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95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

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

【播放视频】

激流勇进

入新课

带着兴趣观看

频中人下滑的

度变化

【设疑】

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

的?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游乐活动出发,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板书】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f二、实验:

【模拟情境】本节课我们用小车代替下滑的人,搭起

量小车运动的平

的长木板(斜面)代替轨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均速度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1、实验目的、原

理和实验器材

2、实验设计

【思考讨论】

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如何

粗略描述?

2、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

么?

3、具体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怎么测?

4、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等等。

【小结】&【板书】

实验目的: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s/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设计意图:

测量性实验,必须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第一步】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

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

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进行分段?

学生讨论后老师用PPT展示如下图所示:

学生讨论、回答:

生1:

越来越快

平均速度

生2:

公式v=s/t

生3:

测路程和时间;

生4:

刻度尺、停表

【温馨提示】同学们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骑自行车下坡的情况,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

(1)Si,t1,

(2)S2,t2,

 

根据刚才的讨论,完成空缺的部分:

答案:

①刻度尺

②秒表

【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

明确了路程和时间的测量,那么做实验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的?

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用PPT展示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把Si和以后

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2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底端的时

2、实验设计

3根据测得的Si和ti,利用公式()算出小

车通过斜面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4将金属片移到(),测出小车到金属

片的距离S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Sa所用的时

间ta,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第三步】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你能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试一试。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i=

11=

Vi=

Sa=

t2=

Va=

【第四步】明确实验分工和配合

一个实验的成功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你们商讨一

下,每个同学负责哪一个工作。

组内分工建议:

一人释放小球并下达计时指令,二人

负责记录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间,一人负责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

“可靠”、“准确”、“方便”是我们设计

实验的基本原则。

【尝试性实验】

为了实验测量准确,数据有效,正式实验前老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几次。

PPT展示:

按下图安装、调整,观察小车的运动特点,试着测两组数据。

3、进行实验

重点练习秒表的使用:

释放小车开始计时,小车撞击

3v=s/t

4斜面中部

设计表格,完成后提醒学生可以把数据记录到课本23页的表格,但要注意带单位

要求小组成员全

员行动,禁止个别同学充当“观众”。

学生小组自由分工,相互协作,为实验做好准备

学生按照要求动手实验,各司其职进行演练

(建议:

如果没有合适的金属片,学生的书立也可以代替,反扣在斜面即可)

 

温馨提示:

1.小车运动距离

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按照分组,

学生实验

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提醒记录数据

学生展示、

汇报

(设计意图:

排除实验中不成功的各种因素,为实验

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正式实验】

学生在熟悉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安照实验步骤

进行操作,把数据填入表格。

1测全程2、测上半段3、计算

(设计意图:

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成果展示】找几组同学汇报测量结果,有实物投影,直接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具体以学生记录和算出的结果为准。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i=0.6

11=4

Vi=0.15

S2=0.3

12=2.5

V2=0.12

【典型数据示范】

【议一议】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得出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根据公式:

 

【引导分析】V2和V3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这个关系,分析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什么运动?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设计意图:

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提升的能力。

S—S2

V3=

学2生

计算后

回答:

V2

学生回答:

小车做

变速直线运动

5、交流与评估

【引导启发】

请同学们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请大胆提

出来。

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

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与评估,养成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见附件

1)

6、扩展性实验

【播放视频】

播放人教社配套的《用传感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视频,通过位置传感器B、装有回声挡板的小车,和计算机连接后,可以直观显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变化。

观看视频,思考测

量速度的其它方法

同时试着分析计

算机上的速度-时

间图像

【尝

试实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1-2名学生在传感器前面行走,观察速度变化情况

2•测量人行走的速度变化。

(设计意图:

了解高科技测速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读一读】

让学生阅读课本24页阅读“超声波测距”,了解测距的原理。

(设计意图:

了解测量速度的其它方法,开阔视野。

 

三、课堂小结:

(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学生讨论

师课件展示,见附件2)

四、课堂检测师巡视、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5动手动脑学物理1-4

完成当堂检测

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i

和t2,用V=S/t求出平均速度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

11=

V1=

S2=

t2=

Va=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教学反思】

阅读了大量的素材,发现这节课的内容,人教版注重平均速度的测量,而其他版本还要求

学生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其实在拓展性实验中就体现了,但没有直接说明,我觉得老师在上课讲这部分时不妨渗透一下这个概念,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这是一节典型的测量实验课,所以要符合物理实验课的要求。

我从自己上课的实际出发,本

着常态课的思想来梳理的教学思路。

一、案例的“亮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以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养

成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动手,主动学

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用视频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次进实验室,学生好奇,个别同学不服从管理,毕竟看到器材就想“动手”,课堂纪

律才是这节课成功的保障。

如果学生不听指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就会遇到困难。

另外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的弱项。

附件1: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参考答案: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参考答案: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可能会存在误差。

4•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相同。

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5•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附件2:

'1•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J2加何分析实验数据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附件3:

课堂检测

1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

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

iiiihiiihidiHi1丨丨山丨丨「山

图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m/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

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

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b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3.—个物体沿平直公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

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B.10m/sC.8m/sD.都不对

4.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

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1m/sD.2.5m/s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当堂检测答案:

1.0.0011m/s2.

(1)v=S/t

(2)小(3)510.0333.C4.C

5.

(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1=V111=8m/sx500s=4000m。

(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20m/sx100s=2000m

s总=$计S2=4000m+2000m=6000m

t总=t1+t2=500s+100s=600s

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