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107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docx

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综合题综合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科技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实验可观察到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此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①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④氨气易溶于水

(2)图乙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组对比实验,其a、b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

【答案】②CO2+H2O═H2CO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浓氨水的性质、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显示不同的颜色、二氧化碳性质以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溶解在棉花团的水中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涉及到的相关性质有:

①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到的②浓氨水具有挥发性③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显碱性。

氨分子有一定的质量则没有得到体现。

故选②;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图丙中有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碘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两组实验,前一组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后一组是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这两组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

2.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

固体药品.

(1)如图所示为

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

______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用提纯后的

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其操作步骤是:

计算、_____、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固体仍然不纯;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______g。

【答案】饱和降温结晶称量①②100

【解析】

【详解】

(1)50℃时,

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

的饱和溶液。

(2)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所配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

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x=100g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X_________,Y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小海同学在B装置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分液漏斗集气瓶

aC25

【解析】

【分析】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3)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②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有关的计算要正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详解】

(1)分液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集气瓶;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药品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②一是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图中的C装置,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15%=(50g+x)×10%,x=25g;故答案为①a;②C;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溶液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

4.二氧化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图9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

(资料查阅)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

3、盐酸可与石灰水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_____。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

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F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气体的性质检验

打开K2、关闭K1和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4)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若装置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

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

_____。

探究三 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

关闭K1、K2,打开K3,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

所测得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体积(mL)

(反应前)

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

E装置收集的液体量(mL)

反应时间(s)

50

5.0

37.8

100

(6)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_____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_____mL/s。

(8)有同学认为,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_____(写一点)。

【答案】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

2H2O+O2↑a紫色石蕊试剂变红CO2+Ca(OH)2=CaCO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37.80.378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反应刚开始就测量等

【解析】

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O2的性质,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

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则F装置a端与B装置相连;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5)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

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6)进入D装置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被排出水的体积,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37.8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

=0.378mL/s。

(8)造成误差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反应刚开始就测量等。

5.人类对金属的冶炼和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1)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________。

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试管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____。

(2)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2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固体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13.2g80.0%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1)一氧化碳易燃烧,混有杂质气体会发生爆炸,故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段时间CO的作用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加热后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黑;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为

;一氧化碳有毒,易燃烧,故实验设计的最后一步放置酒精灯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设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点睛】

6.某化工厂制取硝酸铜有以下两种途径:

A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B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排放.试判断:

若要制得等质量的硝酸铜,以上哪种途径较好?

____;理由____.

(2)若取6.4g铜加入到50g的一定质量分数的某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_____;

②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答案】A途径好制取等量的硝酸铜A方案节省原料,产生污染物少18.8g33.6%

【解析】

【分析】

(1)由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因此直接用金属铜和硝酸反应来制取硝酸铜不是理想的选择.

(2)依据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中铜的质量可计算生成的硝酸铜的质量和反应的硝酸的质量,进而可计算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两个方程式的情况可得物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

8HNO3(稀)~3Cu(NO3)2~2NO和4HNO3(浓)~Cu(NO3)2~2NO2,比较不难看出若要得到等质量的硝酸铜消耗的稀硝酸少,而且生成的气体少,因此A较好;

(2)设可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为x,原稀硝酸溶液中溶质HNO3的质量为y

x=18.8g;y=16.8g

稀硝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33.6%

答:

可以制得的硝酸铜的质量是18.8g,原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3.6%。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7.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

工业上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杂质为Fe2O3)为原料,通过下列流程生成氯化钡晶体(B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

已知:

①BaSO4+4C

4CO↑+BaS

②CaO、Ba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1)焙烧时,焦炭与杂质Fe2O3也会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焦炭,其目的是使重晶石充分反应,提高产率和_____。

(2)焙烧时,温度和时间对硫酸钡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图,则最佳温度约为_____℃,时间约为_____min。

(3)酸溶时,硫化钡(BaS)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H2S),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气体X成分除H2S和少量挥发出的HCl、水蒸气外,还含有_____。

(4)除铁反应中试剂Y可以是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b.氨水c.生石灰d.BaO固体

证明铁已除尽的方法是: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除尽。

(5)滤渣水洗的目的是提高晶体产率和_____。

(6)测定晶体(BaCl2·xH2O)的组成:

Ⅰ.称取24.4gBaCl2·xH2O晶体,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Ⅱ.再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到沉淀完全,静置;

Ⅲ.过滤并洗涤沉淀;

Ⅳ.将盛有沉淀的滤纸包烘干并中温灼烧后,称得BaSO4沉淀质量为23.3g。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

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②操作Ⅳ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可能会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BaS,这使x的测定结果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答案】3C+Fe2O3

2Fe+3CO↑提供热量(维持反应所需高温)100060BaS+2HCl=BaCl2+H2S↑H2dNaOH(合理即可)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环保)2偏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一氧化碳,故填

;通入过量焦炭后,可使重晶石充分反应同时焦炭燃烧可维持反应的高温热量,故填提供热量(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2)根据曲线图所示,在1000℃时,硫酸钡转化率最高,故填1000;根据曲线图所示,时间在60min时,硫酸钡转化率最高,故填60;

(3)硫化钡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钡和硫化氢气体,故填

;在重晶石中,有氧化铁杂质,经过焦炭高温会生成单质铁,铁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故填

(4)到该步骤时,含有杂质氯化亚铁,故在不引入其他杂质的情况下除铁,加入氧化钡固体,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亚铁沉淀,过滤后可出去铁,故填d;判断滤液中是否有亚铁离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则可判断铁是否完全去除;故填

(5)水洗为了清洗滤渣中的钡盐,防止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6)①根据题意可知,设定氯化钡质量为y:

,y=20.8g,即氯化钡为20.8g,因为称取氯化钡水合物晶体为24.4g,那么水的质量为

②若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

,但是在称量过程中,会误认为沉淀物都是硫酸钡,故称量的沉淀质量会偏小,那么计算出的氯化钡质量就会偏小,同时在计算氯化钡水合物中水的质量就会偏大,计算x数值会偏高,故填偏高。

8.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衣:

以下服装饰品中,主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

(2)食:

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

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类B.油脂C.维生素D.蛋白质

(3)住:

现代家庭中常用大理石制作厨房的灶台,若不慎将食醋(主要要成分用HAc表示)滴在灶台上,台面会失去光泽,变得粗糙。

其原因是:

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行:

电动公共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

【答案】 AB  C  Ca(Ac)2+H2O+CO2↑  化学 

【解析】

【详解】

(1)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为天然蛋白质纤维;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B;

(2)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油脂,蛋白质、煎鸡蛋、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故缺少维生素(3)可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书写,2HAc+CaCO3=Ca(Ac)2+H2O+CO2↑(4)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有新物质生成。

9.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

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g.

(3)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只写一条)。

(5)反思:

白磷燃烧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6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故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27.6-(20+5)=2.6g。

(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4)燃烧后称量:

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故答为: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2.6;

(3)产生白色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

(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10.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

 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②纳米铁粉能吸附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被吸附后的废水经沉降、过滤可去除污染物。

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生石灰b.活性炭c.纯碱

(2)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某同学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③t3℃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高强度涤纶b丙>乙>甲B33.3%

【解析】

【详解】

(1)①特种钢和纳米铁粉属于金属材料;高强度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②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具有净水作用;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乙>甲;

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8g,即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8g甲物质,所以B溶液是饱和溶液;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在C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42g,是不饱和溶液;

③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甲物质,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3.3%。

1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答案】OH-氢氧化钠固体Ca(OH)2+CO2=CaCO3↓+H2O9.8。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OH-,具有碱的通性,故填OH-。

(2)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作干燥剂,故填氢氧化钠固体。

(3)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OH)2+CO2= CaCO3↓+H2O。

(4)解:

设能中和硫酸的质量为x

74:

98=7.4kg:

x

x=9.8kg

答:

能中和硫酸的质量为9.8kg。

【点睛】

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化学上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

12.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已知: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

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III中,停止加热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