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08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docx

历史福建省长汀一中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试题

长汀一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文科)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清代某学者说:

“金室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由农本思想及政府政策导致    B.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      D.形成“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

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

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A.实现了“求富”的目标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入绝境D.成为近代中国经济的主流

3.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

对其解读正确的包括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金额

8026

万元

33955

万元

69627

万元

11969

万元

262096

万元

47918

万元

占列强对华投资总额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②甲午战后,列强对华投资迅速增长③两次国共内战时期,列强对华投资总额有所缩减④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传统的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5.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你将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③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8.182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

9.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10.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主妇)萨拉无意间发现家中39件圣诞礼物中,标有“中国制造”的竟然有25件。

出于好奇,她和她的家庭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

结果彻底打乱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该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中美经济存在极大的互补性B.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D.美国的经济强国地位已经衰落

11.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

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

12.以下对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13、《诗经·大田》中说: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14、《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实现民主政治B、工业化的实现C、发展资本主义D、民族独立富强

15、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预备与并就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16、列宁指出: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

”列宁这段话是号召群众

A、增强革命力量B、推翻临时政府C、反对外来干涉D、推翻沙皇政府

17、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C、监察制度建立D、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18、满清政府采纳了明朝遗臣金之俊“十不从”的建议,即: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学不从。

”这主要是出于

A、勿忘满族传统的心态B、出于以满制汉的心态

C、缓和民族矛盾的心态D、出于移风易俗的心态

1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全球通史》说:

“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是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形势发生变化”是在

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

21、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的协议或谅解。

这主要针对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22、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④

23.“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

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

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B.显示用人不拘一格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

24.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以上材料说明

A.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矛盾冲突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辜鸿铭是封建君主主义坚定捍卫者D.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25.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A.李贽《藏书》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魏源《海国图志》D.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6、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属于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的是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搞快一点》、《要敢闯》、《抓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28、“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三民主义

A.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C.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9.基督教祷告词: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您的名为圣。

愿您的国降临,愿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罪,如同我们免别人的罪。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险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您的,直到永远。

阿们!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基督教思想愚昧迷信B.有利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C.促进人们思想解放D.麻痹人们思想,导致宗教迫害

30.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讲话与文献中提出以下四个外交目标,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是

A.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

B.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

C.同所有国家重新建立友好关系,并树立更大的信心

D.进行普遍裁军,消除对武装对抗的恐惧

31.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

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32.“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

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观是

A.整体史观和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D.现代史观和唯物史观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33.(21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分)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并予以简要评价。

(3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2分)画横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3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2分)

34.(16分)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

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

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  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 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5年

85(万)

1856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

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

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

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

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3分)

(3)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5分)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2分)

35、(共15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材料二(张居正)“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

——《张文忠公文集》奏疏二

材料三(王安石)“今所在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O

材料四张居正改革,首先是从整顿吏治开始的……为了整顿吏治,以达到为官清廉,治政清平,让人民生活安定,从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张居正于万历元年(1573)推行“考成法”。

——王双印《桎梏中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方针的不同。

你对他们两人的方针有什么看法?

(8分)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王安石与张居正改革的切入点,并分析各自对改革结果的影响。

(7分)

B、(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十年来中国大事,无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

……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

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

吾故曰:

“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曰:

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BBCCBADCDCBDDDBBDCBCABAABDBBBBD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52分)。

33、

(1)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3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

(4分)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2分)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2分)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3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2分)

34、

(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6分)

(2)问题:

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3分)

(3)措施:

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5分)

(4)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分)

35、A、

(1)(8分)不同:

王安石公开提出要改革旧制,而张居正却提出要遵守旧制。

看法:

①王安石的改革方式比较激进,目的是争取改革派的支持,但必然会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使改革面临很大阻力。

②张居正的改革方式相对稳妥,他在维护“旧制”的外衣下推行新政,有利于人们思想上接受改革,减少改革阻力。

(2)(7分)切入点:

①王安石的改革从“理财”开始,重点也是“理财”;②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吏治入手。

影响:

①王安石变法没有对北宋腐败的吏治进行整肃,所以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是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②而张居正通过整顿吏治,为改革铺平道路,从而使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B、(8分)要点:

①兴办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实践进程;②恪守封建政体,单纯学习西方器物;③洋务运动破产,“自强”未强,“求富”不富;④屡屡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遭国人唾骂。

(2)(7分)因素:

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个人好恶等;②时代特定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③现实政治的需要;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④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