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329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docx

中考化学提高题专题复习pH的变化图像练习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①表示向一定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B.②表示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分别加入足量且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

D.④表示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形成沉淀,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B、向pH=9的氨水中不断加水稀释,pH会逐渐减少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镁比锌活泼,故镁反应速率快,镁与稀硫酸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D、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所示的图像中,其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

B.

等量CaCO3与足量盐酸

C.

稀释一定量浓硫酸

D.

向盐酸中滴加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反应时间最短,不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从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从30s到40s,溶液pH增大

C.6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CaCl2

D.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没有结合的离子是Ca2+、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从30s到40s,溶液pH增大,B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钙过量,溶液中溶质为Ca(OH)2和CaCl2,故C错。

D、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稀盐酸中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混合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只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没有结合,D正确。

故选:

C。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B.

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氢氧化钡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一开始就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

B、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金属的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成反比,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65,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错误;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酸性减弱,pH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大于7,故错误;

D、镁和氧化镁都与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镁,等质量的镁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大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生成硫酸镁的质量,故正确。

故选:

D。

7.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向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含有氯化钠

C.b点对应的溶液呈无色

D.该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H+和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像原点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所以该实验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氧氧化钠溶液。

故A不符合题意;

B.盐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时图像的pH等于7,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a点时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含有氯化钠和酚酞两种溶质。

故B不符合题意;

C.b点时,图像pH大于7,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所以此时对应的溶液呈红色。

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H+和OH-结合成水的过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先pH值小于7,则该反应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入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A点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则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HCl和NaCl;故选项错误;

D、B点是氢氧化钠过量,混合溶液的溶质为:

NaCl和NaOH,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溶液与氯化钠溶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9.如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C.

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又因为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降低,但是不能降低到7,更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D.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当反应开始后就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当氯化铁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固体中钾元素是质量不变,但是由于氧气的生成,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错误;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刚开始是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在加入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增加,但是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或者碱性,pH一定小于7,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分析图像题时,要抓住图像的三要素,即起点、过程和拐点。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

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正确;

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pH不会大于和大于7,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弱,每54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错误。

故选B。

二、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2个氖原子_____②铵根离子_____③五氧化二氮分子_____④镁离子_____

(2)用下列字母填空:

a.氢气b.小苏打c.无水氯化钙d.硝酸钾

①用于做复合肥_____②用做干燥剂_____③用于发酵粉_____④用于做燃料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氧气中点燃_____②碳铵的受热分解_____

③铁和稀盐酸反应_____④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_____

【答案】2NeNH4+N2O5Mg2+dcba

【解析】

【详解】

(1)①2个氖原子就是在氖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

2Ne;

②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故填:

NH4+;

③五氧化二氮分子就是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故填:

N2O5;

④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

Mg2+。

(2)①硝酸钾中有钾和氮两种营养元素,用于做复合肥,故填d;

②无水氯化钙可用做干燥剂,故填c;

③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和受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于发酵粉,故选b;

④氢气可以燃烧生成水,可用于做燃料,故填a。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

②碳铵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③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④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钙、氨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14.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

固体药品.

(1)如图所示为

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

______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用提纯后的

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其操作步骤是:

计算、_____、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固体仍然不纯;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______g。

【答案】饱和降温结晶称量①②100

【解析】

【详解】

(1)50℃时,

的溶解度是85.5g,故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

的饱和溶液。

(2)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所配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

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

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x=100g

15.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16.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

(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吸附;疏松多孔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

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6g。

【解析】

【详解】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解∶设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2CuO

2Cu+CO2↑

12160

x80g

x=6g。

17.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答案】减小B3.65%

【解析】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20g×4%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3.65%

答: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18.A~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与C反应能生成E,A的俗称为___________。

(2)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B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对NaOH溶液依次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D和E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加入F的溶液后,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③最后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石蕊、_______,下列离子不能与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是__________。

aOH-bMg2+cCO32-dNO3-

【答案】生石灰H2O2CO2Ca(OH)2

HCl、CaCl2、NaClac

【解析】

【分析】

A~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氧化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