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857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 唯物辩证法.docx

高考政治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专题14唯物辩证法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

三年高考二年模拟一年原创

专题14唯物辩证法

【考点定位】

一、考点扫描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二、考情分析

考点一:

联系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其实这个原理要和规律的客观性联系起来一起应用。

【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根据材料,明显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论是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答案选D。

考点二:

矛盾分析法

【名师点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核心的观点,我们要注意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试题演练】(2012高考江苏卷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这就需要将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综合起来,分析解决问题。

【试题演练】(2012高考浙江卷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2高考试题解析

考点一:

联系观

1(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是①说法错误,不能根据愿望创造联系,联系良有客观性;③说法错误,联系就与实践的关系分为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2(2012高考福建卷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2012高考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根据材料,明显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无论是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答案选D。

考点二:

发展观

1(2012高考江苏卷31)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

根据材料,这种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变化。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选C。

考点三:

矛盾的观点

1(2012高考江苏卷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9)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

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居”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5)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10分)

3(2012高考福建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12分)

【答案】

(1)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

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好题,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材料+知识点。

从知识点看,知识限定为矛盾观点,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矛盾观点有哪些?

如对立统一观点,普遍性、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等。

要注意题目是要求说明义利观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体现的是发展过程,涉及矛盾与发展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由材料一可知,以往人们对义利的观点是将二者对立起来,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而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看到了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并抓住了重点。

不同时代对义利观的看法不同,这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考点四:

辩证否定观

1(201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

他们一致认为:

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

饭店一位清洁工说:

“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

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10分)

 

考点五:

唯物辩证法

1(2012高考天津卷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

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

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2高考浙江卷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2高考山东卷30)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分)

【答案】: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材料的能力。

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中心意思有三:

一是各国经济依存加深,二是国际贸易在曲折中发展,三是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机遇也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第二步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上述三点即可,各国经济依存加深,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发展,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有机遇有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说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机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方面诀定事物的性质,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总体来说是机遇是主要的。

最后组织答案时,运用材料+哲理的模式,不可理论与买际相脱。

【考点定位】必修4: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等。

4(2012高考四川卷30)材料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

“顶天”就是要农业科技创新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5(2012高考江苏卷35)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

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8分)

2011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考点一:

联系的观点

1(2011高考广东卷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

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大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现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①正确,体现了人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②正确,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前半句对,但是后面重视偶然联系的作用说法不对;④说法错误,创新观念不能直接改造世界,要通过人的实践。

本题选A。

3(2011高考重庆卷30)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1高考文综上海卷2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

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

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联系概念。

5(2011高考天津卷12)材料一

表2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

(2009年)

研发经费占

GDP比重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年)

中国

10.6:

46.8:

42.6

1.7%(2009年)

中国/世界平均≈3.5

世界平均

3:

28:

69

2.21%(2007年)

★以各产业增加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

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11分)

考点二:

发展的观点

1(2011高考北京卷2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

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1高考江苏卷29)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

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④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量变与量变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直角,圆;稍变一点,椭圆;再变,抛物线”,这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③、④与题意吻合;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①表述不准确;②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3(2011高考四川卷35)水磨镇的涅槃重生,离不开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东省佛山市的对口援建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自强奋进。

这反映了

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三:

矛盾的观点

1(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

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

①理解错误。

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理解正确。

③理解错误。

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

④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本题答案选C。

 

3(2011高考北京卷34)

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关系。

基于图9所示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政府在当前宏观调控中应当

A.把握重点,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B.遵循规律,促进二者的协调增长

C.立足整体,防止二者的循环往复

D.创造条件,避免二者的相互制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方法论。

根据二者的反比关系,所以我们只能把握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时期重点调控某个方面,所以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本题答案选A,其它项不符合题意。

4(2011高考福建卷35)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5(2011高考广东卷34)观察图8(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

奋斗的方向B.信念:

勇者的利器

C.障碍:

跨越的支点D.天才:

勤奋的结晶

6(2011高考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7(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

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①说法与题目无关;②说法正确,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③说法错误,因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都是客观的,二者不能说具体历史的统一;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选C。

9(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