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990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docx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5

第五单元

●知识网络

筛选文中的信息

1.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章基本要素。

对记叙文,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对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说明的方法等。

对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及论证的方法,弄清作者提出论点的方式、论据的发生及与论点的联系方式等。

2.增强对时间地点的敏感,重点突破人物传记。

纵观最近十余年的高考古文阅读,全是人物传记,因而人物传记应是重点训练、力求突破的对象。

而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题,命题者常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

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事,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很难发现。

1998年第22题的错误是:

皇上并没有“当即接受他的意见”,而是“再上,乃止”,所以A项也是将时间、语境搞错。

而1999年第16题D项也是错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化上;“革除淮禁旧弊”是在“迁左丞、行徐州事”之后的事,和前边的不可混为一谈。

因此,在阅读时,要对有着表示时间、地点及其变化的词句格外敏感,可以将其用笔勾出,在做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看看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

3.通读全文,捕捉重要信息。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读懂,可利用前面所讲的猜读大胆推断。

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中心词、中心句、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

4.注意题干要求。

题干往往要求提取人物性格特点的某一方面,而选项一般涉及人物的性格的多个方面,考生要从中筛选出准确的选项,必须注意题干要求。

还可以结合排除法确定正确答案。

●范题精讲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

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因曰:

“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

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

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

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

”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

①澍雨:

及时降雨。

②禽息:

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

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

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

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

旅行,游览。

解析:

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的掌握能力。

该题设计选择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三项正确的解释,一项错误的,这样,该题的选择相对来说降低了难度,答案应该选D项。

D项中的“行旅”应为“商人”,是名词。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解析:

该题着重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A.于是;B.于是,就;C.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相当于“而”,表顺承;D.表并列。

题型采用的是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式。

为了降低一些难度,同时也为了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已有知识与现在面临的新问题串联起来。

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有4个例句来自中学课本,它们分别出自《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逍遥游》《醉翁亭记》。

这样做便于考查学生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

C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

该题着重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与前几年编组筛选的题一样,实际上仍然是在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

②因事不顺利而告病离开,⑤孝妇冤案得雪时的一个原因。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

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

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

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

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解析:

该题是对文章整体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D项中“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不恰当,由原文结尾来看,是不被任用,并不是“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

答案:

D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

(1)此题得分关键是知道:

“海”名词作状语;“贸”名词动用,贸易,买、购;另外“而”在这里是转折语气。

(2)此题得分关键在:

“穷泽”状语后置,“就”后面省略“之”,就(之),即挨着他,靠近他。

答案:

(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试题详解

第五单元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倔起阡陌之中(qiān)盛以锦囊(chénɡ)

洎牧以谗诛(jì)据崤函之固(xiáo)

B.以三矢赐庄宗(sì)瓮牖绳枢(yǒnɡ)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wèi)约从离衡(zònɡ)

C.隳名城(huī)逡巡而不敢进(qūn)

国胡以馈之(kuì)仓廪实(lǐn)

D.赢粮而景从(yǐnɡ)销锋镝(dí)

国胡以相恤(x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xì)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的字音。

B项,“以三矢赐庄宗”中的“赐”应读为“cì”,“瓮牖绳枢”中的“牖”应读为“yǒu”,“为天下笑”中的“为”应读为“wéi”。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

一概。

始速祸焉速:

快疾。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

道理。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

本来。

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

遗憾。

华山之阳阳:

山的南面。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究根源。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

贬职。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词义。

A项,“始速祸焉”中的“速”应释为“招致”;B项,“胜负之数”中的“数”应释为“命运”,“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应释为“考察、考究”;D项,“舟行适临汝”中的“适”应释为“到”。

答案:

B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仓皇东山⑤且庸人尚羞之⑥将军身被坚执锐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素善留侯张良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⑩则修文德以来之

渔人甚异之

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⑧/②

/③⑩/④⑨/⑤

/⑥⑦

B.①⑥/②⑦/③⑩/④⑧/⑤

/⑨

C.①⑧/②

/③⑤/④⑨/⑥⑦/⑩

D.①⑦/②

/③⑤/④

/⑥⑧/⑨⑩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辨析能力。

①⑧句中的“明”“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

句中的“礼”“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⑩句中的“亡”“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⑨句中的“东”“面”是名词作状语,⑤

句中的“羞”“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⑥⑦句中的“坚”“锐”“圣”“愚”均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同,连词)

A.与与尔三矢(给予,动词)

与战胜而得者(跟,同,介词)

皆被发文身(刺画花纹,动词)

B.文其文漫灭(文章,指碑文,名词)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指碑文,名词)

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C.鼓微风鼓浪(鼓动,动词)

填然鼓之(击鼓,动词)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动词)

D.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报告,动词)

赏施于告奸(告发,动词)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A项,“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应释为“交结,交好,动词”;B项,“独其为文……”句中的“文”应释为“文字,指单个的字,名词”;D项,“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告”应释为“祷告,动词”。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用法的辨析。

A项,“故事”指旧事,前例,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C项,“从事”指官名,一般属官;D项,“智力”指智慧和力量,是由两个词组成,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

答案:

B

6.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A项,正确译文应为: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

答案:

A

二、(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7.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

感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

平坦。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

景象。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

辅佐的人。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怠:

懈怠,松懈。

非常之观非常:

不寻常。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

对。

于人为可讥于:

在。

解析:

B.相:

帮助。

答案:

B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吾其还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均不同

D.①②③④均相同

解析:

①难道;②代词他们;③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④代自己。

答案:

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

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

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

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革灭:

割占。

解析:

D项“革灭”意为“消灭”。

答案:

D

10.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③惜其用武而不终也④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②③表转折关系,④表顺承关系。

答案:

C

第Ⅱ卷(共70分)

三、(8分,每小题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案:

(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

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或:

以声衬静),情景交融。

(2)闲适恬静。

12.根据语境,默写名句及文学常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语句出自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

“唐宋八大家”,除本文作者外还有唐代的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招损,__________。

(3)盛衰之理,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名句的识记能力。

答案:

(1)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韩愈柳宗元

(2)谦得益(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四、(1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1)是说也,人常疑之()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或曰此鹳鹤也()

(4)余固笑而不信也()

答案:

(1)这

(2)这样(3)有人(4)只是

14.与“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D.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

D项名词动用,A项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D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释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②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③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焉:

均为语气助词。

而:

③表承接,④表修饰。

答案:

A

16.文章的第二段写到了作者两次“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前后笑的各自内涵。

(2分)

答案:

①表示对石钟山这一说法的怀疑。

②表现自己探究到石钟山真正命名原委后的心满意足。

17.文章第二段对石钟山周围环境的描写,其用意是为__________,也与文章结尾一段的“__________”一句形成照应。

(2分)

答案:

突出石钟山周围地理环境的险恶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

“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

“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奉,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

彦光训谕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

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

因为。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

希望。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摘:

揭发。

解析:

B项坐:

因犯……罪(错误)。

D.摘:

通“揽”,“发摘奸隐”等于“发奸揽隐”,“摘”意同“发”,可依语境推断。

答案:

B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分)()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解析:

D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译为:

对学生讲解说明教材的内容。

A项古代汉语意为“匆忙、仓促”;现代汉语意为“鲁莽,轻率”。

B项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士绅;现代汉语意为“衣服和帽子,指穿戴”。

C项古代汉语意为“技艺”,此处用为名词,指从事各种技艺的人,即工匠;现代汉语意为“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

答案:

D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1分)()

A.其父每谓所亲曰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B.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解析:

B项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译为“他”;后者用作副词,表示期望的语气。

A项均用作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C项均表示被动关系,跟“所”结合,组成“为……所”句式。

D项均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方法,译为“用”。

答案:

B

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1分)()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②发摘奸隐,有若神明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⑤彦光训谕而遣之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解析:

排除①⑥,①为学识修养,⑥为为政之道的结果。

答案:

C

2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

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

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

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

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

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

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

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解析:

C项任相州刺史是惩恶和教化兼施,而任岐州刺史则是以静镇之,并非“始终”;皇帝的赏识也是任职岐州时的事。

答案:

C

2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2)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答案:

(1)彦光并没有处置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

(2)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

五、(7分)

24.下面是一则简讯中的几句话,在标点、用词和语法方面有一些毛病。

原文各部分已用序号标明,读后请把有毛病的部分挑出来,将其序号填在文后答案处的横线上。

(3分)

①随着我国服装生产工艺水平的稳步提高,②如何改变与之配套的服装辅料业的相对滞后状况,③已成为我国服装业面临的重要内容。

④服装辅料指的是加工服装时所需的衬布,纽扣,花边等。

⑤目前,⑥我国出口服装中80%的辅料依靠进口产品,⑦国内一些高档知名品牌服装也多采用进口辅料。

答:

有毛病的几个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标点错误和病句的能力。

③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