念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9.史料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解读 史料表明启蒙运动的起因在于科学与知识的进步。

10.史料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解读 该史料体现出卢梭主张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体现了他的“人民主权说”。

答案 

2.史料表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是“美德即知识”,人要认识自己。

4.史料表明普罗泰格拉否定神的意志,开始反思人类自己。

小题狂做满分卷

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

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  )。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

C.康德D.伏尔泰

解析 关键信息是:

“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

答案 A

2.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促使希腊哲学重心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

(  )。

甲图           乙图

A.柏拉图B.苏格拉底

C.伏尔泰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状况的理解。

根据图示表明古希腊哲学开始由关注自然转移到关注人类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是苏格拉底,他主张知识即美德。

答案 B

3.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

(  )。

A.思想自由B.经济发达

C.政治稳定D.制度先进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希腊民主政治。

古希腊对神的崇拜没有统一,特别是连宙斯都没有无上的权威,说明古希腊人的思想是自由的,同时也反映出它实行民主政治。

答案 A

4.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主要原因是

(  )。

A.作者是意大利杰出文学家

B.它成书于十四世纪的欧洲

C.歌颂爱情和女性的智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D.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解析 《十日谈》之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作品,关键在于作品的内容,充满了人性,抨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

故选C项。

答案 C

5.“新教徒”“Protestant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rotestari”,意指“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主要对象是

(  )。

A.世俗君主B.罗马教皇

C.封建领主D.天主教徒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从“新教徒”可以判断与宗教改革有关。

宗教改革斗争对象是罗马教皇,罗马教皇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答案 B

6.孟德斯鸠说: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他主要强调

(  )。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据材料“做法律所许可的”可以看出孟德斯鸠强调自由和权利应受制于法律,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7.要从源头上了解“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思想,我们最应该去读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作品

(  )。

解析 卢梭的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在这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思想。

答案 C

大题限时限字练

本卷共1题,满分22分。

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

(1)问限字80字,第

(2)问限字100字,第(3)问限字40字。

8.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

德原则结为一体的。

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8分)

限80字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10分)

限100字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4分)

限40字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和同时期欧洲启蒙运动的对比。

(1)问考查黄宗羲、卢梭思想的对比,把握其思想核心即可,时代背景从政治(封建制度)、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方面解答。

(2)问把握启蒙运动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伏尔泰代表阶级的利益即可,其局限性在于未了解中国国情,未区分两种思想的本质。

第(3)问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可。

答案 

(1)观点:

材料一: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二:

社会契约论。

相同:

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

时代背景:

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或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2)原因:

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

局限:

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法: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中: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