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发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16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经发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四经发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四经发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四经发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四经发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经发挥.docx

《十四经发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经发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经发挥.docx

十四经发挥

中医瑰宝苑

十四经发挥

元·滑寿撰

建档: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张永贤副院长

十四经络发挥序

十四经发挥者,发挥十四经络也。

经络在人身:

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凡十有二,而云十四者,并任,督二脉言也。

任,督二脉何以并言?

任脉直行於腹,督脉直行於背,为腹背中行诸穴所系也。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十一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各二十一穴;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二十穴;足阳明胃经,左右各四十五穴;手少阴心经,左右各九穴;足少阴肾经,左右各二十七穴;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十九穴;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六十三穴;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九穴;足厥阴肝经,左右各十三穴;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二十三穴;足少阳胆经,左右各四十三穴;兼以任脉中行二十四穴,督脉中行二十七穴,而人身周矣。

医者明此,可以,可以灸,可以汤液投之,所向无不取验。

後世医道,不明古先圣王救世之术,多废不讲,,灸,汤液之法;或歧为二,或叁为三,其又最下则行者百一,灸行者什二,汤液行者什九而千万。

抑何多寡之相悬耶!

或者以误立效,灸次之,而汤液犹可稍缓乎?

是故业彼者多,业此者寡也。

噫!

果若是,亦浅矣哉,其用心也!

夫医之治病,犹人之治水,水行於天地,犹血气行於人身也,沟渠亩浍,河泖川渎,皆其流注交际之处,或壅焉,或塞焉,或溢焉,皆足以害治而成病,苟不明其向道,而欲治之,其不至於泛滥妄行者,否也;医之治病,一迎一随,一补一泻,一汗一下,一宣一导,凡所以取其和平者,亦若是耳,而可置经络於不讲乎?

滑伯仁氏有忧之,故为之图,为之注,为之歌,以发挥之;周悉详尽,曲畅旁通,後之医者,可披卷而得焉,伯仁氏之用心亦深矣哉!

後伯仁氏而兴者,有薛良武氏焉,良武氏潜心讲究,其所自得,亦已多矣。

乃复校正是书而刊诸梓,欲以广其传焉,推是心也,即伯仁氏之心也。

良武名铠,为吴之长洲人,有子曰己者,今以医判南京太医事,尤以外科名,而外科者,特其一也,君子谓其能振家业云。

嘉靖戊子冬闰十月望日,前进士姑苏西阊盛应阳斯显书于金陵官寓

1=标题=十四经发挥序人具九脏之形,而气血之运,必有以疏载之,其流注则曰历,曰循,曰经,曰至,曰抵;其交际则曰会,曰过,曰行,曰达者;盖有所谓十二经焉。

十二经者,左右手足各备,阴阳者三,阴右而阳左也,阳顺布而阴逆施也。

以三阳言之,则太阳,少阳,阳明;阳既有太少矣,而又有阳明者何?

取两阳合明之义也。

以三阴言之,则太阴,少阴,厥阴;阴既有太少矣,而又有厥阴者何?

取两阴交尽之义也。

非徒经之有十二也,而又有所谓孙络者焉;孙络之数,三百六十有五,所以附经而行,周流而不息也。

至若阴阳维,冲,带六脉,固皆有所系属,而唯督,任二经,则包乎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初不可谓非常经而忽略焉,法宜与诸经并论,通考其隧穴六百五十有七者,而施治功,则医之神秘尽矣。

盖古之圣人契乎至灵,洞视无隐,故能审系脉之真,原虚实之变,建名立号,使人识而治之。

虽後世屡至抉膜导窍,验幽索隐,卒不能越其范围,圣功之不再,壹至是乎?

由此而观,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经络不明,而欲治夫疾,犹习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

濂之友滑君,深有所见於此,以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辞旨简严,读者未易即解,於是训其字义,释其名物,疏其本旨,正其句读,厘为三卷,名曰十四经发挥。

复虑隧穴之名,难於记忆,联成韵语,附於各经之後,其有功於斯世也,不亦远哉!

世之着医书者,日新月盛,非不繁且多也,汉之时,仅七家耳,唐则增为六十四,至宋遂至一百七十又九,其发明方药,岂无其人;纯以内经为本,而弗之杂者,抑何其鲜也!

若金之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四家,其立言垂范,殆或庶几者乎?

今吾友滑君起而继之,凡四家微辞秘旨,靡不贯通,发挥之作,必将与其书并传无疑也。

呜呼!

橐一身之气机,以补以泻,以成十全之功者,其唯针砭之法乎。

若不明於诸经而误施之,则不假锋刃而戕贼人矣。

可不惧哉!

纵诿曰:

九针之法,传之者盖鲜,苟以汤液言之,亦必明於何经中邪,然後法何剂而治之;奈何粗工绝弗之讲也。

滑君此书,岂非医涂之舆梁也欤!

濂故特为序之以传,非深知滑君者,未必不以其言为过情也。

滑君名寿,字伯仁,许昌人,自号撄宁生,博通经史诸家言,为文辞温雅有法,而尤深於医。

江南诸医,未能或之先也。

所着又有素问钞,难经本义,行於世。

难经本义,云林危先生素尝为之序云。

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金华宋濂谨序

1=标题=十四经发挥序观文於天者,非宿度无以稽七政之行。

察理於地者,非经水无以别九围之域。

矧夫人身而不明经脉,又乌知营卫之所统哉。

此内经灵枢之所由作也。

窃尝考之,人为天地之心,三材盖一气也。

经脉十二,以应经水,孙络三百六十有五,以应周天之度,气穴称是,以应周期之日。

宜乎营气之营於人身,昼夜环周,轶天旋之度,四十有九。

或谓卫气不循其经,殆以昼行诸阳,夜行诸阴之异,未始相从,而亦未尝相离也。

夫日星虽殊,所以丽乎天者,皆阳辉之昭者也。

河海虽殊,所以行乎地中者,实一水之流衍也。

经络虽交相贯属,所以周於人身者,一营气也。

噫!

七政失度则灾眚见焉。

经水失道,则洚潦作焉。

经脉失常,则所生是动之疾,繇是而成焉。

以故用石者,必明俞穴,审开阖,因以虚实,以补泻之。

此经脉本输之旨,尤当究心,灵枢世无注本,学者病焉;许昌滑君伯仁甫,尝着十四经发挥,专疏手足三阴三阳及任督也。

观其图章训释,纲举目张,足以为学者出入向方,实医门之司南也。

既成将锓锌以传,徵余叙其所作之意,余不敏,辄书三材一气之说以以归之。

若别经络骨度之属,则此不暇备论也。

至正甲辰中秋日,四明吕复养生主书於票骑山之樵舍。

1=标题=自序人为血气之属,饮食起居,节宜微爽,不能无疾。

疾之感人;或内或外,或小或大,为是动,为所生病,咸不出五脏六腑,手足阴阳。

圣智者兴,思有以治之,於是而入者,於是而出之也。

上古治病,汤液醪醴为甚少,其有疾,率取夫空穴经隧之所统系。

视夫邪之所中,为阴,为阳,而灸刺之,以驱去其所苦,观内经所载服饵之法才一二,为灸者四三,其他则明刺,无虑十八九。

之功,其大矣。

厥後方药之说肆行,道遂寝不讲,灸法亦仅而获存。

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经络不明,则不知邪之所在。

求法之动中机会,必捷如响,亦难矣。

若昔轩辕氏岐伯氏斤斤问答,明经络之始末,相孔穴之分寸,探幽摘邃。

布在方册。

亦欲使天下之为治者。

视天下之疾,有以究其七情六淫之所自,及有以察夫某为某经之陷下也。

某为某经之虚若实,可补泻也。

某为某经之表,可汗可下也。

之,灸之,药之,饵之,无施不可,俾免夫蹙呻吟,抑已备矣。

远古之书,渊乎深哉!

於初学或未易也,及以灵枢经本输篇,素问骨空等论,裒而集之。

得经十二,任督脉之行腹背者二,其隧穴之周於身者,六百五十有七,考其阴阳之所以往来。

推其骨之所以驻会,图章训释,缀以韵语,厘为三卷;目之曰十四经发挥。

庶几乎发前人之万一,且以示初学者,於是而出入之向方也。

乌乎!

考图以穷其源,因文以求其义,尚不戾前人之心。

後之君子,察其勤而正其不逮,是所望也。

至正初元闰月六日,许昌滑寿自序。

1=标题=十四经发挥凡例一、十二经所列次第,并以流注之序为之先後,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专穴也。

总之为十四经云。

一、注者,所以释经也。

其训释之义,凡有三焉;训字一义也,释身体府藏名物一义也,解经一义也。

其载穴法分寸,则圈以别之。

一、各经既於本经详注处所,其有他经交会处,但云见某经,不必复赘。

一、经脉流注,本经曰历,曰循,曰至,曰抵;其交会者曰会,曰过,曰行。

其或经行之处,既非本穴,又非交会,则不以右例统之。

一、奇经八脉,虽不若十二经之有常道,亦非若诸络脉之微妙也。

任督二脉之直行者,既已列之十四经,其阴阳维,,冲,带六脉,则别具辑编,以叁考。

1=标题=十四经发挥卷上手足阴阳流注篇凡人两手足:

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为十二经也。

三阴:

谓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

谓阳明,太阳,少阳也。

人两手足:

各有三阴脉,三阳脉,相合为十二经也。

手三阴:

谓太阴肺经,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

谓阳明大肠经,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

足三阴:

谓太阴脾经,少阴肾经,厥阴肝经。

足三阳:

谓阳明胃经,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

谓之经者:

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

谓之脉者:

以血理分袤行体者言也。

手之三阴:

从藏走至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至头。

足之三阳:

从头下走至足。

足之三阴:

从足上走入腹。

手三阴从藏走至手:

谓手太阴起中焦,至出大指之端。

手少阴起心中,至出小指之端。

手厥阴起胸中,至出中指之端。

手三阳从手走至头:

谓手阳明起大指次指之端,至上挟鼻孔。

手太阳起小指之端,至目内眦。

手少阳起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锐眦。

足三阳从头走至足:

谓足阳明起於鼻,至入中指内间。

足太阳起目内眦,至小指外侧端。

足少阳起目锐眦,至入小指次指间。

足三阴从足走入腹:

谓足太阴起大指之端,至属脾络胃。

足少阴起足心,至属肾络膀胱。

足厥阴起大指聚毛,至属肝络胆。

足三阴虽曰从足入腹,然太阴乃复上膈挟咽,散舌下;少阴乃复从肾上,挟舌本;厥阴乃复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兼手太阴从肺系横出腋下;手少阴从心系上肺出腋下;手厥阴循胸出侸,上抵腋下。

此又秦越人所谓诸阴脉,皆至颈胸而还者也。

而厥阴则又上出於巅,盖厥阴阴之尽也,所以然者,示阴无可尽之理,亦犹易之硕果不食,示阴无可尽之义也。

然易之阴阳以气言,人身之阴阳以藏象言,气则无形,而藏象有质,气阳而质阴也。

然则无形者贵乎阳,有质者贵乎阴欤?

络脉传注,周流不息。

络脉者:

本经之旁支,而别出以联络於十二经者也。

本经之脉:

由络脉而交他经。

他经之交,亦由是焉。

传注周流,无有停息也。

夫十二经之有络脉:

犹江汉之有沱潜也,络脉之传注於他经,犹沱潜之旁导於他水也;是以手太阴之支者,从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手阳明。

手阳明之支者,从缺盆上挟口鼻,而交於足阳明。

足阳明之支者,别跗上,出大指端,而交於足太阴。

足太阴之支者,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交於手少阴。

手少阴则直自本经少冲穴,而交於手太阳,不假支授,盖君者出令者也。

手太阳之支者,别颊上至目内眦,而交於足太阳。

足太阳之支者,从内左右别下合中,下至小指外侧端,而交於足少阴。

足少阴之支者,从肺出,注胸中而交於手厥阴。

手厥阴之支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阳。

手少阳之支者,从耳後出,至目锐眦而交於足少阳。

足少阳之支者,从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阴。

足厥阴之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而交於手太阴也。

故经脉者:

行血气,通阴阳,以荣於身者也。

通结上文,以起下文之义。

经脉之流行不息者;所以运行血气,流通阴阳,以荣养於人身者也。

不言络脉者,举经以该之。

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始於中焦,注手太阴,终於注足厥阴,是经脉之行一周身也。

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同度,终而复始也。

气,营气。

纪,统纪也。

承上文言经脉之行:

其始则起自中焦,其气则常以平旦为纪也。

营气,常以平旦之寅时为纪,由中焦而始注手太阴,以次流行也;不言血者,气行则血行,可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同度者:

言一昼夜漏下百刻之内,人身之经脉流行,无有穷止,与天同一运行也;盖天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为一周天,而终一昼夜。

人之荣卫,则以五度周於身;气行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而终一昼夜,适当明日之寅时,而复会於手太阴,是与天同度,终而复始也。

或云:

昼夜漏刻有长短,其营气盈缩当何如?

然漏刻虽有短长之殊,而五十度周身者,均在其中,不因漏刻而有盈缩也。

右本篇正文,与金兰循经同。

1=标题=十四经发挥卷中十四经脉气所发篇2=标题=太阴太肺经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太阴,肺之经。

凡十一穴、左右二十二穴。

○是经多气少血。

肺之为藏:

六叶两耳,四垂如盖,附着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诸藏清浊之气,为五藏华盖云。

手太阴之脉:

起於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起,发也。

络,绕也,还复也。

循,巡也,又依也治也。

属,会也。

中焦者,在胃中,当脐上四寸之分。

大肠,注见本经。

胃口,胃上下口也。

胃上口,在脐上五寸上穴。

下口,在脐上二寸下穴之分也。

膈者,隔也;凡人心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所以遮膈浊气,不使上薰於心肺也。

手太阴起於中焦:

受足厥阴之交也,由是循任脉之外,足少阴经脉之,以次下行,当脐上一寸水分穴之分,绕络大肠;手太阴阳明相为表也。

乃复行本经之外,循胃上口,逦迤上膈而属会於肺,荣气有所归於本脏也。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谓喉咙也;喉以候气,下接於肺。

肩下侸上际曰腋。

膊下对腋处为,肩肘之间也。

尽处为肘,臂节也。

自肺脏循肺系出而横行,循胸部第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下循内,历天府侠白,行手少阴手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穴也。

盖手少阴循臂,出小指之o中府穴:

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

云门:

在巨骨下,侠气户傍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

天府:

在腋下三寸内廉动脉中。

侠白:

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

尺泽:

在肘中约文上动脉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肘以下为臂。

廉,隅也,边也。

手掌後高骨傍,动脉为关。

关前动脉为寸口。

曰鱼,曰鱼际云者:

谓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後,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

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

既下肘中,乃循臂内,上骨之下廉,历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经渠太渊以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终也。

端,杪也。

○孔最穴:

去腕上七寸。

列缺:

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手交叉头指{当作食指}末,筋骨罅中络穴也。

经渠:

在寸口陷中。

太渊:

在掌後陷中。

鱼际:

在大指本节後内侧前脉中。

少商:

在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白肉内宛宛中。

其支者,从腕後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臂骨尽处为腕。

脉之大隧为经。

交经者为络。

本经终於出大指之端矣;此则从腕後列缺穴,达次指内廉出其端,而交於手阳明也。

是动:

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

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掌中热。

气盛有馀:

则肩背痛,风寒,寒字,疑衍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矢无度。

盛者:

寸口大三倍於人迎。

虚者:

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2=标题=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历温溜。

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侫迎五里。

臂肩侳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侫接。

终以迎香二十穴。

手阳明,大肠之经。

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o是经气血俱多。

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当脐右回十六曲。

手阳明之脉:

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

大指次指:

大指之次指,谓食指也。

手阳明,大肠经也。

凡经脉之道:

阴脉行手足之,阳脉行手足之表,此经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受手太阴之交,行於阳之分也。

由是循指上廉,历二间三间,以出合谷两骨之间,复上入阳溪两筋之中。

o商阳:

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间: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三间: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後,内侧陷中。

合谷:

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阳溪:

在腕中上侧两筋间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外前廉,上肩。

自阳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外前廉,历肘侫,五里,臂,络会,上肩,至肩侳穴也。

o偏历:

在腕中後三寸。

温溜:

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

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肘侫: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

在肘上二寸,行向,大脉中央。

臂:

在肘上七寸。

会:

见手少阳经,手阳明之络也。

肩侳:

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有空。

肩端两骨间,为侳骨。

肩胛上际会处,为天柱骨。

出侳骨前廉,循巨骨穴,上出柱骨之会上,会於大椎。

o巨骨穴:

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大椎:

见督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

复下膈,当天枢之分,会属於大肠。

o缺盆,天枢:

见足阳明经。

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

头茎为颈。

耳以下曲处为颊。

口前小者为齿。

其支别者:

自缺盆上行於颈,循天鼎扶突上贯於颊,入下齿缝中。

o天鼎:

在颈,缺盆直扶突後一寸。

扶突:

在气舍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

又云、人迎後一寸五分。

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口唇上,鼻柱下,为入中。

既入齿缝,复出挟两口吻,相交於人中之分,左脉之右,右脉之左,上挟鼻孔,循禾侫迎香,而终以交於足阳明也。

o人中穴:

见督脉,为手阳明督脉之会。

禾侫:

在鼻孔下,挟水沟旁五分。

迎香:

在禾侫上一寸,鼻孔旁五分。

是动:

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

目黄,口乾,鼽衄,喉,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馀则当脉所过者热肿。

虚则寒栗不复。

盛者:

人迎大三倍於寸口。

虚者:

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2=标题=足阳明胃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

承泣四白巨侫经。

地仓大迎颊车峙。

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满起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

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乃继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厉兑经穴终。

足阳明、胃之经。

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

o是经气血俱多。

胃大一尺五寸,纡屈曲伸,长二尺六寸。

足阳明之脉:

起於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文承浆。

,鼻茎也,鼻出根为。

足阳明起於鼻两旁迎香穴。

由是而上,左右相交於中,过晴明之分,下循鼻外,历承泣,四白,巨侫,入上齿中,复出循地仓,挟两口吻环绕唇下,左右相交於承浆之分也。

o迎香:

手阳明经穴。

晴明:

足太阳经穴,手足太阳少阳足阳明五脉之会。

承泣: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

四白:

在目下一寸,直瞳子。

巨侫:

在鼻孔旁八分,直瞳子。

地仓:

挟口吻旁四分。

承浆:

见任脉,足阳明任脉之会。

却循颐後下廉,出大迎,循颊前,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腮下为颔。

颔中为颐。

俿前为发际。

发际前为额颅。

自承浆却循颐後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历下关,过客主人,循发际,行悬厘、颔厌之分,经头维,会於额颅之神庭。

o大迎:

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

颊车:

在耳下曲颊端陷中。

下关: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

客主人:

接悬厌三穴,并足少阳经,皆手足少阳阳明之交会。

头维:

在额角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

神庭穴:

见督脉,足太阳阳明督脉之会。

其支别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胸两旁高处为膺。

膺上横骨为巨骨。

巨骨上陷中。

为缺盆。

其支别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历水突气舍入缺盆,行足少阴俞府之外下膈。

当上中之分,属胃络脾。

o人迎:

在颈大脉动应手,挟结喉旁一寸五分。

水突:

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

气舍:

在颈直人迎下,挟天突陷中。

缺盆:

在肩下横胁陷中。

俞府:

见足少阴经。

上:

见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中:

见任脉,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其直行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

直行者:

从缺盆而下,下乳内廉,循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下挟脐,历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而入气冲中也。

o气户:

在巨骨下,俞府旁二寸陷中。

库房: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屋翳: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

乳中穴:

当乳是。

乳根穴: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不容:

在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承满:

在不容下一寸。

梁门:

在承满下一寸。

关门:

在梁门下一寸。

太乙:

在关门下一寸。

滑肉门:

在太乙下一寸,下挟脐。

天枢:

在挟脐二寸。

外陵:

在天枢下一寸。

大巨:

在外陵下一寸。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

归来:

在水道下二寸。

气冲:

一名气街,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

自气户至乳根去中行各四寸。

自不容至滑肉门去中行各二寸。

自天枢至归来去中行各二寸。

其支者:

起胃下口,循腹,下至气冲中而合。

胃下口,下之分。

难经云:

太仓下口为幽门者是也,自属胃处。

起胃下口,循腹,过足少阴肓俞之外本经之,下至气冲中,与前之入气冲者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侴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抵,至也。

股外为髀。

髀前膝上起肉处为伏兔。

伏兔後交文为髀关。

挟膝解中为膑。

胫骨为侴。

跗,足面也。

既相合气冲中,乃下髀关,抵伏兔,历阴市,梁丘,下膝膑中,经犊鼻,下循侴外廉之三里,巨虚上廉,条口,巨虚下廉,丰隆,解溪,下足跗之冲阳,陷谷,入中指内间之内庭,至厉兑而终也。

o髀关:

在膝上伏兔後交文中一作交分。

伏兔:

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

一云、膝盖上七寸。

阴市:

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

犊鼻:

在膝膑下,侴骨上,骨解大筋中。

三里:

在膝眼下三寸,侴骨外大筋内宛宛中,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

巨虚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举足取之。

条口:

在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

巨虚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举足取之。

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下侴外廉陷中,别走太阴。

解溪:

在冲阳後一寸五分,跗上陷中。

冲阳:

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後陷中。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

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此支:

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别行而下,入中指外间,与前之内庭厉兑合也。

其支者:

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此支自跗上冲阳穴,别行入大指间,斜出足厥阴行间穴之外,循大指下出其端,以交於足太阴。

是动:

则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

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是为厥,是主血所生病者。

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胗,颈肿,喉,大腹水肿,膝膑肿痛。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侴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

其有馀於胃:

则消谷善饥,溺色黄。

气不足:

则身以前皆寒栗。

胃中寒,则胀满。

盛者:

人迎大三倍於寸口。

虚者:

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2=标题=足太阴脾经穴歌二十一穴太阴脾。

隐白大都太白抵。

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坳。

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足太阴,脾之经。

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o是经多气少血。

脾广三寸,长五寸,掩乎太仓,附着於脊之第十一椎。

足太阴之脉:

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後,上内踝前廉。

核骨,一作核骨,俗云孤拐骨是也。

足跟後两旁起骨为踝骨。

足太阴起大指之端隐白穴,受足阳明之交也。

由是循大指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後,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也。

o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大都:

在足大指本节後陷中。

太白:

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

公孙:

在足大指本节後一寸,别走阳明。

商丘:

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三阴交:

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上侶内,循骨後,交出厥阴之前。

侶、腓肠也。

由三阴交上侶内,循侴骨後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阴经之前,至地机阴陵泉。

o漏谷:

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机:

在膝下五寸。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

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髀内为股。

脐上下为腹。

自阴陵泉上循膝股内前廉之血海箕门。

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会中极关元,复循腹结大横会下,历腹哀,过日月期门之分,循本经之,下至中下之际,以属脾络胃也。

o血海:

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

箕门:

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中。

冲门:

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约中动脉。

府舍:

在腹结下三寸。

中极,关元:

并见任脉,皆足三阴任脉之会。

腹结:

在大横下一寸三分。

大横:

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旁。

下:

见任脉下,足太阴任脉之会。

腹哀:

在日月一寸五分。

日月:

见足少阳经,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

期门:

见足厥阴经,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也。

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

去腹中行各四寸半。

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咽:

所以咽物者,居喉之前,至胃长一尺六寸,为胃系也。

舌本,舌根也。

由腹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