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951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docx

浙江专版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检测苏教版必修1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检测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安徽发现了全国最大的钼矿,下图是钼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95Mo原子核内有53个中子

B.95Mo原子核外有42个电子

C.92Mo、95Mo、98Mo互为同位素

D.92Mo、95Mo、98Mo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不同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95Mo表示质子数为42,质量数为95,中子数为53,则A、B正确。

92Mo、95Mo、98Mo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C正确。

92Mo、95Mo、98Mo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错误。

2.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石墨B.HCl

C.SO2D.酒精

答案 B

解析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石墨是单质,A错误;HCl是电解质,B正确;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自身不能电离,C错误;酒精溶于水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1L该溶液,可将0.1molCaCl2溶于1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1mol·L-1

答案 D

解析 A项,溶液的体积多于1L,不正确;B项,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C项,所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不正确;D项,原溶液c(Cl-)=0.2mol·L-1,将溶液稀释一倍后,则溶液的c(Cl-)=0.1mol·L-1。

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

BaSO4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

C

NH3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可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NH3和CO2

D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2.0mol·L-1的Ca(OH)2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叙述Ⅰ和Ⅱ均正确,但是,能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C项,叙述Ⅰ和Ⅱ均不正确,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项,叙述Ⅰ正确,叙述Ⅱ不正确;Ca(OH)2微溶于水,室温时微溶物的溶解度为(0.01~1g)/100gH2O。

每100mL“2.0mol·L-1的Ca(OH)2溶液”含Ca(OH)2:

0.1L×2.0mol·L-1×74g·mol-1=14.8g,这远远超出了Ca(OH)2的溶解度。

5.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B.28.4g·mol-1

C.71D.71g·mol-1

答案 D

解析 

×22.4L·mol-1=4.48L,则M=71g·mol-1。

6.2015年10月,浙江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根据物质的分类,青蒿素属于(  )

A.碱性氧化物

B.有机物

C.含氧酸盐

D.酸性氧化物

答案 B

解析 C15H22O5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正确。

7.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mL0.10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容量瓶规格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mL

硫酸铜:

7.68g

加入500mL水

B

480mL

胆矾:

12.0g

配成500mL溶液

C

500mL

硫酸铜:

8.0g

加入500mL水

D

500mL

胆矾:

12.5g

配成500mL溶液

答案 D

解析 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mL0.10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由于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要选择规格是500mL的容量瓶,溶质若是硫酸铜则需要8.0g,若是胆矾则需要12.5g,且配成500mL溶液,而不是加入500mL水。

8.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由14N、13C、18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两容器含有的(  )

A.分子数和气体质量均不同

B.分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

C.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D.分子数、原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

答案 D

解析 本题侧重于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故这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项,分子数相同,但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故质量不同,A错误;B项,分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B错误;C项,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C错误;D项,分子数相同,又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相同,且二者分子的中子数都为17,正确。

9.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

答案 D

解析 A项缺少酒精灯;B项缺少漏斗;C项缺少托盘天平;D项能完成实验,故选D。

10.将5mol·L-1的Mg(NO3)2溶液amL稀释至bmL,稀释后溶液中N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B.

mol·L-1

C.

mol·L-1D.

mol·L-1

答案 B

解析 根据稀释时NO

守恒可知:

5mol·L-1×amL×10-3L·mL-1×2=bmL×10-3L·mL-1×c(NO

),则c(NO

)=

mol·L-1,故选B。

11.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某一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氯化钾与碳酸钙的溶解性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碳酸钙

B.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C.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D.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答案 A

解析 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远比在水中大得多,但酒精与水互溶,液体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将酒精与水组成的混合物蒸馏,只能得到含少量水的酒精,只有先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蒸馏才能得到无水酒精;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很小,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大,当采用冷却法结晶时,随着氯化钠晶体的析出,同时也有氯化钾晶体析出。

对于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幅度不大的物质,一般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

1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既无沉淀也无气体,再加AgNO3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一定有Cl-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 C

解析 原溶液中含CO

或HCO

时,都会出现A项的现象,故A项错误;原溶液中含有SO

或Ag+时,都会出现B项的现象,故B项错误;C项,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既无沉淀也无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无CO

、SO

,又加入AgNO3出现白色沉淀,只能是原溶液中含有Cl-,C项正确;含Ca2+也会有D项的现象,故D项错误。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

B.1mo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个

D.常温常压下,11.2LCO分子数是0.5NA

答案 C

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A错误;1molCl2含有的氯原子数为2NA,B错误;标准状况下,a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mo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个,C正确;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故D不正确。

14.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N+8)mol

B.

(A-N+10)mol

C.(A-N+2)mol

D.

(A-N+6)mol

答案 A

解析 首先应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求出R原子的质子数=A-N;由R2+所带电荷数可知R的化合价为+2价,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RO分子中质子数为(A-N+8),RO的摩尔质量为(A+16)g·mol-1,ngRO的物质的量为

mol,1molRO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mol,因此ng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N+8)mol。

15.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

A.

LB.

L

C.

LD.

L

答案 A

解析 由

g·mol-1,得n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L。

16.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mol·L-1)为(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注意混合液分成两等份,由Mg2++2OH-===Mg(OH)2↓、Ba2++SO

===BaSO4↓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Mg2+)=

mol=amol、n(SO

)=2b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n(K+)=2(2b-a)mol,故c(K+)=

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

(1)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

、SO

三种阴离子。

请设计实验,要求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

按加入顺序写出试剂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以下物质:

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

其中:

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g·cm-3,沸点约为55℃,分离水和丙酮时最合理的方法是________。

a.蒸发b.分液

c.过滤d.蒸馏

(4)如下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HNO3 Ba(NO3)2溶液 AgNO3溶液

(2)④⑥ ①②③④⑧ ⑤⑦

(3)d (4)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解析 

(1)Cl-只能用Ag+来检验,CO

、SO

都会被Ag+沉淀;若用Ba2+检验SO

,则CO

也会被沉淀。

故应最先检验CO

(加稀HNO3,不能加盐酸),再检验SO

[用Ba(NO3)2溶液,不能用BaCl2溶液],最后检验Cl-(用AgNO3溶液)。

(2)①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Cl-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②液态HCl虽不导电,但其溶于水能导电,是电解质;③CaCO3不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但其固体不导电;④熔融KCl能电离出K+、Cl-,能导电,是电解质;⑤蔗糖无论溶于水或受热熔融均不导电,是非电解质;⑥Cu是金属单质,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CO2溶于水能导电,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电离,是电解质,但CO2属于非电解质;⑧H2SO4溶于水能导电,纯H2SO4不导电,是电解质。

(3)水与丙酮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实现二者的分离。

(4)过滤时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容易使液体溅出。

18.(10分)如图所示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

问题1:

精盐中含Ca2+、Mg2+、Fe3+、SO

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

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②①⑥④⑦

问题2:

按所选顺序操作时,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

由海水到氯化钠晶体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装置是__________(从给定的四种装置中选择)。

答案 

(1)D A

(2)B 萃取、分液

(3)(直形)冷凝管 下口进水 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

(4)问题1:

ad

问题2:

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

问题3:

CD

解析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应选择D装置;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的方法是蒸馏,应选择A装置。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该加入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先进行萃取,然后再分液,应选择B装置。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其下口为进水口,上口为出水口;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必须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保证内外气压相同,使液体顺利滴下,然后再打开下端的旋塞。

(4)问题1:

此题中除去SO

应选用BaCl2溶液,Ca2+需用Na2CO3除去,NaOH用于除去Mg2+和Fe3+;而过量的BaCl2需用Na2CO3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需用盐酸除去。

所以Na2CO3的作用有两个:

既除去Ca2+又除去过量的BaCl2。

所以,①Na2CO3溶液需在BaCl2溶液之后加,②盐酸在过滤除去沉淀之后加。

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答案均正确,所以a和d符合。

问题2:

步骤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除去过量的Na2CO3和NaOH,发生两个反应:

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

问题3:

由海水到氯化钠晶体的实验过程:

加入沉淀剂→过滤→加入盐酸中和→蒸发结晶,所用的主要装置是C和D。

19.(10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供选试剂:

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b是_____________。

固体B是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方案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能,应如何改进?

(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的质量。

答案 

(1)溶解 过滤

(2)K2CO3

HCl BaCl2

(3)K2CO3+BaCl2===BaCO3↓+2KCl

BaCO3+2HCl===BaCl2+CO2↑+H2O

(4)不能 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5)沉淀A1或固体B

解析 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用K2CO3将BaCl2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即可分离,BaCO3溶于盐酸,蒸发结晶制得BaCl2固体;滤液的成分为KCl和过量的K2CO3,需用盐酸除去过量的K2CO3,再蒸发结晶制得KCl固体,故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固体B(BaCl2)中的所有钡离子全部来源于原混合物,因此只要测得固体B或沉淀A1的质量,据“钡量”守恒可确定BaCl2的质量分数。

20.(10分)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的有关内容,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5

密度:

1.19g·cm-3

HCl的质量分数:

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在横线上填A表示“偏高”、填B表示“偏低”、填C表示“无影响”)。

Ⅰ.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____。

Ⅱ.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

Ⅲ.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________。

Ⅳ.定容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浓度________。

答案 

(1)11.9 

(2)BD (3)①16.8 ②B B C A

解析 

(1)c(HCl)=

=11.9mol·L-1。

(2)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随所取量的多少而变化。

(3)根据c(浓)×V(浓)=c(稀)×V(稀),则取浓盐酸的体积V(浓)=

≈0.0168L=16.8mL。

21.(12分)草木灰中含有可溶性钾盐(主要成分是K2SO4、K2CO3、KCl)。

某学生按下列操作提取草木灰中的钾盐:

①取草木灰加水溶解;②过滤,取滤液;③蒸发滤液;④冷却结晶。

(1)在①、②、③、④的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为检验草木灰中的离子,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并把溶液分成四份,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第一份溶液和适量稀盐酸加入下列装置的试管中,把澄清的石灰水加入烧杯中

__________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含有CO

Ⅱ.取第二份溶液,分别滴加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__

证明含有SO

Ⅲ.取第三份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除去SO

和CO

,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在

证明含有Cl-

Ⅳ.取第四份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证明含有K+

(3)步骤Ⅲ所得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填“是”或“否”);为什么?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 

(2)Ⅰ.有气泡产生 Ⅱ.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否 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引入了Cl- (4)2HCl+K2CO3===2KCl+H2O+CO2↑ BaCl2+K2SO4===2KCl+BaSO4↓

解析 

(1)溶解过程需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需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操作时,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溅出。

(2)草木灰中的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SO

的存在,需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SO

的存在。

(3)证明溶液中含有Cl-,在加入试剂时绝不能引入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