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习题集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04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习题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刑法习题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刑法习题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刑法习题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刑法习题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习题集1.docx

《刑法习题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习题集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习题集1.docx

刑法习题集1

刑法学试题

(1)

一、选择题

1、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A.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B.公布之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

C.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2、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前段的递进

C.前段的例外

D.对前段的限制

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5、甲、乙积怨较深。

一日甲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

甲未采取任何措施

而走开,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犯罪

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

C.甲仅违反了道德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

7、《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

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8、组织、领导和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等犯罪行为的,应当()

A.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从重处罚

B.从一重处断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9、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

A.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B.不发给报酬

C.同工同酬

D.发给部分工资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二、名词解释

1、犯罪客体

 

2、犯罪中止

 

3、剥夺政治权利

 

4、数罪并罚

 

三、简答题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4、简述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四、论述题

试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以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五、案例分析

案情:

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

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

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

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

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刑法学试题

(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B5、C6、C7、D8、C9、C10、D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

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根据刑法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

 

刑法学试题

(2)

一、选择题

1、立法解释是()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3.在刑法理论上,以()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

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集团所犯的B.他组织、领导的C.他参与的D.他指挥的

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

某甲的行为属于()。

A、连续犯B、牵连犯C、继续犯D、结果加重犯

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犯罪所得D.家庭经济状况

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二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

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二十五年

 

二、名词解释

1、刑事责任年龄

2、犯罪的过失

 

3、共同犯罪

 

4、自首

 

三、简答题

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

 

4.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

案情:

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

王某于2004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

2005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的工资。

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

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

“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

”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

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

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

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

“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

”便立即将王某扑到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刑法学试题

(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B4、A5、A6、A7、C8、B9、C10、B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到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

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试题(3)

一、选择题

1.对于1997年《刑法》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A.历史解释

B.当然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张解释

2、对于甲在新刑法生效以前实施的某一行为,新刑法认为是犯罪,而旧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法院宣告甲无罪。

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主观罪过性

4.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

5、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提前防卫B.事后防卫C.防卫过当D.防卫挑拨

6.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是()。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

D.犯罪既遂以前

7、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数量是()。

A.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主犯

B.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从犯

C.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胁从犯

D.主犯只能是一个

8、通过对实施经济犯罪的犯罪人适用财产刑,剥夺其再次实施经济犯罪的资金,体现了刑

罚的()

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C.法制教育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9、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

B.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

C.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

D.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的情减少或者免除

10.甲犯诈骗罪,其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若甲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则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A.5年B.10年C.15年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二、名词解释

1、犯罪主体 

 

2、刑事责任能力

 

3、单位犯罪

 

4、想象竞合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简述间接故意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3、简述犯罪中止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4.简述犯罪过失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

 

四、论述题

谈谈你对犯罪预备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

案情:

王某,男,25岁。

1995年5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4月刑满释放。

王某于2002年12月在江某开办的工厂找了份临时工。

2003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名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

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

3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

3月24日中午,王某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揣着一把剔骨刀(刃长15cm)出现在江某家门前。

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

“还是工资的事儿!

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

”听到江某很不客气地说出“没门”二个字后,王某一下子火了,大叫一声:

“好,你有种!

”从怀里掏出刀来就刺向江某的胸部。

江某躲闪了一下,但还是被刺中腹部。

江某随即与王某展开搏斗,并抓住王某的手将刀夺下。

保安员闻讯赶来协同江某将王某制服。

搏斗中,江某的胳膊和手指又被刀划伤。

经鉴定,江某的伤情属于轻伤。

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

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

 

刑法学试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B4、B5、D6、C7、A8、B9、C10、D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

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以刀刺杀他人,欲致其于死地,只是由于被害人的反抗这一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其犯罪行为,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犯罪结果,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4、王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前罪刑满释放后5年以内又故意犯罪,且根据其犯罪情节,所犯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而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刑法学试题(4)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是()。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

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豁免特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

2.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

A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3.甲患有梦游症。

一天夜里,他在梦游时将同宿舍里的乙杀死。

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

此案中,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1997年《刑法》第20条第3款是关于特殊防卫的规定。

下列对这一规定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一规定是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

B.这一规定是关于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

C.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情形

D.这一规定只是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有条件地放宽

5.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

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

7.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不予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

8.下列哪些情形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拘役B.死刑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9.某甲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依法减为有期徒刑后,刑期从()起计算。

A.死刑缓期执行判决之日B.死刑缓期执行判决确定之日

C.裁定减为有期徒刑之日D.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

10.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

二、名词解释

1.假想防卫

 

2.犯罪预备

 

3.刑罚

 

4.累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2.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

 

3.什么是一般缓刑?

适用一般缓刑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4.简述犯罪故意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

 

四、论述题

试论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五、案例分析

案情:

被告人张某,女,21岁,某厂工人。

一天傍晚,张某路过吴某(男,26岁,无业)家门口时向吴某问路。

吴某见张某单身一人,认为有机可乘,便以带路为名,将张某骗至防洪堤上,提出要与张某发生性关系。

张某说:

“不要这样,哪怕我叫你哥也行。

”吴某说:

“你叫我啥也不行,反正我要和你玩一下。

”说着就去搂抱张某,张某向前跑开。

吴某追上张某将其推倒在地,并抽了张某两巴掌,然后左手用力掐住张某的双手,右手撕扯张某的裙子和内裤。

张某见状,知道武力反抗没有用,便以哀求的语气说:

“我答应你就是了,别把衣服扯乱了,我还要去上班呢,我自己脱。

”吴某以为张某害怕了,便放开张某。

张某站起来将内裤脱下后,便要吴某脱光衣服。

当吴某将外裤连同内裤一并褪到小腿肚时,张某突然上前将吴某推了一把,吴某站立不稳,滚下防洪堤,跌入河中。

张某随即抓起内裤,顾不得穿上,便跑到附近的治安联防队报案。

当联防队员赶至河边,将吴某找到时,吴某已溺水身亡。

试分析:

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

 

刑法学试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D4.D5.D6.A7.C8.B9.D10.B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

1.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本案中,吴某采取暴力手段实施强奸犯罪,张某在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为求脱身,用计将吴某推下河堤,虽造成吴某溺水死亡,但其行为并无不当,完全符合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特别防卫权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法学专业刑法学(5)

一、选择题

1.根据属地管辖权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的行为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

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下列哪些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A.贩卖毒品罪B.强奸罪C.投毒罪D.爆炸罪

4.一天凌晨1点钟,联防队员甲、乙二人前去一处居民区查暂住证。

二人来到一处外地来京人员租住房屋前,大声敲门,高喊:

“开门!

”屋内男子丙被惊醒,问:

“是谁?

”甲、乙没有回答。

丙以为是抢钱的歹徒,拿了一把菜刀躲在门后,猛地打开门,朝冲进屋内的甲砍了一刀,致甲轻伤。

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C.假想防卫,应按故意伤害处理D.防卫过当

5.某甲,27岁,工人。

甲工作懈怠、吊儿郎当,经常受到车间主任乙的批评责备。

甲因此怀恨在心,并萌发杀机,意图杀害乙。

为此,甲购买了一把弹簧刀,并观察乙的生活规律,伺机作案。

一周后恰逢严打,甲害怕司法追究,放弃了杀人的打算。

甲的行为属于()。

A.犯意表示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未遂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D.减轻或者免除

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A.1年以上5年以下B.1年以上10年以下

C.3年以上8年以下D.3年以上10年以下

8.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A.1年B.2年C.3年D.5年

9.中学生甲(15岁)经常受其同班同学乙的欺负,甲想报复乙,出200元钱请高年级的同学丙(16岁)“教训教训”乙。

丙在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后将乙半路拦住,痛打了一顿,致乙肋骨骨折,经医院鉴定为轻伤。

本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甲为教唆犯,丙为实行犯

B.甲、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甲为从犯,丙为主犯

C.甲、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丙单独构成犯罪

D.甲、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分别单独构成犯罪

10.江某犯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3年后,又在监狱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则并罚后应在何种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罚()。

A.7年以上12年以下B.5年以上12年以下

C.5年以上9年以下D.4年以上9年以下

二、名词解释

1.不作为

2.疏忽大意的过失

 

3.继续犯

 

4.缓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紧急避险?

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简述主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

 

3.简述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犯罪未遂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

试述犯罪的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五、案例分析

案情:

陈某(男,已婚,28岁)与其同厂同事林某发生感情,林想同陈结婚,于是不断催促陈与其妻丁某离婚。

陈提出后,丁坚决不同意。

林对陈说:

“有丁在,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唯一的办法是让丁从地球上消失!

”陈听后,起了杀机,一日晚上陈趁丁熟睡,准备让丁煤气中毒而死,于是打开煤气,关好门窗。

正准备离去时陈念及夫妻旧情,又返回关闭了煤气,放弃了杀人打算。

丁没有出现任何中毒症状。

问:

陈、林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应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不答具体刑期)?

 

刑法学(5)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BCD4.B5.C6.B7.D8.A9.C10.C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答题(略)

四、论述题(略)

五、案例分析

(1)陈、林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其中,林为教唆犯,陈为实行犯。

(2)陈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了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因此,对陈某应免除处罚。

(3)林某的话使得陈某产生了故意杀人的犯意,是教唆杀人的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此案,被教唆的人陈某构成犯罪中止,则教唆人林某构成教唆未遂,对林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学专业刑法学(6)

一、选择题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

A.犯罪B.犯罪和刑罚C.犯罪和刑事责任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当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

3.下列哪些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刑法的处刑比当时的法律轻

4.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法律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5.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A.已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