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9998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docx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

小组工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5分*4)简答题(8分*4)论述题(25分*1)案例分析(23分*1)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要素、特征。

1、定义: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者与群体中的人们一道工作,基本目的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基本需要,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人、群体、社区希望或预期的目标,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小组构成要素:

(1)内部结构要素:

小组、成员、工作者、目标、协议、活动节目

(2)外部结构要素:

机构、规模、时间、空间

(3)小组的动力要素:

决策、领导、沟通、冲突、次小组、角色、孤独者、凝聚力、规范、文化等。

3、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所以,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与社会工作中个案、社区工作方法不同,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目标是很不相同的。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互惠模式下的小组强调改善组员与社会的关系;治疗模式下的小组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

所以,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寻找组员的真实需求,界定问题,厘定小组的目标。

二、名词解释

1、小组动力:

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2、镜中自我:

镜中自我是库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观点包括: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镜子看我们的脸、身材、衣服。

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

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交流分析:

交流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波恩1959年创立的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波恩认为“:

社会交往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当两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互相碰在一起的时候,迟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其他人致意,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刺激。

另外的人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这种刺激有某种联系的事情,这就叫做相互作用反应。

交流分析理论就是用于检查“我对你做了什么,你反过来对我做了些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目的是了解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使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更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4、替代强化: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赞赏和惩罚得到强化的。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作替代强化。

5、此时此地:

此概念在场域论中也是很重要的,场域论只承认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现在的事件产生间接影响,而不是直接导致现在的行为,它更强调此时此地的期待、自我评价与记忆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6、行为治疗小组:

行为治疗是指以各学习理论流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多样化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其基本假设是:

所有的问题行为,非理性的认知方法、情绪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它们可以经由新的学习历程而得以矫正,从而发展出一套控制自己的人生、有效处理当前和未来问题的方法。

因此,行为治疗小组也常常被视为一种教育的活动。

常见的行为治疗小组包括:

社会技能训练小组、肯定训练小组、压力管理小组、自我指导行为改变小组和拉扎勒斯的多重模式治疗小组。

7、完形治疗小组:

完型治疗是由泊斯开创的。

此理论的前提是,个体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接受个人的责任。

完型疗法有很多重要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激励案主从“环境支持”转变为“自我支持”“使病人不再依赖别人,而是发现、发展和肯定自己的潜质,明白人可以自主,可以采取主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拥有更丰盛和更全面的生活”。

完型疗法的另外一个基本目标是获得自我的觉察。

觉察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而且正是由于觉察,使得案主能够认识并且重新整合自己,尤其是曾经被他们否定的那些部分,从而成为统一而完整的人。

完型治疗的主要概念包括“此时此地”、“觉察与责任”、“未解决问题和回避”、“神经症层次和防卫机制”、“能量与能量的阻滞和疏通”等,正是借助这些概念以及由此发展出的技术,完型治疗小组不仅带给正在被关注的组员以疗效,而且其他成员也可以被触及,转而探索他们自己的问题。

完型小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

利用现时的小组经验、小组的觉察过程和小组参与者之间的积极互动,鼓励成员随时随地地觉察他们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

8、理性情绪治疗小组:

理性情绪治疗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艾丽思,艾丽思认为每个人与生具有理性、直线思考和非理性、曲线思考的潜能。

情绪的困扰来自那些个人的自我挫败的非理性的信念。

为克服这些非理性的信念,理性情绪治疗采用大量主动性与教导性的技术,如说服、辩论、建议、指定家庭作业等,同时也挑战案主的那些非理性信念,促使其以理性的信念体系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体系。

小组的方式为成员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互相挑战那些自我毁灭性的思考,并且演练不同的行为。

依据艾丽思的理论,在小组中,主要是帮助案主寻找其情绪困扰的根源,即个人的那些非理性的情绪。

艾丽思提出人格和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A是直接的触发事件;B是人们对该事件所持有的信念系统;C是事件发生之后产生的情绪反应。

A并非必然导致C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B导致情绪后果C。

因此,在小组过程中,教导成员学习A-B-C理论,当他们看到那些非理性信念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带来情绪和行为的困扰时,就学习驳斥这些信念和价值观。

当驳斥生效,个人放弃自我减损的信念,持有较理性和现实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我、他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有更大的包容性时,个人就会产生新的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理性情绪疗法过程可以概括为:

A-B-C-D-E。

艾丽思相信理性情绪治疗特别适用于小组工作模式,因为小组成员可以彼此提醒接纳现实;可互相提供建议、评论、假设,可互相发现问题,提供反馈;可在他人的改善中学习和采取行动;可提供一个教、学、讨论与演练的实际环境。

9、对质:

是指领导者出于助人的目的,在适当的情形下,对组员言行的不一致,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对组员试图逃避的事情等做出挑战,带领组员或整个小组对成员的软弱、盲点、内在矛盾和冲突直接的接触。

10、协同领导:

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有两个工作员分享领导权。

领导者彼此呼应,共同领导小组。

包括:

新手模式、分担模式、交替领导模式三种。

三、互惠模式的内容

互惠模式是指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1、小组工作的目标: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2、小组的性质:

小组有一个共同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包括以下要素:

提供组员之间彼此认同的机会;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觉,如果在生活中个人和他人没有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则会失去所爱的人提供的各种帮助;有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独立性的自由;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接纳对方时,应负起责任;向组员提供表现个性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向组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活的机会。

3、小组成员:

在此模式中每个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者,不去设计方案或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解决问题。

5、实践原则

工作原则包括:

社会工作者作为协调者应该启发组员主动考虑问题,寻找共同点,主动解决问题并强化发展目标;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自己和小组的角色,订立明确契约;以诚实的态度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小组服务。

6、优势与局限

这个模式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决意识;组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不够,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

由于社会工作者的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

四、治疗模式的内容

治疗模式也称预防与康复模式或临床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它是社会工作的一大传统,即提供服务给不同需要的人。

1、小组工作目标

以治疗个人为小组目标的,它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2、小组的性质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因此,被看作再教育的过程。

它包括对现在和过去的时间的潜意识地觉察和了解。

小组是一种治疗工具,工作目标是诊断每个个人,改变小组结构与小组过程,最后达到个人改变。

3、小组成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从事小组治疗的工作者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是临床社会工作者。

5、实践原则

组建前充分准备:

社会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的材料收集和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明确方向:

社会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实施中的立体多面推进:

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可能需要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

6、优势和限制

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之一,其较长的发展历史和非常开放的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理论与技术的采纳和应用,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治疗体系。

由于传统上的治疗模式不太重视组员的互助系统,强调治疗“小组中的个人”,强调“医患关系”,而非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五、有效的小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特质

1、自我察觉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六、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2、反映3、澄清4、总结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6、鼓励和支持7、基调的设定8、自我流露9、眼睛的应用10、识别同盟者

【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

引导互动、融合、对质】

七、社工在带领小组时容易掉入的陷阱

1、关系陷阱小组中的领导者和组员并非只是给予者和接收者的关系,其本质上市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小组的所有参与者都会彼此影响。

只是领导者需要记住的是,组员的需要永远是重要的,关系是为了组员而存在的。

2、受伤的工作员有人说,专业的助人者常常都是受伤的助人者,如此,他们才可能了解案主的痛苦,更容易进入案主的生活,在案主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支持。

然而,领导者所受的“伤”,可能也会伤害领导者和案主之间的关系。

3、自恋的陷阱渴望去治疗所有的人、了解所有的人、爱所有的人、被所有的人爱。

4、反情感转移工作员被案主所激发的意识反应或潜意识反应叫做反情感转移。

5、情感枯竭研究者注意到,一些工作员在从事小组工作若干年之后,由于长期不能以专业以外的态度对待案主带来的压力,他们会对案主的问题和痛苦不再有任何感觉,会抱持一种非常公式化的态度,而且个人也变得更固执和愤世嫉俗。

八、社工在进行有效沟通时应遵循的原则

1、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

自我察觉、接纳、同理心、温暖、令人信任、开放、一致性、专注、具有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

2、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1)不批评、非控制的态度;

(2)平等、协商的态度;

(3)关注的技巧;(4)语言使用技巧;

(5)积极的倾听和适当的回应;(6)敏锐地察觉对方身体语言的意义,辨别对方的情绪反应,并有效地处理。

 

九、冲突的类型、解决小组冲突的策略

1、冲突的类型:

●从形式上来看,小组冲突可分为:

(1)真实冲突:

指围绕小组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2)非真实冲突:

与小组目标实现无关的矛盾表现。

(3)实质冲突:

指围绕小组目标的冲突。

(4)感情冲突:

组员间情绪、性格上的冲突。

●从内容上来看,小组冲突可分为:

(1)理性及秩序上的冲突:

指围绕实现小组目标时发现的冲突,表达方式是理性的。

(2)心理及情感性的冲突:

指组员性格和行为不协调造成的冲突,或因为组员未能有效克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的冲突。

(3)权力及控制性的冲突:

指组员间因争夺小组权力和影响力而产生的冲突。

2、解决冲突的策略:

(1)解决问题式的谈判策略

(2)自我牺牲的顺应性策略

(3)强迫进攻性策略

(4)妥协式策略

(5)逃避式策略

十、社工在小组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

工作者在小组的整个过程中处于动态的可变角色中

总体而言,工作者在小组中是处在一个协助者的位置,而非领导者。

但在不同的小组中和小组的不同发展阶段,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

社会学者蓝格谈到社会小组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的角色是从“基本的”到“可变的”,再到“催化的”,最后回复到基本角色。

与此相对应,工作者的位置是从“中心的”到“轴承的”,再到“边缘的”,最后回复到中心位置。

如下图所示:

 

图中工作者在小组初期是中心位置、基本角色,这时工作者的工作是确定目标,设计任务,选择、聚合成员,安排小组时间、地点、规模和会谈内容等。

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到了聚会期,工作者仍然处于中心位置,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组员在小组中也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在形成和冲突期,工作者的角色是可变的,其位置是轴承的,自己的作用在小组的发展中逐步变弱。

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动和互赖的关系。

一旦进入维持期,小组本身是一个整体,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和协助者。

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惠和互动的关系。

最后小组进入凝聚力下降的结束时期,工作者又回到中心地位和基本角色。

组员就成为个别独立的角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小组的模式不同,工作者在小组中的位置和角色是不尽相同的,应该区别对待。

十一、小组的方案设计中包括的内容

1、理念的阐述(机构的背景;导致设计小组的原因;小组的理论/概念架构)

2、目标

3、小组组员(特征、年龄、性别、教育背景;需要处理的范围,例如他们的问题和需要等)

4、小组的特征(性质;短期/长期,持续时间;规模、组合;聚会频率;聚会的时间[上午/下午])

5、明确的目的

6、初拟的程序计划和日程(每次聚会的计划草案;程序活动;日期、时间、每次聚会的地点;活动的具体目的;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活动的准备;所需器材;每次聚会所需的资金)

7、招募计划(按照机构的规则定下小组建立的程序;小组组员的来源;宣传、招募方法;允许的招募时间;招收方法)

8、需要的资源<除资金外>(器材;地点和设备;人力资源;特别项目;有关人员)

9、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小组组员的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者或机构的问题;其他来源的问题)

10、预算(程序、器材、交通等费用的总和;费用或小组组员会费)

11、评估方法(评估的范围;评估的方法)

十二、(小组初期)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1、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

(1)充满了两极情感

(2)成员过去的经验(包括经历)会影响在小组中的分享

(3)试探

2、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工作:

(1)寻找相似性

(2)彼此交谈

(3)消除顾虑

(4)仔细聆听

(5)同理、真诚和接纳

(6)向成员解释清楚工作者自己的角色

(7)向成员解释清楚成员自己的角色

(8)掌握几种相互认识的活动并加以灵活运用(游戏、缓解紧张气氛的活动)

十三、(小组中期)小组冲突时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1、小组冲突时的特点:

(1)成员的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

(2)有些成员向工作者提出对质

(3)小组冲突的形式和小组中的次小组问题:

小组冲突的形式(个人内在心理冲突、成员之间的冲突、成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冲突)

2、小组冲突时的工作:

(1)包容

(2)冷静(3)理性(4)分享(5)稳定(6)焦点回归

(7)充分运用游戏:

人情价值观、修正信念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

(8)其他:

退却、压制、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妥协、团体整合。

 

十四、你最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组(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和工作)

1、小组成熟时的特点:

(1)成员达到最理想的沟通状态

(2)小组形成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组员之间有充分的默契

(3)小组有足够的能量达成目标

(4)小组的概念更加深入

(5)权力结构趋于稳定

(6)成员会比以前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但彼此之间的依赖性更强

(7)成员与工作者的关系更加和谐

2、小组成熟时的工作:

(1)引导:

一是忠告,二是咨询;

(2)支持:

一是鼓励小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二是工作者要对成员的行为负责任,不仅鼓励他们去做,而且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3)充分运用游戏:

信赖游戏、探索自我游戏、自我表达游戏。

十五、(小组后期)小组后期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应做的工作

1、小组后期的主要特点:

(1)正面的、积极地情绪

(2)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担忧、失落;否认、逃避、行为倒退;对外面世界的担心)

(3)组员之间的联结呈现松散状态

2、小组后期的任务:

(1)评估小组目标的实现情况

(2)了解和处理成员有关小组结束的情绪和感受

(3)保持成员的变化,巩固其已经习得的技巧

(4)协助成员制定将来的计划,适应外部的情境

(5)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6)转介

十六、(论述)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在中国文化运用中的(职业伦理、工作技巧、本土化)反思。

答题思路:

1、职业伦理是什么2、原则、基本守则3、反思

●小组工作伦理守则

1、专业伦理标准(特斯兰德&利瓦斯)

(1)组员拥有明确的知情权,在小组开始阶段,社工有责任告诉每个组员小组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参与小组可能的危险是什么,时间安排,每节的长度,参与是否是自愿的,整个小组的活动安排等。

(2)明确保密的原则和措施。

(3)从事小组工作的社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专业教育,具备一定的经验才可以带领一个小组。

(4)在特定的情况下,社工在带领小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接受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后,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组中得到满足。

(6)工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不受到身体伤害、威胁、被迫接受别人的价值观、胁迫、其他形式的压力和来自组员的压力。

(8)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组员。

(9)社工不能利用组员来达到个人目的。

(10)社工有责任对组员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进,以保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2、小组工作实务的原则(克那普卡)

(1)小组中的个人化原则。

(2)小组个别化原则。

(3)真诚地接纳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4)有意识地在社工和案主之间建立一种助人的关系。

(5)积极鼓励和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的关系。

(6)在小组进行过程中,可以适当修改小组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小组和组员的需要。

(7)根据组员个人的能力,因人制宜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能力。

(8)鼓励组员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决策过程,体现民主精神。

(9)小组工作者在主持小组过程中,要热情,具有人情味和自律性。

●在中国开展小组工作实务,应特别重视的原则:

1.程序性的原则。

2.知情的原则。

3.保密原则。

4.尊重组员的原则。

5.理论联系实务的原则。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

1、价值与伦理的反思

(1)小组工作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思考

源于西方的现代小组工作以尊重人、个别化、案主自决、非判断、保密等作为自己的价值伦理原则。

这些原则背后蕴涵着西方现代文化中崇尚个人主义和体现自我意识的哲学观念。

当这些价值观和小组工作的方法一起引入中国本土时,就一定会涉及对本土情境的适用性问题。

因为中国文化伦理价值原则具有独特性。

相比而言,中国文化总体是强调家族集体本位,注重静思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关注人际关系的和睦,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世俗社会的积善成德;强调至爱亲情、仁爱、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等价值观。

个人至上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人倡导家族集体本位有本质的区别。

这就是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

所以,基于西方价值伦理的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处境和脉络下,必须重视本土化问题。

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在中国本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时一定要考虑到东西文化(包括各地区各民族)的差异性,特别是要关注文化的冲突;第二,在一个本土的处境和脉络中可以将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势整合起来,去最大限度地助人自助;第三,小组工作的价值伦理既要考虑专业通则(尊重、自决、守密)在本土处境下的意义,更要考虑本土处境下的独特价值观(仁爱、宽恕等)在助人中的意义。

(2)几个具体价值伦理的适应性问题

以下是我们在具体的实务中遇到的几个具体职业伦理适应性问题。

工作员为具备应有的训练是否构成伦理问题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包括专业伦理的内化,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足够的实务和督导经验等。

因此,在学习借鉴西方小组工作的经验成果时,必须先衡量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否能胜任,在开展工作之前至少应有多次参加小组及担任观察员、协同工作员工作等经验,万万不可将组员当成“临床实验品”,否则对组员造成的伤害,须担负伦理甚至法律责任。

换言之,工作员要随时自我反省,以发现自己能力的限制,只有经历了足够的专业训练,建立了小组活动的哲学基础及专业理念和方法的清晰化,再进行小组活动才是合乎伦理的。

小组组员甄选的伦理问题

小组是由组员组成的,组员的人格特质及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小组的过程和效果。

在小组中,他们既是当事人又是协同助人者,而组员不是专业人士,不受专业伦理规范的约束,为了防范组员的行为对小组造成不良的影响,组成小组之初,严格甄选组员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员也应负有慎重甄选小组组员的伦理责任。

甄选组员的过程中涉及两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其一是工作员要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当事人有自动参与与退出的权利,工作员不得阻挠;其二是工作员有保护其他组员权益的伦理责任,也即工作员要慎重选择组员,以免因疏忽而造成对其他组员不利的影响。

我们非常认可的办法是开组前约见每一位潜在组员,借以相互了解,由组员自己决定这个小组是否适合自己,工作员也借此机会甄别不合适的组员。

工作员可否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并要求组员接受

价值观是人类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小组过程中,要保持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工作员的价值观会影响组员的价值观是自然的互动结果。

如果违反“自然”原则,工作员过度地价值观介入,既违反了专业伦理,也会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