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910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物流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物流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物流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物流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基础.docx

《物流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基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基础.docx

物流基础

物流的范围

几种常见的物流定义:

1)定义(中国国家标准定义):

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的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的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

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的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3)管理的定义(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ILT):

是针对与时间有关的资源定位,网络进行设计、优化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4)供应链管理SCM的定义(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

是对从最终用户直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为客户和其他相关者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

5)7R理论(美国密西根大学斯麦基教授):

就是将恰当质量、恰当数量、恰当价格的恰当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场所的恰当顾客手中。

2、物流发展的四个阶段:

1)物流萌芽阶段(1945~1964):

A、增加产品品种;B、拓展销售渠道;C、控制单一成本。

2)实物分配阶段(1965~1979):

A、重视实物分配;B、关注库存管理;C、推动物料管理;D、扩大管理范围。

3)物流整和阶段(1980~~1990)A、重视资本使用方法;B、重视企业合作过程;C、扩大企业市场范围;D、重视物流技术应用;E、综合成本管理。

4)供应链整和阶段(1990年至今)A、信息技术快速发展;B、电子商务改变商务模式;C、物流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D、供应链管理成为关注重点。

3、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

1)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2)渠道力量向零售业转移。

3)政府管制逐步放松。

4)全球经济一体化。

5)技术的发展。

一、物流的分类

1、按物流涉及范围分类: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按物流涵盖的领域分类: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

3、按物流活动覆盖范围分类: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4、按物流服务对象分类: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5、其他物流研究方法:

军事物流、商业物流、绿色物流和网络物流。

二、物流的观点和学说:

1、商务分离学说;2、黑大陆学说;3、效益背反学说;4、第三利润源泉学说;5、成本中心学说;6、战略学说;7、供应链学说。

三、物流关键活动与物流总成本

1、物流管理的关键活动:

1)客户服务与订单处理。

2)需求预测。

3)库存管理。

4)物流信息。

5)物料搬运。

6)逆向物流。

7)工厂和仓库选址。

8)采购管理

9)运输与配送。

10)仓库与包装。

1、物流总成本的构成:

1)客户服务成本。

2)运输成本。

3)仓储成本。

4)订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

5)批量成本。

6)库存持有成本。

3、物流的总成本:

主要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四、物流的价值效用

1、物流障碍理论:

1)社会的障碍;2)时间的障碍;3)空间的障碍。

2、物流创造价值的种类:

1)形式效用;2)空间效用;3)时间效用;4)占用效用。

3、物流创造效用的方法:

1)创造形态效用;2)创造占有效用。

3)创造时间效用(A、缩短时间,创造时间效用;B、通过弥补时间差创造时间效用;C、;延长时间差创造时间效用。

4)创造空间效用(A、从集中生产场所分散需求场所创造空间效用;B、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空间效用;C、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可见效用)

1、物流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2)在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3)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4)物流服务专业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2、物流对微观经济的作用:

1)降低成本作用;2)增加利润作用;3)提高服务作用。

1、物流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为企业创造了经营的外部环境。

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

3)物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物流与企业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1)物流与企业营销职能的关系:

A、营销理念;B、营销导向(市场、产品和销售导向)

C、四要素(价格、产品、促销和地点《关键》);D、物流和营销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2)物流与生产运营的关系:

A、生产运营时间以及规模化生产;B、产品季节性需求C、原材料供应管理;D、包装管理。

3)物流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关系;A、减少存货增加收益;B、合理采购增加收益

C、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收益;D、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收益。

4)物流与企业战略(成本、差异化和集体化战略)的关系:

A、顾客服务差异化战略;B、快速响应战略;C、供应链战略;D、物流成本战略。

1、物流系统的一般规律:

1)物流系统是客户服务的产物;2)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效益背反现象);3)高水平物流服务必然是高成本

4、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

5、物流系统的特征:

1)物流系统是现代科技及现代管理观点的产物,具有客观存在性。

2)物流系统跨度大:

时间和空间跨度大。

3)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

4)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畴。

5)物流系统具有复杂性。

6)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

6、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获得宏观和微观两个效益,进行物流系统管理。

7、物流系统目标的确定:

1)客户服务目标;2)快速、及时目标;3)节约目标;4)规模优化目标

5)库存调节目标。

二、物流系统的要素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1)人的要素;2)物的要素;3)资金要素;4)信息要素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变成了物流系统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饿总目的。

1)包装;2)装卸搬运;3)运输;4)储存;5)流通加工;6)配送;7)物流信息。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1)法律制度;2)行政命令;3)标准化;4)商业习惯。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1)基础设施;2)物流装备;3)物流工具;4)信息技术及网络

5)组织及管理。

三、物流系统的分析

1、物流系统分析方法:

1)按系统流入和流出的角度:

A、对称系统;B、偏进货型;C、便出货型;D、逆向系统。

2)按成本角度;3)按结点、链点以及网络角度;

4)按渠道角度:

A、单点物流渠道;B、多点物流渠道;C、复杂物流渠道。

2、三种行业物流系统的特征:

1)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特征:

A、工厂是物流系统的出发点和接受点;B、物流中心越少越好

C、减少中间环节。

2)批发业物流系统特征:

A、批发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减少中间环节;

B、物流中心的增值服务开发将带来新的利润源———物流中心建设是关键。

3)零售业物流系统的特征:

A、配送中心的建设十分关键;B、缺货损失对零售业影响很大:

C、及时交货是物流系统的前提;D、供应管理与品类管理将为零售业带来新的机遇。

四、物流系统的设计

1物流系统设计的方法:

1)物流系统设计考虑的角度:

A、重新设计一个物流系统;B、在现在基础上改善一个物流系统;

2)物流系统设计的步骤:

A、定义问题:

B、分析数据;C、选择系统;D、完成设计。

2、改善物流系统的四种办法:

1)改善成本与服务,改变物流系统;

2)提高物流服务,取得竞争优势;

3)采用成本对策,改善物流服务。

4)降低物流成本。

3、影响系统设计的三个方面:

1)竞争关系(A、订货周期;B、可替代性C、库存效应;D、运输效应)

2)产品关系(A、产品价格;B、产品密度;C、产品的易破损程度;D、产品的特殊搬运要求)

3)空间关系。

五、物流系统管理的五个关键点

1.物流系统管理的关键是关注输出的“结果”。

2.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必须按照顺序进行管理。

3.物流系统操作和过程必须在最佳的饿时机进行。

4.物流系统管理受空间因素的约束。

5.物流系统各要素之间实行权衡管理。

第三章物流的功能

1、包装的定义:

包装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能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它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

2、包装在物流中的地位:

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物流的始点。

3、包装的特性:

保护性、单位集中性和便利性

包装的功能:

保护商品(首要的功能);单元化(目的:

方便物流和方便商品交易)

便利性;促进销售。

4、包装的分类:

1)按照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a、商业包装:

是指以促进销售为目的的包装

b、运输包装:

是指强化运输、保护产品为目的的包装

2)按包装使用的广泛性分类:

a、专用包装;b、通用包装

3)按包装容器分类:

a、按包装容器的抗变形能力分为:

硬包装(又称刚性包装,包装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强度);软包装(又称柔性包装,包装体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变形,且有弹性)

b、按包装容器形状分为包装袋、包装箱、包装盒、包装瓶及包装罐等。

c、按包装容器结构形式分为固定式包装和可拆卸式包装。

d、按包装使用次数分为一次性包装和多次周转包装。

4)按包装技术分类:

a、按包装层次及防护要求分为:

个装、内装、外装。

b、按包装的保护技术可分为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虫包装、防腐包装、防震包装、危险包装等

5)按包装材料分类:

a、纸及纸制品;b、塑料及塑料品;c、木材及木制品;d、金属、镀锡薄板、涂料铁、铝合金;e、玻璃、陶瓷;f、复合材料等。

5、包装的合理化:

一方面包括包装总体的合理化,是从整体物流效益和微观包装效益的统一衡量

另一方面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技术以及包装方式哦、的合理组合及运用。

1)包装的合理化:

a、防止包装不足:

包装强度不足;包装材料水平不足;包装容器的层次及容积不足;

包装的成本过低。

b、防止包装过剩:

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包装材料使用不当,选择过高;防止技术过高;包装成本过高。

c、根据物流的特征来确定包装的方式。

二、装卸搬运的功能

1、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地位:

1)装卸搬运是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2)是决定物流质量的关键;3)决定物流成本的关键。

2、装卸搬运的特征: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2)是支持性、保障性的活动;

3)是衔接性的活动;4)是增加物流成本的活动。

3、装卸搬运的分类:

1)按装卸搬运施行的物流设施、设备对象分类:

仓库;铁路;港口、汽车。

2)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分类:

吊上吊下;叉上叉下;滚上滚下;

移上移下;散装散卸。

3)按被装物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

垂直装卸;水平装卸、

4)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

散装货物装卸;单件货物装卸;集装货物搬运。

5)按装卸搬运的作业特点分类:

连续装卸;间歇装卸。

6、托盘装卸:

1)托盘的定义:

是为了物品能够有效地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这种有供叉车从下部叉入并将台板托起的叉入口。

2)托盘的优点:

自重小、返空容易、装盘容易、组合数量较一般包装多,方便装载。

3)托盘的缺点:

保护性比集装箱差;需要专用的存放地点。

4)托盘的分类:

平托盘、柱式托盘、箱式托盘、轮式托盘、特种专用托

7、集装箱装卸:

1)集装箱的含义:

是进行散、杂货及特殊单元组合的大型容器性工具。

2)集装箱的功能:

能长期反复使用;以箱为整体进行运输途中转运时箱中货物无需倒装、换装;物流过程中以集装箱为一体化进行运输的转换以及运输形态的转换;对内装货物有较强的防护、保护能力;箱内净空在1立方米以上。

3)集装箱的优点:

强度性能;功能和功效;储运性能;装载性能;通用互换功能。

4)集装箱的缺点:

自重大;箱体本身造价高;集装箱返空难;对装卸和运输工具要求高。

5)集装箱的分类:

通用的有干货集装箱、专用集装箱、恒温集装箱、通风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动物集装箱。

8、装卸搬运合理化:

1)防止无效装卸:

是消耗于有用货物必要装卸劳动之外的多余装卸劳动。

A、过多的装卸次数必然导致损失增加;B、过大的重包装装卸将消耗较大的劳动;C、无效物质的装卸。

2)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

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品”的装卸搬运活性

9、装卸搬运机械及工具合理化配置

1、装卸搬运机械分类:

1)按作业性质分类:

装卸机械、搬运机械、装卸搬运机械。

单一装卸功能的机械种类不多,手葫芦最为典型。

单一搬运功能的机具种类最主要的是叉车。

2)按机具工作原理分类:

叉车类、吊车类、输送机类、作业车类和管道运输设备类。

3)按有无动力分类:

重力式装卸输送机;动力式装卸搬运机具;人力式装卸搬运机具。

1、运输的基本概念:

1)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

运输是大范围的活动,搬运是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

2)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A、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

)B、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C、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D、运输是体现物流成本的最大部分

2、运输的分类:

1)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A、公路运输;优点:

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门对门)缺点:

半径小,运输量少。

B、铁路运输:

优点:

速度快,不易受自然条件限制,载运量大,运输成本低。

缺点:

灵活性差,只能在固定路线上实现运输,需要从其他运输手段配合和连接。

C、水路运输:

优点:

成本低,能进行低成本、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

缺点:

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节、气候影响大。

无法保证运输运营的连续性。

形式:

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优点:

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

适合载运的货物:

价格高、运费承担能力强的货物;紧急需要的货物。

E、管道运输:

优点:

因采用密封设备,在运输途中可以避免散失、丢失等损失,不会有无效运输问题、运输量大。

F、集装箱运输:

优点:

是通过不同的运输手段进行有效的衔接、形成多式联运,以实现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G、托盘联合运输:

优点:

减少人力装卸的次数、节余的劳动成本、防止货物货损的发生、节约包装以及包装费用、加快物流速度。

2)按运输线路区分的运输方式:

A、干线运输,是指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B、支线运输,是指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

C、城市内运输,是指一种补充性的运输形式,路程较短。

D、厂内运输,是指在工业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运输。

3)按运输的作用区分的运输方式:

集货运输、配送运输。

4)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区分的运输方式:

一般运输,(是指孤立地采用不同运输工具或同类运输工具,而没有形成有机协作关系的运输)、联合运输、多式联运。

3、运输合理化:

1)不合理运输:

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有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对远运输、动力选择不当(形式:

弃水走路;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2)运输合理化要素:

距离、环节、时间、费用。

3)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A、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B、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C、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D、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E、尽量发展直达运输;F、配载运输;G、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H、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2)作用:

A、储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B、储存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工业时期是“蓄水池”,现代物流领域是“调节阀);C、储存可以创造”时间效用“;D、储存的“第三个利润源”的重要源泉之一

3)储存的逆作用:

固定费用支出;机会损失;陈旧损坏与跌价损失;保险费支出;进货、验收、保管、发货及搬运等可变工作费

3、储存合理化:

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质量、数量、时间、结构、分布、费用。

4、储存合理化的实施要点:

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

1)加快储存的周转速度:

A、提高周转速度;B、整个物流系统仓库储存的优化;C、对静态的仓库实行动态的技术改造。

2)实施要点管理(一般通过ABC分析来选择重点)。

3)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A、采用计算机存取系统;B、在仓库中采用技术流程的办法保证“先进先出”;C、“双仓法”储存

4)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A、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B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的有效面积;C、减少库内通道商量以增加储存的有效面积。

5)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6)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7)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

8)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储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9)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

10)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规模前提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

五、流通加工功能

2、流通加工的类型:

1)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流通加工实际是生产的延续,是生产加工的深化,对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有重要意义)。

2)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行加工。

3)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4)为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物流的加工。

5)为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6)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

7)为提高原材料利用铝率的流通加工。

8)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物流合理化的流通加工。

9)以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为目的的流通加工。

10)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加工的形式。

3、流通加工合理化:

1)不合理流通加工若干形式:

A、地点设置的不合理;B、方式选择不当;

C、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D、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2)流通加工合理化含义:

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做到最优的选择。

3)流通加工合理化必须考虑的方面:

A、加工和配送结合;B、加工和配套结合

C、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D、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E、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第四章物流社会和物流企业

1、物流社会化的趋势:

社会化是主要潮流,原来统一的流通分成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1)物流服务领域的基本专业分工:

物流装备提供、物流设施提供、物流运作提供

物流服务提供。

2.物流社会化形态:

1)物流基础平台提供:

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车站、码头、航空港及附属于以上设施的仓库或营业仓库等网络体系所构成。

2)物流服务社会化: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它标志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现在一般称之为“第三方物流”。

3)业务外包——委托承包方式。

3、物流服务的概述:

1)物流服务的对象:

A、制造业(原材料生产企业:

特点是点对点、制造业)

B、流通业(最先将物流社会化的领域。

国际贸易业、批发企业、零售业);C、其他。

2)物流社会化以客户为核心。

3)物流服务的层次:

A、物流基础服务(运输、仓储、配送、货物中介、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原则:

a、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以用户为上帝,服务带有被动性;b、以服务的买卖双方为交换对象,双方是一个合同关系,不是伙伴关系;c、无保障或低保障服务为服务水平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带有保守性;d、服务面向所有用户,即完全挑灯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

B、物流的增值服务:

定单处理、货物验收、流通加工、代理货物保险、送货代收款、货物回收以及产品替换服务等。

二、物流网络与物流结点

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所有功能要素,如包装、装卸、保管、分货、配送及流通运输等、都在结点上完成。

3)物流结点:

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点之处。

在铁路运输领域,结点的称谓有货运站、专用线货运站、货场、转运站及遍组站等。

3、物流结点的作用和功能:

1)物流结点的作用:

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更多的在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在有的场合也称之为物流据点,对于特别中枢功能的又称物流中枢或物流枢纽。

2)物流结点的功能:

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

4、物流结点的种类:

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综合型。

5、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

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1)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区别:

A、规模不同(物基是超大规模;物中是大中规模;配中是专业化,规模小);B、综合程度不同(物基是综合性的基础设施;物中是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配中是专业化,或是局部范围的);C、服务对象不同(物基面向全社会;物中局部区域进行经营服务;配中面向特定的拥护和特定的市场;D、功能不同(物基具有综合运输;物中是分销功能;配中是向最终用户提供送货服务的功能);E、运作方式不同(物基、物中是带有基础性和公众性的;配中的主体归属于企业,由企业运作)。

6、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

1)物流基地概念:

物流基地是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起到综合功能和指挥、基础作用的特大型物流结点。

2)物流基地的功能:

综合、集约、转运、集中库存、调节、指挥。

3)物流基地对改善我国物流环境的作用:

A、我国的大城市为什么要建物流基地;B、通过物流基地改善城市之间物流系统;C、根本改变运输格局;D、使物流基础平台得以完善。

三、物流企业

1、物流产业的种类:

按照物流基础产业、物流装备制造产业、物流系统产业、第三方物流产业及货主物流产业五个领域做了大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基础和运作关系区分为物流技术出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作业平台三个领域。

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为物流服务业和自营物流两个领域。

2、物流服务业的构成:

1)物流服务业:

运输业、仓储业、基础设施服务业、起重装卸业、快递服务业、配送服务业、租赁服务业。

2)物流中介:

货运代理业分为国际和国内货运代理;其他代理业是提供进出口业务报关行、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

3)物流装备制造业:

集装箱设备生产企业、货运汽车生产企业、铁路货车生产企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仓储设备制造业和装卸设备制造业,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业。

4)物流软件和咨询业

5)企业自营物流:

主要是指企业在其他供应链系统内采用自有物流设备和力量的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种类:

从本质上来讲可以定义为执行某一个企业全部或者部分物流职能的外部物流服务供应商。

资产型、管理型、优化型(综合服务型)三种基本类型。

2、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信息优势、专业优势、规模优势、服务优势(双赢的关系,是服务伙伴建立的重要前提)。

3、企业物流外包的利弊:

1)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正面效应:

A、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B、减少投资、降低风险;C、节省费用、降低成本;D、减少库存;E、提高物流水平(运用新技术、熟悉法规与政策、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市场反应速度);F、提升企业形象。

2)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负面效应:

A、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B、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被削弱;客户信息有被泄露的风险)C、公司战略机密泄露的风险;D、出现连带经营风险。

4、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具体参考因素:

1)企业规模;2)企业物流活动的性质和地位;3)物流对物流的管理能力;4)成本与服务水平的衡量;5)物流职能与企业内部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6)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第五章客户需求与服务管理

最终用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个人的叫“顾客”;机构的叫“客户”。

2、顾客价值的种类:

20世纪70年代

1)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2)客户价值(客户价值=质量*服务/成本*循环时间)。

2、客户需求的特征:

1)初始需求(指最终用户对企业提供的物品或服务产生了原始需求)与派生需求(指为了满足这个初试需求,必须经过供应链中所有操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