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7935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docx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

关于小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小学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运用的原则 

  1.“非礼勿言”

  “非礼勿盲”是《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的话不要说。

今天,孔子所说的“礼”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将这句话古为今用,我们可以理解为:

不符合精神文明的话不要说。

  首先应当选择有意义的话题,如哲学的命题与学说,政治的动荡与变幻,历史的事迹与人物,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道德的高扬与沦丧,科学的发现与发明,社会的前进与革新,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等,都是教师和一切知识分子应当多加讨论的内容,不论谈论的深浅如何,广狭如何,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我们在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中发生交流。

  其次,交谈活动要注意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处世原则,也是一个人的起码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初见面的恰当称谓,寒喧中的礼貌用语,交谈中的言语分寸,分别时的告别祝辞等等,都应当体现出尊重对方的主观意向。

比方称谓,对干部多以级别相称,像“×局长”、“×处长”、“×主任”、“×书记”等,有的以职业相称,如“×老师”、“×大夫”,有的笼统地称为“师傅”或“先生”、“小姐”,更为亲切的是称“大叔”、“阿姨”、“大哥”、“小弟”等,对熟悉的朋友则可称“老张”、“小李”。

再如礼貌用语,有人归纳了12种常用的礼貌用语和谦词:

久别重逢时说“久违”,与敬重的人初次见面说“久仰”,有了过失请人包涵说“请原谅”或“对不起”,请人协商说“劳驾”,有事找人商量说“打扰”,让人不要远送说“请留步”,请人指点说“请教”,送还物品说“奉还,谢谢”,陪朋友说“奉陪”,不能陪客人说“失陪”,当他人表示谢意时说“不客气”,请他人随意去留说“请便”。

告别用语也有许多,如“再见”、“回头见”、“后会有期”、“祝你好运”、“一路顺风”、“万事如意”等等。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在自身的地位身份高于对方时尤其要注意,任何有意显露自身地位优越的言辞都会造成对方的反感。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中肯地指出:

“不要身份对身份地谈话,而要人对人式地谈话。

”197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第31届世界乒乓球竞赛后应邀来访的外国球队代表团,美国队的格伦·科恩问总理:

“你对美国的颓废派运动怎么看?

”周总理先是客气地看了科恩一眼,科恩披头散发的打扮说明了他热衷于颓废派文化,就说:

“世界的青年现在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

在寻求真理的时候就曾经想试试各种各样的方法。

因此,我们是理解青年的想法的。

……假如经过自身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

这是我们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恩来的话讲得十分得体,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颓废派运动当然很难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但与外国青年交谈是不便作正面批评的,周恩来的话一方面肯定了青年寻求真理,并表示理解他们的所想所做,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建议,这段话充沛表示了周恩来对外国客人礼貌性的尊重。

  再次,避开粗话、脏话、丑话。

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应遵守,教师就应当特别注意,口中不洁,是极易损害自我形象的。

  2.言而有信

  古人提倡“言必诺”的道德准则,人说话要讲信用,说了就要做到;反之,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一旦言行背叛,话语就成了空头支票,久之,会使语言丧失作用。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又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的力量,需要靠行来保证,失去了这个保证,言就毫无意义了。

战国时代,魏文侯一次与群臣聚饮,酒酣,下起雨来,饮酒观雨,自有一番情趣,但这时魏文侯却命令驭手备车马出行,众问之,魏文侯说:

我前几天已与管理山林的官员约定今天去打猎,怎能不去说一声呢?

于是乘马车亲自去见那位官员,说今天下雨,不能来打猎了。

  信的另一层意思是真实,不虚假。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正直高尚的品格。

宋代文学家晏殊一生老实坦率,很得真宗皇帝赏识。

青年时,朝臣张知百把他推荐到朝廷,赶好宋真宗亲自主持殿试。

晏殊看到试题是《诗赋论》,就说:

“这个题目我十天前写过,草稿还在,请另外出一个题目。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老实。

一次,朝廷大小官员都到京郊游玩,晏殊家里穷,不能参与,就与兄弟们一起读书,皇帝更喜欢他了,称誉他爱读书,不贪玩,晏殊忙说:

“我不是不喜欢玩,只是没有钱罢了。

”宋真宗从此更加赏识他,器重他。

  3.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指说话要内容空虚,血肉丰满,防止空话连篇,装腔作势。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尖锐地批评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罗列了党八股的种种罪状: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

指出有些同志写文章,“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疑惑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

这些批评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

  4.言而有度

  言而有度指说话多少恰当、与谈话对象相适应、与语言环境相统一等等。

  与人交谈,是双方对话的过程,众人相聚,就形成了多向交流。

这种活动从实质上讲是说与听的辩证统一。

我们首先要注意倾听。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指出:

“你能给他人的最高赞许之一就是只要细心听他讲话。

你耐心地听就是在向他宣布:

‘你值得听。

’这样,你可以提高他的自尊。

”倾听他人的话,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倾听他人的话,能从中获得有关信息,也就便于自身讲话时能与他人的话题相吻合。

反之,在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是失礼的表示。

当代美国企业家阿什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一次,我同一位销售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过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身受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重要的多。

他并不是在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可见,不注意倾听他人的话,会导致很坏的后果。

  交谈既然是说与听的统一,那么,注意倾听的同时,就要注意自身说话的多少,要恰到好处,亦即适度。

要特别注意不要抢夺话题,夸夸其谈,信口开河。

古人有“言多有失”的遗训,话说多了,就容易出错。

孔子认为“言未和之而言谓之躁”,意思是不该说话却抢先说了,叫做急躁。

同时,过多地占用谈话时间,实际上是减少了他人的讲话机会,这也是急躁的表示。

  说话要看对象,这方面孔子的表示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论语·乡党》载: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

孔子在外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像是不能说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时,讲话流畅自如,只是说得很谨慎。

上朝时,与下大夫说话,总是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就很谦和;国君在场的时候,就显得恭顺不安,拘谨严肃。

可见,孔子说话是看对象,看场所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道德观念、兴趣喜好等,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相应地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范围。

我们在与各种人交谈时,要充沛重视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我们不能理解成见风使舵、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两面三刀、阴一套阳一套的恶劣作风。

  

  语言运用的原则 

  1.“非礼勿言”

  “非礼勿盲”是《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的话不要说。

今天,孔子所说的“礼”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将这句话古为今用,我们可以理解为:

不符合精神文明的话不要说。

  首先应当选择有意义的话题,如哲学的命题与学说,政治的动荡与变幻,历史的事迹与人物,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道德的高扬与沦丧,科学的发现与发明,社会的前进与革新,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等,都是教师和一切知识分子应当多加讨论的内容,不论谈论的深浅如何,广狭如何,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我们在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中发生交流。

  其次,交谈活动要注意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处世原则,也是一个人的起码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初见面的恰当称谓,寒喧中的礼貌用语,交谈中的言语分寸,分别时的告别祝辞等等,都应当体现出尊重对方的主观意向。

比方称谓,对干部多以级别相称,像“×局长”、“×处长”、“×主任”、“×书记”等,有的以职业相称,如“×老师”、“×大夫”,有的笼统地称为“师傅”或“先生”、“小姐”,更为亲切的是称“大叔”、“阿姨”、“大哥”、“小弟”等,对熟悉的朋友则可称“老张”、“小李”。

再如礼貌用语,有人归纳了12种常用的礼貌用语和谦词:

久别重逢时说“久违”,与敬重的人初次见面说“久仰”,有了过失请人包涵说“请原谅”或“对不起”,请人协商说“劳驾”,有事找人商量说“打扰”,让人不要远送说“请留步”,请人指点说“请教”,送还物品说“奉还,谢谢”,陪朋友说“奉陪”,不能陪客人说“失陪”,当他人表示谢意时说“不客气”,请他人随意去留说“请便”。

告别用语也有许多,如“再见”、“回头见”、“后会有期”、“祝你好运”、“一路顺风”、“万事如意”等等。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在自身的地位身份高于对方时尤其要注意,任何有意显露自身地位优越的言辞都会造成对方的反感。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中肯地指出:

“不要身份对身份地谈话,而要人对人式地谈话。

”197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第31届世界乒乓球竞赛后应邀来访的外国球队代表团,美国队的格伦·科恩问总理:

“你对美国的颓废派运动怎么看?

”周总理先是客气地看了科恩一眼,科恩披头散发的打扮说明了他热衷于颓废派文化,就说:

“世界的青年现在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

在寻求真理的时候就曾经想试试各种各样的方法。

因此,我们是理解青年的想法的。

……假如经过自身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

这是我们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恩来的话讲得十分得体,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颓废派运动当然很难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但与外国青年交谈是不便作正面批评的,周恩来的话一方面肯定了青年寻求真理,并表示理解他们的所想所做,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建议,这段话充沛表示了周恩来对外国客人礼貌性的尊重。

  再次,避开粗话、脏话、丑话。

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应遵守,教师就应当特别注意,口中不洁,是极易损害自我形象的。

  2.言而有信

  古人提倡“言必诺”的道德准则,人说话要讲信用,说了就要做到;反之,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一旦言行背叛,话语就成了空头支票,久之,会使语言丧失作用。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又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的力量,需要靠行来保证,失去了这个保证,言就毫无意义了。

战国时代,魏文侯一次与群臣聚饮,酒酣,下起雨来,饮酒观雨,自有一番情趣,但这时魏文侯却命令驭手备车马出行,众问之,魏文侯说:

我前几天已与管理山林的官员约定今天去打猎,怎能不去说一声呢?

于是乘马车亲自去见那位官员,说今天下雨,不能来打猎了。

  信的另一层意思是真实,不虚假。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正直高尚的品格。

宋代文学家晏殊一生老实坦率,很得真宗皇帝赏识。

青年时,朝臣张知百把他推荐到朝廷,赶好宋真宗亲自主持殿试。

晏殊看到试题是《诗赋论》,就说:

“这个题目我十天前写过,草稿还在,请另外出一个题目。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老实。

一次,朝廷大小官员都到京郊游玩,晏殊家里穷,不能参与,就与兄弟们一起读书,皇帝更喜欢他了,称誉他爱读书,不贪玩,晏殊忙说:

“我不是不喜欢玩,只是没有钱罢了。

”宋真宗从此更加赏识他,器重他。

  3.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指说话要内容空虚,血肉丰满,防止空话连篇,装腔作势。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尖锐地批评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罗列了党八股的种种罪状: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

指出有些同志写文章,“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疑惑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

这些批评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

  4.言而有度

  言而有度指说话多少恰当、与谈话对象相适应、与语言环境相统一等等。

  与人交谈,是双方对话的过程,众人相聚,就形成了多向交流。

这种活动从实质上讲是说与听的辩证统一。

我们首先要注意倾听。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指出:

“你能给他人的最高赞许之一就是只要细心听他讲话。

你耐心地听就是在向他宣布:

‘你值得听。

’这样,你可以提高他的自尊。

”倾听他人的话,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倾听他人的话,能从中获得有关信息,也就便于自身讲话时能与他人的话题相吻合。

反之,在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是失礼的表示。

当代美国企业家阿什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一次,我同一位销售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过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身受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重要的多。

他并不是在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可见,不注意倾听他人的话,会导致很坏的后果。

  交谈既然是说与听的统一,那么,注意倾听的同时,就要注意自身说话的多少,要恰到好处,亦即适度。

要特别注意不要抢夺话题,夸夸其谈,信口开河。

古人有“言多有失”的遗训,话说多了,就容易出错。

孔子认为“言未和之而言谓之躁”,意思是不该说话却抢先说了,叫做急躁。

同时,过多地占用谈话时间,实际上是减少了他人的讲话机会,这也是急躁的表示。

  说话要看对象,这方面孔子的表示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论语·乡党》载: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

孔子在外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像是不能说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时,讲话流畅自如,只是说得很谨慎。

上朝时,与下大夫说话,总是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就很谦和;国君在场的时候,就显得恭顺不安,拘谨严肃。

可见,孔子说话是看对象,看场所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道德观念、兴趣喜好等,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相应地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范围。

我们在与各种人交谈时,要充沛重视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我们不能理解成见风使舵、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两面三刀、阴一套阳一套的恶劣作风。

  

  语言运用的原则 

  1.“非礼勿言”

  “非礼勿盲”是《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的话不要说。

今天,孔子所说的“礼”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将这句话古为今用,我们可以理解为:

不符合精神文明的话不要说。

  首先应当选择有意义的话题,如哲学的命题与学说,政治的动荡与变幻,历史的事迹与人物,经济的繁荣与萧条,道德的高扬与沦丧,科学的发现与发明,社会的前进与革新,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等,都是教师和一切知识分子应当多加讨论的内容,不论谈论的深浅如何,广狭如何,这些内容都有助于我们在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中发生交流。

  其次,交谈活动要注意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处世原则,也是一个人的起码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初见面的恰当称谓,寒喧中的礼貌用语,交谈中的言语分寸,分别时的告别祝辞等等,都应当体现出尊重对方的主观意向。

比方称谓,对干部多以级别相称,像“×局长”、“×处长”、“×主任”、“×书记”等,有的以职业相称,如“×老师”、“×大夫”,有的笼统地称为“师傅”或“先生”、“小姐”,更为亲切的是称“大叔”、“阿姨”、“大哥”、“小弟”等,对熟悉的朋友则可称“老张”、“小李”。

再如礼貌用语,有人归纳了12种常用的礼貌用语和谦词:

久别重逢时说“久违”,与敬重的人初次见面说“久仰”,有了过失请人包涵说“请原谅”或“对不起”,请人协商说“劳驾”,有事找人商量说“打扰”,让人不要远送说“请留步”,请人指点说“请教”,送还物品说“奉还,谢谢”,陪朋友说“奉陪”,不能陪客人说“失陪”,当他人表示谢意时说“不客气”,请他人随意去留说“请便”。

告别用语也有许多,如“再见”、“回头见”、“后会有期”、“祝你好运”、“一路顺风”、“万事如意”等等。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在自身的地位身份高于对方时尤其要注意,任何有意显露自身地位优越的言辞都会造成对方的反感。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中肯地指出:

“不要身份对身份地谈话,而要人对人式地谈话。

”1971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第31届世界乒乓球竞赛后应邀来访的外国球队代表团,美国队的格伦·科恩问总理:

“你对美国的颓废派运动怎么看?

”周总理先是客气地看了科恩一眼,科恩披头散发的打扮说明了他热衷于颓废派文化,就说:

“世界的青年现在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

在寻求真理的时候就曾经想试试各种各样的方法。

因此,我们是理解青年的想法的。

……假如经过自身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

这是我们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恩来的话讲得十分得体,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颓废派运动当然很难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但与外国青年交谈是不便作正面批评的,周恩来的话一方面肯定了青年寻求真理,并表示理解他们的所想所做,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建议,这段话充沛表示了周恩来对外国客人礼貌性的尊重。

  再次,避开粗话、脏话、丑话。

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应遵守,教师就应当特别注意,口中不洁,是极易损害自我形象的。

  2.言而有信

  古人提倡“言必诺”的道德准则,人说话要讲信用,说了就要做到;反之,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一旦言行背叛,话语就成了空头支票,久之,会使语言丧失作用。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又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言的力量,需要靠行来保证,失去了这个保证,言就毫无意义了。

战国时代,魏文侯一次与群臣聚饮,酒酣,下起雨来,饮酒观雨,自有一番情趣,但这时魏文侯却命令驭手备车马出行,众问之,魏文侯说:

我前几天已与管理山林的官员约定今天去打猎,怎能不去说一声呢?

于是乘马车亲自去见那位官员,说今天下雨,不能来打猎了。

  信的另一层意思是真实,不虚假。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正直高尚的品格。

宋代文学家晏殊一生老实坦率,很得真宗皇帝赏识。

青年时,朝臣张知百把他推荐到朝廷,赶好宋真宗亲自主持殿试。

晏殊看到试题是《诗赋论》,就说:

“这个题目我十天前写过,草稿还在,请另外出一个题目。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老实。

一次,朝廷大小官员都到京郊游玩,晏殊家里穷,不能参与,就与兄弟们一起读书,皇帝更喜欢他了,称誉他爱读书,不贪玩,晏殊忙说:

“我不是不喜欢玩,只是没有钱罢了。

”宋真宗从此更加赏识他,器重他。

  3.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指说话要内容空虚,血肉丰满,防止空话连篇,装腔作势。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尖锐地批评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罗列了党八股的种种罪状: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

指出有些同志写文章,“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疑惑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

这些批评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

  4.言而有度

  言而有度指说话多少恰当、与谈话对象相适应、与语言环境相统一等等。

  与人交谈,是双方对话的过程,众人相聚,就形成了多向交流。

这种活动从实质上讲是说与听的辩证统一。

我们首先要注意倾听。

美国学者赖斯·吉布林指出:

“你能给他人的最高赞许之一就是只要细心听他讲话。

你耐心地听就是在向他宣布:

‘你值得听。

’这样,你可以提高他的自尊。

”倾听他人的话,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倾听他人的话,能从中获得有关信息,也就便于自身讲话时能与他人的话题相吻合。

反之,在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就是失礼的表示。

当代美国企业家阿什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一次,我同一位销售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过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

我感到自身受了侮辱,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重要的多。

他并不是在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可见,不注意倾听他人的话,会导致很坏的后果。

  交谈既然是说与听的统一,那么,注意倾听的同时,就要注意自身说话的多少,要恰到好处,亦即适度。

要特别注意不要抢夺话题,夸夸其谈,信口开河。

古人有“言多有失”的遗训,话说多了,就容易出错。

孔子认为“言未和之而言谓之躁”,意思是不该说话却抢先说了,叫做急躁。

同时,过多地占用谈话时间,实际上是减少了他人的讲话机会,这也是急躁的表示。

  说话要看对象,这方面孔子的表示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论语·乡党》载: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意思是:

孔子在外乡的地方上非常恭顺,像是不能说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时,讲话流畅自如,只是说得很谨慎。

上朝时,与下大夫说话,总是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就很谦和;国君在场的时候,就显得恭顺不安,拘谨严肃。

可见,孔子说话是看对象,看场所的。

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道德观念、兴趣喜好等,也就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相应地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范围。

我们在与各种人交谈时,要充沛重视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我们不能理解成见风使舵、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两面三刀、阴一套阳一套的恶劣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