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154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隧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隧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隧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隧道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设计.docx

《隧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设计.docx

隧道设计

4.5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

4.5.1支护参数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中表8.4.2-1规定IV级围岩段初期支护选择为15cm厚C25喷射混凝土,拱、墙铺设钢筋网,间距20cm×20cm,墙拱部、侧墙均设置20MnSi22普通水泥砂浆锚杆,,间距100cm×100cm;防水层为1.2mm厚EVA防水卷材,450g/㎡无纺布;二次衬砌为35cm厚C25钢筋混凝土;预留变形6cm。

4.5.2衬砌内力计算

(1)设计基本资料

结构断面图如图4.5示。

a.岩体特性

岩体为IV级围岩。

隧道埋深为深埋;计算摩擦角,岩体重度,围岩的弹性反力系数,基底围岩弹性反力系数。

b.衬砌材料

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重度,弹性模量。

钢筋混凝土衬砌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设计值,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c.结构尺寸

,,;,;,;,,隧道断面加宽。

(2)计算作用在衬砌结构的主动荷载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形式为匀布竖向荷载q和匀布水平侧向荷载e,由《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李志业,曾艳华编著)中表3.6.4可知,其侧压系数为0.15,即e=0.15q。

匀布竖向荷载:

当时,且,此时

匀布水平侧向荷载:

(3)绘制分块图

因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故取半跨计算,如图4.6。

图4.6半跨结构计算图示

(4)计算拱轴线长度

a.求水平线以下边墙的轴线半径(单位:

cm)及其与水平线的夹角

假定水平线以下的轴线为一弧线,则其半径由图4.7求得。

由图上量得:

,,。

由得,

图4.7边墙轴线的计算(单位:

mm)

b.计算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块轴线长度△s(单位:

cm)

式中为各圆弧轴线的半径

半拱轴线长度

分块长度

(5)计算各分段截面中心的几何要素

a.求各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

校核角度:

b.各截面的中心坐标(单位:

cm)

坐标校核:

(6)计算基本结构的单位位移

计算过程见表4.3。

计算基本结构的单位位移δik

曲墙拱结构几何要素及δik计算过程表

(一)

截面

φi

弧度

sinφi

cosφi

xi

yi

di

0

0.0000

0.0000

0.0000

1.0000

0.0000

0.0000

0.3500

1

15.1740

0.2647

0.2616

0.9652

1.4593

0.1944

0.3500

2

30.3480

0.5294

0.5050

0.8631

2.8022

0.7639

0.3500

3

45.5220

0.7941

0.7132

0.7009

3.9779

1.6690

0.3500

4

60.6960

1.0588

0.8718

0.4899

4.8616

2.8464

0.3500

5

75.8700

1.3235

0.9696

0.2448

5.4063

4.2140

0.3500

6

90.5510

1.5796

1.0000

-0.0088

5.5745

5.5745

0.3500

7

97.9950

1.7095

0.9904

-0.1382

5.4722

5.4722

0.3895

8

105.9900

1.8489

0.9616

-0.2746

8.5798

8.5798

0.7515

曲墙拱结构几何要素及δik计算过程表

(二)

截面

Ii

1/Ii

yi/Ii

yi2/Ii

(1+yi)2/Ii

积分系数

0

0.0036

279.8834

0.0000

0.0000

279.8834

1

1

0.0036

279.8834

54.4009

10.5739

399.2592

4

2

0.0036

279.8834

213.8113

163.3369

870.8429

2

3

0.0036

279.8834

467.1142

779.5949

1993.7066

4

4

0.0036

279.8834

796.6461

2267.5335

4140.7090

2

5

0.0036

279.8834

1179.4342

4970.1592

7608.9109

4

6

0.0036

279.8834

1560.2127

8697.4214

12097.7302

2

7

0.0049

203.0761

1111.2630

6080.9978

8506.5999

4

8

0.0354

28.2745

242.5903

2081.3862

2594.8413

1

6158.36

16632.78

71703.27

111127.20

计算基本结构单位位移δik

δ11

δ12

δ22

δss

(△s/3E)*∑

1.03E-04

2.77E-04

1.20E-03

1.85E-03

校核:

δ11+2δ12+δ22-δss=

0

计算正确

(7)计算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产生的位移和

a.衬砌每一块上的作用力

竖向力:

kN

式中——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衬砌外缘的水平投影(由分块图量取)。

侧向水平力:

kN

式中——相邻两截面之间的衬砌外缘的竖直投影(由分块图量取)。

注:

∑的计算按下式进行,以下表均同:

自重力:

kN

计算过程见表4.4。

注意:

以上各集中力均通过相应荷载图形的形心。

b.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上产生的内力

分块上每个集中力对下一分点的截面形心的力臂由分块图上量取(图4.8),并分别记为、、。

弯矩:

kN*m

轴力:

kN

式中:

、——相邻两截面中心点的坐标增量:

和的计算过程示于表4.4和表4.5。

表4.4计算过程表

(一)

衬砌每一块上的作用力

M0ip计算过程表

(一)

截面

bi

hi

集中力

Qi

Wi

Ei

q

e

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24.7400

18.7100

1

1.5103

0.2016

188.3948

10.8521

3.7719

124.7400

18.7100

2

1.4048

0.5899

175.2348

10.8521

11.0370

124.7400

18.7100

3

1.1993

0.9370

149.6007

10.8521

17.5313

124.7400

18.7100

4

0.9102

1.2182

113.5383

10.8521

22.7925

124.7400

18.7100

5

0.5571

1.4139

69.4927

10.8521

26.4541

124.7400

18.7100

6

0.1666

1.5073

20.7817

10.8521

28.2016

124.7400

18.7100

7

0.0000

1.5035

0.0000

11.4645

28.1305

124.7400

18.7100

8

0.0000

1.3897

0.0000

17.6890

26.0013

124.7400

18.7100

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上产生的内力

M0ip计算过程表

(二)

截面

力臂

aq

aw

ae

Qiaq

Wiaw

Eiae

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0.6988

0.7432

0.3155

131.6503

8.0653

1.1900

2

0.5996

0.6954

0.4972

105.0708

7.5466

5.4876

3

0.4455

0.5998

0.6198

66.6471

6.5091

10.8659

4

0.2657

0.4446

0.7144

30.1671

4.8249

16.2830

5

0.0678

0.2759

0.7587

4.7116

2.9941

20.0707

6

-0.1349

0.0878

0.7511

(2.8034)

0.9528

21.1822

7

0.0000

-0.0707

0.7066

0.0000

(0.8105)

19.8770

8

0.0000

-0.2355

0.6948

0.0000

(4.1658)

18.0657

弯矩:

M0ip=M0(i-1)p-△xi∑(Q+W)-△yi∑E-Qiaq-Eiae-Wiaw(kN*m)

轴力:

N0ip=sinφ∑(Q+W)-COSφ∑E(kN)

式中:

△xi、△yi—相邻两截面中心点的坐标增量

△xi=xi-xi-1、△yi=yi-yi-1

M0ip计算过程表(三)

截面

△xi

△yi

M0ip

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

0.00

0.00

0.00

0.00

1.46

0.19

-140.91

2

199.25

3.77

-267.57

-2.15

1.34

0.57

-528.73

3

385.33

14.81

-453.04

-13.40

1.18

0.91

-1079.20

4

545.79

32.34

-482.33

-38.08

0.88

1.18

-1650.88

5

670.18

55.13

-365.06

-75.40

0.54

1.37

-2119.11

6

750.52

81.59

-126.23

-111.00

0.17

1.36

-2375.67

7

782.16

109.79

80.06

11.24

-0.10

-0.10

-2303.44

8

793.62

137.92

-2466.33

-428.61

3.11

3.11

-521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