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493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docx

14《蜜蜂》教学设计王蕊

14.蜜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资料袋,谈话导入。

2、默读全文,整体感知。

3、读、议了解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应在不断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具准备:

课前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

谜语导入,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读课文,同位互助认读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几乎(jī)几个(jǐ)

推测沿途超常尽管(jǐn)尽力(jìn)

陌生准确无误闷热(mēn)纳闷(mèn)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老师用“准确无误”来形容读得正确的孩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同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生生互动,解疑促读。

1、句子读得真不错,连着几个有难度的多音字也读得准确无误。

不知道课文读得是不是也很好啊。

接读课文,不读的孩子,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指名说(做试验;测试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适当引导说完整。

学生质疑

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

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2、那么你有没有兴趣和作者一起去做这个实验呢?

画出能表示作者实验做法的词语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请学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

老师相机板书。

3、“几乎要触到地面”转换角色,你看到这种情景你会怎样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

回来了几只?

用了多长时间。

①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他高声喊道: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

②看到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之后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5、学到这儿,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

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你们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吗?

你怎么认为的。

四、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论”的右边不要写成“仓”,

“试”的右边不要多一撇,

“概”的中间不要写成“良”,

“减”的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的特点,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

[设计意图:

还要加强写字方面的教学,写字是巩固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注意识字写字的同步教学,扎实教好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让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以优美的线条组合在学生的笔尖流淌.我相信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学生对于汉字会慢慢加深自己的理解,会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14蜜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

首先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设计意图:

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老师随机板书。

做试验:

原因过程结论

听说准备不是……而是……

无论……总……放飞、两只、十七只

二、抓重点句体会精神

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或一句,读出来,说理由,(其他人可以补充)或者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听清要求,先自己读一遍,再找。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1、讨论:

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试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必须的?

少一个行不行,说出自己的理由。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

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

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

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

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

2、换位思考:

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

(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通过“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等词,来学习作者的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精神,体会用词准确为课文表达所增添的色彩。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教师引导。

1、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3)、诱导生疑:

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4)、学生发问。

1、教师引读。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

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峰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3、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拓展活动

阅读<<昆虫记>>是一个奇迹及创造这个奇迹的作者法布尔用一生时间来观察虫子.

板书设计:

14蜜蜂

捉蜜蜂做记号

带远处放蜜蜂

细观察得结论

辨认方向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能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