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开辟新航路》教案及课件.docx
《必修2《开辟新航路》教案及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开辟新航路》教案及课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开辟新航路》教案及课件
必修2《开辟新航路》教案及课件
.h1{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0cm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h2{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h3{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DIV.unionTD{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h1{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22pt;mARGIN:
17pt0cm16.5pt;LINE-HEIGHT:
240%;TEXT-ALIGN:
justify}.h2{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h3{FoNT-wEIGHT:
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6pt;mARGIN:
13pt0cm;LINE-HEIGHT:
173%;TEXT-ALIGN:
justify}.union{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unionTD{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点击:
:
新课程蕴涵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师生心灵自由和对灵魂的解放的渴望。
课改下历史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新的--中体现出课改之精神,富于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是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开辟新航路》一课题材较传统,内容相当完善,如何另辟溪径既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体现新课改理念,笔者在教学中依据课标的要求做了一些尝试。
从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入手,运用自己的实践知识、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情、理去想象、感知、体验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知历史,使学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2)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出示幻灯片(播放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Sailing》)
师:
古道、西风、骆驼,14世纪前后连接东西方的主要商道上留下了人们无尽探索的脚步;15世纪,碧水连天的茫茫大海向人们发出了盛情的邀请,等待人们的将会是什么?
那就是《开辟新航路》。
(幻灯片上黄色的大漠与蓝色起伏的大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Iamsailing,Iamsailing……”远航的呼声伴随着演唱者嘶哑的声音一次次扣击着学生的心灵。
)
一、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幻灯片)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发怒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旋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间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
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
师:
知识的贫乏,心理的恐惧,环境的恶劣交相混织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
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道一道,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
(无声的字幕和教师有声的语言相结合,极大的渲染了航海家们选择的悲壮,更让学生感受大海航行的艰难。
如此情景的创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究,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
(幻灯片)
是怎样的无形之手推动着迪亚斯一行人去冒险?
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他们的观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请为航海家和他的船员设计一幕对话,合理大胆假设当时的情景。
(这一活动的设计除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地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在角色扮演中,面对与历史人物相同的问题和抉择,学生需要先了解他们所处地时代和社会环境,能够了解洞悉不同地历史人物及其动机,思考可能出现地多样性地结局,也就有助于认识历史发展的过程,并能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思考社会问题,领悟不同的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
生:
讨论,合作表演。
师:
为什么人们要冒险寻找黄金?
生:
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师: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拥有黄金意味着什么?
生:
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扩大经营。
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金币则是是当时的重要交换手段,更成为财富的主要标志。
师:
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可以得到一切。
但是西欧的黄金矿藏很少,马可·波罗笔下遍地黄金的东方便成为西欧人神往的地方。
另一方面,东方的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长期畅销西欧市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很多的西欧人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同时,传播天主教的福音是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动力。
师:
西欧人有前往东方的可能性吗?
生:
三维帆船的制造,罗盘的运用。
师:
“无形之手”推动着人们不惜牺牲生命去冒险,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他们的航海创造了条件,意志坚定的航海家迪亚士又经历13天的艰苦努力后,终于到达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十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印度。
师:
迪亚士和达?
伽马都是沿着海岸线南下,哥伦布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选择了什么方向?
生:
向西。
师:
地球像扁平的盘子,走到地球的尽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
略
师:
相信地圆说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希望开辟一条前往亚洲的航路,他坚信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幻灯片)在西方,哥伦布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许多地方,包括河流、城镇、学校、广场、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请与同学分享你对哥伦布的了解。
生:
略
师:
我想将我对哥伦布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驾驶着3艘帆船离开了西班牙的巴洛斯港,没有鲜花,没有礼炮,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有的是他对荣誉、名声、财富和自我的追求。
被称为黑暗海洋的大西洋神秘而狂暴,这个意志坚定的人没有半途而废,在茫茫大海上苦熬了两个多月后,命运的转机出现了。
1492年10月12日,空气中有种不寻常的味道,黑压压的陆地依稀可见,上帝的福音降临了。
随后他们大步踏上了新世界,喜悦与解脱的泪水狂泻而下。
1493年3月,哥伦布以征服者的姿态凯旋而归,受到隆重的接待,在10年里他先后四次到达这片大陆,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至死都坚信自己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
而这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个极伟大的发现也没有被人们所意识到。
1506年,55岁的哥伦布病逝,当时只有少数人赞扬和追悼他。
(设计这样一个分享的平台,教师和学生都以真实的、完整的人格亲临“现场”,以真诚的、开放的心态彼此相待。
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在表达各自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相互对话的关系,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认识成果,从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尊重和分享别人的理解与感受,善于从别人的认识成果中获得启示;教师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也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
)
师:
1519~1522年间,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另一位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到达南美洲。
然后,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
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他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
无形之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它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生:
讨论回答。
师:
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的示意图和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联系加强,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的数量增加、贸易的品种增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贸易的发展,对金银的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联系不仅是在贸易方面,文化,思想、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交流,因此马克思曾说过,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的提出可以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同时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教材的信息资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概括,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做到结论与过程相结合。
)
师: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而在15世纪初中国也有一次伟大的航海之旅,这就是郑和下西洋。
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不同?
生:
略
师:
郑和下西洋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
因此两人的航海之旅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流,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比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但重要的是关注对两者航行不同原因的探讨。
虽然课程标准并没用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作相应的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尤其是经济上的原因是不可回避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贯穿整节内容。
强调这是两种不同经济形态下的航行可以做到教学内容上的前后的呼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