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979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docx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1

  读了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知道了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他19--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里很贫穷,他幼时爱动脑子,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他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才能被王维克老师发现,而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退学,他一生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知识。

19--年,华罗庚不幸得了风寒病,落下左腿残疾,可华罗庚依然刻苦研究数学,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有华罗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数学肯定也很棒的!

在19--年,他在上海的杂志《科学》里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熊教授的重视,从19--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19--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19--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读完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了解了一位大数学家一生的不平凡经历,他能在坚苦的条件下学习,而且家里很穷,他不能上学而自学,他学的知识比上学的人学的知识都多,他的数学才能都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以至于后来还能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当教授,他真了不起啊!

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

想到这里,我的脸刷的红了!

我想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数学,不能老想着数学学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拦路虎想逃脱,还有做数学作业还特马虎,把会的也能做错,题也抄错,所以数学老考分少,现在我要记住,要拿出华罗庚的学习数学精神来要求自己,争取把数学和各科都学的棒棒的,我要加油!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2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

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

“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

”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

“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

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

“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20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

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看了华罗庚的故事后,我觉得华罗庚有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的精神。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和他的这种脱俗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华罗庚爱国事迹读后感3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数学界的泰斗。

他一生的故事许多许多,*写的是他上小学时,敢于向专家挑战的事,表现了他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求知态度。

  *开头先概括写华罗庚从小就“非常喜欢数学”。

联系到他日后的成功,使我们再次想起那句老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他除了看课本外,还常常借老师的书看。

”说明华罗庚从小博览群书,对数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接下来用两个自然段讲华罗庚发现一位教授的*有错误,勇敢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得到了表扬。

其中“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当然可以了,谁都会有错儿的!

”“谁”指的是任何人,当然包括专家。

老师的话给了华罗庚极大的鼓励,培养了他敢于求真的精神。

  最后讲华罗庚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这篇课文是上一册教材中《动手试一试》一文的延伸,以著名科学家的真实事例进一步明确了可贵的求知态度。

课文虽然写的是科学家的故事,但是选取了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小时候的故事。

而且力求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把人物写得生动、可亲,增强了感染力。

  一、华罗庚的有关资料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

  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

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

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

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

  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

  19--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小店主家中。

因为他的父亲华老祥是在40岁时才得到的这个儿子,因此很担心他的儿子养不大。

据说放进箩筐可以生根,容易养活,所以他父亲说过“放进箩筐避邪,同根百岁,就叫箩根吧。

后来就是将“箩”字去掉“竹”字头取了罗字,而“根”与庚同音,那年又是庚戍年,又用了一个“庚”字。

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其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祝愿。

  少年华罗庚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

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

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

问这样东西是多少?

题目出完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数。

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

“我算出来了,是23。

”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

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华罗庚爱动脑筋总喜欢追求更简便的算法

  一次老师在教学生做某种类型的数学习题,大概是已知一个图形,设为长方形,要从中挖去一些已知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和菱形、梯形等,求剩下图形的面积。

老师教的方法是先算出要挖去的各已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最后用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它,即得剩下图形的面积。

华罗庚没有采用老师的方法,而是用了更简洁的方法,引起了老师的不满。

老师在发

  还习题本时,先发还习题做得好的学生的习题本,然后再发有些错误的学生的习题本,最后发华罗庚的习题本,并说:

“你是怎么做的,最后答数倒是凑对了!

”华罗庚回答说:

“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然后就把自己是怎么考虑的,一一讲述给大家听。

由于他的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清楚,老师与同学们听了都很信服。

可一年后,华罗庚还是因为交不起杂费和食宿费而辍学了。

  -------------------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困家庭。

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闭塞的县城。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

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

”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

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

“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

”同伴回答说:

“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

“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

”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一路上,人们见到“菩

  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华罗庚伸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

“‘菩萨’果真万能吗?

”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

  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

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

“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1父亲马上训斥道:

“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

”他却认真反驳道:

“我到青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华罗庚的数学作业,经常有涂改的痕迹,很不整洁,老师开始时非常不满意。

后来经过仔细辨别,老师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