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76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docx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月考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及信阳高三一调11月月考

高三

2012-11-2623:

55

 河北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11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议论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汉大赋内容上的虚假空洞和形式上的五彩铺陈——少真而溢美,是其作为“一代之文学”,既受讥遭贬于当时,又零落衰绝于后世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我们从传统美学的视角探究汉大赋遭贬衰微之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汉语是一种朴素、简练、含蓄的艺术语言,意象积淀和文化底蕴都十分丰厚。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的这些特性必然和本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形式有着深刻的文化通约性。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学的许多特点都与汉语的早期特点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如中国传统文学崇尚简约与重视锤炼都是在汉语早期的特殊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炼字佳话。

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抒情短诗发达,而长篇叙事文学并不发达,尽管原因种种,但最内在、最根本的原因还应当归之为语言,是汉语贵简的特点在文学上的反映。

简约含蓄是中国文学的主导倾向。

汉赋家们的审美理想是以大为美,汉大赋追求的是极力地铺张渲染的“巨丽”之美,这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相悖反。

汉大赋式微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崇尚朴素自然的“白贲”美学思想密切相关。

宗白华先生解释:

“贲,本来是斑文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

”《易经·贲卦》提出了“白贲,无咎”的“贲饰”原则。

王弼认为贲饰是“有咎”(有局限、有缺憾)的,贲饰要善于补过,最好是用“白贲”。

究其实质,谈的都是为文的“本色美”问题,蕴含着先贤们以简约、淳朴、真实、自然为艺术创作至上的审美理想。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强调了文之极致是“白贲”的创作思想:

“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张,贲象穷白,贵乎返本。

”明确提出了文艺创作应追求“白贲美”和“本色美”。

到了唐宋,这一美学思想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反映了反对“绮丽”(极贲),提倡“清真”(白贲)的审美理想。

与这种美学相悖反,汉大赋作者为了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铺张扬厉、靡丽夸饰,使作品显得呆板。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简约和不加雕饰的“白贲”美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读者的阅读欣赏中。

汉民族对简约之美在语言心理、鉴赏心理上有着充分的认同,自觉不自觉地排斥那些张扬铺排的东西。

德国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伊瑟尔的空白理论认为,“看一部作品不应当看它说出了什么,而要看它没说什么”。

他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是联结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是使作品得到不断解读、代代传承、愈读弥新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而汉大赋,结构恢弘,描写夸张,极尽宣扬之能事,缺乏含蓄蕴藉之美。

它零落于后世,是文学史发展的必然。

尽管间或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汉大赋的不再复兴已成为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

(于衍存、赵玉霞《从传统美学看汉大赋之式微》,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是一种朴素、简练、含蓄、意象积淀和文化底蕴都十分丰厚的艺术语言,汉民族的文学艺术的形式与之有着深刻的文化通约性。

B.中国传统文学的许多特点都与汉语的早期特点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如崇尚简约与重视锤炼。

而作为“一代之文学”汉大赋却是个例外。

C.从传统美学的视角探究汉大赋遭贬衰微之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如汉大赋追求的是极力地铺张渲染的“巨丽”之美。

D.“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炼字佳话,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中国古代抒情短诗发达,而长篇叙事文学并不发达的根本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宗白华先生认为,“贲”,是斑文华采、绚烂的美;“白贲”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即追求无需多饰的返朴归真的“朴素美”。

B.王弼认为“贲饰”是有局限、有缺憾的,最好的弥补方法是用“白贲”。

体现了传统美学崇尚简约、不加雕饰之美的特点。

C.纵观全文,汉大赋零落衰绝于后世的主要原因是,汉大赋作者为了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铺张扬厉、靡丽夸饰。

D“本色美”以简约、淳朴、真实、自然为内涵,先贤们以之为艺术创作至上的审美理想。

李白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极好的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民族对简约之美在语言心理、鉴赏心理上有着充分的认同,自觉不自觉地排斥那些张扬铺排的东西,也是汉大赋无法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B.德国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伊瑟尔的空白理论和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强调的文之极致是“白贲”的思想和认识问题的角度完全一致。

C.文学作品中的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是使作品得到不断解读、代代传承、愈读弥新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D.人们普遍认为,汉大赋内容上的虚假空洞和形式上的五彩铺陈,零落衰竭于后世乃是文学史发展之必然,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

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

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

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

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

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鼎因疏言:

“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

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

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

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

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

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

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

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

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

发配

C.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   偿:

偿还

D.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   至:

周到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做官“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3分)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

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

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

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

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

他奉

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2)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生查子  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

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8.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

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6分)

 

9.“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说明。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

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

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

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

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

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

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

一件貂皮大衣。

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

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

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

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

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

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

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

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

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

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

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

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

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

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

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

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

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

大衣是保了险的。

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

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

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

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

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

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

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

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

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

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

(6分)

(4)小说结尾写道: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

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慧眼识英才 

陈世豪

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经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

这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陈景润被分配在数论代数组,该组的论文宣读大会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的一个教室中举行。

站在讲台上,陈景润发现,与会的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

他,竟然变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

论文宣读一开始,所有准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头脑一片空白,勉强说了几句,结结巴巴,不知怎么表达才好,猛然记起,应当在黑板上写个题目。

转身写完题目,说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转身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这就是华罗庚极力赞扬的陈景润么?

台下的听众开始摇头,接着,嘀咕开了。

当年,陈景润在中学教书,第一堂课也是这样的。

思维缜密的数学家,言辞表达委实太让人感到遗憾,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了。

满头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台上的陈景润开始痴痴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人们仍感到不甚满足。

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颇有风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着,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1956年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

“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

”这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貌不惊人的陈景润在宣读论文时出了“洋相”,但他那锐利的进取精神,却使华罗庚深深地感动了。

华罗庚是江苏金坛人,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有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的。

当初,只在金坛初中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洞荪、叶企荪等人对他的奖掖和帮助,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

以己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此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

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

“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

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

华罗庚极力推荐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数学所主动和厦大协商,得到了厦大党委、王亚南校长和数学系的全力支持。

1957年9月,陈景润正式调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研究机构,揭开了他生命史上坎坷而最辉煌的一页。

进京以后,陈景润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

华罗庚充分理解陈景润这种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他身为研究所所长,给了陈景润充分的自由天地。

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感激不尽。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

陈景润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然牢记着华罗庚当年对他的厚爱之心。

华罗庚于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陈景润闻讯悲痛万分。

后来,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数学大师,人们在中关村数学研究所门前的院子里竖起了一尊华罗庚铜像。

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润,眼睛睁不开,坐着轮椅,坚持到这里向尊敬的恩师表示感激之情。

他终于来了,他把绵绵的思念和无限的崇敬,永远留在了这里。

   

(摘编自沈世豪《陈景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华罗庚的推荐下,陈景润参加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这才使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

B.陈景润虽然思维缜密,勇于探索,但却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这使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C.虽然陈景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华罗庚胸怀宽广,看重的是陈景润的数学才华和进取精神,极力推荐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

D.陈景润在科研方式上习惯于独往独来,孤雁独翔,单枪匹马,华罗庚很赞赏他的这种科研方式,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和大力的支持。

E.陈景润知恩图报,即使自己重病住院,坐着轮椅,也坚持参加华罗庚铜像揭幕仪式,以表达他对华罗庚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

(2).文中介绍华罗庚的出身、简历及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的提携和帮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陈景润身上具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4).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的数学天才,并且推荐他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大力支持陈景润的研

究,使陈景润后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请你就对“发现”、“推荐”、“支持”三

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节日的荧屏节目精彩,特别吸引人,有经典的电影、轻松的综艺节目、长见识的各类讲座,他们几个好友凑在一起,废寝忘食,焚膏继晷,边看边聊,真是逍遥自在。

B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并非全是矫情,如15%的白领有病不求医,放在医药费高企的现实下,这个数据无疑也让人感同身受。

C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泥土里”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曾几何时,两颗原子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在美国的炮口之下……这一切的一切的确曾巩固了美国的霸权,但这些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美国对中国向来实施两手策略:

一方面接触中国,与中国保持经济往来;另一方面拉拢日本、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围堵中国,给中国制造麻烦。

B.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不仅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也有利于铲除滋生唯利是图、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

C.备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今年1一4月,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31起,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5亿元人民币,个中原因是恶劣气候及人为的破坏造成的。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个基本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

                    。

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我国的故宫,其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②这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

③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

④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⑤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

⑥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A.③①⑥④⑤② B.③①④⑤⑥②   C.⑥④⑤②③①   D.④⑥⑤②③①

16、请把下列五个词语按不同要求组合成一个句子,只填序号即可。

(6分)

①要去(或“要去的”)  ②是不是   ③他   ④2012年   ⑤伦敦(或“伦敦的”)

(1)强调去的地点:

                

(2)强调去的人:

              

17、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枊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

“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

“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

“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

“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

“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

“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C(从传统美学的视角探究汉大赋遭贬衰微原因,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意义”有三:

①汉语简练蕴藉的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②“白贲”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的影响;③中国传统美学对读者接受心理的影响。

“汉大赋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