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塑造了刘备这一英雄形象:
“桃园三结义”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三让徐州”表现了他的忠厚仁义;“三顾茅庐”表现了他思贤若渴。
B.《简·爱》中的伊丽莎是里德太太的小女儿,她貌美如花,向往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常常沉溺在她曾在伦敦度过的那个出尽风头的冬季的回忆里。
C.《草房子》中桑桑是个调皮而有情有义的少年,当纸月收到欺负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杜小康落魄的的时候他把自己最钟爱的鸽群卖掉,把钱给了杜小康。
D.《老人与海》多次描写了马林鱼的巨大和鲨鱼的凶猛,是为了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有力的衬托了老渔夫刚毅的形象。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联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mù年了。
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________(祸不单行 火上浇油)。
(选自贾平凹《一颗小桃树》)
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稚:
________ mù:
________
②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祸不单行 火上浇油)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通讯《34年从警路初心不改》(记者张道正通讯员吴庆伟),完成下列小题。
位于昌黎县城碣石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始建于1919年的火车站——朱各庄站,而守护着这座百年火车站的是一名年过半百的老民警——罗俭。
1985年,刚满20岁的罗俭,从部队转业来到昌黎站派出所,后又来到朱各庄站,成名驻站民警,刚来那会,他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进行普法宣传,然而村民们对老罗的宣讲总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对他的宣传教育置若罔闻,这可把老罗给难住了。
一天深夜,老罗带着一个辅警在货场进行巡视,远远就听见有机动三轮车的声音,两人便悄悄地躲在一个废弃房屋里。
不一会,一辆三轮车驮着两个男子便从漆黑的夜幕中出现,两个人将车停在车皮旁边,便先后从三轮车上跳下,翻上车皮开始往三轮车上装焦炭。
由于人手不够,老罗没有断然出手,等到他们将车装满,都累的筋疲力尽之时,老罗和辅警冲出屋外,高举着手电大声喊“别动,警察”,那两人一听,顿时一惊,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警察有多少人,只听见其中一人喊“快,分头跑”便快速发动三轮车驾车逃走,而另一个人飞快的向反方向跑去,老罗用手电照了一下车牌号,带着辅警追向徒步逃跑的那个人。
跑了没多久,那人看见只有老罗一个人追了过来,便心中发狠,大喊“就一个人啊,看我不砸死你”说着弯腰就要抄起地面的石头砸向老罗,老罗急中生智大喊“别动,我认识你”,那人一听,稍有迟疑,电光火石之间,老罗一个飞扑便将那人压在身下,此时辅警也跑了过来,二人合力将那人控制住。
不久驾车逃跑的男子也被抓获,最终两人因盗窃焦炭都被判刑入狱。
这起案子办结之后,老罗再次走村串户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有了鲜活的例子,村民们也真正意识到盗窃焦炭问题的严重性,同时经过与车站货场责任部门沟通,他们也组建了保安巡控队,加强货场巡视防控力度,附近的钢厂因为扩大生产大量招工,周边的村民大都变成了有正式工作的工人,从此,也就没有人再来顶风冒险盗卖焦炭了。
老罗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在离朱各庄高路基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的地方,有一所小学——大樊各庄小学。
老罗利用自己是河北省朗诵协会会员的优势,经过与校方沟通,在学生中间挑选出12名热爱朗诵的学生,组成朗诵兴趣小组,老罗将爱路护路宣传知识编写朗诵文稿,对孩子们进行培训指导,每逢学生放假前老罗便组织学生们在学校通过开展朗诵比赛进行护路宣传,这个方法收到了奇效,这十几年来,从没有发生过学生上线路事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石门站警务区辖区治安情况,他心想,只有把线路周边的一切情况烂熟于胸,才能做好线路工作。
暑期前期,老罗对辖区10个村庄,5所中小学校和政府单位进行逐一走访,发放各类宣传品1000多份。
老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工作态度,用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从警34年来,老罗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这条平安铁道线。
(来源:
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3.这篇人物通讯以罗俭为报道对象,记叙了他的哪些主要事迹?
4.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最令你感动的是罗俭的哪种精神品质?
为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理由。
5.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首先要做到“详略得当”,本文是如何处理详略的?
请简要说明这样安排详略的作用。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爷爷变成了猫
⑴高三暑假的时候,我跟以往所有假期一样,到乡下和老人们一起生活。
临行前父亲特别叮嘱我多陪奶奶说说话,不仅因为这很可能是我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假期,更因为一个月前,爷爷去世了。
⑵爷爷是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去世的。
因为要考试的关系,爷爷的事情我一直不知情,甚至连葬礼都没能参加。
后来父亲告诉我,奶奶对爷爷的离世似乎无法接受,她不跟任何人讲话,也没有掉过眼泪,大家都担心她是不是精神受了刺激。
⑶所以考试一结束,父亲就把我送上了去乡下的长途客车。
“奶奶最喜欢你,只有你能让她的心情好起来。
”他是这样说的。
奶奶住的村子在山里,漫山遍野不是一块一块的农田,就是一片一片的竹林。
村民的瓦房点缀其间,户与户往往隔得很远。
⑷奶奶的家在村公路的背后。
我叫了一声,没有人应。
推了推门,门没锁。
走进去就是堆满柴火的厨房,奶奶正坐在灶门口的椅子上,抚摸着趴在她膝盖上的条纹土猫。
“奶奶。
”我喊道。
奶奶抬起头,看见是我,便举起那只猫,晃晃它的爪子,然后对我说:
“喵……”
⑸奶奶没有疯,这是她自己告诉我的,就在我“吸溜吸溜”地吃下一大碗面条的时候。
“我是在学这只猫说话,”奶奶说,“它是你爷爷变的!
”我的筷子差点掉下来。
我看向那只猫,它趴在一把竹藤椅上,也正用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
“你爷爷过世的那天,前脚刚走,这猫后脚就跑我们家来啦。
”
⑹我搁下筷子说:
“只是巧合而已。
”“哪有这么巧?
”奶奶起身把猫抱过来,指着它的眼睛。
“你看嘛,它的眼睛是大小眼,左边这个眼皮耷下来,显小,跟你爷爷一样。
还有,”她又掰开它的嘴巴,“你爷爷左边犬牙断了半截,你看它的牙齿。
”果然,猫的嘴里也长着一颗断牙。
奶奶把剩了小半碗的面条放到地上,那只猫“嗖”一声蹿下去,头几乎要栽进碗里。
“没出息,猫竟然喜欢吃面条。
”“我说了嘛,这就是你爷爷变的,你爷爷也喜欢吃我煮的面条。
”
⑺整个暑假,猫已经完全介入了奶奶的生活,并且似乎以此为傲。
⑻它大清早就在屋里上蹿下跳,把爷爷那些编织竹器的工具碰出声响;它跟着奶奶到地里干活,虽然大部分时候只是抓一只小青蛙回来折磨;到了中午,它就坐在猪圈的围栏上,冲奶奶“喵喵”叫。
偶尔我也会怀着调侃的心情问奶奶猫语学得怎么样了,能不能跟猫无障碍地交流。
奶奶眉毛一挑:
“那怎么可能,我跟你爷爷一辈子了,说话都磕磕绊绊,他变成猫就更难了嘛。
”
⑼是啊,爷爷是个不怎么说话的人。
他心里在想什么,对别人是什么态度,我们这些晚辈总是难以揣摩。
⑽父亲离乡求学的时候,爷爷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还是奶奶偷偷把他写的信放进了父亲的书包;小姑出嫁那天,爷爷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又是奶奶把他亲手编的竹箱交给小姑,他却闹了一个大红脸,说编得不精细。
⑾“你爷爷啊,就是拉不下脸,跟自己人都不好意思,什么都要我帮他说。
”每次跟我讲到这些事,奶奶都会当着爷爷的面说这句话,坐在一边的爷爷也不搭理,看都不看我们一眼。
⑿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爷爷和奶奶早就成为了一体,离开任何一个,他们都是不完整的。
⒀暑假结束的时候,父亲来乡下接我,顺便要接奶奶到城里去跟我们一起生活,奶奶不同意,“现在有电话,有事我会找你们的。
”
⒁后来,奶奶也去世了。
大家都在她身边,她走得很安宁。
⒂我第一反应是问父亲:
“那猫呢?
”
⒃“什么猫?
”
⒄“奶奶家不是有只猫吗?
”
⒅“没有吧,没看到啊。
”
⒆“噢,那可能自己跑掉了吧。
”我们再也没见过那只猫。
我也不再去考证它到底是不是爷爷变的。
可能,奶奶也变成了一只猫,跟着它跑掉了也说不一定。
⒇我只是很遗憾,遗憾自己曾把奶奶当做病人,把她的表现看做非正常的情绪。
并不是的,我想。
她跟猫说话既不是精神问题,也不是心理问题,只是因为,唯一能走进她心里、与她精神相系的人,不在了。
(选文有删改)
6.默读文章,你认为奶奶把猫当做爷爷的原因是什么?
7.请分析第⑶段划线句的作用。
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⑽⑾段的作用。
9.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奶奶是病人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⑵段“似乎”用词准确,是他人对奶奶在爷爷去世后的种种言行的猜测。
B.第⑻段中的“调侃”一词,反映“我”对奶奶把猫当做爷爷的好笑与不理解。
C.第⑾段爷爷虽然不搭理奶奶,但其实认同奶奶的说法,这是他们特有的相处方式。
D.本文用清新明丽的语言,记述奶奶把猫当成爷爷而相处的事,呼吁晚辈及社会多理解、关爱老人。
11.有人说本文结尾应该改成“奶奶去世,这只猫也一直守护在奶奶身边”类似情节,这样可使故事更加完整。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句子默写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⑵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⑷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⑹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互相轩邈 轩:
(4)窥谷忘反 反: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5.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6.甲乙两文在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请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17.名著导读:
(6分)
(1)《童年》中人物阿廖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分)能给你什么启发或感染?
(1分)
(2)《童年》的作者____,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3分)
七、综合性学习
18.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
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
________
作品:
________________
(2)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
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
你的研究步骤是:
八、作文
19.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
(1)请把“梦想是 的花朵”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2)请以“远去的声音”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