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43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docx

黉阳张鹏苏轼专题复习

中考作家分类专题复习之

苏轼专题

单位:

黉阳中学

姓名:

张—鹏

苏轼专题复习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代表作品】

词:

《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临江仙》《题西林壁》

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作品风格】

词风:

豪放、旷达、婉约

诗风: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文风: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

成文。

【诗词名句】

词句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诗句

 

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一一《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一一《后赤壁赋》

【教材梳理】

一、身处逆境,自得其乐

浣溪沙(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

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最后一句,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怀念亲友,深沉豁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

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

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三、做官为民,体恤民情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sus》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sa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

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

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

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

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

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四、壮怀激烈,立志报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苏轼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

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

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五、壮志难酬,感慨深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

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

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

那样清澈透明,,水坑中?

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

罢了。

重点字词:

户:

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

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

……的人。

遂:

于是,就。

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交横(heng):

交错纵横。

盖: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

,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也: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盖……也:

原来是。

为:

动词。

理解文意:

闲人:

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

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

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

结构: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

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

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

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赏析:

第一层叙事:

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

来到院子中间散步。

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清。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

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

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

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庭中夜色)

第三层:

惋惜无人赏月

便转入议论。

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

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

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

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

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

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月下抒情)

重点句理解: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解:

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理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

趣,化无形为有形。

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

影的清丽淡雅。

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中考链接】

(2006年中考)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巧用典故希望自己能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2007中考)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分)

(2010年中考)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第5题。

(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弐黉阳中学中考作家分类专题复习一一苏轼专题

(2011年中考)

(3)中秋来临之际,某月饼公司可以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哪两句诗印在包装盒上,既能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愿,又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复习训练】

(一)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

问,则离席惊避曰:

“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

”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

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②东坡:

即苏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二)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

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

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

“吾得其为

人,盖十有③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

①总角:

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②殁(mb):

死。

③有:

通“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则已私识之矣私

2尽以告之以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3)从本文可以看出苏轼对范仲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原文回答。

(3)献曲求诗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

“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

”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

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瞭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委袖出嘉纸一幅曰:

“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

坡笑而从之。

(北宋苏轼)

[注释]:

嘉纸:

很好的纸张。

嘉:

美好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酒酣酣

2既奏新曲既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坐客皆引满醉倒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

请用一个

成语概括这件事。

成语:

(4分)客人中有

(3分)抛砖引玉

参考答案:

1.(4分)喝得痛快一一腰间插着一一已经一一从袖子里2.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

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3.

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