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78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逐题专练第第45题20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2021高考历史逐题专练——45题

 

1.(2021·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中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

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

长庆元年(821年)二月,元稹又迁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内、外之制同出一人之手。

元稹改革公文得到了宰相段文昌和穆宗皇帝的支持。

元稹改革公文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

内容上,务必明确具体,实事求是,一扫含糊模棱之辞,对升贬者必明示其原因;形式上,则打破骈四俪六的对偶句式,引进单句散行的古文语法;语言上,删繁留简,力求明白晓畅,古朴简洁。

继元稹之后,白居易亦写了大量的古文散体制语,明显含有继元稹将公文改革进行到底的意思。

公文改革的成功使古文运动取得了最后的、完全的彻底胜利。

至此,古文才算是占领了文体的一席阵地。

——摘编自王勋成《唐代公文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公文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

(1)背景:

文体改革浪潮的出现;制诰公文的骈文积习较深;元稹就任朝廷要职;统治者支持公文改革。

(2)特点:

涉及范围广;力度较大;具有延续性。

影响:

使古文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规范了公文文体,便于文化传承。

【详解】

(1)背景:

根据材料“唐朝中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

”可知,文体改革浪潮的出现、制诰公文的骈文积习较深;根据材料“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

”可知,元稹就任朝廷要职;根据材料“元稹改革公文得到了宰相段文昌和穆宗皇帝的支持。

”可知,统治者支持公文改革。

(2)特点:

根据材料“元稹改革公文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

”可知,涉及范围广;根据材料“内容上,务必明确具体,实事求是,一扫含糊模棱之辞,对升贬者必明示其原因;形式上,则打破骈四俪六的对偶句式,引进单句散行的古文语法;语言上,删繁留简,力求明白晓畅,古朴简洁。

”可知,力度较大;根据材料“继元稹之后,白居易亦写了大量的古文散体制语,明显含有继元稹将公文改革进行到底的意思。

”可知,具有延续性。

影响:

根据材料“公文改革的成功使古文运动取得了最后的、完全的彻底胜利。

至此,古文才算是占领了文体的一席阵地。

”并结合所学,从使古文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规范了公文文体、便于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

2.(2021·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时的土官均由该民族的各级头人世袭其职,一部分官职的任免袭替由兵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军事部门统率,这类官员一般称为“土司”。

另一部分长官如土知府、土知县,其任免世袭由吏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布政使司负责。

土官倚仗权势,加重对各族人民的盘剥奴役,各土官为了争夺财物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对中央也叛服不定,鉴于此明清两代多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来废除土司制度。

明永乐十二年,明军在平定思州、思南两地叛乱后,废除土司,设贵州布政使司。

清雍正时期,在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大规模改土归流,收缴土司印信,改设府、州、县,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制度,但是改革范围有限,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土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清两代改土归流的政策。

【答案】

(1)特点:

土官职位世袭:

分属军事和行政两个系统管辖;土官权力大,受中央干涉弱;土官横征暴敛易引发社会动乱。

(2)积极作用:

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多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局限性:

改土归流只是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实行,土司的残余势力被保留。

【详解】

(1)特点:

根据“明清时的土官均由该民族的各级头人世袭其职”得出土官职位世袭;根据“一部分官职的任免袭替由兵部负责,政务归各省军事部门统率”“另一部分长官如土知府、土知县,……政务归各省布政使司负责”,概括得出分属军事和行政两个系统管辖;根据“土官倚仗权势……对中央也叛服不定”得出土官权力大,受中央干涉弱;根据“加重对各族人民的盘剥奴役,各土官为了争夺财物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得出土官横征暴敛易引发社会动乱。

(2)积极作用:

根据“对中央也叛服不定,鉴于此明清两代多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来废除土司制度”得出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根据“各土官为了争夺财物常常发生武装冲突”,分析得出从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加重对各族人民的盘剥奴役”,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从有利于推动多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分析总结。

局限性:

根据“改革范围有限,改革并不彻底”,分析得出改土归流只是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实行,土司的残余势力被保留。

3.(2021·青海西宁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黄帝纪年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干支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年号纪年法一直沿用至清末。

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纪年变革,废除旧历,改用阳历;不再以年号纪年,而以中华民国纪年。

同时,重新编订历书,以“崇正朔,便日用”为原则,并考虑到民间对阴历习惯既久,将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

”袁世凯和张勋复辟期间,两度废止民国纪元,改用洪宪、宣统年号纪元,复辟失败后又恢复民国纪元。

北洋时期,一度出现恢复阴历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同时保留阴历(农历),重大纪念活动以公元纪年为准,而传统节日还是遵从农历。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人们选择西元不过是一种公认的习惯,完全是为了方便,而不是因为西元更接近“真理”。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浦江客的新浪博客《公元纪年走入中国意义何在》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和新中国为什么都采用阳历,在采用阳历的同时为什么都保留阴历。

【答案】

(1)特点:

纪年方式与世界接轨;历书编写旧历和新历并存;纪年变革出现反复,推行阻力较大。

影响:

构建了新的纪年体系;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推广;推动了基层民众关注时代变革,反思封建专制,认同中华民国政权,启迪了民众的思想意识;顺应了世界潮流,使近代中国进一步融人世界。

(2)采用阳历的原因:

阳历纪年纪事方便;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阳历(或公认、习惯于阳历纪年)。

保留阴历的原因:

尊重我国民间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详解】

(1)特点:

根据材料中“民国建立后……不再以年号纪年,而以中华民国纪年”可知,纪年方式与世界接轨;根据“新旧二历并存,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可知,历书编写旧历和新历并存;根据“袁世凯和张勋复辟期间,两度废止民国纪元,改用洪宪、宣统年号纪元,复辟失败后又恢复民国纪元。

北洋时期,一度出现恢复阴历的声音”可知,纪年变革出现反复,推行阻力较大。

影响:

根据“从黄帝纪年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用‘干支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年号纪年法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国建立后……以中华民国纪年。

同时,重新编订历书”可知,构建了新的纪年体系;根据“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社会改革和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推广,推动了基层民众关注时代变革,反思封建专制,认同中华民国政权,启迪了民众的思想意识,顺应了世界潮流,使近代中国进一步融人世界。

(2)采用阳历的原因:

根据材料中“人们选择西元不过是一种公认的习惯,完全是为了方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采用阳历的原因有,阳历纪年纪事方便,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阳历(或公认、习惯于阳历纪年)。

保留阴历的原因:

根据“民间对阴历习惯既久”“传统节日还是遵从农历”可知,尊重我国民间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2021·黑龙江大庆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

一种是倍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大家庭,到处都有,贵族亦如此,一些富有的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一种是久受戎狄文化侵扰的家庭,即男女同室,无长幼之别,更无男女之耻。

像这样的家庭,不但是腐败堕落滋生之所,更是游手分子寄生之地。

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

……因此,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彻底改造华夏的传统家庭制度,也彻底纠正戎狄化的家庭结构。

——郑良树《商鞅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造秦国家庭结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家庭结构改革的作用。

【答案】

(1)原因:

大家庭影响国家赋税收入或发展小农经济的需要或发掘秦国人力资源;秦国家庭存在陋俗;受李悝改革的影响或秦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交融。

(2)作用:

增加了政府收入或促进了秦国富强;培植了小农经济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利于推进改革;移风易俗,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详解】

(1)原因:

根据“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像这样的家庭,不但是腐败堕落滋生之所,更是游手分子寄生之地。

”可得出大家庭影响国家赋税收入或发展小农经济的需要或发掘秦国人力资源;秦国家庭存在陋俗;根据“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

”可得出受李悝改革的影响或秦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交融。

(2)作用:

根据“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可从增加收入、发展小农经济、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改革;移风易俗,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概括。

5.(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法规及其内容

《中央银行条例》等(1927年10月)

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资本总额为2000万元,由国库一次拨足;中央银行可招集商股但商股额不得超过49%:

中央银行设在上海以30年为营业期限。

《中国银行条例》(1928年10月)

规定中国银行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总资本为2500万元;其职能为代理政府发行海外公债,管理政府在海外存款、发展和扶持海外贸易等。

《交通银行条例》(1928年11月)

规定交通银行为“特许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总资本为1000万元,总部设在上海,其职能主要为“发行债标”,代理交通事业之业务,发展其他实业等。

《中央银行法》(19355月)

保持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特权,针对各地政府对收入隐蔽不报或层层克扣的积弊,国民政府通年令各机关公款必须移存中行。

《中国农民银行条例》(1935年6月)

规定中国农民银行为股份公司,资本额为1000万元,指定其业务为“供应农业资金,复兴农村经济”但其资金也用于军事。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金融体制改革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金融体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

(1)措施:

颁布银行条例;设立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明确国家金融管理杌构的责权;建立国家金融体系。

(2)意义:

使国民政府确定了对全国经济的支配地位,统一了货币的发行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混乱的财政与金融状况;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详解】

(1)措施:

根据“《中央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条例》”“《中国银行条例》”得出颁布银行条例;根据“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得出设立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根据“中央银行可招集商股但商股额不得超过49%”“其职能为代理政府发行海外公债”“特许为发展全国实业之银行”“供应农业资金,复兴农村经济”,得出明确国家金融管理机构的责权;还可从建立国家金融体系分析总结。

(2)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使国民政府确定了对全国经济的支配地位,统一了货币的发行权;明确国家各大银行的责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混乱的财政与金融状况;根据所学,还可从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等分析总结。

6.(2021·安徽淮北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外贸承包,财政包干;取消补贴,自负盈亏;汇率并轨,宏观调控四个阶段。

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施行,它标志着中国在外贸管理上靠行政管理和一事一议时代的结束,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

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使中国对进出口的行政性控制转变为利用汇率工具的市场化调节,这是外贸管理控制与激励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原来十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的体制被打破,全国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到18万家,其中有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7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7万多家。

通过改革,深化了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摘编自仲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与政策性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渐进改革;法制化;市场化。

(2)影响:

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外贸体制;规范了对外贸易管理;激励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

【详解】

(1)特点:

由材料“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宏观调控四个阶段”可归纳为渐进改革;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施行……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可归纳为法制化;由材料“使中国对进出口的行政性控制转变为利用汇率工具的市场化调节”可归纳为市场化。

(2)影响:

由材料“标志着中国在外贸管理上靠行政管理和一事一议时代的结束,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可知,改革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外贸体制,且规范了对外贸易管理;由材料“原来十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的体制被打破……通过改革,深化了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可知,激励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另外结合所学可知,外贸体制改革只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缩影,其改革成功必然会助推改革开放的深化,从而促进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7.(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

1986至1993年,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把扶贫与开发结合起来,即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1994至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基础上贯彻和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持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贯彻和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扶贫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意义。

【答案】

(1)特点:

扶贫对象是全国农村地区;扶贫主体是中国政府;扶贫过程具有持续性和计划性;扶贫方式是扶贫与开发相结合。

(2)意义:

有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湿饱问题,保障民生;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为其他贫困国家和地区的政革提供中国模式。

【详解】

(1)根据材料“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持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贯彻和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信息可行扶贫对象、扶贫主体、扶贫过程、扶贫方式等角度概括特点。

(2)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解决贫困、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认同、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模式等方面分析意义即可。

8.(2021.陕西省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章宗朝(公元1189—1208年),黄河曾三次决口,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黄河阳武故堤决堤后,章宗命参知政事马琪、香持国行省事,节制沿河数路之州县官员征发赋役,全力治河。

明昌六年四月修河防毕,行省罢。

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这一难题,承安五年(1200年)九月,章宗以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兹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

这种做法是女真统治者以国家的强制手段,把民地括为官地,以满足女真猛安谋克户对土地的需求。

泰和三年(1203年),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垂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

九月,宗浩还朝,行省罢。

泰和年间,为指挥对宋作战,又设置了汁京等行省。

这4处行省在军事前线可便宜行事,指挥具体军事运作,很好地完成了军事使命。

卫绍王与宣宗迁都汁京前所设行省中,出现了像西京行省、中都行省这样具有地方性特征的行省,是行省设置的新现象。

——摘编自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治理黄河;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进行括地;应对蒙古边衅,修筑界壕;对宋出兵作战。

特点:

分临时军事性行省和临时政务性行省两类;在行省内国家用强制手段括地。

(2)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金朝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有利于地方治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事防卫问题;为后来行省在中国的实行奠定了官制基础;行省括地行为牺牲了汉族人民的利益。

【详解】

(1)根据材料“(金)章宗朝(公元1189—1208年),黄河曾三次决口……全力治河”,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是:

治理黄河;根据材料“……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这一难题,承安五年(1200年)九月,章宗以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兹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是:

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进行括地;根据材料“……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垂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是:

应对蒙古边衅,修筑界壕;根据材料“……泰和年间,为指挥对宋作战,又设置了汁京等行省”,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历史背景是:

对宋出兵作战。

根据材料“……黄河阳武故堤决堤后,章宗命参知政事马琪、香持国行省事,节制沿河数路之州县官员征发赋役,全力治河。

明昌六年四月修河防毕,行省罢……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垂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

九月,宗浩还朝,行省罢……”,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特点是:

行省分临时军事性行省和临时政务性行省两类;根据材料“……这种做法是女真统治者以国家的强制手段,把民地括为官地,以满足女真猛安谋克户对土地的需求……”,可得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特点是:

在行省内国家用强制手段括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金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调动地方积极性、解决军事防卫问题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回答金章宗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从行省括地行为牺牲了汉族人民的利益等方面回答金章宗设置行省的消极影响。

9.(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076年初,宋神宗诏令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在京城开封开办“卖药所”,后称“熟药所”,习称“官药局”,制造成药向社会销售。

官药局规定:

成品药的包装,应外贴药品说明书及“和剂局记”的印记商标;药局必须昼夜有人轮流值班,以保证随时供应药物,凡因失职而影响了急症病家购药的,“杖一百科罪”;发现霉变及过时药品应予以废弃;遇有贫困或水旱疫病,要施给药剂等。

官药局创立后,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市场“药价比之时值损三分之一”。

1102-1106年,全国财政年收入6000万缗,京城官药局所属的5个惠民局门市,年上交40万缗,占0.67%。

地方官府在总结防疫经验的基础上,也纷纷创设官药局。

由于官药局按国家颁布的“局方”合药,客观上推广了医家及民间习用的一些有效方剂,普及了便于服用及保存的丸、散等成药剂型。

——摘编自唐廷猷《古代官药局五百年》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官药局的管理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官药局建立的作用。

【答案】

(1)政府主导/中央到地方统一管理(二取一);制度保障/管理严格/规范化(三取一):

体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2)开办了首营药业/有助于形成官营、民警井举的药业经营形式(=取-)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

推动中成药的发展:

有利于保障百姓生命健康:

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

增加了政府收入:

为后世医药管理提供了借鉴.

【详解】

(1)根据“宋神宗诏令国家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在京城开封开办“卖药所”,后称“熟药所”,习称“官药局”,制造成药向社会销售。

”得出政府主导,中央到地方统一管理,制度保障;根据“官药局创立后,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得出体现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2)根据“以保证随时供应药物,凡因失职而影响了急症病家购药的”“宋代出现了官营、民营并存的药业经营形式”可从举的药业经营形式;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等方面概括;根据“客观上推广了医家及民间习用的一些有效方剂,普及了便于服用及保存的丸、散等成药剂。

”可得出推动中成药的发展;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有有利于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增加了政府收入;为后世医药管理提供了借鉴。

10.(2021·江西南昌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刘晏熟悉商情,在他看来,到处有增加收入的门路。

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

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因此,税于盐价,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刘晏增加赋税收入的办法,不是单纯依靠增税,而是通过实行有利于人民休息的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使税源得以扩大。

刘晏改革转运制度,采取雇佣劳动的办法,就是一项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措施。

“养民为先”的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赈济贫民问题上,刘晏有独特的主张,他不赞成进行无偿的赈给。

因此在发生灾荒时他除了及时进行减免赋税和必要的贷放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灾区出卖粮食,收购其它杂货,运往别处出卖或留给官府自用。

他认为这样做既不会造成国用的不足,又能使“下户力农”得到实际好处。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经济措施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利用商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理财以养民为先;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宏观调控市场,国家干预经济。

(2)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唐朝统治;使灾民、贫民得到救济;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为后世提供借鉴;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详解】

(1)特点:

根据“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