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021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docx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甲)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②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③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乙)

   ④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句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填序号)

句(甲):

________            句(乙):

________

A.欢快而又急切。

       B.快乐。

(2)第①段描写了________的场面,其中“紫的、黄的、白的”体现了花儿的________。

(3)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花孩子________。

(4)仔细品读第④段,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

花孩子要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会怎样回答他们?

【答案】

(1)B;A

(2)大自然狂欢;颜色多

(3)对母亲的依恋

(4)花孩子说:

“妈妈,我们回来了,我们好想你,也想家。

”妈妈说:

“好孩子,妈妈也想你们。

【解析】【分析】

(1)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A.犹豫和矛盾B.生气C.后悔D.自信E欢快而又急切F.快乐),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

(1)B、A

(2)大自然狂欢、颜色多

(3)对母亲的依恋

(4)花孩子说:

“妈妈,我们回来了,我们好想你,也想家。

”妈妈说:

“好孩子,妈妈也想你们。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

【答案】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

;鸟儿

;蝴蝶

;花朵

;猴子  

;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  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______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______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词语,并回答问题。

你看,它把________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________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我发现横线上的词语都是表示________的。

(2)“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写出来。

【答案】

(1)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颜色

(2)田野;海洋;田野的广阔无边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故答案为:

(1)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颜色

(2)田野、海洋、田野的广阔无边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叶丛   ________的水泥道   ________地排列   ________地歌唱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表现出“我”对梧桐落叶的________;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体现了“我”________的心情。

②读画线句子,句中“小心地”“________”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小鸟。

       

B. “我”可以在上面穿小雨靴。

       

C.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落叶。

(4)你上学时,会路过怎样的道路呢?

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想象,写出几个词语和一个句子来。

【答案】

(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

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

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写话的字数没有限制,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

但要写完整。

故答案为:

(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

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

红白相同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

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

“别争了,别抢了!

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

没办法,只得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2)找出文中的3个成语,并选择一个填在下面的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我们都在________地听讲。

(3)“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的意思是(   )

A. 准都不想吃上那鲜红的桃。

B. 没有人不想吃上那鲜红的桃。

C. 没有人想吃上那鲜红的桃。

(4)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众猴争桃

(5)当在考试的猴子看到那两只吃桃子的猴子时,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请根据短文内容,预测一下,然后写下来。

【答案】

(1)①跟——根;②飘——漂;③得——的;④再——在。

(2)争先恐后;绞尽脑汁;聚精会神;聚精会神

(3)B

(4)C

(5)考试的猴子也会想办法过河去吃桃子。

【解析】【分析】

(1)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

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会读会写,在准确的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会运用。

(3)题干是反问句,选项是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选项B正确。

(4)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标题。

(5)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

(1)①跟——根;②飘——漂;③得——的;④再——在。

(2)争先恐后、绞尽脑汁、聚精会神、聚精会神

(3)B

(4)C

(5)考试的猴子也会想办法过河去吃桃子。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雨

   看,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挂起了丝织成的窗帘;无数的屋檐上泻落着瀑布;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到处是雨——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且是一阵阵的,反倒使人觉得它多情。

它给忙碌了一春一夏的大地洗尘换装。

   雨还没停,太阳却从云层中钻出来了。

霎时,天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多美啊!

抬头望去,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绚丽缤纷,而这些礼花很快落到了地上,没了。

渐渐地,礼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没有了。

啊,雨停了。

   这时候,你就会呼吸到湿润的、沁人肺腑的秋天的空气,吸一口,你就会觉得凉爽异常。

天上的雨停了,路两边白杨树上还在滴答,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使劲摇门口的那棵白杨树,“哗哗”,好凉啊!

一颗颗明珠,被我摇下,落在脸上、身上、脖子里,倏地一下便不见了。

   我多么喜爱这秋天的雨呀!

那美丽晶莹的雨滴,那绚烂娇艳的礼花,那璀璨动人的明珠。

(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划线词语,并写出它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   绚丽缤纷——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说明秋天的雨“璀璨动人”的语句。

(3)下列句子中为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门前的积水也像小溪流淌似的。

B. 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

C. 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

(4)短文围绕秋雨写了两种时候的景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这些语句中,你感到有趣的是:

________。

(摘录一句)

【答案】

(1)一刹那;五彩缤纷

(2)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

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C

(4)下雨时;雨停后;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霎时:

极短的时间,片刻。

绚丽缤纷:

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

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B:

把“太阳、雨滴”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C:

把“天上的雨”比作“节日的礼花”是比喻。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一刹那、五彩缤纷

(2)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

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C

(4)下雨时、雨停后、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________、________。

它浑身长满了________。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你喜欢哪种小动物?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点。

【答案】

(1)尖尖的;很小;锋利;特别长;很短;锐利;有力;硬刺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刺猬身上的硬刺;钢针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写。

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动物写生动,写形象;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故答案为:

(1)尖尖的、很小、锋利、特别长、很短、锐利、有力、硬刺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刺猬身上的硬刺;钢针

(4)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8.阅读课文片段。

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文中说明秋天树叶颜色的语句是________,这些颜色写出了秋天由________变________的气候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选文中具体写到的秋天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表现了秋的________(声音 气味 色彩)。

【答案】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炎热;凉爽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枫叶;邮票

(3)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

(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色彩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课文知识的回顾,仔细阅读语段,找出文中描写秋天树叶颜色的句子,可以知道语段分别写到银杏树树叶是黄色,枫树树叶是红色,同时也写到两个关于气候的词语“炎热”,“凉爽”,写出了秋天气候变化的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认识,比喻句中要有本体喻体及喻词,把什么比作什么。

(3)本题也是对课文的回顾,从段落中找出描写到的颜色及景物,要逐句去寻找。

(4)本题是寻找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具有概括性。

故答案为: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炎热;凉爽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炎热;凉爽

(3)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

(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色彩

【点评】

(1)本题要读懂问题中的关键词,段落中描写颜色的句子很多,但问题只问秋天树叶的颜色,由此便可找出句子。

(2)本题要清楚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阅读时遇到比喻句一定要注在旁边,把什么比作什么,慢慢积累。

(3)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同学要学会边读边画的技巧。

(4)本题是对段落中心句的考查,中心句,也就是整个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去写的,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