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075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1分)

1.右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的通透性增加,C液增加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

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膜,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

3.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条件反射的完成和低级神经中枢无关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4.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神经调节过程中没有体液中物质的参与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6.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恐惧紧张时分泌量增加 

D.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弱和神经系统无关

7.科学家研究发现: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通过影响靶细胞的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起作用的

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胰高血糖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减少

D.健康人进餐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

8.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9.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10.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

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11.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12.分析右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A.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D.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13.如下图,为了验证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甲、乙两组应该选取的材料分别是()

①完整幼苗 ②幼苗的b段 ③幼苗的a段  ④幼苗的c段 

⑤10mL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⑥10mL浓度为10-2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⑦10mL蒸馏水

A.甲组:

①⑤,乙组:

②⑤B.甲组:

②⑤,乙组:

②⑦

C.甲组:

③⑥,乙组:

③⑤D.甲组:

①⑤,乙组:

④⑦

14.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t2~t3如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增长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1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以及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时,对应图乙中的种群数量为c

B.图甲中,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图乙中,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受到食物、天敌的影响

D.图甲中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个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与t0时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

16.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17.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

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①④②③⑤

18.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

B.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

D.M与N将呈现S型增长

19.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20.下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A.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B.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D.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

2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2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呼吸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能量的流动特点说明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该被捕食者的10%--20%的能量

25.下述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A.食草动物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抑制

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温室效应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2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根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27.下面关于人体稳态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对水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糖稳态都有调节作用

B.正常人发高烧时,失水多于失盐,这时其渴觉中枢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

C.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D.水分的平衡、无机盐的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都与人体皮肤有关

28.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2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4__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30.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3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

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

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32.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图中有5条食物链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建立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33.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3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就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D.对濒危动植物集中于一地进行保护

36.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

3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38.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39、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存外皮。

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

40.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填空题(50分)

41、(10分)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

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D代表激素的是__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________。

(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的________中。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__。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该抗体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病。

42、(10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

如图甲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病。

被HIV病毒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_部位成熟。

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至少答2个)等。

(2)人体感染HIV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

图乙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

e__________;g__________。

(3)艾滋病感染急性期会出现持续多日的发烧症状,此时患者的体内产热量______________(填“>”“=”或“<”)散热量,此过程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

(4)从图甲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

(5)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和母婴传播。

43、(10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l:

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作如图l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

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

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处理:

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l中,幼苗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对这一生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结果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

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①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同学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44.(10分)如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图中食物链为:

(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kg.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      .控制鼠害应该在时之前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      ;②      .

(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青蛙与稻飞虱是关系

45.(10分)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3)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

(4)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选择

1-5AABCB6-10BCDDC11-15ACBAB16-20ACBCD

21-25BDCCA26-30CBCDC31-35DBCDB36-40DDBCC

填空

41答案:

(1)A、B、C 神经——体液

(2)促进 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的变化

(4)①(突触小泡) 0持续兴奋

(5)自身免疫

42答案:

(1)免疫缺陷(免疫失调)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脾

(2)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淋巴因子

(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4)监控和清除

(5)血液传播性传播

43

(1)色氨酸非极性

(2)直立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分布”与“促进生长”2个得分点)

(3)无外源乙烯低浓度IAA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促进乙烯合成”与“乙烯增大细胞膜透性”2个得分点)

(4)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 

②c

44、故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