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386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 12页.docx

语文听课记录精选word文档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文听课记录

篇一: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离骚》第一课时

1、屈原简介及《离骚》创作背景

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题目“离骚”解读

离,遭受。

骚,忧愁。

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3、课文解读

(1)字词解释

朕(我。

先秦时期“朕”字贵贱通用)

考(亡父)

贞(正当)

惟(句首发语词)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

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去表字)

句子分析

肇锡余以嘉名(状语后置句)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名平,字原)

(2)结构分析

第一段写了屈原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显示出他强烈的使命感

4、布置作业:

翻译第一段。

《离骚》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纷(众多的样子)

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修能(优秀的才能)

扈(楚方言,披)

纫(名词用作动词,连结)

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辟(通“僻”)

及(赶上)

忽(迅速)

美人(指楚怀王)

不(省略“何不”)

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道(通“导”)

句子分析:

不吾与(“不与吾”宾语前置,不我等不等我)

纫秋兰以为佩(以为:

①认为,以为。

②以之为,把什么作为)

“江离”、“辟芷”、“秋兰”这里运用象征,用移情法,比喻美好的品德。

“莽”经东不枯,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表现坚毅的品质。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作文素材,描写时光飞逝的句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骐骥,马。

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为国效力)

结构分析:

第二段写了屈原美好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忠贞的理想,表现了屈原对美好的品德追求以及感受到报国的紧迫感。

3、布置作业:

翻译第二段

《离骚》第三课时

1、复习回顾(知识点提问)

2、新课教学

字词解释

昔(从前)

纯粹(古今异义,没有杂质,比喻品德纯正,完美)

固(确实)

何(何等)

彼(那)

夫(助词,无实义)

惟(只)

夫(那些)

及(赶上)

舍(舍弃,终止)

正(通“证”)

惟(只是)

遁(变心)

数(多次)

句子分析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希望楚怀王能像三位君王,招贤纳士。

)所在:

所+动词=名词性词组所在的地方。

众芳:

申椒、菌桂、蕙茝,象征高尚品质。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用尧舜与桀纣对比,借古喻今。

而、以:

表原因,因果关系关联词。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间)

“路幽昧以险隘”(以,表目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表明屈原忠君爱国之心,忧国忧民)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为,动词,招来)

“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正:

以之为正,即以九天为正)

(做人应像铜钱,外圆内方。

屈原是“回”字,内外都是方正。

而小人是外方内圆。

)结构分析:

第三段写了屈原期待的德政、表现幽昧的现实、不公的遭遇,表达对圣君贤臣的向往之情,忧国恨奸焦愤之情

3、布置作业:

翻译第三段。

《离骚》第四课时

1、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提问)

2、新课讲解

《离骚》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

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1、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

血统高贵,气度不凡。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身披花草,华彩美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2、鲜明的高洁品格。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赤胆忠心,主张美政。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嫉恶如仇,鄙视群小。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追求真理,坚强不屈(“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

《离骚》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

用香草喻美德,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美人喻理想中的君王,荃草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喻君王失信。

诗人抒情不是空洞苍白的喊叫,而是用美丽的想象、诗化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形象鲜明而有韵味。

诗篇充满激情,想象奇幻,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者的形象。

诗人想象的羽翼飞翔于天上地下,风伯雨师、虬龙鸾凤,重华佚女,无不召之笔下,为抒情主人公所驱使,完全打破了天国与人间、神话与现实的界限。

瑰丽的色彩,奇妙的情节,纷至沓来,编织成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使《离骚》成为精彩绝艳的浪漫主义杰作。

总结文中的古文知识:

(并详细讲解)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通“避”)

来吾道夫先路(通“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通“证”)

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动:

取名)

字余曰灵均(名→动:

取字)

纫秋兰以为佩(动→名:

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名→状语:

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名→状语:

在黄昏)

不抚壮而弃秽兮(形→名:

秽政)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省略句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省略句

《迢迢牵牛星》

1、导入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迢迢牵牛星》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重要考点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

讨论: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

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5、思想感情

本诗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比喻人间男女相爱,但受压制不能欢聚。

6、本诗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2、叠音叠词,琅琅上口。

思考:

运用叠音词对诗歌表达的影响(找出叠音词,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思考)。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盈盈”是写银河之水,

“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情十分和谐,显得意韵深长。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1、导入

传记:

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读传记,学做人”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的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

2、作者简介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著有《宋氏三姐妹》。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3、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字词积累

籍贯(jí)菜肴(yáo)水泄不通(xiè)推崇(chóng)

卤水(lǔ)奢侈(chǐ)喧闹(xuān)

卤水:

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

一介:

形容小。

却之不恭:

对于别人的馈赠、邀请等,如果拒绝,就显得不恭敬。

5、走进课文

解题:

“布衣总统”

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思考: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

血气方刚,不畏权贵;沉着机智,富有才华;胸怀大志

张之洞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说明了什么?

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

2.张之洞爱才、重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

住:

房间不大;摆设数目少,简单;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

衣着朴素(改“中山装),外表整洁

《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新课讲解

食:

(正面描写)孙中山俭朴,每餐三元左右

(反面描写)唐绍仪,伍延方奢侈

行:

着普通制服,制止巡官,绕道回府,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3、孙中山性格

富有才情,心怀大志

甘于淡泊,生活简朴

篇二:

人教版小学听课记录

篇三:

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

语文听课内容:

新闻两则讲课人:

王莉莉班级:

八七听课时间:

上午第一节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

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

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

语文听课内容:

老王讲课人:

张玲辉班级:

八二听课时间:

下午第一节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

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

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

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

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

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

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

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

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

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

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

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

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

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

(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

(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

(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

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

(赏樱花)指读第二段:

他们又在干什么?

(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

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

鲁迅: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板书: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

藤野先生: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

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

(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

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

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

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