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783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docx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

不是人间富贵花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史安龙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

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

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

Notearthrichesandhonourflowers

Discussestheuniqueartisticachievementsnalanxingdeword

ShiAnlong

(LiteratureCollege,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China)

Abstract:

"Nature'seyeNalanxingdeobject'sview,withnature'stonguewas"romance"cancalleveryword,asagainstSyriasingwaterworriesseveralpeopleknow",itisintriguing.Hehasinitssenseofthewordwindwerepioneeredcolourfulcharacteristicsofqingdynasty,Kangxiemperorofciandwashandwritingphrase"moderncipoetry"records.Theauthortriestofromitsthemeclassification,uniqueimage,thelanguagefeaturesofextremelyrichindividualcharacteronthefollowingaspectssuchasanalysisonSyriaword,analyticalAbramthesensitivityandwillfulheart.

Keywords:

Nalanxingde;Word;Theartisticachievement;"Feelingobstinatecolourful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

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2]

1、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

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成年后又仕途顺利,身居君王之侧,于是其词常有贵族气,飘逸灵动,洒脱自然,不事雕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3]另一方面,纳兰性德的爱情经历一波三折,发妻卢氏的早逝对他的打击甚大,自卢氏亡,其词渐多哀艳之音,忧郁凄婉,其独特的词风也由此形成。

(1)爱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繁花著锦,本该志气高昂,气势恢宏,却偏生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

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来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纳兰小令,丰神迥绝,学后主未能至,清丽芊锦似易安而已”。

[4]女子在他的心中或娇羞,或慵懒,或多情,或应怜。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

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

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必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装,居然入宫,果得见彼妹,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

”(蒋瑞藻《小说考证》)[5]

是什么样的女子啊,竟使纳兰敢冒死闯宫锦的危险潜入宫中去见?

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与纳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初恋情人兼表妹吧。

满怀希望而去,却心怀幽怨而归,我们且看纳兰在词中是如何描述这次会面的: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多美丽温婉的女子呵!

“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凝情”、“叩玉钗”,仅仅几个词汇就把少女那种含情脉脉又矜持含蓄的羞态描摹的惟妙惟肖,他那百转千回、欲语不休的风情跃然眼前。

可纵然伊人如旧美丽,深情款款,可他们却也不敢忽略所处的地方乃是宫禁深闱,只好眉目传情。

远远相望,却不能上前一诉衷情,再深的思念,也只能如此,只有无奈的叹息,在千回百转的走廊尽头,轻叩玉钗,聊表心迹。

这首爱情词,上阙女子的美艳与下阕相见却不能语的遗憾形成了巨大反差,使读者之眼中含泪,心内叹息。

(2)悼亡词

如果纳兰的人生中没有“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命运,他的词或许是另外一种风格。

然而,卢氏的骤然离世,给予了他致命的打击,对他的词作风格也产生了深层的影响。

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悼念亡妻的写作跨越了他的整个后半生,直至生命的尽头,形成他凄恻哀婉的独立风格,也促使他的词的艺术达到了巅峰,从而被后人称为“千古伤心”的词人。

“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

固不必刻画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6]

康熙十六年重阳节前夕,纳兰写下著名的《沁园春•瞬息浮生》,词前小序曰: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复不能记。

但临别有云: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得以此也。

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沁园春·瞬息浮生》

词作情感流露自然,不假修饰,直抒胸臆。

纳兰在《荷叶杯》词中言: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夫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

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见一斑。

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沁园春》那种超越于寻常思维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是不可能复现的。

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使得纳兰为情所累、为情所伤,悲伤和思念层层叠叠、细长浓烈,历时久远、难以解脱。

请看下列词作: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

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此恨何时己?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昧。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都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诀别时情景历历在目。

那种巨大的打击刚刚来临,当事人还不能在心理上马上接受爱妻已经亡故的事实。

而这种事实的情状被真实的反映在了词作中。

作品此时的悲伤是不加节制的、源源而出的,其中还交织着追悔和不知所措。

由于纳兰有切肤之痛的个人体验,词作的悲剧性意蕴表现得震撼人心,其艺术境界也是前人难以望尘的。

(3)友情词

纳兰虽身在豪门贵胄,荫荫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娇,处富能贫。

”他对朋友是极为真诚的,是全心全意的,是毫无顾忌的。

正是如此,他才写下了“惟愿把来生视取慧业,同生一处”的恳韧之语。

他所结交的朋友梁培兰评价他是“不向贵游,而好蓬荜。

共金如土,惟义是赴。

见才必怜,见怜必幕。

”[7]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像平原君一样所结交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纳兰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偏偏,这位浊世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却恰恰身在君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意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

也许,只有在朋友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藉,得到心灵的安宁。

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竟逢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

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赠梁汾》

词中的梁汾就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

此词作于纳兰与顾贞观结识不久,但却可见其与顾贞观友谊非同一般。

一句“有有酒唯浇赵州士”可窥见其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渴望像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结交知己;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与无奈,“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面对朋友遭受的中伤,纳兰不仅为其开解,并许下重诺: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重诺,君须记。

”他也确实如此做了,我们从纳兰写给顾贞观的其他词中也可以独处他们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真友谊。

如“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知我者,梁汾耳”,“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做加餐记”,其用情之深,字字句句,出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结交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的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

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4)边塞词

纳兰性德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士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他随皇帝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帝唱和诗词。

然而他却对自己的扈从生涯十分厌倦,不时在词中流露出怨尤之情。

同时,因为纳兰的天分极高,总是被独特的塞外风光激起极强的创作欲望,他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这是康熙二十年(1682年)三月,纳兰扈从皇帝东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时所做。

在野外宿营的时候,他看到浩瀚天空上闪亮的星星,广袤原野上连绵的营帐,不禁把这些壮丽的景象摄入词中。

但是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家园,在酒醉后梦回到自己的家。

可是白狼河水的声音,却把他的好梦搅碎了。

他希望还是再睡一会儿的好,省得醒来更为难受。

尽管纳兰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但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时代,迫使他谨言慎行;再加上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忧郁情怀,我们在他的词中总是看到其中的满腹愁和怨,表现在他的边塞词中也是如此,出塞行役而使亲人离别,登临凭吊感怀历史,咏叹世事沧桑与兴亡: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

慽慽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

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卜算子·塞梦》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

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

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一络索》

从以上列举的纳兰词都可以总结出他行役边塞词独有的模式:

苍茫特色景物描写,交织着离家做客的愁思————他总能将壮景与柔情奇妙的结合起来。

词人对沧桑历史的感叹,面对塞草霜风的古战场,用衰草、雁声、西风、寒雨等作背景用苍凉、凄寂、寥廓的艺术意境打动人,唤起读者对其否定尘世争名夺利的共鸣。

对一切英雄霸业悠悠远去的感叹,是纳兰边塞词意境深远的地方。

其词作语调悲凉,意蕴深厚,令人玩味,高出一般边塞词一筹。

2、独特的语言风格

读罢纳兰的词,感觉都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晓畅易懂,在浅实的语言之中我们却又能深深被其词作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所感染,令人久嚼不厌,耐人寻味。

总体上纳兰性德的词的语言呈现出一种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特征。

“纳兰词的不事雕琢,不粉饰、不饰铅华、纯任性灵,有如清水芙蓉之美。

”[8]其所描绘的每一处景物,所刻画的每一处场景,都给人一种亲切可感的触动。

在他的情词佳作中,几乎无需注释,运用白描手法,用明丽简淡、有的近乎口头语的语言,或描写景物,或抒写深情,或叙述见闻感受等等。

在词作中没有堆垛藻饰,没有肆力刻画,读来朴实自然。

吴世昌在《词林新话》中说:

“清初各大家(尤其如纳兰)皆明白可诵可懂。

”纳兰词易读好懂,感染力强,绝不是那种错彩镂金、典丽精工之作可以相比的。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这首词作通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伤情人眼中迷凄生悲的春日之景。

佳人隔着竹帘看到春日的薄云散淡开来,柳絮并蝴蝶一起飞舞于天地之间。

家人登上华丽的楼阁,只是感受到楼高风大,看到的只是被暮色笼罩着的鸳鸯瓦的凄清,像迷蒙的烟雾一样的条条柳丝。

家人在内心还暗自告诫自己,休要靠近栏杆,因为那样看到的只是天际远山即将下落的夕阳,惹起心中的愁绪,徒增烦扰而已。

通篇白描写景,而景中生情,情喻景中,相融相谐。

此中之景都是从闺阁里望中所见,都是伤情人眼中无限凄清哀伤的景象,我们读来却生动可感。

一幅幅图画会接连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可谓洗尽铅华而朴实自然流利。

纳兰词的语言不仅在形式上给人一种朴实流利之感,而且在朴实流利的语言之中蕴藏着无限深厚的情韵。

因为纳兰将自己的真情熔铸在了作品中,况周颐说: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而纳兰正是一生执着于情的人,“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

”因此这种饱含真情的词作流露出来的情韵往往令我们为之动容。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浣溪沙》

金代的元好问曾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感慨!

自古多情人有之,自古情词不胜数,而像纳兰性德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贵公子,对爱情如此执着、一往情深,实属不多;即使有此痴情,也并非人人皆能以如此凄美的词表达出来。

纳兰的《饮水词》三百多年来一直传唱不绝,其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成为清初甚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美景奇葩。

3、丰富多彩的意象

(1)自然意象

1、日意象

纳兰词作中,落日的意象比重非常大,常以暝色、夕阳写内心的愁绪。

词人如此钟情于落日与黄昏景物的采撷,与他常年扈从皇帝巡游并曾两次战索伦与塞上奔波的心态有关。

他对扈从生活极端的不满与排斥,他对生命消逝速度之快,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似乎都产生在落日黄昏这个时段,与落日这一意象所散发出来的传统的生命感受是一致的,落日黄昏意象其实是纳兰性德矛盾痛苦心理的一种表现。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

2、月意象

“月”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古代诗人常用来抒发各种不同情感,如“相思”、“轮回”、“时光流逝”等等。

纳兰词中,月意象用得最多。

月意象中,纳兰又非常喜欢用“残月”、“寒月”、“凉月”、“冷月”、“孤月”等意象。

纳兰性德的词与诗中,其诗魂似乎与月亮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

3、水意象

纳兰性德是以水写愁的高手,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写水意象的一共有170处。

而雨意象又在水意象中占有极高的比例。

雨意象在他的词中,有一种凄清。

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戚伤感、幽怨多愁情感的一个载体。

如: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4、风、烟、霜意象

这些意象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风意象中,比较典型的又有“西风”、“秋风”、“朔风”等。

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烟,袅袅娜娜,同风有着相似的属性,其中,“轻烟”、“柳烟”、“烟波”、“烟丝”等用的比较多。

如:

浣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浅黛,月茫茫。

————《遐方怨》

霜,深秋季节特有的景象,古人常用这个意象来象征苍凉、凄冷。

纳兰词中,霜出现了46处,常与“薄”、“冰”、“严”、“寒”等组合,构成“薄霜”、“冰霜”、“寒霜”、“严霜”等意象。

如: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汉朦胧。

冷逼毡帷火不红。

————《采桑子》

5、杨柳意象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纳兰词中,杨柳意象71处。

如: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浣溪沙》

6、落花意象

落花意象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纳兰词中,花意象用的很多,而在花意象中,落花意象又占有极大的比例。

如: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如梦令》

7、竹、梅、菊意象

这一类的意象多象征高洁、坚贞的品格。

纳兰词中,写竹、梅、菊处颇多。

写竹的如: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浣溪沙》

写菊的如: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清平乐》

8、鸦、猿、蝉意象

这类意象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

9、鸿、雁、鱼意象

此类意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纳兰此中的鸿雁、孤雁等,负载着词人深重的忧虑与凄凉情怀。

如: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浣溪沙·古北口》

鱼意象,也是借指书信,象征相思。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若乐,与谁相倚。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2)社会意象

1、关山意象

关山意象常指军旅、路途遥远、家园之思等。

纳兰性德人生中有两段重要的经历,就是战索伦诸羌。

因此,他写了很多边塞词,其中就有用到关山意象。

行进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卜算子·塞梦》

厌于扈从生涯,时时怀念妻子,随身在塞外而心系家园,朝思暮想,千里万里,“行进关山到白狼”,梦回家乡,见到爱妻,一声珍重,无限缠绵委婉,尽在其中。

2、羌笛、胡茄意象

羌笛、胡笳都是古代西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十分凄切,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纳兰性德边塞词中,也有写到。

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纵垂千万缕,那系别离心。

————《折杨柳》

这是很典型的闺怨之作,闺中女子望征夫,忽闻“羌笛临风曲,悲笳出塞音”。

更勾起离愁别意。

3、南浦、长亭意象

由于长期民族文化的浸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长亭是路上送别之所的专名,都含有惜别之一。

纳兰词中写南浦、长亭意象的如: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

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梁鸿侣?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4、白发意象

发为血之余,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并且随着岁月的流变,“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白发意象又包含着历代文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生命无常的无尽忧愁和哀叹。

如: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沁园春》

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

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注曰: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正是伤心的自白。

”[9]

5、舟船意象

一是借舟船表漂泊之意。

茫茫江海之中,舟船十分渺小,人置身于社会,有如舟船置身于水中,飘泊不定,心无所系。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

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

二是借舟船表离情。

纳兰词中,以写离愁别绪的最多。

多愁善感的词人面对别离,千般伤心,万般无奈。

想芙蓉湖上悠悠。

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

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

6、回廊意象

回廊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相思、恋情,纳兰性德词中,有不少爱情篇章,都写过回廊。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虞美人》

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词中“回廊”,是一处词人与所爱之人曾有过恋情的地方,然而,那段恋情却已逝去了十年之久,另外还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减字木兰花》“……待将低唤,直为痴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廊敲玉钗”。

摄人心魂的一瞬,“回廊”成了词人萦怀终生、咏叹不已的圣地。

纳兰性德,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不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性,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广厦,却常有山林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却又令人百感交集的“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他在词以及诗文创作领域里的成就远不是本文可以一语道清的。

参考文献

[1](清)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12).

[2](清)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五[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0.(4).121.

[3]唐圭章.词话丛编第四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86.82.

[4]张草纫.纳兰词笺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27.

[5]苏樱.纳兰词典评[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6]安意如.安意如全集[M].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7).

[7]卫淇.人间词话典评[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8]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0).

[9]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M].北京:

三联书店,198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