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882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程序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程序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程序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程序文件.docx

《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文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程序文件.docx

程序文件

 

北京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依据GB/T19001-2016idtISO9001:

2015标准编制)

 

版本:

A/0

文件编号:

HSHH/CX-2017

状态:

受控

编审:

苏涛

批准:

张德运

发放编号:

01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05日实施日期2017年01月10日

目录

1.文件控制程序

2.记录控制程序

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6.外部供方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程序

7.软件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8.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9.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0.不合格控制程序

1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3.服务控制程序

14.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活动场所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失效文件的误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6idtISO9001:

2015标准中的术语和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定义。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本公司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审批。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审核、更改、负责管理文件的审批及机密文件的借阅批准。

4.3办公室负责文件的收发、保管工作。

4.4技术部负责技术、工艺文件和资料的编制。

4.5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本部门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5.工作流程

5.1文件的分类

5.1.1按结构分

(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程序文件。

(d)规范、管理、作业指导书(技术资料、工艺文件、图样、产品标准、行业法规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等)。

(e)记录

5.1.2按来源分

(a)内部文件

(b)外来文件

5.2文件的编制、审批

5.2.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总经理制定放在质量手册中予以发布。

5.2.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报总经理审批发布。

5.2.3技术文件和资料由技术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报总经理批准。

5.2.4管理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批。

5.2.5记录由各部门经理负责组织编制,由各部门经理审批。

5.2.6所有文件的审批,均填写《文件审批单》,负责审核批准的人员应对文件的正确性,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负责。

5.3文件的编号

5.3.1质量手册

HSHHZGXXXX

年号

手册缩写

华盛恒辉缩写

5.3.2程序文件

HSHHCXXXXX

年号

程序缩写

华盛恒辉缩写缩写

年号

5.3.3管理文件HSHHGLXXXX

管理缩写

华盛恒辉缩写缩写

5.3.4质量记录。

HSHHJLXX

记录表格顺序号

记录缩写

华盛恒辉缩写

5.3.5支持性文件

HSHHXXXX

顺序号

文件名称缩写

华盛恒辉缩写

5.4文件的状态标识

5.4.1受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与资料由办公室统一作受控标识,加盖“受控”章。

5.4.2对提供给外部不再收回的非受控的《质量手册》由办公室统一作非受控标识,加盖“非受控”章。

5.4.3对于失效收回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办公室加盖“作废”章,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处置。

5.4.4对于失效的由各部门编制的文件由办公室统一收回加盖“作废”章,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处置。

5.4.5为法律积累或知识积累目的所保留的任何已作废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各部门编制的文件,在原“作废”标识旁加盖“留存”章,并登记存档。

5.5文件的发放

5.5.1内部文件由办公室审批确定的发放范围,登记发放,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

5.5.2外来文件资料由办公室报管理者代表阅批适用性,确定发放范围,保证发放到有效的使用场所。

5.6文件的评审和修改

5.6.1每次管理评审都应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当发生下述情况时文件的主管部门也应及时组织对文件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填写《文件评审记录表》。

(a)频繁发生质量波动或不合格;

(b)发生严重产品质量不合格;

(c)发生严重顾客投诉;

(d)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发生重大调整。

5.6.2体系文件决定修改时,由管理者代表或相关文件主管部门组织修改,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由原审批人审批后下发。

5.6.3文件的更改方式可采用修改、换页、换版三种方式。

5.6.3.1修改:

当文件内容修改较少时,各部门只需在原页上修改,并在修改的条款前加”△”标记,修改完成后将该页修改次数号加一。

5.6.3.2换页

(a)同页修改三处以上,或同页同一处已划改一次,办公室负责发新页更换换旧页。

(b)文件的个别章节需大幅更改时应换页。

注:

换页完成后要将替代页修改次数号加一。

5.6.3.3换版

(a)本公司机构有较大变化或国家颁布新版质量管理和保证标准等原因,质量手册应进行换版。

由管理者代表提出书面申请,写明换版原因,经总经理批准后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

换版后应将”版号”也作相应变动,如A、B、C……

(b)质量手册换版后,原版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同时换版,换版工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

5.7文件的保管借阅

5.7.1办公室应将下发的文件或修改后的文件的原文和原稿妥善保存,分类登记,及时归档,建立归档记录。

5.7.2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文件的保管,编制《文件清单》保管方式应便于存取和检索。

5.7.3文件保管环境要求防潮、防火、防虫蛀、防丢失。

5.7.4所有文件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随意涂改、划改及有明显脏污出现。

5.7.5受控文件不得擅自外借,翻印或复印,属于本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借阅文件时,填写《文件借阅记录表》。

6.记录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CX01—JL01)

《文件评审记录表》(CX01—JL02)

《文件更改通知单》(CX01—JL03)

《文件清单》(CX01—JL04)

《文件审批单》(CX01—JL05)

《文件借阅记录表》(CX01—JL06)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所需的所有记录。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6idtISO9001:

2015标准中的术语和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定义。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记录外借和记录处理的审批。

4.2办公室负责各部门记录清单的备案,并对各部门的记录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

5.工作流程

5.1记录的范围

a)生产、研发、工程、质检过程中的有关记录,如工序间的产品质量检测记录等。

b)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如内审记录、纠正措施记录等。

c)供方产品验证记录。

d)顾客反馈记录。

5.2记录的编制要求

5.2.1记录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采用磁盘等电子媒体形式。

5.2.2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数据可靠、字迹清晰,签字齐全。

5.2.3记录尽量以表格形式存在,以编号作为标识,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3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

5.3.1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记录清单》,明确保存期限,后附记录表样,经各部门经理审批后留存,并报办公室一份备案。

5.3.2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收集、整理,同一类的记录按项目或序号装订成册,编制《记录归档目录》,妥善保存,以便存取和检查。

5.4记录的存贮、保管

5.4.1记录应存放在适宜的环境,做到防潮、防火、防虫蛀、防盗,以防止记录破坏、丢失。

5.4.2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一年,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不少于三年。

5.5记录的查阅

5.5.1记录借阅须填写《记录借阅记录表》,由经理批准。

因工作原因需借阅其他部门的记录时,应同时经本部门经理及对方部门经理批准。

5.5.2本公司外部人员一般不准许查阅,特殊情况下,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做好借阅记录。

5.5.3借阅人不得在记录案卷资料中有涂改、勾划、拆散、抽换等现象,违者将追究个人责任。

借阅归还时部门记录保管人要认真核对,以保证案卷的齐全、完整。

5.6记录的处置

对已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由各部门填写《过期及作废记录处置表》,经部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处理,需销毁时,填写《记录销毁记录表》。

6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HSHH——CX01)

7记录

《记录销毁记录表》(CX02—JL01)

《过期及作废记录处置表》(CX02—JL02)

《记录借阅记录表》(CX02—JL03)

《记录清单》(CX02—JL04)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岗位所要求

的技术与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质量意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包括任职、调配、招聘、培训、离岗

等方面管理,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3 .职责、权限 

3.1  综合管理部 

3.1.1  负责管理人员的聘用、考核。

 

3.1.2  审批、办理一般岗位员工的调动。

 

3.1.3  审批、办理员工提前离岗、自愿离岗、其它原因离岗。

3.1.4  根据公司实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1.5  负责特殊工种的培训及发证、换证工作。

3.1.6  负责组织新进员工、转岗员工的岗位培训。

 

3.1.7  针对培训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1.8  负责员工的档案管理及调用。

 

3.1.9  负责员工的考核与奖惩。

 

3.2  各职能部门:

负责按照培训计划要求实施。

4.工作程序 

5.4.1  员工管理 

4.1.1  中层管理人员的聘用、任用 中层管理人员的聘用由公司领导层集体会议讨论,总经理决定。

 4.1.2  一般管理人员聘用 

a、综合管理部提出拟聘用一般管理人员的报告。

 

b、综合管理部通过公开招考、推荐选拔等形式进行考核,符合条件者纳入

管理范畴。

 4.1.3  人员调配 

a、对外招聘和调入员工 根据计划公司选择各类院校毕业生进行招收。

 公司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以行政调配方式调入。

 综合管理部办理录用、调动手续。

 b、员工内部调动综合管理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员工予以调配。

被调动员工接通知后到在规定时限内报到。

 

4.2   员工培训 

4.2.1  员工能力的确定 

a、综合管理部组织确定管理人员的岗位任职条件(包括学历、培训经历、

职称、管理及业务能力等)。

 

b、总经理批准员工的岗位任职条件。

 

c、公司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质量意识。

 

4.2.2  培训对象 

公司全体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在岗员

工、新进员工、转岗员工、需要持证上岗的特殊工种员工。

 

4.2.3  培训内容 

a、高层管理人员:

工商管理知识、领导艺术、企业方针和相关政策、法律

法规等。

 

b、中层管理人员:

企业经营目标、方针、主管业务和企业方针。

c、在岗员工:

岗位职责(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教育。

 

d、新进员工:

企业简介、企业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基础知

识。

 

e、特殊工种:

除接受上述常规职业培训外,应按所属岗位要求组织相关培

训。

 f、转岗员工:

新岗位技能培训。

 4.2.4  培训形式 

a、内培:

组织员工在企业内部培训。

 

b、外培:

组织员工参加外部具备培训资格单位开展的培训;按上级要求组

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

 c、委培:

企业根据需要,委托相关单位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4.2.5  培训计划的提出、批准及实施 

a、 培训计划的提出 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请总经理批准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临时组织的各类形式培训,由相关部门提出计划,报请总经理批准实施。

b、培训实施:

 

 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组织高、中层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新进员工、转岗员

工、特殊工种员工培训,在岗员工技术升级、攻关培训,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人员进行;综合管理部建立员工培训档案,记载员工所参加的培训及其所取得的成绩。

 

4.2.6   培训的效果要求 

a、保证特殊工种员工取得有效的岗位证书。

 

b、促进全体员工职业素质、质量意识得到不断的巩固与提高,使全体员工

了解企业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4.2.7培训的效果评价 

a、针对培训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通过考试、考核成绩证明培

训效果。

 

b、 通过日常工作反映培训的有效性。

5、相关文件 

5.1《关键岗位岗位任职标准》 

6、记录 

6.1年度培训计划               

6.2  培训记录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与员工及顾客就相关质量信息进行相互沟通。

 

2.适用范围 

各部门对各类信息的交流沟通。

 

3.职责、权限 

3.1综合管理部负责质量方针、目标、审核和管理评审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负责

售后服务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交流; 

4.工作程序 

4.1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

信息交流的途径可以是口头、书面形式,或者其它

可以利用的通讯及宣传工具,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4.2内部信息交流 

4.2.l员工参与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评审 

4.2.2综合管理部负责将方针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时传达到各部门。

 

4.2.3综合管理部及时收集、整理、汇总、传递来自各个方面的质量信息,以书

面的形式传递给各部门和各单位。

 

4.2.4不符合项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整改过

程中,将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并作好记录。

 

4.2.5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重要信息,由产生的部门和单位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并作好记录,要求答复的,必须限期予以答复。

 

4.2.6各部门定期对其职责范围内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传递给综合管理部。

  

4.3 外部信息交流 

4.3.1综合管理部通过顾客回访获得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并做好记录。

 

4.3.2综合管理部与供方、外包方进行质量信息交流,负责售后服务过程中与顾客沟通交流; 

5.相关文件

无 

设计开发控制程序  

1.编制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所有活动,保证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可控性,以在规定的预算内按时保质保量地实现软件开发的最终目标,使项目相关方

都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应用软件研发全过程所涉及的公司所有部门及人员。

3.职责 

3.1技术研发部项目负责人 

1)根据立项申请,制定软件项目开发计划,编写项目设计和开发计划,提交总

经理进行审批; 

2)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需求分析;组织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并提交评审组或研发部经理进行评审;参与需求分析评审。

 

3)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组织系统设计,提交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4)审核未通过测试的程序的修改;决定是否进行系统部署; 

5)提交《系统部署申请及审批表》给研发经理、测试组和总经理评审和审批; 

6)起草“用户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登记表”,提交数据服务部经理进行审批;

组织产品培训工作; 

7)组织项目组进行项目总结。

 

3.2质量部 

参与完成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 参与项目的系统设计,编写总体设计方案及详细设计方案。

 完成系统代码编写和调试和测试; 修

改未通过整体测试的程序; 部署系统,进行用户培训、安装和售后服务。

 

3.3技术研发部经理

1)根据客户要求和市场调查,以及公司产品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公司软件产品和项目立项申请,编写《项目立项书》,提交《项目立项评审表》给评审组和

2)总经理进行评审和审批; 

2)审核项目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软件开发过程中资源配

3)置、向有关领导报告项目实施计划执行状况。

 

3)审核《需求分析说明书》,签署评审意见; 

4)审核系统设计方案和测试方案,签署评审意见。

 

3.4测试人员 

1)编写《测试方案》,提交给测试部经理进行评审; 

2)测试环境建立、初始化和检验;按照《测试方案》执行项目的整体测试,填

写《软件测试记录表》,并及时将测试情况与项目组反馈; 

3)参与审核《系统部署申请及审批表》,签署发布意见。

 

3.5总经理 

根据立项评审组意见,审批立项申请; 审批项目实施计划; 审批产品发

布申请。

 

4. 工作程序 基本流程图:

    

4.1项目立项

立项申请 

研发部经理根据客户要求和市场调查,以及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结合本公

司的具体情况,编制项目《项目立项书》,提交公司评审,立项评审。

 

由研发部经理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对提交的项目立项申请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和客户参加立项评审。

根据评审意见,提交总经理审批。

 

立项审批 

总经理根据立项评审意见,审批软件项目是否立项;若审批通过则通知研发部经理组织人员成立项目组,指派项目负责人,制定软件开发计划或准备项目投

标;如审批未通过则撤项处理。

 

4.2需求分析 

1)需求调查及分析 

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开发计划书》组织项目组进行业务调查和需求调查分析,

并汇总需求分析调查结果,形成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

 

2)需求分析设计评审 需求分析结束后,《需求分析说明书》提交给研发部经

3)理审核后,由研发部组织评审。

  

《需求分析说明书》评审通过后,需由研发部经理组织与客户沟通确认需求并签

字;若客户确认不通过,应进行需求的更改控制。

 

4.3系统设计 

1)设计过程 

项目负责人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组织项目组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并编写《系统设计方案》。

 在这期间,项目测试组同时完成系统《测试方案》的编写。

 

2)系统设计评审 

项目负责人填写“设计评审表”,提交给研发部经理审核后,由研发部组织评

审。

评审的具体内容见“设计评审表”中的“评审内容”部分。

 测试部填写“系统测试方案评审表” 提交给评审组进行评审,评审的具体内容见“系统测试方案评审表”中的“评审内容”部分。

若不能通过,则由研发部修改后再评审,直到通过评审为止。

 

3)《系统设计方案》变更控制 

如果系统设计未通过评审,则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意见,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文档进行修改,直到通过为止。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需进行设计变更,经项目负

责人、研发部经理签字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

 

4.4实现 

1)代码编写 

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

开发人员参考软件测试规定,进行单元调试和测试,单元测试通过后方可进行集成调试与测试。

 

2)产品构造,提交整体测试 

程序调试结束后,项目组进行产品构造,向测试组提交测试软件,进行软件系统

整体测试。

 

3)代码版本管理和备案 

每当一个单元或子系统完成了编码和单元测试,由相关开发人员填写《代码版本管理登记表》,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后交由档案管理员进行管理和备案。

 

4.5测试 

测试工程师编写《测试方案》,经评审组和测试部经理评审通过后作为系统

测试的依据。

 

1)建立测试环境 

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方案》建立测试环境,主要包括主机环境、操作系统

环境、数据库平台、网络环境、应用平台及其它支持环境。

 

2)整体测试 

单元测试通过后,测试工程师使用《测试方案》进行整体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如

实记录。

 

(1)若测试结果正常,测试工程师继续下一《测试方案》的测试。

(2)测试结果为一般异常,测试工程师详细记录所测出的各类问题,接着开始下一测试方案的测试。

该项目组对各类问题首先进行原因分析,然后修改程序,完成后提交项目负责人审核,由项目负责人将修改好后的程序转交给测试工程师重新进行整体测试。

 

(3)若测试结果满足测试异常终止原则,测试工程师记录该问题,然后及时通知该项目组本次整体测试为测试异常终止。

3)测试结果处理 

若通过测试,项目组通知相关部门组织内部验收,否则,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后,项目组修改产品并重新进行测试。

 

4.6 部署及试运行 

1)产品部署申请 

由开发组部署产品、起草《用户使用说明书》提交给研发部经理、测试部负责人审核,最后由总经理审批。

 

2)用户培训 

产品部署后,根据顾客需要组织产品培训工作;并将实际培训情况如实记录在“用户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登记表”。

培训工作必须得到用户满意,否则重新培训,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3)系统安装、运行 

项目负责人填写《系统安装确认单》,征得用户同意后方可为用户安装系统,投入试运行。

如果在试运行过程中或正式运行过程中因正常升级或用户需求变更而需要更改更改设计,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软件设计变更评审表”,经研发部经理签字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

试运行结束后,形成《试运行报告》。

系统验收时,形成《总结报告》。

5.支持性文件

5.1《产品需求合同评审》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4《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5.5GB/T8566《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5.6GB/T16260《软件产品评价》

6.相关记录

6.1《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6.2《软件开发任务书》

6.3《设计开发计划表》

6.4《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6.5《系统测试及运行记录》

6.6《试运行总结报告》

 

外部供方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所采购产品和物资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采购产品、设备及供方的控制。

 

3.职责 

3.1综合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a)负责按本公司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 

b)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并实施。

 

C)负责对采购物资的进货验证。

 

3.2总经理批准《采购计划》和《合格供方名录》 

4.工作程序 

4.1采购过程 

4.1.1采购物资分类 

综合管理部根据其对随后的生产质量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为2类:

 A类物资:

公司主营产品、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等 B类物资:

其他办公低值消耗品等材料。

 

4.2对供方的评价 

4.2.1综合管理部联系由供方填写《供方调查表》在调查基础上择优选择供方。

综合管理部对A类供方都要进行评价。

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填写“供方评价记录表”。

对A类物资,应同时选择几家合格的供方。

综合管理部负责填写并保存《合格供方名录》,并由总经理批准。

 

4.2.2评价内容为:

 

1、必须达到采购要求的质量,符合国家法规要求。

2、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状况,保持产品、设备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