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94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docx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整理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格栅和筛网

格栅的作用:

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

填埋焚烧堆肥将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

第二节沉淀的基础理论

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沉砂池:

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

初次沉淀池:

较经济地去除污染物质,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

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

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理想沉淀池分为:

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污泥区域四个部分

第三节沉砂池

沉砂池的作用:

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沉砂池的几种形式: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Doer沉砂池等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1.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2.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形式,其一为水平流动(一般流速0.1m/s),同时在池的横断面上产生旋转流动(旋转流速0.4m/s),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沉于池底的砂粒较为纯净,有机物含量只有5%左右,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第四节沉淀池

按使用功能分:

初次沉淀池(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理,去除约30%的BOD5,55%的悬浮物)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是生物处理工艺的组成部分)

按水流方向分: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

进水、静止、沉淀、排水

连续式:

污水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

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1.增设斜板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2.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以及回流部分活性污泥3.加絮凝剂4.将剩余污泥投加到入流污泥中去,利用污泥的活性,产生吸附与絮凝作用

第五节隔油和破乳

油的状态:

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

平流式隔油池

废水从池子的一端流入池子,以较低的水平流速流经池子,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到水面,密度大于水的颗粒杂质沉于池底,水从池子的另一端流出。

隔油池的出水端设置集油管。

特点:

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油水分离效果稳定。

表面一般设置盖板,冬季保持浮渣的温度,从而保持它的流动性,同时可以防火与防雨。

平流式隔油池可去除的最小油滴直径为100~150μm,相应的上升速度不高于0.9mm/s。

斜板式隔油池

斜板式隔油池可去除的最小油滴直径为60μm,相应的上升速度约为0.2mm/s。

小型隔油池

铁路运输、化工等行业使用的小型隔油池,其撇油装置是依靠水与油的密度差形成液位差而达到自动撇油的目的。

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当油和水相混,又有乳化剂存在时,乳化剂会在油滴与水滴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这时油和水就不会分层,而呈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

当分散相是油滴时,称水包油乳状液;当分散相是水滴时,则称为油包水乳状液。

乳化油的主要来源

1.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而人为制成2.以洗涤剂清洗受油污染的机械零件、油槽车等而产生乳化油废水

3.含油(可浮油)废水在沟道与含乳化剂的废水相混合,受水流搅动而形成

破乳方法

破乳的基本原理:

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1.投加换型乳化剂:

投入适量“换型剂”后,在水包油(或油包水)乳状液转型为油包水(或水包油)乳状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化点,这时的乳状液非常不稳定,油水可能形成分层。

2.投加盐类、酸类:

可使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3.投加某种本身不能成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

如异戊醇,从两相界面上挤掉乳化剂而使其失去乳化作用。

4.搅拌、振荡、转动:

通过剧烈的搅拌、振荡或转动,使乳化的液滴猛烈相碰撞而合并。

5.过滤:

如以粉末为乳化剂的乳状液,可以用过滤法拦截被固体粉末包围的油滴。

6.改变温度:

改变乳化液的温度来破坏乳化液的稳定。

7.某些乳化液必须投加化学药剂破乳,如钙、镁、铁、铝的盐类或无机酸、碱、混凝剂等。

第六节浮上法

原理:

水和废水的浮上法处理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层。

浮上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

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

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

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浮上法的类型

1.分散空气浮上法(分为微气泡曝气浮上法剪切气泡浮上法)

2.电解浮上法:

电解废水可同时产生三种作用:

电解氧化还原;电解混凝;电气浮。

3.溶解空气浮上法:

真空浮上法:

空气在常压下溶解,真空条件下释放

优点:

无压力设备

缺点:

溶解度低,气泡释放有限,需要密闭设备维持真空,运行维护困难

加压溶气浮上法(最常用):

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需要溶气罐、空压机或射流器、水泵等设备

化学药剂的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一般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均需投加化学药剂,以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增加气泡与颗粒的吸附。

这些化学药剂提高气浮效果分为下述几类:

混凝剂:

各种无机或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它们不仅可以改变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的亲水性能,而且还能使污水中的细小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状体以吸附、截留气泡,加速颗粒上浮。

浮选剂:

浮选剂大多数由极性-非极性分子组成。

当浮选剂的极性基被吸附在亲水性悬浮颗粒的表面后,非极性基则朝向水中,这样就可以使亲水性物质转化为疏水性物质,从而能使其与微细气泡相粘附。

浮选剂的种类有松香油、石油、表面活性剂、硬脂酸盐等。

助凝剂:

提高悬浮颗粒表面的水密性,以提高颗粒的可浮性,如聚丙烯酰胺。

抑制剂:

暂时或永久性地抑制某些物质的浮上性能,而又不妨碍需要去除的悬浮颗粒的上浮,如石灰、硫化钠等。

调节剂:

主要是调节污水的pH,改进和提高气泡在水中的分散度以及提高悬浮颗粒与气泡的粘附能力,如各种酸、碱等。

压力溶气浮上法系统的组成

压力溶气系统:

加压水泵压力溶气罐空气供给设备附属设备

空气释放系统:

溶气释放装置溶气水管路

气浮池

第十一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微生物的呼吸指微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理功能

好氧呼吸:

根据氧化的底物、氧化产物的不同(异养型微生物自养型微生物)

厌氧呼吸:

按反应过程中的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发酵无氧呼吸)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

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5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由于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

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2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其生长可分为四个生长期

停滞期(调整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静止期(平衡期)衰老期(衰亡期)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微生物的营养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

(1)水

(2)碳源(3)氮源(4)无机元素(5)生长因素

第三节脱氮除磷基础理论

(一)生物脱氮

1.氨化作用:

有机氨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好氧厌氧均可

2.硝化作用:

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过程。

好氧

3.反硝化反应:

在厌氧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4.同化作用:

一部分氮被微生物同化成细胞组成成分,并以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

(二)生物除磷

厌氧释磷好氧吸磷

第十二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可能有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休或绒粒(floe)。

活性污泥的性质:

颜色:

黄褐色

味道:

土腥味

状态:

似矾花絮绒颗粒

相对密度:

曝气池混合液:

1.002~1.003回流污泥:

1.004~1.006

粒经:

0.02~0.2mm

比表面积:

20~100cm2/mL

活性污泥的组成:

按栖息着的微生物分:

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按有机性和无机性成分:

MLSS表示悬浮固体物质总量,MLVSS挥发性固体成分表示有机物含量,MLNVSS灼烧残量,表示无机物含量。

MLVSS包含了微生物量,但不仅是微生物的量,由于测定方便,目前还是近似用于表示微生物的量。

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污泥沉降比:

SV取混合液至1000mL或100mL量筒,静止沉淀30min后,度量沉淀活性污泥的体积,以占混合液体积的比例(%)表示污泥沉降比。

污泥体积指数:

SVISV不能确切表示污泥沉降性能,故人们想起用单位干泥形成湿泥时的体积来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简称污泥指数,单位为mL/g。

1L混合液沉淀30min的活性污泥体积(mL)SV(mL/L)

SVI=

=

1升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g)MLSS(g/L)

污泥密度指数:

SDI:

曝气池混合液沉降30min以后,100ml沉降污泥所含悬浮固体的克数。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吸附阶段:

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黏性物质,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稳定阶段:

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

第二节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活性污泥法的多种运行方式:

传统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分步曝气完全混合法(CMAS)浅层曝气深层曝气高负荷曝气或变形曝气克劳斯法延时曝气接触稳定法氧化沟纯氧曝气活性污泥生物滤池(ABF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完全混合法的特征:

(1)池液中各个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生活环境也基本相同。

(2)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也较小,因为骤然增加的负荷可为全池混合液所分担,而不是像推流中仅仅由部分回流污泥来承担。

完全混合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大的缓冲器和均和池,在工业污水的处理中有一定优点。

(3)池液里各个部分的需氧量比较均匀。

克劳斯法

克劳斯工程师把厌氧消化的上清液加到回流污泥中一起曝气,然后再进入曝气池,克服了高碳水化合物的污泥膨胀问题,这个方法称为克劳斯法。

消化池上清液中富有氨氮,可以供应大量碳水化合物代谢所需的氮。

消化池上清液夹带的消化污泥相对密度较大,有改善混合液沉淀性能的功效。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B级以低负荷运行,A级曝气池停留时间短,30~60min,B级停留时间2~4h。

不设初沉池。

该系统不设初沉池,A级曝气池是一个开放性的生物系统。

A、B两级各自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级的污泥互不相混。

处理效果稳定,具有抗冲击负荷和pH变化的能力。

该工艺还可以根据经济实力进行分期建设。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模式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

SBR工艺与连续流活性污泥工艺相比的优点

(1)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

(2)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无需设置调节池;

(3)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流系统的出水水质;

(4)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5)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

(6)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项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SBR工艺的缺点

(1)容积利用率低;

(2)水头损失大;

(3)出水不连续;

(4)峰值需氧量高;

(5)设备利用率低;

(6)运行控制复杂;

(7)不适用于大水量。

氧化沟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

曝气装置的转动,推动沟内液体迅速流动,具有曝气和搅拌两个作用,沟中混合液流速约为0.3~0.6m/s,使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

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S,CAST)

CAST工艺是近年来在传统SBR工艺上发起来的一种新型工艺,它是利用不同微生物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生长速率差异和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机理,将生物选择器与传统SBR反应器相结合的产物。

能去除含碳有机污染物,也可以脱氮除磷。

CAST分为生物选择区、兼性区和主反应区,体积比为1:

2:

20,回流比R=20%

膜生物反应器(MBR)

MBR是用超滤膜代替二沉池进行污泥固液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

MBR工艺的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活性污泥来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然后采用膜将净化后的水和活性污泥进行固液分离。

膜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解释

1) 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抗污泥膨胀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中没有悬浮物;

2 ) 膜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反应器污泥龄STR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分别控制,因而其设计和操作大大简化;

3 ) 膜的机械截留作用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生物反应器内可保持高的污泥浓度,从而能提高体积负荷,降低污泥负荷,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

4 ) 由于SRT很长,生物反应器又起到了“污泥硝化池”的作用,从而显著减少污泥产量,剩余污泥产量低,污泥处理费用低;

5 ) 由于膜的截流作用使SRT延长,营造了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长的环境,可以提高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

6 ) 较大的水力循环导致了污水的均匀混合,因而使活性污泥有很好的分散性,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

M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高度分散是提高水处理的效果的又一个原因。

这是普通生化法水处理技术形成较大的菌胶团所难以相比的;

7 ) 膜生物反应器易于一体化,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8 )MBR工艺省略了二沉池,减少占地面积。

第四节气体传递和曝气池

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

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性污泥;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气体传递原理:

双膜理论

影响KLa值的因素:

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性有机物影响KLa值;

水中溶解的无机物影响ρs0值;

溶解的有机物影响KLa值;

温度也影响KLa和ρs0值。

曝气的作用与曝气方式

1.好氧微生物的需氧代谢

2.兼性微生物酶的好氧合成

3.混合液的搅拌作用(厌氧、缺氧池另加搅拌器)

曝气方式:

1.鼓风曝气系统

2.机械曝气装置:

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

3.鼓风+机械曝气系统

4.其他:

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曝气设备

鼓风曝气:

空气净化器鼓风机空气输配管系统扩散器

机械曝气(表面曝气机):

竖式曝气机卧式曝气机

表面曝气机充氧原理:

(1)曝气设备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不断吸氧;

(2)曝气设备旋转时在周围形成水跃,并把液体抛向空中,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3)曝气设备高速旋转时,在后侧形成负压区而吸入空气。

曝气池的三种池型

推流式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的长宽比一般为5~10;进水方式不限;出水用溢流堰。

推流式曝气池的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为1~2。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池形(圆形方形矩形)根据和沉淀池的关系(分建式合建式)

两种池型结合式

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氧转移率:

单位为mg(O2)/(L·h)。

充氧能力:

(或动力效率):

即每消耗1kW·h动力能传递到水中的氧量(或氧传递速率),单位为kg(O2)/(kW·h)。

氧利用率:

通过鼓风曝气系统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的比例,单位为%。

第十三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生物膜的组成:

细菌(好氧、厌氧、兼性)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些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的幼虫

生物膜脱落原因:

低负荷滤池:

原因复杂,昆虫及其幼虫的活动促使生物膜脱落。

高负荷滤池:

水力冲刷使生物膜不断脱落,生物膜厚度与滤率大小有关。

生物膜法第运行主要有:

1.生物滤池2.生物接触氧化池3.生物流化床4.生物转盘

第二节生物滤池(滤床布水设备排水系统)

滤床:

滤床由滤料组成。

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

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

(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

(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

(4)不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能;

(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6)价格低廉。

布水设备:

为了使污水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滤床表面上

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分为两类:

移动式(常用回转式)布水器固定式喷嘴布水系统

排水系统:

作用:

1.收集滤床流出的污水与生物膜2.保证通风3.支撑滤料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1.滤池高度:

由上到下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逐渐递减,微生物数量逐渐递减,微生物由低级逐渐变高级

2.负荷率:

在低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中有机物的传质速率加快,生物膜量增多,滤床特别是它的表面很容易堵塞。

在高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在生物滤床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出水水质将相应下降。

3.回流:

(1)回流可提高生物滤池的滤率,它是使生物滤池负荷率由低变高的方法之一;

(2)提高滤率有利于防止产生灰蝇和减少恶臭;(3)当进水缺氧、腐化、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害物质时,回流可改善进水的腐化状况、提供营养元素和降低毒物质浓度;(4)进水的质和量有波动时,回流有调节和稳定进水的作用。

4.供氧:

正常运行的生物滤池,自然通风可以提供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强制通风。

生物滤池的运行及其经验

生物滤池正式运行之后,有一个“挂膜”阶段,即培养生物膜的阶段。

在这个始运行阶段,洁净的无膜滤床逐渐长了生物膜,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不断提高,终于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处理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时,生物滤池的运行要按设计确定的方案进行(驯化-挂膜阶段)

驯化-挂膜方式:

一种方式是从其他工厂废水站或城市废水厂取来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碎屑,进行驯化,挂膜。

另一种方式是用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河水或回流出水代替部分工业废水进行运行,运行过程中把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不断回流到滤池的进水中。

第二节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的工作特点

(1)不需曝气和回流,运行时动力消耗和费用低;

(2)运行管理简单,技术要求不高;

(3)工作稳定,适应能力强;

(4)适应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

(5)剩余污泥量少,易于沉淀脱水;

(6)没有滤池蝇、恶臭、堵塞、泡沫、噪音等问题;

(7)可多层立体布置;

(8)一般需加开孔防护罩保护、保温。

生物转盘的布置方式:

1.单轴单级式2.单轴多级式3.多轴多级式

生物转盘的构造

生物转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盘片转动轴废水处理槽驱动装置

第三节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浸没式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滤池第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和生物滤池综合在一起的处理构筑物,兼有两者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性能特征: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4)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5)生物膜活性高;

(6)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缺点:

滤床易堵塞和更换,运行费用较高。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接触氧化池的主要部分:

1.池底:

池底用于设置填料、布水布气装置和支撑填料的栅板和格栅。

2.填料:

填料要求:

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水力阻力小;强度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能经久耐用。

3.布水布气装置:

布气管可布置在池子中心、侧面和全池。

第四节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是借助流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呈流态化,同时进行有机污染物讲解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流态化原理

床层的三种状态:

1.固定床阶段:

当液体以很小的速度流经床层时,固体颗粒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床层高度也基本维持不变,这时的床层称固定床。

2.流化床阶段:

床层不再维持于固定状态,颗粒被液体托起而呈悬浮状态,且在床层各个方向流动,在床层上部有一个水平界面,此时由颗粒所形成的床层完全处于流化态状态,这类床层称流化床。

3.液体输送阶段:

床层不再保持流化,床层上部的界面消失,载体随液体从流化床带出,这阶段称液体输送阶段。

在水处理工艺中,这种床称“移动床”或“流动床”。

生物流化床的优缺点

优点:

1.滤床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2.微生物活性强3.传质效果好

缺点:

1.设备的磨损较固定床严重,载体颗粒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