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232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0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docx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

这反映出英国(  )

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答案】C

2.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英国国王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故D项正确。

3.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

“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答案】A

【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英王是“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议会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

”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

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答案】A

5.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英国(  )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

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

【答案】C

【解析】根据“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万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故C项正确。

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

“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

”这是因为改革(  )

A.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

B.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

C.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

D.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

【答案】D

【解析】1832年的议会,改革制定了新的议会选举规则,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

7.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

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

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

【答案】C

8.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

“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

”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  )

A.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

B.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

C.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

D.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国性政府”是指联邦政府,“成员国政府”是指邦联制政府,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联邦政府比邦联政府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安全,“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787年,独立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9.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答案】C

10.“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

A.三权分立制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D.联邦制

【答案】B

【解析】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

11.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答案】D

【解析】中央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南北州围绕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

12.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

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

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

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答案】A

13.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

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  )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答案】D

【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故在冷漠中通过,故D项正确。

14.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这项条款应出自(  )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两院制,国家元首也就是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故B项错误;根据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可以看出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故D项错误。

15.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答案】B

16.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

据此可知(  )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可知,普鲁士在整个德意志帝国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大问题上的否决权,故B项正确。

17.“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

”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B.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答案】D

【解析】根据“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可知作者并未强调德国政体的专制,故A项错误;“议会享有立法权”并非表明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议会支持的重要性,强调议会的作用,议会不一定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故C项错误;根据“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议会享有立法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德国政体中民主的一面,故D项正确。

18.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答案】A

19.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

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妮女王在位时期,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以及任命大臣的权力。

因此,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大臣必须是下议院议员,目的是确保其行使权力时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丧失了立法权和财政权等,不再享有专制权力,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实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故D项错误。

20.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

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

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31年,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议会选举改革方案”可知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英国的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1.“在1780年和1850年之间,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  )

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

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

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答案】B

22.历史学家汤普森对18世纪英国遍行的民众抢粮潮解释道:

在“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一旦饥荒使粮价上涨到民众无法接受的程度,民众就自发组织抢粮运动,强制粮商平售粮食;为官的绅士们觉得有义务采取抑制粮价措施来平抑运动,使民众恢复到服从的轨道上来;因此民众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抢”。

这反映了(  )

A.契约精神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C.圈地运动激化英国社会矛盾

D.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社会状况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众抢粮潮”最终使“民众恢复到服从的轨道上来”,所以“‘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表明了契约精神,故A项正确;革命的不彻底,与材料中“‘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不符,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与材料中“民众抢粮潮”“饥荒使粮价上涨”不符,故C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中“18世纪英国遍行的民众抢粮潮”不符,故D项错误。

23.有人认为,美国民主政体的关键机制就是“自由的、公平的和公开的选举制度”,选举被认为是人民大众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必由之路。

这体现了美国(  )

A.政党主导选举B.推崇权力制约平衡

C.注重程序民主D.遵循天赋人权原则

【答案】C

24.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著《1787年之夏:

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第三章

着火的房子:

1787年春天……

第十章

小州的胜利:

7月11日~17日……

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

7月17日~26日

第十九章

瑕不掩瑜:

9月8日~17日

A.“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B.“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C.“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答案】D

【解析】“着火的房子”,反映的应该是美国邦联体制面临危机而不是联邦体制面临危机,故A项错误;“小州的胜利”,只是协调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并不能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拥有行政权,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允许黑奴的存在,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故D项正确。

25.美国的先贤们,无论是华盛顿,还是亚当斯,总是把美国政府称为“共和政府”或“自由政府”,而不是今天美国政府自我标榜的“民主政府”。

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美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

B.美国先贤们缺乏民主意识

C.精英政治更有利于美国

D.代议制民主降低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这是一个事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先贤具有民主意识,如总统的产生方式、众议员的产生方式等,故B项错误;相对于民主政治而言,当时的人们强调的应该是精英政治,故C项正确;美国自1787年以来一直实行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

26.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的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

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

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答案】A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选举人团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美国总统选举分成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各党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以及“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五个阶段进行,整个程序需一年左右的时间。

宪政、共和和民主价值的适当的均衡,恰恰是美国的民主比许多追求民主价值最大化的国家更稳定、更可持续的重要原因。

从宪政意义上讲……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不可能将选举总统的权力交给议会,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议会对行政权力的干涉,使总统不能独立地处理行政事务。

因而总统必须由选民选出。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共和国,而不是纯粹的民主国家”,他们知道“被治者的同意是政府的终极基础”,但并不认为“被治者的同意可以简约为简单的多数统治”。

而选举人团制度既可以使得民意可以充分地参与到最高行政首脑的选举中来,又可以有效地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同时在候选人得票相同的情况下寻求国会的裁决,又充分反映了不同部门间分权制衡的思想。

——摘编自汉密尔顿、麦迪逊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你对美国“宪政”的理解。

(要求:

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利用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美国选举制度历史悠久但弊端明显。

论证:

美国“宪政”历时二百多年的发展与演变,选举程序复杂,涉及人数众多,时间持续长;同时,选举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容易导致党派纷争及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

示例二:

美国宪政为“均衡”民主。

论证: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摒弃议会干涉行政,总统由选民选出;实行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对各方要求既协调又妥协。

示例三:

美国宪政是有限民主。

论证:

认为民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民主;选举人团制度既体现人民主权,自由选举总统,又可有效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赋予国会在总统选举中一定的裁决作用。

(评分说明: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既可分开论述,也可以合并评述;在答题时,不必拘泥于参考示例。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政治混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帝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

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呈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12分)

【答案】

(1)原因: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影响:

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言之有理即可)

(2)英国 特点:

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限制君权的传统;贵族保守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受外部力量干涉较少。

法国 特点:

革命不断,激进色彩浓厚;较多地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

原因:

君主权力相对强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

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

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

“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

“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二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

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

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

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

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解析】

(1)从制度探索的借鉴、过程、方式手段等角度归纳。

(2)结合所学可从两国的文化传统、公民素质高低、工业化程度、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社会稳定与否等因素,从英国、南京国民政府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

(1)特点:

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逐步建立;与时代结合,不断创新。

(2)英国:

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较强;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中国:

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

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或长期内外战争的干扰)。

30.下表是与研究政治现代化相关的材料。

作者

作品

内容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归纳为:

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

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

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张华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