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docx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2009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一)
:
《2009高考选择题章节分布表》
专题
题量
选择
材料
必修一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5
0
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5
专题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9
1
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6
0
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
1
专题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9
1
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5
2
专题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5
0
专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1
2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2.(2009全国文综一)“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3.(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
4.(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5.(2009北京文综高考)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
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6.(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7.(2009高考广东单科)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8.(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B.明
C.汉D.秦
9.(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10.(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1.(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13.(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14.(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5.(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6.(2009高考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17.(2009高考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18.(2009福建文综高考)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
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9.(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20.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
21.(2009高考重庆文综)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22.(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
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3.(2009高考海南单科)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24.(2009高考海南单科)“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25.(2009高考海南单科)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二、非选择题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全国文综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2009全国文综一)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3.(2009北京文综高考)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
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4.(2009北京文综高考)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2009高考广东单科)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
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7.(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9.(2009高考江苏单科),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10.(2009高考山东文综)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
“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
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
”(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1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
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12.(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A五四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救亡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2009福建文综高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式
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
15.(2009安徽文综高考)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16.(2009高考四川文综)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
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17.(2009高考重庆文综)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09高考重庆文综)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
19.(2009高考重庆文综)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②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③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④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9高考上海单科)“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1.(2009高考海南单科)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2.(2009高考海南单科)“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二、非选择题
1.(2009高考山东文综)(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4分)
【解析】
第一问侵略趋势,应在观察图片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有关史实,从空间上和程度上概括。
第二问要抓住解题关键词“道路”两字,结合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即可概括得出。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也就是与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相比的新发展。
参考答案:
(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义和团的道路:
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
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的新贡献: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2009高考天津文综)(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4分)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2分)
【解析】
(1)材料一中能直接得出的原因就是英国的请求,但结合所学知识,在了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才能得出包围滇缅公路这条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生命线的原因。
(2)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回顾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并联系材料一的内容不难得出。
开罗宣言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记忆。
(3)《四国宣言》鉴定于1943年,因此不仅要从他们的宗旨还要从当时来分析其签订的主要目的(4)二战既然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胜利,那么当今世界对于所面临重大问题更应该团结、合作。
参考答案:
(16分)
(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3.(2009高考上海单科)
(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
(3分)
(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4分)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
(2分)
【解析】
第一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要避免混淆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问主要是结合19世纪中期的两部国际法,从主权的独立和不可分割两个方面,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第三问一定要注意观点和立场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答案1:
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
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
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
仅有正确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1:
回答合理而充分。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
回答不充分。
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其他答案。
4.(2009高考上海单科)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上海会审公廨旁听了一整天的诉讼,随后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写道: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文明世界里,都对其人民行使司法管辖权,也对居住在本国的外国的外国公民行使司法权。
文明国家在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换言之,美、英、法、德、意等国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二必须在这些国家设在上海的法院提起诉讼。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英国不久前还建立了拥有一名资深律师的终审法院。
英国人在宣判时,特地被允许悬挂英国国旗。
美国国会最终也同意在清国建立一个与清国分庭抗礼、拥有更多尊严和权力的法院。
关于建立新法院的初衷,一位先生告诉我:
“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常常受到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个性品格的局限。
他们断案,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通常都根据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并不重视证据与严密的逻辑推理。
英国政府察觉了这个情况,这成为英国力求在清国乃至全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
”
摘自《1906年的上海:
会审公廨——一个美国律师的观察》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分)
(1)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民“不得在清国法庭被起诉”?
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这样的特权?
(5分)
(2)当时的中西法律体系存在着那些差异?
(5分)
(3)你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
(15分)
【解析】
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明确原因在于西方领事裁判权特权的取得,但是取得的情况要避免表述为《南京条约》,因为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不是通过《南京条约》,而是通过此后《南京条约》的附件。
第二问要充分依托材料提示信息概括比较。
第三问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答案的组织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和多维度阐释。
参考答案:
(1)答案1:
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西方国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它们通过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答案2:
仅笼统地回答。
侵害了司法主权;通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一特权。
其他答案。
(2)答案1:
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中国:
以礼人法,礼刑结合;不重事实,不重证据;没有律师和陪审制度。
西方:
有律师制度;有法院、陪审团;重证据。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答案3:
仅笼统地回答。
中西在司法制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其他答案。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
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
提炼出一个视角,如西方在中国设立法院,建立起自己的司法制度,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西两种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与冲突。
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
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
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
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中西双方的司法体系的差异与冲突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从西方国家对自己和对中国的双重标准来进行分析。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
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
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
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
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
如“文明”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文明观的问题,文明与野蛮,文明(西方)/野蛮(清朝)两分法的问题;西方在“文明观”视野下,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论述:
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
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5.(2009高考海南单科)(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